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25 20:3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 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

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模式:

引学、引探、引练、引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

在课下的时间里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了解人类的进化史。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

研究目的

组员分工

特约顾问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书写一份研究计划,并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采访、上网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采访日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整理资料。

学生先独立整理搜集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集体整理资料(教师参与指导)。

二、交流与表达。

1.小组选派代表将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学生集体评议。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资料卡课件通过投影加以展示。

(教师结合资料卡进行适当讲解:人类与猿的关系、女娲造人的传说、人类的进化……)

三、延伸拓展。

学生阅读《“连中三元”的奇迹》,了解贾兰坡与“北京人”的发现经过,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蓝田人:约80万---60万年前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前

和县人:约40万---30万年前

金牛山人:约28万年前

大荔人:约10万年前

山顶洞人:约2万---1万年前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探寻的人类祖先的奥秘

教学内容:

探寻的人类祖先的奥秘。 教材P10-P1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研究与人类祖先有关的问题,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史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迷信权威的。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模式:

引学引探引练 引展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相关资料,制成资料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的学习中,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甚至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二、 活动探究。

生阅读《 “连中三元”的奇迹》 ,了解贾兰坡与“北京人”的发现经过,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三、交流与表达。

1.小组选派代表将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学生集体评议。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资料卡课件通过投影加以展示。(教师结合资料卡进行适当讲解:人类与猿的关系、女娲造人的传说、人类的进化……)

四、延伸拓展。

1.学生把自己在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加以整理,将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出来,教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现在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吗?

(2)既然人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的皮肤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哪些缺陷呢?

2.学生小组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3.学生代表将各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汇报。

教学总结:

教师结合资料卡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

扩展:

学生搜集关于地球上不同人种的资料。

作业: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第二题。

板书设计: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学习目标:

1.查阅资料,讨论人类为什么有白种人、

黑种人、黄种人之分。

2.进一步了解与进化有关的科学知识,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3.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的成果,

与同学们交流收获成果。

黑种人主要聚集在非洲,

黄种人主要聚集亚洲,

白种人主要聚集在欧洲。

教学反思:


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教学模式:

引学、引探、引练、引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表达与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体评议。

3.分组制作小报。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4.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5.教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成功”。

四、课外延伸。

继续搜集资料。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绿色社区调查

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针对绿色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了解什么是“绿色社区”及评价标准。

3.能根据建设绿色社区的目标,针对目前居住的社区与绿色社区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差距,理解展开实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关注所在社区有可持续发展,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

搜集绿色社区的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指导学生观看国家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录像与图片,认识绿色社区的标志,理解绿色社区的含义,了解国家建立绿色的宗旨与要求,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2.同学们,我们经常从新闻媒体中见到“绿色社区”几个字,“绿色社区”是什么意思?你对此了解多少?请和大家交流。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说一说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图文资料的感受,讨论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小结。

2.交流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学生对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提出大胆的猜想,思考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因素。并对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提出大胆的猜想,思考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因素。把大家的各种猜想汇集到一起,制定学生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并展开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参与。

3.阅读相关资料,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或者自己搜集有关资料,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观念。比如有学生认为绿地面积多就是绿色社区等。这个环节是对前面自主猜想的纠正和提升。

4.提出怎样建设绿色社区问题。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绿色社区的感受,与学生所居住的社区比较,思考如何把自己所在地区建设面绿色社区。

5.学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并展开交流。

6.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展示准备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7.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提出对建设绿色社区所存在的问题,把它们存放到问题银行。

等本单元学习结束后看一看都有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是否具备探险究条件。

8.讨论并确定主题,为建设绿色社区贡献力量。

罗列学生有兴趣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展开调查,自愿结合成探究小组,广泛搜集资料,准备调查研究秘需要的材料

三、课堂练习

1.绿色社区上建设,除了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 )、节能和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和()等因素。

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建立了较完善的( )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说说我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标准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学生思考:建设绿色社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小结。(提示:注意结合当地和学生实际)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教学目标:

1.理解调查研究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调查活动的步骤和要求。

2.明确各组的研究主题与调查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制订全面、可行的调查计划。

3.学会合理分工,相互借鉴、相互分享。

教学重点:

制订可行的调查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

制订可行的调查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调查问卷样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在前几年的科学课学习中,我们进行了那些调查活动?都是怎样完成的?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开展调查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并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回答(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整体感知。

1.提问。

使用这些调查研究的方法应注意什么?我们过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遇到发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2.学生给教材26页的调查步骤排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调查研究常见的七个步骤。

(选择调查内容;明确调查目的、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展开调查、搜集数据;分析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写出调查报告;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

三、分组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意愿自由组合调查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明确各组的研究主题与调查内容,制订各组调查计划。教师参与学生制定调查计划,适时提出参考意见。

四、小组集体完善调查研究计划。

注意:学生选取的绿色社区的调查研究题目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绿化问题、能源使用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噪声污染问题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分组研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上一节课的完善,各小组的调查研究计划已经制定出来,这节课我们班内交流调查研究计划,看一看哪个小组的计划制定的更全面、具体、可行?

二、集体交流。

1.学生分组选派代表交流本组的研究计划,互相借鉴、评议计划的优缺点,比比哪一个小组的计划制订得更全面、更具体;

2.通过交流对自己小组有什么启发,自己小组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3.小组成员完善本小组的调查研究计划。

三、做好调查准备。

1.同学们,调查计划制定好以后,我们还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设计好访谈提纲、调查问卷;要有被调查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已有经验,自主设计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准备各项调查活动所需要器材等,做好调查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中,可以提醒学生列一个调查活动材料清单,然后再按清单上的内容去准备。)

四、小结

教师调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学生顺利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五、学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3、调查小组在行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采用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搜集、记录数据与信息。

2.能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用图片、统计图表、访谈记录等方式来表示。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一定的结论,并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树立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调查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难点:

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一定的结论,并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

访谈记录表、调查统计表、调查统计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各小组再回顾一下自己的调查计划,看看自己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小组内回顾检查)

2.大家还记得调查研究时要注意做到什么吗?

(团队合作、准备充分、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3.那就根据我们的调查计划,到社区去搜集数据和信息吧。

二、实施调查。

1.教师强调:调查中要注意团队合作、准备充分、动手动脑、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2.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后,分组按计划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这阶段教学要合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灵活安排调查活动,还需要与学校、家长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尤其要发挥家长的优势与积极性,可以邀请家长协助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调查。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计划,分组搜集数据与信息。

4.教师参与学生调查,积极为学生的调查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实地调查搜集了很多资料和数据,下面各小组将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看看哪些是有价值的,并按不同的内容分类。

二、整理分析数据。

1.筛选资料时要考虑什么呢?

学生认真读课本31页的活动提示,了解筛选资料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1)它们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吗?

(2)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3)它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内容详细吗?

(4)它们是最新的吗?记下了获取资料的时间了吗?

2.同学们,我们搜集的这些资料,数据可以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课件出示课本31页、32页的统计表、统计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图表的特点。

3.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并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与数据,并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小组内合作完成。)

学生在分组调查中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数据、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有价值的要保留,重复的、无用的资料要去除。有价值的资料按不同的调查内容分类,用图片、图表、访谈记录等形式表示,并将有关访谈记录的文字修改通顺。

4.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制作统计图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将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这节课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二、组织各组进行交流。

将各组的专题调查研究成果通过实物展台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展示与交流时注意做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证据充分、语言清晰流畅。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你能根据调查结果对我们的社区现状进行整体评价吗?

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论,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整体评价。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们能为绿色社区建设做些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3.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五、教学反思


4 . 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教学目标:

1.会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2.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3.能正确性评价自己与他人的研究成果,虚心接受他人建议。

4.树立社区服务意识。参与社区宣传活动。

教学重点:

共享调查研究成果,展示社区建设规划。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定结论,对所居住的社区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调查研究全过程。

1.请各组对自己的调查研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反思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2.对照以前心目中的绿色社区评价指标、看看自己的认识有哪些进步?

小组内交流,根据调查中遇到的新情况,对绿色社区评价指标提出修订意见。有兴趣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绿色社区星级评定标准。

二、讨论。

针对社区的现状,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假如我们就是“绿色社区规划师”,我们又会怎样做?分析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绿色社区建设设想或规划。

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三、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社区建设建议。

学生按照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规范要求,撰写、修改调查报告。在学生讨论、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争当绿色社区规划师,针对调查中社区的实际情况,思考社区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提出自己的绿色社区建设,规划社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假如有好的建议,还可以向制定相关标准的部门提出。

四、展示与交流调查研究的成果。

各组做好各项交流活动的准备工作,采用展板、宣传简报、手抄报、演示文稿、图片展等方式加以表达。学生在交流中要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养好小金鱼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小金鱼之死、制订侦破方案、做好侦破准备、揭开金鱼死亡之迷和给小金鱼安个舒适的家五部分,这五个部分正好对应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设计、获取与分析实验数据、表达与交流的五个环节。整个单元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实验逐步细化分成了五个模块,让学生通过每个模块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还学会了有关养好小金鱼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或借助查阅资料等途径,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相对科学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3.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4.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主题。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课时:6课时

第1课时 小金鱼之死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或借助查阅资料等途径,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相对科学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主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科学的猜想,并从中提炼出研究主题。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入手(引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引探)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大胆猜想。

2.查阅(阅读)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做出猜想。

这个环节是对以前自主猜测的补充和提升。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猜想并不是随意的瞎猜,我们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3.交流汇总各种猜测。

把大家的各种猜测汇集到一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小鱼生活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根据各种猜测,提炼研究主题(引练)

学生猜测的每一个相关因素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主题。在提炼研究主题时,作为专题研究的各项研究主题,一定要内容明确、描述清晰、表达简洁,比如“关于……的研究”。

四、课外延伸(引展)

金鱼,又称“金鲫鱼”。属鱼纲、鲤形目、鲤科。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的红鲫鱼,经过我国人民长期饲养、杂交和选择,逐渐培育成今天的各类金鱼品种。金鱼不仅是优良的观赏鱼类,也是生物遗传变异、进化、实验胚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材料。

金鱼的习性

1.食性

金鱼为杂食性鱼类,这是它的野生祖先红鲫鱼遗传给它的特性。金鱼不但对天然的动物性、植物性饵料能够适应,而且也能进食人工饵料。金鱼所能食用的动物性饵料有水蚤、剑水蚤、水蚯蚓、赤线虫、孑孓、蝇蛆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淡水藻类;人工饵料有蚕蛹、猪肝、鱼虾肉、蛋黄、面条、米饭和面包屑等。虽然金鱼食性广泛,但最喜食的是动物性饵料,特别是水蚤和剑水蚤,更是金鱼喜食的种类。

2.性情温驯

长期以来,人类为金鱼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又天天在鱼缸旁投饵给料,使金鱼长期与人接触。因此,金鱼的性情逐渐变得温驯,对人不但不畏惧,反而表现主动趋人。金鱼之间也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3.群游性

金鱼在水中很少单独游动,经常是聚群游动寻觅饵料,而且其群游性程度超过了它的野生祖先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六、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小金鱼之死

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可能因素

水温不适宜

放养密度过大

水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制订侦破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小组研究与班级总的专题研究的关系,树立合作意识。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

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是研究取得成功的意识。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学)

承接前一课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课始先了解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了解到的新信息,调整或补充值得研究的主题,然后再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班级总的研究计划。

二、确定研究主题,自主探究(引探、引练)

1.引导学生分析和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分组。真正可供研究的是各项研究主题。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各研究主题所需要的条件(比如,水温变化的影响,就需要三只能够控制水温的水族箱),然后按照各自的条件和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根据各自的选择进行分组。

2.小组讨论各小组的研究计划。选择研究主题并分组之后,就可以参照班级总的研究计划的时间安排,商量小组研究计划。

3.交流并完善计划。最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研究计划,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

三、课外延伸(引展)

小金鱼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1.用具用品准备

(1)养鱼容器:饲养金鱼的容器有木盆、瓦盆、陶瓷缸、水泥砖池等。对中生饲养金鱼来说,以直径60厘米左右的木盆和大瓦盆比较适宜。这样的容器吸热、散热稳定,即使在盛夏季节,水温也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而且由于口、底面积相似,光照和溶氧充足,有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养鱼容器应多准备几个,供给养水时使用。 (2)虹吸管:用于换水。可选用一定长度的橡胶管或塑料管,其管径粗细可根据养鱼容器的大小而定。

(3)捞鱼网:用于捞取金鱼。

(4)鱼虫网:用于野外池塘捕捞鱼虫。

(5)其它:温度计、塑料桶等。

2.养水

饲养金鱼的水,大多为井水和自来水。井水分深井水(机井水)和浅井水(土井水)。深井水矿物质含量丰富,pH值为7,含氧量较高,适于饲养金鱼,但水温偏低,须曝晒24小时方能使用;浅井水的水质优于深井水,一般曝晒8~12小时即可使用。

自来水含杂质极低,pH值为7,有利于鱼体生长发育。但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往往高于金鱼的忍耐极限,而且含氧较低,使金鱼难以生存。使用前须曝晒48小时左右,以使氯气挥发、水温升高和含氧量增加。

3.准备鱼饵

应事先到郊区池塘中捞取水蚤、剑水蚤等天然饵料,或准备人工饵料。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五、布置作业

1.完善专题研究计划。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制定侦破方案

1.选题,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2.查阅资料,设计实验

3.实施实验,记录数据

4.整理分析数据,做出结论

放养密度组……

温变组…….

小金鱼生活环境研究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做好侦破准备

教学内容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8页—5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实验研究法的有关知识,能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设计比较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进一步查阅资料,积累相关科学知识,能尽量用周密地考察自己的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并能在实验中设法控制这些因素。

教学重点

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准备是设计好实验的前提。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引学)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实验经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为设计实验方法上的准备。

在回顾和讨论实验经验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或讲解有关实验方法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实验与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被研究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因此,要进行实验研究,就必须考虑好实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变量,并设法去控制这些变量。

二、分析自己的实验可能涉及到的因素(引探、引练)

金鱼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由水、温度、生物密度、食物、光照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环境。因此,要保证自己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如何控制这些因素,尽可能避免非关键因素对自己的实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更多的关于金鱼饲养的经验和知识。这就要求引导他们继续去查阅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在学生对小金鱼饲养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以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制订实验方案。在充分的实验方法准备和科学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这是一系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比如,“放养密度的研究”,就只能改变放养密度,则水质、水温、饵料投放量等都要相同,否则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这一过程是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各小组制订实验方案。

在确定好实验方案以后,要求学生明确分工准备实验的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实验做准备。

三、课外延伸(引展)

小金鱼饲养管理(一)

1.放养密度

金鱼具有群聚的习性,进行群养有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但放养密度不能过大。密度如果过大,鱼体的活动受到限制,水溶氧消耗量大,水质也会迅速污染变质,轻则会阻碍鱼体发育,重则使金鱼窒息死亡。

金鱼的放养密度视品种、鱼龄、体型大小、气温以及饵料种类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水深30厘米、注水5千克左右的养鱼木盆中,可以放养5~6厘米长的金鱼5~6尾。饲养中可根据容器和鱼体大小,参照上述数字酌情增减。

2.喂食

喂食不但要定时,还要定量。

金鱼摄食的时间,从夏季来看,如果气候正常,每天摄食量最多时刻是早上6至7时。因为这时气候凉爽,是金鱼体力充沛、活动量最大的时候。此时喂食,进食快,食量大,是投食最适当的时间。但是随着季节变化、气温逐渐下降、喂食时间必须往后推移。一般来说,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早晨喂食比较合适,秋末及冬季气温较低时,以中午喂食为宜。

金鱼喂食数量方面,以脱水鱼虫计算,对当年生的金鱼,每尾每天喂给鱼虫量,相当于其头部体积;二龄鱼的喂食量,相当于其头部体积的二分之一;三龄鱼则相当于其头部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投喂其它饵料,则应观察金鱼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状况,来确定投饵量。

金鱼的饥饱和消化吸收状况,可从鱼粪的颜色上进行判断。如果鱼粪呈绿色、黑色或棕色,表明金鱼摄食适度,消化吸收良好;如果鱼粪呈白色或黄色,表明金鱼吃得过饱,不可再喂饵料。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实验器材。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做好侦破准备

实验经历交流

实验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第4课时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一)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实验(引学)

首先对上节课制订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回顾。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实验标牌,上面写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负责人等。

二、观察并记录数据(引探、引练)

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实验,所以应做好坚持观察一个月的准备。这项观察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

在观察之前首先应明确要观察统计的各项数据,你认为我们在观察其间应记录那些数据那?为什么?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把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把各数据项制成表格。

表一

金鱼每分钟呼吸次数统计表

______小组__月__日

缸号

抽样观察鱼数

总次数

平均数

表二 1#金鱼缸实验观察记录

时间

观察内容

处理措施

水温(℃)

每分钟呼吸次数

进食

活动

水质

其他发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在观察中我应当注意些什么哪?观察环境是否就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需要变应当注意什么?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为了尽量保证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由于金鱼的生活还可能受到天气、气温等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我们还应提醒学生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等数据。

在实验中,还应定时对金鱼进行适当护理。如换水、投饵等等,但这些护理工作必须遵循不扰乱实验条件的原则。比如在“放养密度的实验中,如果要换水,就必须都换,不然就使水质环境这一因素发生改变,势必影响到实验结果。

三、课外延伸(拓展)

小金鱼饲养管理(二)

1.换水

鱼盆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在温暖季节,每天应换一次水。换水时,用虹吸管从鱼盆底部将积存在盆底的污物连同旧水一起吸出。吸出量是盆中水量的三分之一,然后换入经过曝晒、合格的新水。一次换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金鱼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金鱼不能迅速适应新水环境而食欲减退。

2.注意水温和水中氧气状况

金鱼最适的水温是15~25℃,此时鱼体能充分摄取食物,迅速地生长发育。水温如高于30℃或低于10℃,鱼体则普遍厌食,活动迟缓,生长缓慢。如水温高于40℃或低于0℃,鱼体即趋于死亡。

适合金鱼正常生长发育的水体中的水溶氧量,应不低于5.5毫克/升。如果水溶氧量低于4.0毫克/升时,金鱼表现发呆、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如果水溶氧量是低于2.0毫克/升时,金鱼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并发出轻轻响声。进一步发展,鱼体就会窒息死亡。

因此,每天应定时检查水温及水中溶氧情况,如有条件,可装置小型增氧机来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量。

观察水温和水中溶氧状况,是保证金鱼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天应至少观察一次。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五、布置作业

每天按时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完善数据表。

六、板书设计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一)

组装实验环境注意事项:准确控制变量条件

每个鱼缸要标清序号

注明负责人

在观察过程中改变实验环境时的注意事项:固定时间点……

第5课时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二)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实验观察过程(引学)

首先让各实验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观察过程,并展示小组记录的相关数据。

通过了同们的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我们等到的数据时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许多科学奥秘就蕴含在其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那么我们就能揭开金鱼死亡的谜团。

二、整理、分析数据(引探、引练)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观察,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我应如可科学合理的整理、分析这些数据那?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些什么那?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要整理这些数据,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横向颧纵向的角度把这些数据进行罗列。然后选取一个关注点,通过统计图表来描述它们。比如,把各缸金鱼的生活状态以天为单位,统计到一张表上(可参见教材P54);也可以选取呼吸这个关注点将各缸的数据进行统计。

有些同学把自己搜集的数据做成了统计表,有的同学制作成了统计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成反比例关系。一次性喂食不能太多,用自来水养金鱼一定要先晾3天。

三、说说你在实验中的意外发现(引展)

天气变化和金鱼的呼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鱼的食欲和天气、气温的变化有较大的关系。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二)

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一次性喂食不能太多。

用自来水养金鱼一定要先晾3天。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教学内容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58页—59页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和别人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2.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能正确地展开评价。

3.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

共享成果,让集体的智慧得到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

学、探、练、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出新课(引学)

我们为了揭开小金鱼死亡的谜题,我们不仅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猜想做了相关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终解决了这个谜团。你们小组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哪些?如何才能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呢?

二、展示实验结果(引探、引练)

请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

1.的研究取得了那些成果?

2.以何种方式向全班展示呢?

3.示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那?

4.才能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呢?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1.做好交流准备。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梳理一下,并采用撰写实验报告、科技展板或手抄报的方式的以表达。

2.展开交流。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以及礼貌而有针对地展开提问和咨询。

3.综合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设计“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的方案。教师可以把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罗列一下,提醒大家正是各小组的研究主题共同支撑了总的专题研究。然后再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务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小金鱼的舒适的生存环境。再对各小组的设计进行展示、评价和交流。

三、回顾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写作时要注意用数据说明问题。

采用撰写实验报告、科技展板的方式的以表达。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雨具的改进

1. 寻找雨具的缺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整理出其使用中存在的缺点;

(2)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2)能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获得科学研究的灵感与启示。

(2)消除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和起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从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整理出其使用中存在的缺点;

2.能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资料;

难点:

1.搜集整理现有雨具的缺点与不足。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获得科学研究的灵感与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不同雨具,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雨具,并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雨具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1.启发谈话、揭示雨具:学好科学课关键在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考考大家的观察力,今天上课老师都带了些什么?(各种雨具),雨伞、雨衣等都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小结:是的,像雨伞、雨衣等用来防雨、遮雨的用具都称为雨具。

2.联系生活、认识雨具:说说你都用到过或见到过哪些雨具?

3.畅谈经历、发现缺点。

引:看来你们见到过的雨具真多,这些雨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防雨工具,可是,有时在大风雷雨天,我们尽管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行走,我们的衣服还会不同程度地被淋湿,往往让我们很无奈、很尴尬。想看吗?

看:课件展示大雨时尴尬的情境。

说:把自己用雨具尴尬的经历或看到过类似尴尬的情境在小组内交流。

导:是啊!我们所使用的这些雨具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寻找雨具的缺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1.方法引导:刚才我们联系生活知道雨具在使用上有许多缺点,其实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师利用教具(新旧不同两把伞的毛病)让学生观察其毛病边引导)

2.探究活动

展示活动要求

(大屏幕出示活动提示:(1)根据自己平时对雨具的使用回想总结;(2)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提取整理;(3)通过认真观察小组准备的雨具研究发现;(4)组长做好记录,可以从面料、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按要求交流、分析整理雨具的特点

3.汇报展示

三、利用教材,完善整理

1.阅读课本将雨具缺点搜索整理完善,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里”。

2.完成67页“雨具的缺点”整理表。

四、总结拓展,延伸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雨具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也发现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课后做好下面两件事,好吗?

1.引导学生课外观察发现其他事物的缺点。

2.思考:选雨具一个方面的缺点,想一想,该怎么改进。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2.我们的改进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激发探究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你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讨论:听过以后,你能对这件发明作品提出几个问题?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什么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二、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分析典型案例“安全雨伞”或“反光防风雨披”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分析透彻,对下面开展主题研究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探究。教师可用白板或板书的形式把学生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分析图表或逻辑分析图放大。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2.讨论与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发明技法。

教材中呈现的发明方法和指导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留给教师的空间却很大。可以设计成:“从小发明作品”中找发明技法,也可以设计或使用发明技法指导学生作品的发明。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发明创造(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例如我们身边同学的小发明“充气雨衣”、防冻水表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一定能搞发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学生体会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并且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一定也能成为发明家,从而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树立信心。

三、根据“雨具的缺点”整理表制订探究方案。

1.改进相同雨具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究小组。

2.根据“雨具的特点”整理表确定改进意见,明确探究目的。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做好器材准备。

4.选择合适的发明技法,商定探究步骤,明确探究目的。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探究思路。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尽相同,制订的探究方案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他人成功案例的启发下,可能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如果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的“问题讲座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样制订的探究方案可能会更全面些。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3、智慧就在我们手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观察、思考、探究的习惯,学会采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给学生在动手、探究、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研究问题……

3.教给学生“学”、“做”、“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学”指导“做”、在“做”中“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教程

一、直接导入:

各小组按照探究方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列出制作材料表。

同学们在进行专题研究活动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按照探究方案把所需材料绘制成表,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以上简单的“材料超市”,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帮助。

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

专题研究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强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要尽量注意将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合作分工。

此项活动是 “一般”到“典型”、由“领”到“放”相结合的活动。发明与制作活动最好放在兴趣课或课外进行,课堂上以讨论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主。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这个教学过程是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各小组的探究情况来把握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资料背景资料,有关信息、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资料,或向成人求助。总之,不能让学生过久处于无助状态,但是,教师也不能过早介入,以致阻碍学生发现或解决本可以自主发现或解决问题。

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难题。

小组共同讨论,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找资料、向人求助;也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以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总之,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同学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点评意见等及时记录、整理、分类,列出问题一览表。

四、课外延伸:

在制作过程中,正确地选择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选择材料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材料的适当用途和可获得性,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验到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性。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例如反光漆、荧光粉、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条、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它们有些可以再造,有些不可以再造,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浪费。不要轻易破坏雨伞或雨衣,可以先在碎布或者废报纸上尝试制作。

另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锤子、电烙铁等工具时,一定要安全使用。

五、师生共同总结:


4.金点子行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针对问题向别人征集金点子,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生活中难题的习惯;学会采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给学生科学的认知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3.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类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征集“金点子”

小组代表把上节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亲身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各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问题,并征集金点子,借助集体的力量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

二、参考征集来的“金点子”继续改进和制作,直到制成令我们满意的“新型雨具”。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金点子”,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要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防止偏见和差错,提醒学生注意实事求是,注意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引导学生对制作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中包括:对探究课题意义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和制作,直到制成令我们满意的“新型雨具”。即:“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三、用实践检验各小组改进、制作的“新型雨具”。

引导: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科学探究成果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每一件发明作品都必须能解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个困难,使它具备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

讨论:怎样验证探究结果----发明作品?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和完善?引导(收集整理)孩子们反复验证、改进,直至发明作品能够为人们解决问题,具备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知识解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高生活质量。

四、课外延伸:

我们把探究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向小科学家一样跟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做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相互提问、答辩,进一步完善发明作品。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那?

六、教学反思:


5 成果展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些生活、生产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和探索,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发明成果。

3.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艰辛之后的成功更迷人更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科学课教学与专题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把展示场地布置隆重一些,使它具有科技发明展示会的气氛。

2.根据实际情况和展示规模的需要,把准备好的科技小发明实物、简介、图片、札记等内容制成不同形式的展板、科技小报……准备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探究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向小科学家一样跟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可以相互提问、答辩,进一步完善发明作品。

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交流体会。

二、让展示者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讲解和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让参观者也能分享一份快乐、学到一些知识、得到一份鼓励:我也能用自己的知识提高生活质量,搞发明创造。

四、课外延伸。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也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制作成果的价值,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根据本校现有条件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现场拍卖会。分小组制定拍卖方案,并实施拍卖。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为制作者提供展示的舞台,也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达到全体同学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六、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2a2f7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c.html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