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小金库”存在形式、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3-05-30 08:51: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金库”存在形式、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小金库”存在的主要形式

一是违规收费设立“小金库”。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初、高中学校收取补课费私存私放转移到食堂核算,用来向教师发放补课津贴。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门面租金收入不按规定入帐形成“小金库”,为单位和个人谋取不当利益。有的单位未将门面租金收入纳入单位法定帐薄统一核算,而是交由关联单位负责为本单位干部职工谋取其他福利,或直接以支抵收,形成账外收支,如代为支付住房工程款、抵付个人部分医保金、冲抵招待费等。

三是行政机关自立收费项目向其日常管理单位乱收费形成“小金库”。某政法委以“市政法委办公室”和“市城区治安防控领导小组”名义向公安局、交警收取“综治费”、“治安防控经费”和“执法监督考察费”,用于请客送礼。某环保局利用办公楼搬迁之机向有关企业和单位收取礼金不入帐。

四是以虚假项目或多报数量虚报冒领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通过虚报项目文本中的数量,套取财政专项资金,转至账外。

五是代管理有关资金核算不规范,未按规定在单位账薄内核算,有的另设账户核算,有的将应支付个人部分直接领取现金,在账外直接分到个人等。

二、“小金库”产生的原因分析

“小金库”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原因比较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单位自身的原因。一是“利”字当头。之所以要设置“小金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单位和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是从本位主义出发为单位谋小利,有的是为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谋福利,极个别是为小团体谋私利。二是“密”而不宣。财务不公开,事务不公开,政务不公开,是“小金库”产生的重要原因。“小金库”资金来源往往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这就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便利,其次,“小金库”往往只有单位少数人知道,局外人知之甚少,或毫不知情。三是法不责众。设立“小金库”,是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世人皆知,领导干部就更不用说。但恰恰相反,大多数“小金库”都是在领导的授意下设立的,是由领导直接掌握使用,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究其动因,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是根本原因。你瞧,我这个“小金库”也不是装到我个人腰包了,是为单位着想,办了公事,或是为广大干部群众着想,为大家谋了点福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况且,有些事是经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

2、监管部门的原因。一是制度缺陷。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缺陷以及操作中人为形成的漏洞,使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轻而易举地截留收取的资金、虚报开支。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学校食堂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核算,单独建账,但学校收取违规收取的补课费不能纳入规定账簿核算,只能在食堂账核算收支情况,有的学校使用刷卡消费,学校没有银行账户,学生预存的资金又不能直接交存财政专户,造成人为为了工作只能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开户,有的单位没有认真研究国库收付有关制度,造成收取的代扣资金无法缴存国库,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制度和办法不健全,经营资产租金收入主体的确认不明确,有的单位将收入转入所属公司,收取时使用票据混乱,有的使用税务票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收费票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还有不少单位使用外购三联收据,甚至有的单位不出具收据。二是监管缺位。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造成了会计人员“端人家碗,就要受人家管,不能揭人家短”,即使财会人员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按其职责,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检查。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管部门虽然在各自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把对“小金库”的检查作为工作内容,但因隐蔽性强,无人举报也难以发现,监管部门制定的制度多,但单位执行制度与制度设计的目标还有一段差距,时间还有一个过渡过程。如由会计核算转为国库集中支付后,原会计核算中心资金余额未能及时转入国库、单位备用金存折户未及时取消,票据管理中还存在作废、过期的票据继续使用,接受单位和个人并不知道等。三是部门协调性不强。治理“小金库”关键是要从源头上治理和控制,监管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监管,但整体配合不协调,如市场上销售的白条收据和假发票管理问题,作废、过期的票据的问题,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成立公司的审批问题、银行开户问题等涉及税务、财政、审计、国资、工商和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因工作的不协调产生了“小金库”的机会。四是处理不严。有关部门在监管中发现了“小金库”,大多数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使执法人员形成处理处罚是过程,规范管理是最终的目标,监督检查的震慑力不够,震动效应也没充分发挥,甚至有的认为设立“小金库”违规成本低、利益大,使用方便、实惠诱人。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府预算公开和单位财务公开制度,从源头上切除“小金库”产生的病灶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小金库”所反映的许多社会问题和体制性痼疾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但与政务、财务不公开,或者透明度不高;财权、事权过于集中,或者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戚戚相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政府预算公开、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彻底从源头切除“小金库”产生的病灶。一是规范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公开制度,保证政府预算公开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二是在规范部门单位财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公开部门单位职责和职权。三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要求,做细政府预算公开和财务公开内容,做实政府预算公开和财务公开各项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预算公开和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增强预算、财务透明度。规范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和监督机制,加强财政收支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拓宽“小金库”治理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渠道,构建“小金库”群策群防的势态

“小金库”为少数人谋副利,损害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使部门和单位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更好地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小金库”才无处遁形。舆论监督主要是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监督,要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增强群众监督效果,提高群众监督质量。通过设立意见箱、群众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全力建设“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这一品牌网,架起人民群众与政府财政和编制部门沟通的通道,通过加大网上信息容量,公开财政管理政策法规,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等财政政务信息;通过完善免费查询点建设,创新查询服务方式,实行代理网络服务和流动查询服务,提高免费查询覆盖率;特别是通过网上互动栏目,让人民群众方便进行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建议,网上举报和网上投诉,充分行使其参政议政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

(三)科学高效运用公开和监督成果,形成全程治理“小金库”的坚强防线

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从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呼声和诉求中,查找“小金库”线索和产生的根源;要善于从公开中集中群众智慧,发现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封堵“小金库”产生漏洞;着眼源头控制,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实现制度的“刚性约束”,从工作机制上保证制度的落实,形成相互制衡的闭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采购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资金运用透明度,堵塞少数单位曲线转移财政资金的途径。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公开、监督、再公开、再监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实现全程监控、全面监控。在此之上,建立问责机制,严惩责任人。不仅要对单位进行处理,也要对承担领导责任的负责人和当事人进行经济、行政处罚;不仅让违规单位付出高额成本,也要让违规个人付出沉重代价,惩前毖后,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孝感市财政监督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eb74ebfab069dc50220193.html

《08“小金库”存在形式、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