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建设总结

发布时间:2020-05-20 18:49: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学科建设总结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作为校重点建设学科,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我们教研组的整体师资队伍,从而打造出一支“个性鲜明、课堂鲜活”的师资队伍。通过三年的努力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教研组建设之路,即“把管理做得细一点;把教研搞得实一点;把特色打造得亮一点。”

一、注重细节,把管理做得细一点

1、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流程管理

为了推进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结合自身的现状,组建了以校长、教导处、语文大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主抓学科建设,学科大组负责具体实施,教导处承担统筹管理、组织协调、监督保障的功能。这种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而且充分发挥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科大组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更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本,走专业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抓好教学五项流程管理,大组组织全体成员对教导处下发的《教导处教育教学管理手册》进行了学习,然后组织各年级教研组开展讨论,思考各项工作具体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在汇集、修改、整理各教研组讨论内容的基础上,语文教研组制定了《中学语文教学规范制度》,其中包括备课、上课、练习、辅导、作业布置等各方面内容。为了便于具体的落实操作,大组还逐步细化、增补了《备课须知》、《各项作业批改规范》、《各级监控质量分析细则》等具体要求,并利用校语文大组及各年级备课组活动组织听取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后定稿,组织全体教研组老师进行学习,达成共识。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分管校领导与教研组负责人每学期根据大组制定的各项细则,定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等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坚持检查后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反馈。

2、查找薄弱环节,变检查为指导

要把教学五项流程管理做实,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但检查不就是最终目的,更不就是发展教师的途径。学校寻找、探索的就是如何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发扬老师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帮助老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指导、引领来不断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例如,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保证教与学的质量,我们尽可能把工作得细致些、再细致些。每学期开学,在大组层面上我们对老们提出作文指导、评改的建议与相关细则,让老师明确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学期两次,分管校长亲自挂帅,与大组负责老师一起对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作文进行100%的检查。检查分为两个方面:一瞧教师的指导、评改情况,如作前要求就是否明确,能否正确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眉批、总批就是否正确、到位。二瞧学生的习作情况,从簿本书写,到她们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以及她们的重点部分的描写、作文选材等。通过这样的检查来多方面了解老师的作前指导,作中、作后评讲就是否切实有效。大组会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存档,作为每个教学班级的作文“档案”。

检查结束后对每一位老师的作文评改进行细化分析,然后与每一位教师作一对一的交流。在肯定老师工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建议,与老师共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有的班级较多学生习作重点部分写得不够具体,有的老师评语针对性还不够等,我们会给老师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落实。在后阶段的检查中,我们就存在的问题继续跟进,着重瞧这些问题就是否得到了改进或解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指导侧重点的建议,可以说这样的个性化、精致化的检查反馈,其实已经变检查为引导,帮助老师逐步形成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将学生的作文指导,有侧重的发展、落实。

二、多方位、多形式、多层面助教师专业成长,把教研搞得实一点

1、系列活动,提升内功

在重点教研组建设的初期,虽然我们努力地想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但零打碎敲的研讨,解决的只就是一些表面上的问题、事务性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能力提升。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每个老师能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收获而归呢?校语文大组开始尝试开展有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即以一学期乃至一学年为单位,从老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系列化、多样性的教研活动。

14学年度,大组推出了如何指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写作教学系列研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齐上课”的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学校选送了各年级多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作文培训,大组也请来专家为大家做写作辅导的报告,还在各年级组推出了“咬尾巴”的实践课研究。从实践效果来瞧,无论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就是老师的指导、评改能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2、明确主题,引导参与

系列化的探索,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益,但这只就是外因。只有引导教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效果也会更为显著。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讨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积极倡导让每一位教研组老师都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就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大组都会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发文形式告知组员,让老师们先了解要研讨的主题,有所准备、有所思考。如:公开课前,我们会将相关课文发给每个老师,让大家先熟悉不同年段的课文。我们也会把公开课的研究主题预先告知,让每位老师在听课、评课时更有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讨质量能更上一个台阶,大组也会请不少专家老师为我们作指导。专家的引领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光一味地倾听,没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是不够的。因此,在教研活动之前,我们根据专家讲座、报告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老师先有所了解,先进行思考,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届时与专家互动交流。通过这样有所准备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带着思考而来,带着收获而归”。

此外我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公开课执教形式。因为过去的大组研究课,比较多的就是采用个别几位老师上研究课,其她老师听课评课的形式。更多的老师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而不就是以“第一角色”参与其中。为了真正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我们在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系列活动中,推出了一种新的执教形式。我们各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选择同一篇习作,立足于自己的课堂与班情进行执教。在一轮试教结束后,年级教研组老师共同修改教案,后一位老师在前一位老师试教的基础上,再对教案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新一轮试教,用形象的比喻这就叫“咬尾巴课”。这样的磨课方式一改过去只有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其她教师当观众的研究模式。让教研组内的老师共同研究,共同备课,轮流执教。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现有作文水平与写出的文章都各不相同,因此每堂课上都有新的生成,老师的教学策略、指导方法也在不断的调整、改进。这样的研究既能激发教研组内每位教师的参与研究热情,又能集全体教研组成员的智慧,齐心协力,互相促进,共同创新,整个研究过程让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3、搭建舞台,展示风采

为了让个层面的老师都能得到发展,学校给老师们创造、提供了许多学习、展示的机会。近三年来,我校协办了市级教研展示活动四次,区级教研培训、展示活动八次。校领导之所以极力争取这样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在我校开展,目的就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向专家、向名师学习的机会,能够听到更多高质量的课。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打造校本课程新亮点

三年来,我们在积极抓好教研组常规建设、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开展这几个重点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去激活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我们校语文组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校领导与各科老师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与实践,通过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生命的真实成长。并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014、9——2015、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df25d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3f.html

《语文学科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