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考点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2018-05-05 10:1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整理

一、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基本线索:

1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屈辱(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抗争(地主、农民、

资产阶级等救亡图存)——现代化探索(器物制度思想)

2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探索

考点: (一)工业革命以来的中国和世界(19世纪中期)

1)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B

A.根本原因:

世界: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为扩大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全球扩张

中国:日趋衰落闭关锁国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B.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摧残吸食者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1838年底,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推向高潮,有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2)《南京条约》内容C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列强以不平等条约奴役中国的先例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即中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附件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等)

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主权破坏(领土、贸易、司法、关税)→半殖民地

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封建

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帝国主义(民族矛盾最主要)、人民大众封建主义(阶级矛盾)

③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④革命性质:民族民主革命 (反封建——民主革命 反侵略——民族革命)

⑤经济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促进沿海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⑥社会思潮: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强国御侮

1)背景C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背景: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忧——太平天国的冲击

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借法自强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七分册思想潮流演进)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文祥和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

■筹办机构B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奕䜣任总理大臣。它主管一切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如外交、通商、关税、海防等,并逐渐扩展到购置航船、设厂、开矿、筑路、派遣留学等,权力很大,它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近代化。

2)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C

洋务运动范围很广,包括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具体进程: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865年,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为增强军事实力,自7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北洋水师、南海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北洋舰队。

70年代后,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原料、能源、运输等方面困难,也为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提出“求富”主张,着手兴办厂矿、铁路、航运、电报等民用工业,推动洋务运动由练兵制器转入民用制造。1873年,李鸿章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和第一个民用企业。后洋务派陆续创办40余家民用企业。这些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与军事工业相比,洋务派所办民用工业具有更多的资本主义色彩

■为培养外语和科技的洋务人才,洋务派还开办一批新式学堂: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李鸿章上海广方言馆;积极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首批30名幼童赴美。福州船政学堂也先后派遣三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

3)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零星学习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大势

政治: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日拓展,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范围内完全确立(英法美日德俄)经济: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普遍兴起(电机发明和运用,电力时代),资本主义从

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归形成

1)甲午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

■原因:根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随着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直接:1894年,应朝鲜请求,清兵入朝助剿“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出兵朝鲜,挑起战争

■战役:丰岛海战:1894年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向牙山清军攻击,挑起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称为“甲午战争”。

黄海大东沟战役:邓世昌(致远号)林永升(经远号);日本海军控制黄海、渤海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C 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但却索取“赎辽费”)

①民族危机: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租借地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

进行资本输出(主要方式: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

1899美国门户开放:内容: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开放市场;

——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扩大美在华利益,促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局面)

②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掀起各阶层爱国救亡运动高潮(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农民阶

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等陆续爆发)

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袁世凯专制独裁 复辟帝制

具体考点:

7、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进化论与维新运动(戊戌变法)18951898

1)背景:甲午战败宣洋务运动破产,表明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能使中国富强。战后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2)进程:

A.公车上书: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

,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时务报》与《天演论》B

《时务报》由梁启超上海主编,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深受人们欢迎,风行还内外;

★《天演论》与进化论: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启蒙

C.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与影响C

■德国抢占胶州湾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痛陈变法紧迫性。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也称“戊戌变法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政治,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结局: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废

■影响:戊戌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学,宣扬西方进化论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有力冲击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将经济现代化推向政治现代化,变法失败也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到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走上民主革命之途 (辛亥革命背景之一)

8、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899-1901

列强肆意宰割中国的行径加剧中华民族帝国主义矛盾,促成民族反抗意识高涨。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旗帜,在山东,河南,直隶等地蔓延开来,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9、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时间:1900,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C: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德日意西荷比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日本是获得赔款最多的国家)

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又一个极其严重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民族危机深重 (辛亥革命背景之一)

10、地主阶级:清末新政19011911

1)新政举措:从1901年至1905年,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2)影响B: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1906年从改革官制入手,“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又称“皇族内阁”,

③“皇族内阁”严重违背宪政精神,清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目的完全暴露,原先对立宪抱有幻想的立宪派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 (辛亥革命背景之一)

11、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共和革命思潮与辛亥革命19011911

1革命的准备:

兴中会的成立:1894秋,孙中山檀香山创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②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C

成立:1905同盟会在东京召开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意义:A.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B.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民主革命纲领

C.同盟会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2)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军又控制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革命的成果:

民国建立B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

《临时约法》颁布B1912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

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③清帝退位B19122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

4)革命的流产:1912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落入了袁世凯之手。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意义:推翻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统治(或帝制),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移风易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男子服饰从清代长袍马褂转变为西服和中山装)、改称谓(以官职、先生、某君等代替老爷、大人等称谓)、废跪拜(代之以脱帽、鞠躬、握手等新礼俗)、禁缠足倡女权(在新学制里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等方面,促成社会广泛而深刻变革,是平等意识女权进步的体现;

★局限性: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之中。

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刺激和深刻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1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1)二次革命:

根本原因: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刺宋案1913年一心要建立独裁统治的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

时间和结果:1913年李烈钧(江西)宣布举兵讨袁。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2)护国运动:

原因: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1915年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时间与结果:1915年,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旗帜。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但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洪宪帝制”结束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国家陷于分裂动乱之中,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3、民主科学与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 B

●原因:民国初年帝制复辟军阀混战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引进民主科学。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开始: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张破除陈腐的封建意识,自觉更新思想观念。《青年杂志》从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旗帜) C

《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反对专制独裁,破除盲从和迷信

运动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

19185月,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对封建专制封建礼教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宣传内容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又发表《我的马克思注意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C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鼓舞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

(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崭新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理论的准备。

但也存在着忽视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偏激,有简单化绝对化倾向。

(三)一战以及一战以后的中国(19141936.10

世界大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后,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但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导致“一战”爆发。

“一战”期间,191711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苏维埃政权,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推动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局势: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世界大势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寻求解困之道,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但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试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并结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最终挑起二战

中国局势: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使1840年以来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四、二战及二战后的中国——第六分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9ad6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7.html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知识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