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4-09-22 00:1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姓名:沈佩

学号:107

内容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但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经历一波又一波的运动,几乎走近消亡,中国人的文化元气也几乎殆尽。长此以往,我们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送者,是我们让文化流失散落。所以这一问题早该受到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本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推动学生积极对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认同 现状

正文

一、前言

2005年韩国成功把“江陵端午祭”确定为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又想吧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其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等。一时间,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将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申请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蔚然成风。

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但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经历一波又一波的运动,几乎走近消亡,中国人的文化元气也几乎殆尽。可以夸张地说,我们的文化已经进入断层阶段,我们在文化上没有办法认同,因为我们文化源头正在丢失,我们身为中国人的特征正在逐步淡去。

元宵节与圣诞节就是很好的说明:相差时日不多的圣诞节和元宵节,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虽不一定懂得“圣诞”的真正含义,却中国的年轻人却把握住它“狂欢”的内涵。自由轻松的庆祝形式极大地迎合了现代年轻人。“闹元宵”本要张灯结彩,跳舞,猜灯谜。遗憾的是,现在的赏灯传统并没有延续下来,只有偶尔一些小孩手上体格塑料小灯笼,已很难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了。

身为一位中国青年,我们本该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但我们却将其冷漠,甚至是遗忘。长此以往,我们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送者,是我们让文化流失散落。所以这一问题早该受到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已刻不容缓。

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旨在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以及认同感,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针对传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的保护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绪论

1、研究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对某些传统文化项目展开更深入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同感。

与此同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推动学生积极对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展。

2、研究的对象

调查者身边就读大学的在校学生

3、研究的时间

201310

4、研究的方式

1.调查前,通过讨论选择要调查研究的课题,并判断其可行性及必要性。根据需要,设计适合的调查文件。

2.通过了微博,qq,微信召集好友、同学帮忙,并在网上填写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

3.就收回的问卷,收集整理,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总结问卷。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报告总体情况

1.同学们答卷的积极性:我们通过网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真正负责地填写完问卷并给我们的调查提出宝贵的意见。

2.答卷收回情况:本次调查通过网上派问卷的方式,共回收了110份问卷。

2、数据信息统计分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根据每个人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以及了解的途径不同,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以纵观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相关见解,从而推断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1、 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我们发现,琴棋书画,节日习俗,传统艺术,诸子百家和传统手工艺在同学们心中的认同感很高,超过了90%。而饮食文化,传统文学,中医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的被认同也较高,都高于80%。仅剩的中国功夫和中国建筑与其他传统文化对比相对较低。

其实,我们所给出的选项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为什么它们间认同程度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我觉得这与我们当代大学生对这些文化的接触有关。如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多多少少会接触到琴棋书画,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的学习,同时享受着有如春节等节日带给我们的气氛,所以这些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当我们去旅游参观才接触到传统的建筑,平时对中国功夫的接触也较少,所以其认同度较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2、 您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这题,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书籍报刊,新闻媒体来了解,同时结合课堂知识和长辈们对我们的教授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看出,媒介(包括网络、新闻、书刊、课本)的宣传对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将来的宣传中,可以加大这些媒介的宣传力度。而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在大学范围内可适当减少,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在回报率更高的宣传方式上。

3、 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

根据图中数据反映,96.36%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有着深远的意义。只有少数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不符合潮流,影响不大。

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所以传统文化无论是对我们过去还是将来的社会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对具体某些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上述的问题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下面让我们将问题具体化,进而分析大学生对不同传统文化的看法,从中看出这些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大学生中的认同感。

4、 您觉得有必要每个人学习琴棋书画吗?

1中,大学生们对琴棋书画对作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最为强烈,但是在调查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琴棋书画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数并不多,占26.36%。而认为琴棋书画应作为一种兴趣的培养,根据意愿进行学习的占71.82%。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习它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对琴棋书画的认同感强烈,但并不代表他们对学习该种文化的愿望强烈。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琴棋书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却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学习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也没有必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更好地把这种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我认为,这也是各种传统文化在当代渐渐地没落和消失的原因之一。

5、 您之所以记得传统节日,是因为?

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由数据表示,过半数的大学生因为从小到大受到家人的影响而记得与传统节目有关的事情,还有四分之一的人记得传统节目是因为有公休假期,余下的则选择媒体的大肆宣传提醒到他们节日的来临。

注重过传统节日的家庭带给孩子对文化的了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我觉得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过于简单。如我们总是称呼中秋节为“月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成了中秋节的代言词,而我们却忘却了月圆之夜合家团圆的那份喜悦,孩子们手中的灯笼也渐渐少了。这意味着我们摒弃了这么多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在形式上度过这些传统节日。更加可悲的是,有些大学生盼望着传统节日是因为其所附带的假期,他们可以利用假期放松或旅游一番,而完全把传统节日的意义抛弃到一边。这些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让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变得更加有人情味。

6、 您身边的朋友比较偏向过中国情人节(七夕)还是西方情人节?

两种情人节都过的固然是多数,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一位中国人,过七夕情人节的人比过西方情人节的人数要少。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注重过西方的节日多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除了情人节外,圣诞节也是如此,不少学生过圣诞的时候比过春节还隆重。此外,就连许多的百货商场在也圣诞节、西方情人节时打出比春节更低的折扣来招揽客人。固然,我们应当吸取外国好的文化,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不能摒弃而应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而不应过于追崇国外的节日。我们对待西方节日,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区分对待:比如父亲节等包涵感恩的,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节日,完全可以提倡,用以推进文明进程;另外一些如万圣节等,宗教色彩太浓,则应淡而处之。

7、 您觉得大学开展相关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有必要吗?

对于广大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态度。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诗词文化的只占了少数,14.55%。有48.18%的同学认为开展这类课程有助于帮助自己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会主动地去了解。

这说明了,大部分人对于有如诗词歌赋的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很高,他们愿意去接受并且学习这种传统文化,这种行为能让我们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学习这些优秀文化的同时,能给他们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是自身萦绕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8、 对于近年来“孔子学院”开办得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外国人说中文比中国人还好,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孔子学院是在全世界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和文化的交流机构,并由此掀起了一番“汉语热”。对此,高达77.27%的同学为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有19.09%的同学为中国人的汉语说得比外国人差感到耻辱。

显然,我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为传播感到骄傲,这证明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以的积极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然而,现在的学生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讲更多的学习时间用在英语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所以有些省份施行提高语文分数,降低英语分数的措施,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分配各科学习时间,注重汉语的学习,我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下去,让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更加重大。

9、 二十四节气对21世纪的今天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吗?

数据表明,超过90%的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仅有一小部分认为二十四节气能被取代。但让我们惊讶的是,居然有人遗忘了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这是件可悲的事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二十四节气我们在小学就开始学习,然后到了科技发达的当代,它的利用程度远远小于天气预报,对此我们做出了此项调查。虽然对于城市来说,可能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不再大了,可是对于农村地区,它对知道农业生产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一些冬小麦产区,“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等易燃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法则。所以,二十四节气等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仍应积极地传播下去。

(三)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的看法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对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作出调查,从而得出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10、 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的社会里的发展情况?

图中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里的发展情况看法不一。三个选项所以的比例都差不多,但选择“设和现在社会的发展,发展得很好”的稍稍多一点。

这说明了,现今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适合社会发展步伐的地方,也同时存在不适合社会需要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很难对此作出精准的判断。有如“以和为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更好地发展与继承,而孔子说的社会分三六九等,人有贵贱之分等就不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我们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 您觉得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方法作出了调查。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多接触传统文化,多了解历史文化知识”,“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断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有约半数的人觉得要“向身边的人宣传传统文化,以身作则”。

于此看出,大多数人都愿意充当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但并非所有都愿意充当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了阻碍,减少了其他人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了解。

四、深究主题对大学生及有关部门的建议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速度的不断变化,他们觉得这些文化已经与社会脱节,不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了。另一方面与政府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并没有很好的保护好这些文化,而是任由时代的发展而随之改变,没有出台更多相关的保护政策。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针对传统文化的现状,以下是我们就大学生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提出的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该更加全面地塑造自我,不断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主动参加有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讲座及活动,在活动仲不断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大学生应该肯定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于漫长无知的未来,我们应当对其充满信心,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3、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要持有一种分析与批评的态度。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方面,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借鉴,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于传统文化中已经腐朽的方面,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加以摒弃。

4、随着我们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并且不断积极创新文化。

5、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涉猎对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当代大学生可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作出一份贡献外,有关部门的行动对文化的保护也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对有关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1、学校可在课程中安排一周一次的传统文化课,以与体育选修相同的形式,开展有如书法、国画、象棋等课程供同学们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并在学习中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2、学校可组织安排学者开设讲座,进行国学的宣传,如百家讲坛此形式,引发校内的国学热,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学校的有效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学校领导应起带头模范作用,介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促成其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http://www.docin.com/p-301997539.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5448a2c8d376eeaeaa31c5.html

《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