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

发布时间:2019-07-17 04:45: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疲惫( bèi 蜗( wō )行 淤( yū )滩 簇( cù )新

迷惘( wǎng 胚( pēi )芽 干瘪( biě

2、字形辨析

蜗( wō )牛 ( qiàn ) ( fēi ) ( suì )

女娲( wā ) ( jiān ) ( fěi ) 深邃( suì )

教学课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66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新诗奖。

2、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的主管感觉世界,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大量采用虚的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他们的一些诗作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

3、写作背景

舒婷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424,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二、听诗歌朗诵,整体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又在哪里?

教师点拨:作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诗人用新奇意象来关照内心的情感记忆,描绘了祖国深重的灾难与贫困,以及新生的希望和光明的前程。诗作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一反以往浮泛的“神话”式的歌颂,而是把自己摆进历史与未来相交错的现实中,对祖国的过去和将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热爱和献身祖国的决心。

三、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4节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4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四、研读诗歌,探究品味

1、齐读诗歌第1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

提示: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

明确:第1段是些祖国数百年来的落后状况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用灰色的调子表现她眼中曾经的祖国,她把“贫穷”“停滞”等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先你人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然后又将“我”物化为具体的客观事物,“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着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那疲惫的歌”和“蜗行摸索”渲染出悲凉的寒意,“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象征了祖国经济的饥馑、闭塞,在前行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而“淤滩上的驳船”这一形象则有更大的概括性,它暗示了我们民族的航船在历史的进程里搁浅了,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百废待兴的状况,“纤绳”——这一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祖国母亲的肩膊,这是怎样一个苦难的历程啊。

2、朗读诗歌第2节,这一节中“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怎么理解?

明确:“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暗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代表了人民的希望。然而”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却表明希望并没有实现。

3、诗歌的第1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2节泽是“痛苦的希望“,那第3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这一段写祖国的希望和新生,诗人的感情变得激动起来,诗的色调也鲜艳起来,“理想“、“胚芽”、“笑窝”、“起跑线”、“黎明”都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们在“簇新”、“雪白、“绯红”的修饰下显得更加醒目,在加上“挣脱”、“新刷出”、“喷薄”的动态表现,全方位第书写了祖国的成长历程,勾勒出一幅百废待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使整首诗在这一段出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4、这一节的“我”与祖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是诗人个人吗?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综合”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虽然“我”曾经迷惘过,深思过,丹面对用“伤痕累累的乳房“养育了我的祖国,“我”当然应该义无反顾地奉献我的血肉之躯。这里,“我”既是诗人个人,又是全民族整体,是当代人的写照。

5、整体朗诵诗歌,思考: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时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五、延伸阅读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清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又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又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1ceba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c2.html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