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9《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1.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3.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旋转命令。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实际问交通问钟表问
10
20
30
1234

数学问40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2.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



3.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
1.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学习目标设计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

知识与

技能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过程与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活使用。



方法方法。
情感态度与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
价值观
3.学习与助学:
导入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如何绘制图形?2)如何填充颜色?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100%,全班42人,自评达到4☆的学生39人,互评达到4☆的学生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



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00409c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03.html

《《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