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视野下IT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07 15:46: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成渝视野下IT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成都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要:近年来重庆IT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先后吸引了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和广达等国际IT巨头落户。虽然成都市IT产业居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但与重庆相比,成都市IT产业发展加速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成渝IT产业发展的实证对比,分析了成都市IT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对成都市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成渝地区;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最近,我们会同市经信委、市投促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和市物流办等部门,对成都市与重庆IT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印象是:成都IT产业起步较早,初步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居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重庆IT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势头强劲,成都IT产业发展面临重庆等西部城市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一)主要指标

从规模企业看,1—10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932家,其中入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家(国腾59名),电子元件百强1家(宏明电子48名),中国电子软件百强企业2家。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约150家,其中入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家。

从增加值看,2009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GDP的12%;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407亿元,占全市GDP的6.5%。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1—10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757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662亿元;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744亿元,同比增长45.7%。

从利税总额看,1—10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税71.4亿元,同比增长22.3%;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税72.96亿元,同比增长20.58%(见表1)。

表1   成都与重庆2010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比较表

 

资料来源:根据市经信委提供数据整理。

(二)投资情况

2008、2009两年,全市亿元以上电子信息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9.72亿元和113.8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38.66%和145.08%;2010年1—10月完成投资64.4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额的120.4%。重庆2010年1—10月完成投资122.2亿元,同比增长101%(见表2)。

表2  成都与重庆亿元以上电子信息重大项目投资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市经信委提供数据整理。

二、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比较

(一)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布局比较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主要区域为一个核心区、两条产业带和四个聚集区。一个核心区,即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武侯、锦江、龙泉驿和双流的电子信息 产业主体发展区。两条产业带,即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青羊、金牛和都江堰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带;以锦江区红星路连接武侯科技一条街及音 乐街区的数字创意及信息服务产业带。四个聚集区,即以成都高新西区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聚集区、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聚集区、以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和 新津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光伏光电产业聚集区、以成都高新西区为核心的平板显示聚集区。目前,英特尔、微软、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纬创、成都 天马和中光电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同时,制定了“一基地两核心”计算机产业基地布局规划。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主要有两个核心园区:一是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已引进惠普、广达、英业达、富士康、微软、IBM、NTT、中国移动茂德、中电科、北大方正和科博达等知名企业。二是北部新区高新园,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同时,重庆还制定了“一区十园七基地”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布局规划。

(二)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比较

从行业类别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覆盖了国民经济分类的10个领域,产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制造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几乎各占一半,发展比较均衡;而重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相对发达,制造业占全行业的77.89%,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仅占22.11%,发展较为滞后(见图1)。

图1  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细分行业指标对比

从优势行业看,成都IT制造业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网络和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及机电产品为特色优势行业;重庆IT制造业以信息家电、电子测量仪器为特色优势行业, 形成了以海尔、格力、美的、康佳、长虹等企业为龙头,200余家重点配套企业为主体的家电产业链;重庆的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等行业产能总量超过成都同类行业。成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远远超过重庆。

从发展热点看,成都目前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制造和物联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进了戴尔、联想等顶级品牌及仁宝、纬创和富士康等代工企业;重庆目前的发展重点主要是计算机制造和打造LED产业链,引进了惠普、宏碁等顶级品牌及广达、英业达和富士康等代工企业。成渝地区将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重要聚集区。

(三)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细分行业比较

在集成电路领域:成都具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完整产业链,有英特尔、中芯国际和友尼森等规模以上企业11家,IC设计行业有飞思卡尔、富士通和登巅等企业80余家,有西南最大的2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有住矿电子、梅塞尔和联华等配套企业,得到国家02、03重大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重庆电子元器件产业拥有雷士照明、鸽牌电缆、平伟科技等知名企业。

在新型显示器件领域:成都上游关键材料、中游面板及模组制造、下游整机等关键产业链环节快速聚集发展,有京东方、成都天马、虹视和中光电等规模以上企业8家,建成2条4.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0.5毫米超薄TFT—LCD玻璃基板项目投产,建立了AMOLED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LED背光模组、CCFL玻璃管、触摸屏及投影光学元件等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成都成为国内中小尺寸新型显示面板重要生产地。2010年重庆围绕千万台电脑生产,建设笔记本电脑液晶模组及显示器生产线,新型显示器件产能有所提升。

在网络与通信设备领域:成都以富通、大唐、亨通、飞阳科技等为代表,形成光纤预制棒、拉丝、光缆、光通信器件、模块及接入设备完整产业链,聚集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和华为等国内外网络与通信设备巨头的研发中心,成为国内重要的光通信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3G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基地。重庆通讯产品以国虹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发展迅猛,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物联网领域:成都制定了国内首个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物联网推广示范应用方案,形成了传感器制造、终端设备制造、软件设计、网络运营、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等产业链,有九州电子、国腾和30所等企业40余家。数字视频、温度传感、光纤传感、红外传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终端等方面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重庆将大力培育和引进规模企业,发展宜居通、数字城市等物联网项目,打造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在计算机制造领域:成都实施一基地两核心布局,加速构建整机+零部件一体化生产体系,重点发展计算机整机及外设关键零部件等,形成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结算中心、系统集成、营销和服务中心。重庆将重点发展整机+配套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到2015年完成总投资1000亿元,笔记本电脑生产达到8000万台规模,初步形成一区十园七基地的笔记本电脑垂直整合配套体系及其产业集群。

在电子终端整机产品制造领域:富士康成都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员工增加到2万人。富士康成都基地平板电脑2011年产量将由2000万台增至4000万台,2013年年产量将达1亿台。重庆信息家电产业有格力、海尔和美的等知名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应用电子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四联集团为龙头,打造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完整的LED产业链。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成都是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化基地,是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全球软件企业20强有11家落户成都,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在30%以上,发展速度在11个国家级软件基地位居前列,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上,现已成为成都市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产业之一,2009年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城市。重庆软件产业仅占全行业的22.1%。

三、成都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比较

(一)金融环境

从主要指标看,2009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294.3亿元,占GDP比重6.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06%;重庆金融业增加值389.7亿元,占GDP比重为5.9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7%。从发展质量看,成都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重庆,但重庆金融业税收地方留成大大超过成都。从数量规模看,成都的全国性金融分支机构、外资金融分支机构数量均超过重庆,但在地方金融总部机构资产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重庆明显优于成都(见表3)。从资本市场看,成都上市公司数量超过重庆,总市值是重庆的1.6倍。成都与重庆IT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旗鼓相当,但重庆获批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更有利于IT产业发展。

表3   成都与重庆金融环境主要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市政府金融办提供数据整理。

(二)物流环境

在铁路运输方面,成都在铁路货运量、货运设施和货运能力及五定班列网络等方面占优势。在航空运输方面,成都双流机场已成为国内第五大机场,成都在机场规划定位及发展水平、机场硬件设施等方面强于重庆。在公路运输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主枢纽城市,高速公路密度是重庆的2倍。在水上运输方面,重庆拥有长江上游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用集装箱码头,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项和出项物流基本不走水路。总体上看,与重庆相比,成都IT产业发展的物流环境占有优势(见表4)。

表4   成都与重庆物流环境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市物流办提供资料整理。

(三)综合保税环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010年10月获批,区内有英特尔、富士康等30余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22.3亿美元,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09年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综合排名列全国60家出口加工区第5位,交通物流便捷。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分为A、B两块,2010年2月成立,以IT保税加工为主。目前惠普富士康和英业达等IT企业入驻。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分为空港和水港两个保税港区,2008年11月获批,以发展国际物流、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和国际展示为主。重庆同时获批两个最高级别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涵盖了港口和机场,IT产业发展的保税环境优于成都(见表5)。

表5   成都与重庆综合保税环境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市物流办提供数据整理。

(四)人才环境

2010年成都市有IT产业专业技术人才7.83万人,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15万人,软件 (含服务外包) 产业5.68万人;具有高级职称725人,中级职称7458人,初级职称9066人;经营管理人才7598人;技能人才25868人。成都拥有42所普通高校,9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1万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南交大等院校电子信息领域科研实力雄厚,为IT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重庆拥有56所普通高校,35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0万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院校设有微电子及相关专业。成都在IT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方面明显优于重庆(见表6)。

表6   成都与重庆IT产业人才环境比较

 

资料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统计年鉴(2010年)。

(五)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从总体上看,2007年成都率先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09年成都高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2010年成都率先成为国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从保护能力看,1997年最高法院在成都建立西部首个知识产权庭。从服务平台看,成都建立了IT专利信息中心和10个IT行业专利数据库。重庆拥有摩托车、汽车专利文献数据库及电子阅览室,2010年获批建设全国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成都和重庆都在着力营造IT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见表7)。

表7   成都与重庆IT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比较表

 

资料来源:根据市科技局提供数据整理。

四、与重庆相比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发展加速度不够。重庆IT产业2005年起步,特别是近两年,吸引了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厂商惠普落户,惠普在产业链上的带动效应十分突出,富士康、英业达和广达等3大国际IT代工巨头接踵而至,还将研发、结算业务一同搬到重庆,先后吸引了年产8000万台到1亿台笔记本电脑总产能的整机厂落户。目前已有62户配套供应商陆续入驻重庆,投资总额160亿元,比原定目标增加了1倍,重庆IT产业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成都市IT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初具规模,但与重庆相比,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速度相对不够。

(二)产业规模不大。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企业产值平均规模2亿元,远低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产值6.47亿元的平均水平,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在很多应用领域特别是在终端整机制造方面还未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行业整体效益不高。重庆则在其重点领域拥有一些行业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引领。

(三)产业层次不高。成都IT产 业细分行业虽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但产业之间、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未能形成较强的促进作用;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集成电路 领域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型显示器件整机带动不足,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和广播电视网络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滞后;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集成配 套不足,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产品链和配套供应链。

(四)项目储备不足。近年来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龙头地位,但重庆提出投资3000亿元打造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建立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2016年实现IT产值破万亿元。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西进,以台资企业为代表的IT产业逐渐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争夺企业落户权的竞争在西部不同城市间展开。与重庆相比,成都市在IT产业项目储备、项目跟踪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五、加快推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产业环境建设。一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结合成都实际,制定加快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信息化与产业化生态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强化IT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改善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风险投融资市场体系,发展全球结算、外汇支付、信保等金融市场,建立IT产业发展基金,为IT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四是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IT产业咨询服务、资信认证和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强化重点领域高端化发展。一 是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设备研发与生产,重点发展下一代网络,建立并完善光电显示及光伏产业集群,提高成都集成电路制造企 业承接新产品加工的能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二是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大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标准研发力度,加快探索建立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三 是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服务业发展示范城市,构建生产性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基地。四是加快三网融合。争创国家三网融合示范城市,加 快打造国家级第三方信息灾备基地,加快推进无线城市网络基础工程建设。

(三)强化产业支撑和大企业培育。一是培育产业集群。在IT产 业聚集区建设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示范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着力培育千亿产业集群。二是加强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合作,通过资金、项目和市场的对接 融合,加强地方产品配套,促进产业链企业配套发展,培育一批本地大企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和新一代宽 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及四川省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布点成都,增强IT产业实力。

(四)强化项目招商引资。一是围绕行业龙头招商。着力分析研究IT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份额,及时把握最新行业动态和信息,跟踪世界500强IT龙头企业,锁定招商目标,组织专业谈判队伍,加强对接和谈判,促成项目落地。二是围绕产业配套招商。针对成都市IT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龙头企业专业化配套需求,加快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培育IT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关键项目,强化产业配套体系和产业服务功能。三是围绕产业园区招商。按照产业园区和战略功能区定位,强化IT产业招商引资,在引进IT产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五)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中心建设,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和通信设备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构建完整的IT产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IT产业经营管理、国际市场开拓和行业应用系统设计等高端人才,为IT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简介:课题组成员:赖齐、邓立新,成都市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邹克俭,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处长;汪锋,成都市经信委调子信息处副调研员;王明福、徐徽、袁宗文,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处研究人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adf7aa84254b35effd341b.html

《成渝视野下IT产业发展对比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