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的哲学

发布时间:2019-10-15 01:38: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通晓古希腊罗马哲学、经院哲学,熟悉他所处时代的哲学学说和科学成就。他认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培根、洛克等人都没有解决这一哲学家们始终面临的问题。莱布尼茨倾向于原子理论,但他不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因此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他认为,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他认为,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他说:“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在莱布尼茨看来,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4.单子有知觉。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他之所以把单子称为灵魂,就在于单子具有知觉(或表象)和欲望。单子的变化,就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的变化。

  单子不仅有知觉,而且单子的知觉存在着等级差别,这样就构成了单子等级系统。最低一级的单子只有微知觉,这类单子根本没有清楚明晰的表象,无生命的东西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有感性灵魂,一般的动物就是由这些单子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有理性灵魂,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人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完满的智慧。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据其单子的高低之分,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系列,宇宙中没有也不可能有飞跃。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人的窗子。这也就是说,单子与现实的世界没有实际的联系,同样,单子之间也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既然这样,那么单子怎么能反映宇宙呢?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性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指出单子没有窗户,却承认了一个例外,即上帝,一切的单子共同起源于最高的单子——上帝。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与现实世界、与别的单子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但却有着理念上的联系,它是由上帝确定的。他说,上帝在创造单子的时候,也规定了它们存在于一定的秩序之中,这个一定的秩序就在于使一切单子身上具有关于同一个宇宙的知觉。单子之间的理念上的联系是这样规定的:上帝在规定某一单子后来发展的内容和历程时,还同时考虑到了周围其他单子的发展的内容和历程,使其发展变化相互和谐一致地进行。上帝在创世之初,就规定了各单子之间这种理念上的联系,莱布尼茨把这种理念上的联系称为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借助于前定和谐”,使单子之间获得了联系。他说:“这种一切事物对每一个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以及每一事物对一切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使每一个单纯实体具有表现其他一切事物的关系,并且使它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他认为,每一个单子像镜子那样按自己的观点反映着世界。他说:“正如一座城市如果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似乎在透视上被增多了一样;同样如此,由于单纯实体的无限多,也好像有无限多的不同的世界,但它们不过是同一个世界依据每一个单子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透视图。莱布尼茨这一思想是针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实体与具体事物相割裂,把一般与个别相对立的错误观点的。这里,他通过神秘的形式,的确猜测到了有限与无限、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有限中包含着无限,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莱布尼茨认为,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解决了哲学家所面临的一与多、个别与一般的问题。每个单子是一,是个体,但同时又是包含着无限现实事物的宇宙的映像。列宁在谈到莱布尼茨这一思想时指出:“这里是特种的辩证法,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辩证法,尽管有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

  莱布尼茨还将前定和谐说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直接为当时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辩护。他认为,整个宇宙都是由上帝根据充足的理由合目的地创造和安排的。他说:“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而只能有一个宇宙存在,这就必定有一个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使上帝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既然上帝在无数可能的宇宙中选择这个世界而不选择别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而当时德国的君主专制国家就是最完善的君主统治之下的尽可能最完善的国家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从实质上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说的单子是有知觉、有欲求的精神实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单子=特种的灵魂。莱布尼茨=唯心主义者。而物质是灵魂的异在或是一种用世俗的、肉体的联系把单子粘在一起的浆糊。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直接导致了神的存在。他认为神是单子中的单子,一切单子都是神创造的,单子之间的和谐也是神安排的。

  不过,莱布尼茨的哲学在其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第一,他把单子看做能动的。单子是有欲求的,而不是惰性的、无活力的。在他看来,既然是实体,就应该是自身能动的,而笛卡尔、斯宾诺莎的那种惰性的、被动的物质,是不能作为最后的实体的。第二,单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莱布尼茨认为,作为单纯实体的单子是各自孤立、互不依存,但是凭借上帝这一中介,单子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他的单子论,还反映了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第四,他认为,单子有质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把广延看做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这种只从量上看问题是无法把不同的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在他看来,要说明客观事物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就必须寻求在各种事物间存在着的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这种内在的差别就在于构成各种物体的单子本身具有高低不等的知觉能力。第五,他还表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法。因为他既肯定单子是不可分的,又肯定单子的变化是连续的。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虽然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但辩证法是与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总的来说,他的思想体系仍然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这主要表现在:1.把世界的运动归之于单子的运动,精神的运动,物质则是僵死的、静止的存在物,从而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内在联系;2.提出了前定和谐,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已经预先安排好了的,是单子中的潜在秩序和过程的展开,这种思想也是违反辩证法的;3.片面夸大连续性,宣称自然从来不飞跃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同他的单子论一脉相承的。他从单子的等级出发,贬低感性,抬高理性,把感性认识看做纯粹动物的认识。正因如此,他反对经验论,尤其是洛克的经验论。他的《人类理智新论》一书,就是专门为了反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而写的。他认为经验论只抓住了个别事物,不能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东西。若仅凭经验,这是动物行为。他说:“禽兽纯粹凭经验,只是靠例子来指导自己。”“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下也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有效。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莱布尼茨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的区分的角度对经验论作了批判,这一批判是深刻的。

  作为一个唯理论者,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企图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他在详细分析了洛克的经验论后写道:“我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由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的。现在我按着这个新的体系走得更远了;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莱布尼茨继承了笛卡尔的唯理论,主张天赋观念论。在他看来,单子没有可供外界事物出入的窗户”,不能接受任何外来事物的影响,因此,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客观来源,而只能是天赋的。不过,莱布尼茨并不赞成笛卡尔所主张的人的心灵生来就有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他说:“我们不能想象,在灵魂中,我们可以像读一本打开的书那样读到理性的永恒法则,就像在布告牌上读到审判官的法令那样毫无困难,毫不用探求。在他看来,天赋观念并非总是从一开始就是清楚明白的(除了在上帝那里),而是从比较模糊的天赋知觉逐渐发展。观念与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并不是作为现实作用而天赋在我们心中的。可见,莱布尼茨在宣传天赋观念论时,强调天赋的观念的潜在性。他在叙述如何使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时,强调了感觉经验的作用。他说:“只要凭感觉所提供的机缘,集中注意力,就足可以在我们心中发现这些法则。可见莱布尼茨并不否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莱布尼茨认为,对个别事物的感性经验虽然必要,但是它们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例子,不可能提供普遍性的真理。这里他在暗示:既然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不是来自感觉经验,那就只能为心灵先天所具有。洛克奉行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是在感觉中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他断言,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为基础,我们的心灵是类似一块白板的东西,经验可在这上面写上自己的符号。莱布尼茨则证明心灵本质上是活动的,因此,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对洛克的这一原则作了一个补充,心灵中所有的,无一不是先已存在于感觉中,只有理性本身除外。他认为,心灵既然是能动的,就不会是白板。他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大理石上的纹路虽不是现成的形象,但大理石已有的纹路决定了它适合于雕琢成什么样的形象。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像比刻别的像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来刻这个像,而赫尔库勒的像就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了。可见,一方面,莱布尼茨和笛卡尔一样,主张天赋观念;另一方面,他与笛卡尔又有区别,认为观念是潜在地天赋的,即观念一开始是人心中潜藏着的不清晰的知觉,需要经过理性的加工琢磨,才能变成清晰的观念。这里,莱布尼茨陈述了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一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也表明他的唯理论是向经验论让步的唯理论。

  关于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还是精神实体这一问题,莱布尼茨反对洛克关于上帝可能给物质以思想力的观点。他认为,精神性的单子是惟一的实体,不存在物质实体,认识的主体自然不可能是物质实体。他说:“一个能感觉或能思想的东西不能是机械的东西。”“物质之能感觉和思想,并不是自然的事,它所以能如此,不外由于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上帝使它和另一种自然能思想的实体相联结,另一途径是上帝以奇迹的方式把思想放在物质之中。

  在真理观上,莱布尼茨认为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事实的真理。他在确定两者的区别时,叙述了它们的原则。一个是矛盾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我们才认为其中隐藏矛盾的东西是谬误的,而与谬误相对立的东西则是真实的。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矛盾原则:任何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谬误的。这包含两个真实的判断:1.一个判断不可能既是真实的同时又是谬误的;2.一个判断不可能既不是真实的又不是谬误的。因此,他说:“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如,根据数学公理、逻辑规则推演出的知识即推理真理,这类真理才是必然的、可靠的。另一个是充足理由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我们可看出任何现象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或现实的,任何论断都不可能是公正的——因为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事情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他说:“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因而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他认为,感性知觉提供的就是事实真理”,这类真理是偶然的、不可信的。他写道:“必然真理的原始证明只来自理智,而别的真理则来自经验或感觉的观察。我们的心灵能够认识两种真理,但它是前一种真理的源泉;而对于一个普遍的真理,不论我们有关于它的多少特殊经验,如果不靠理性认识了它的必然性,靠归纳是永远也不会得到对它的确实保证的。可见,莱布尼茨主张唯理论的真理观,认为推理的真理是以心灵为其源泉的,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在莱布尼茨看来,对实际事物的认识中,由于人类找不到最终的即充分的理由,因而这些事物以及与它们相符合的真理都是偶然的。莱布尼茨强调,“偶性是仅对我们人类而言的,因为人类无法找到事实真理之实在性的充足理由;对上帝来说,一切真理都是直觉的,推理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之间并无差异,因为这个世界及其原则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能看到一切。

  总之,莱布尼茨抬高推理的真理,表现出唯理论倾向,但他毕竟承认了事实的真理,并认为它就是由感性知觉提供的,反映了他向经验论的让步。

  然而,在莱布尼茨那里,“事实的真理并不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他认为,一切都是单子的总和,但是除了上帝具有绝对清楚和明晰的知觉,许多单子只具有无意识的知觉,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的消极活动。他认为,物质或物体就是这些单子的组合。物质、物体都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一些模糊的、无意识的知觉,它们不过是现象而已。不过,这些现象应该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并非物质自然界的规律,而是单子的表象规律,它们是最高的单子——上帝合目的的安排。这样,目的论就建立在对自然界的机械论的解释之上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90a1768e9951e79b8927e6.html

《莱布尼茨的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