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5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的形成》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5的形成【年龄段】中班【活动目标】
1.知道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2.理解5的实际意义和5的分解。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2.难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或课件;5张穿着不同衣服的小熊卡片若干;蘑菇卡片;操作卡;小印章。
2.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高老师收到一条信息,熊宝宝要去城堡探秘,但是听说会遇到好多困难,他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首先熊宝宝提出一个问题:请小朋友们帮忙数一下有几只熊宝宝?
知道4添上152.融入生活,发散思维
熊宝宝一共有5只,5里面有几个1?那什么还可以用数字5示呢?


理解只要数量是5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5表示。3.实物对应,数量对比
5只小熊采蘑菇,蘑菇有几个,小熊有几只?通过对比,知道45之间多1,少1的关系。4.集体操作,进行练习
城堡里有2间住房,5只小熊分房间。初步理解5的意义以及5的分解方法。5.问答游戏,巩固练习
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几?生:高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4……
巩固练习5的分解。6.结束环节,能力提升
师:你们真的太棒了!这个游戏还可以增加难度,加上拍手。老师教给孩子拍手玩法,幼儿自由玩游戏。幼儿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拍手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5的形成》学情分析

活动情节选择了幼儿熟悉、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设计“5的形成”活动中,考虑到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人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依据《纲要》的要求,遵循


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规律,将数学活动与有效的故事情景互为整合,让幼儿学会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次活动设计中,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朋友熟悉的动物小熊,在活动过程中引用简单对话等语言来吸引孩子,贯穿始终的情景创设使活动充满童趣,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从情景激趣——帮小熊采蘑菇——帮小熊分房间(幼儿操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活动中由于材料的丰富,使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抽象的数学,是乐意的学习。
物质准备:背景图片或课件;5张穿着不同衣服的小熊卡片若干;蘑菇卡片;操作卡;小印章。


大班语言活动《我喜欢我》教材分析
一、本次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数学认知中指出45岁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我发现好多幼儿对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理解数的意义。
5的形成》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班上主题《我升班了》,次主题《我长大了》。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幼儿生活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存在,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数的概念。二、教学理论依据
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既调动与激发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又要建构和提升幼儿的新经验,实现幼儿经验的建构和达成。5的形成》这一科学活动就是通过借助帮助熊宝宝解决困难,让幼儿知道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理解5的实际意义和5的分解。符合中班幼儿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说这一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认知,力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2.能力目标:理解5的实际意义和5的分解。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我将为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从而完成认知目标;在理解故事内容后,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从而完成能力目标;以认识自我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情感目标,从而顺利本次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四、教学重点
重点是知道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
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


所以我通过实物对应,数量对比,带领幼儿学习4添上1就是55去掉1就是4,加深孩子们的理解,从而顺利完成活动重点。
五、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5的实际意义。
创设“为小熊分房间”的情境,鼓励幼儿进行具体操作从而更好的突破活动的难点。
六、实施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其自主自动的探究式学习提供可能,老师应该充当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所以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组织活动:
1.直观形象法。结合教材,巧用多媒体、图片、记录表等形象直
观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
2.比较法。幼儿通过观察小熊的数量和蘑菇的数量,知道541451.
3.操作法。通过“为小熊分房间”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幼儿进行具体的操作,从而让幼儿理解5的分解方法。
中班科学活动《5的形成》课后反思
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活动《5的形成》中自己


的几点体会。5的形成时,我以情景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讲述熊宝宝去城堡探险的情景并配有ppt的操作演示让小朋友理解“4添上“1”是多少?然后再通过给熊宝宝分房间让幼儿想想“5”是怎样分解的,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操作完成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形成。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e1f175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20.html

《学前幼儿园_《5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