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崔莺莺形象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9-28 15:16: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析崔莺莺形象的演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众多学者对其内容形式均有深入透彻地分析,但谈其接受的研究比较鲜有。故笔者以崔莺莺形象的演变为切入口,探究《西厢记》的接受。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中女主角崔莺莺的形象在不断转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敢爱而“不敢恨”的人间“尤物”(二)从矛盾中突围的相国千金;(三)美、智、勇完美结合的性情佳人。关键词:崔莺莺形象演变崔莺莺作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典型,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更在文学家笔下日益多姿。笔者从西厢故事的诸多版本里挑选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三本经典著作,对其中崔莺莺的形象加以剖析。(一)敢爱而“不敢恨”的人间“尤物”西厢故事发轫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纵览全文,莺莺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一出场虽“不加新饰”,却仍就“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且通音律会吟诗。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钟情于张生并自荐枕席后,使得张生发出“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的感叹。然而如此富有才情的绝色佳人为何逃脱不了惨遭抛弃的厄运呢?1“莺莺所出必非高门”在《莺莺传》中元稹没有明确写出崔莺莺究竟生活在何种境况
的家庭里。她既不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所确指的“相国小姐”也不是“寒女”。文中仅述她的家庭“财产甚厚,多奴仆”。按照元稹所处的唐代的社会习俗,以“财产甚厚,多奴仆”为由,崔莺莺算不上“贵族少女”;若根据莺莺的姓氏“崔”姓来判断她出身贵族,又显得太过死板。可见,莺莺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只是一个出身“必非高门”的富家女。2.敢爱而“不敢恨”的痛苦挣扎莺莺的形象是多元而矛盾的。请看她与张生分别时的一段文字:“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之惠也。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愚不敢恨”四字时让人不胜唏嘘。“始乱之,终弃之”于莺莺来说是既不愿面对又无法避免的局面。她虽然敢于违背礼教大胆的和张生结合,但她却无法摆脱和改变封建制度给她安排的被遗弃的悲惨命运。(二)从矛盾中突围的相国千金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为《董西厢》)是一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再创造,他虽以《莺莺传》为底本,却革除了原著中“补过”等糟粕思想,热情地讴歌了崔张的自由恋爱。《董西厢》中的莺莺虽然在与张生的恋爱中经历了诸多的动摇与挣扎,但她看到相思成疾以致性命不保的张生时,毅然抛弃“贞慎自保”那套封建礼法,作出“顾甚清白救才郎”的决定。当她与张生的婚姻遭到郑恒的离间与破坏之时,他们决定双双出走,去追求美满团
圆的婚姻结局。值得注意的是《董西厢》中的莺莺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胆追求与张生的自由爱情,而是一点一点的从摇摆不定的思想中迈出坚定的脚步,从重重矛盾的困境中突围出一条自由恋爱的康庄大道。张生在《游殿》中瞥见莺莺,她的表现仅仅是:“尽人顾盼,手把花枝拈”,可张生却已被莺莺吸引得“魂不逐体”。可见此时的莺莺只是多看了张生几眼,并没有对张生有特别的情谊,而张生已对莺莺却已有了痴心向往。时至《寺警》的时候,莺莺看到张生卖弄本领,老妇人又允许继亲,再加上张生切实解决了崔家的危难,这才让莺莺爱上张生。爱情的火焰在莺莺心中越烧越旺,并让她上演了《赖简》这出反攻为守的闹剧。最终,莺莺为自己和张生自由而圆满的爱情突出重围——私奔。这时,《董西厢》中的莺莺形象完成艰难和完满的升华——从一个想爱而不敢爱的相国千金转变为一个与从封建束缚中突围而出的大胆女性的代表。(三)美、智、勇完美结合的性情佳人崔莺莺与张生的恋爱故事在元代又以杂剧的形式见于文坛,其作品即为名扬天下的《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与《董西厢》中莺莺大为不同。在董解元的笔下,莺莺刚开始对张生的态度是比较含糊的,属于那种半推半就式的。而在《王西厢》中,莺莺不仅仅是一个被张生追求的被追者,还是一个自从见了张生第一面就主动爱上张生的追求者。这个大胆追求真爱的莺莺更是一个集美貌、智慧、勇敢刚毅于一身的完美典型。
1.美貌当张生在普救寺第一次见到莺莺时“眼花缭乱口难开,魂灵儿飞在半天”的夸张表现十分具有喜剧效果,而王实甫先写张生看到莺莺的感受,再写张生眼中莺莺的模样:“则见她宫样儿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这样先做铺垫,再描写的安排真可谓是匠心独运。2.智慧莺莺不仅拥有俏美的容颜,还有着较高的文化底蕴。《王西厢》开篇便从老妇人的口中道出莺莺是“诗词书算,无有不能”的才女。而后文中莺莺多次出口成章的例子也印证了老妇人论断。且看莺莺一出场便唱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她的出场可谓先声夺人——用她深厚的文学素养使人折服。3.勇敢勇敢、刚毅的形象特征是王实甫的笔下的莺莺与《莺莺传》和《董西厢》中的莺莺在形象性格上存在的最大差别。正是对其这种形象的塑造才突显出莺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王西厢》中的崔莺莺不仅貌美有才气,而且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女中丈夫。在《寺警》一折中的危难关头,崔莺莺主动提出了“五便三计”《西厢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中女主角崔莺莺更是成为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形象矗立在
文学宝塔之中熠熠生辉。本文以崔莺莺形象的演变探究《西厢记》的接受情况,虽然影响文学作品接受的情况纷乱复杂,但一部作品能被如此众多的读者观众所喜爱,根本原因是作品本身与接受者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此能反映人类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作品,必将流芳百世。参考文献:[1]戴不凡,《论崔莺莺》,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版。[2]寒声主编,《西厢记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版。[3]段启明,《西厢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f17875011ca300a6c390e5.html

《简析崔莺莺形象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