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辨析题专题复习

发布时间:2020-05-24 09:3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三政治辨析题专题复习

姓名

【题型分析】

辨析题又称为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在中考中较为常见,它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往往缺乏辩证思维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思维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绝对化倾向,比如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要么认为绝对正确,要么认为绝对错误。这种题型则能有效地考查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种题型灵活多变,迷惑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辨析题大致可以分为是非判断类、因果关系类、条件关系类、并列关系类、转折关系类、辨析行为类等几种类别。

【解法指导】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面对辨析题,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行为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如果通过辨别,认为观点或行为正确,就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原因,如果认为观点或行为错误,就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功效。

1. 社会是孤立的,每个人的社会责任都可以单独存在。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你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你负责。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都必须坚持,而不可偏废。请运用第三课知识加以辨析。

答:这一说法手正确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全球化必然促使文化也逐步走向单一化。所以我们不必要再继承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答:这种说法不对。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全球化不等于文化的单一,世界经济发展更趋向于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化和谐发展的局面。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世代传承的中华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始终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4.现阶段,我国要加快经济建设就必然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环境就必然会减缓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不能同时兼顾。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需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者要协调发展,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5.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决不能自满、懈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艰苦创业的精神。

6在一次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则资料: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家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习委员和思品科代表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认真记录了大家的观点,并总结形成以下两个:

1)要实现“翻两番”由“总量”变为“人均”的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现在综合国力已大大提高,要实现“翻两番”由“总量”变为“人均”的目标,已不再需要提倡艰苦奋斗了。

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辨析。

答:说法一是正确的,说法二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①要实现“翻两番”由“总量”变为“人均”的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目前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就业、上学等民生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共建和谐社会。

②虽然我国现在综合国力已大大提高,但要实现“翻两番”由“总量”变为“人均”的目标,仍然离不开艰苦奋斗。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现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道路上必将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 

③要实现“翻两番”由“总量”变为“人均”的目标,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要坚持艰苦奋斗。

7.一个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东西时被发现,失主要求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但有些乘客表示要赶着上班,不同意失主的要求。这些乘客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些乘客的做法不对。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都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这些乘客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如导致效率低下,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进步等。同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受到别人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8.“神舟”五号飞船首次成功地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

答:“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9.人是生产者,人口越多就越能推动生产的发展。

答:(1)人是生产者,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生产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

(2)但是,人同时又是消费者,人要维持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不断地消费生活资料。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前提下,人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就越少。可见,人口越多、增长越快,非但不能推动反而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人口增长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可以了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可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能兼顾,我国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但是,这对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这样做不仅破坏环境,而且治理污染比防止污染的费用还高。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切实转变高投入、高污染的状况,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4)笼统地讲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是不正确的。

13.实现了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等于实现了人类的最高理想。为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14.九年级学生小明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当父母劝他要注意节俭时,他说:“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已经是小康水平了,还讲什么艰苦奋斗。”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观点?

答: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人民的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少年应该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

15.观点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观点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

○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两种观点的?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也有弊,有利表现在:第一,将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第二,将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第三,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四,有利于中国的国企改革;第五,将有利于扩大内需;第六,将有利于扩大就业;第七,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八,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第九,将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发展;第十,将有利于市场的活跃,特别是证券市场。

不利方面表现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开放的世界形势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案2: 1)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有道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就业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更多地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久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3)加入世贸组织也会使我们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压力。

16.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

观点一: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参考答案: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比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创品牌”和“对外开放、全面引进的关系”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是,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有益经验,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7.有人认为,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也不发达,又要快速发展,必然耗费大量资源,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无法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这种说法不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对于我国,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又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争力。所以,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发展道路。所以,我国能又好又快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在如何处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请你辨析。

答:经济要上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经济建设使我们的中心工作,只有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育要让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再现在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是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水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所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综上所述,有人认为的观点是片面的。 19.有人认为: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十年,可见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实现共同富裕已经不可能。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共同富裕事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与后富的问题。收入差距的存在正是先富与后富问题的表现。

国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等推动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有人说,巩固和提高目前已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也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他的说法对吗?

答:此观点是正确的。这是: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任何时代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艰苦创业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 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是为成就事业所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 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21.有人认为,既然是对外开放,就要全面开放,吸收国外的一切东西,这样我们发展才快。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22.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搞好物质文明建设是最重要的,与物质文明相比,精神文明建设并不那么重要。请你辨析。

答: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搞好物质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前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文明建设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互为目标,相辅相成。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物质文明建设也会走弯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df3ae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94.html

《初三政治辨析题专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