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Byachi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
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
1原始建筑的两种主要构筑方式:巢居、穴居巢居是最早的木构架建筑的渊源,多将居所修筑在远离地面的树上,而穴居多为地下或者半地下的构筑方式,两者殊途同归,逐渐朝向地面建筑发展,成为木构架建筑发展的主要渊源。2木构架建筑的两大技术渊源
杨鸿勋在“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文中列出了“巢居发展序列”和“学具发展序列”,并指出:“沼泽地带源于巢居的建筑发展,是穿斗结构的主要渊源”“黄土地带源于穴居的建筑发展,是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木构架建筑的发展推力
1诸家学说;关于为什么中国古建突出地一木构架体系为主,而非是结构为主,人们对此看法很多。
刘致平: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少石。
徐敬直:经济水平很低,人民生计基本依靠农业,只能极力保留。李约瑟: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最完善的形式。
2综合推力说:不是单因决定,是由多因子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合力作用对于木构架建筑发生期、形成期、发展期,起制约的强因子是不用的,对于官式建筑突出发展木构体系和民间建筑广泛运用木构架体系,其制约的强因子也是不同的。
木构架建筑体系的若干特征
1自然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建筑是人类用以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环境中,因此人对建筑的适应性要求,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在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正统性、持续性和高度成熟性
木构架建筑的发生期、发育期是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展开的,其成熟期是唐朝。3包容性和独特性
小结:第一章较简洁的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发展渊源,以及木构架建筑为何得
以发展,给人的思维较清晰;然后说明它的主要特征,接下来才开始主要讲解中国古建的一系列没学问题。
第二章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单体建筑平面以“间”为单元,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单体
建筑的剖面,受制于檩子的数量、出廊的方式、举架的高低和梁架的组成;单体建筑的立面,区分为“三分”,即上分、中分、下分;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
1/91/91/91

……………………………………………………………最新资料推荐…………………………………………………
的辅助用房,属低等次建筑。
基本型:一明两暗,又叫一堂二内。区分为双开间和三开间的,而三开间的具有很多长处得以普遍流传。
“正式”和“杂式”:正式建筑强调规范性,片面形式一概为规整的长方形,极为单一,而杂式建筑的平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台基的原始功能应该是防水避潮、稳固屋基,随后派生出其多种组成功能:调试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标志等级、独立建坛;台基的基本构成:
1台明:即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构成。从样式上分为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根据台明的形式和做法,形成了高、中、低三等次,其中须弥座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高等次台基。
2台阶:上下台基的踏道。
3石栏杆:主要用于尺度较大,体制较尊的殿基座。其类别也是较多的。4月台:月台又称“露台”“平台”,可视为台明的延伸和扩展,做法和台明相同,形制上有所区别。
台基有多种组合方式,而通常台明、月台越高,台阶数越多,等级越高。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
中国古殿堂建筑注意主轴线,讲究轴线对称,台阶分列,形成两阶制。“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骨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表明,设东西阶是礼的规定。东阶,又称阼阶,“东道主”一词即源于此。但是,问题出现了,东西阶分列左右,中央部分空着,呈二元化构图,没有突出中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御路台阶的创造,即在两阶中间增加类似于坡道的做法。克服了障碍。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1屋身立面与里内空间《木经》说:“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中分”应该是阶以上、梁以下的部分。这个部分习惯上称之为“屋身”。这里的屋身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屋身立面,而是里内空间,指殿屋的身内空间和廊内空间。
屋身立面分为前檐立面、后檐立面和两山立面。主立面大多以木装修占主要分量,山墙常为整片实墙。
内里:内里空间组织,可以分解为围合构成因子和陈设构成因子两大类别。围合构成主要讨论内檐的构件组成:一是隔断因子,二是顶隔因子,三是地面因子。陈设构成因子大体上区分为家具因子、帷帘因子、字画因子和灯具器玩因子。其中软性隔断是中国古典建筑内里空间设计意匠的一份独特遗产。大量运用字画因子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室内构成的一大特色。
2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内檐装修用于内里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它们都有许多方面的功能作用: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2内里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3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4功能性格的点染因子。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
小结:从“正式”屋身到“杂式”屋身,从屋身立面到内里,中国建筑的“中分”构
成因子是一个很庞杂的系统。仅作大概梳理。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1屋顶的单体形态
官式建筑屋顶定型为影山、悬山、歇山、庑殿和攒尖五种基本型,看上去形态各异,实
2/92/92/92

……………………………………………………………最新资料推荐…………………………………………………
际上是很严密的程式化系列;脊、庇要素,它们是中国建筑屋顶构成的两大要素。庇是屋顶的覆盖主体,也是通常所说的“屋面”庇面基本上由瓦垄组成常见的凹曲面。按脊庇要素的构成来描述,屋顶有以下几种基本型:1庑殿顶:由四庇、五脊组成。2歇山顶:由四庇、九脊组成。3悬山顶:由二庇、五脊组成。4硬山顶:由二庇、五脊组成。5攒尖顶:由庇和垂脊组成。2屋顶的组合形态
水平组合:屋顶的水平组合,可按人字庇正脊的联结关系,分为正脊并联、正脊串联和正脊相交三种类别。
竖向组合:主要是分为两大类,重檐构成和重楼构成。3屋顶的审美意匠
程式化的官式建筑屋顶体现了在木构架体系下的实用功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深远的出檐、凹面的屋面,反宇的檐部,起到了排泄雨水、遮蔽烈日、收纳阳光、改善通风等诸多功用。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屋顶形象所蕴涵的功能、技术、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俩指出:
历来被视为极其特异极其神秘之中国屋顶曲线,其实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超出力学原则以外的矫揉造作之处,同时在实用及美观上皆异常的成功。这种屋顶全部的轮廓及曲线,上部巍然高崇,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是别系建筑所没有的特征。
屋顶还按等级品味划分,按高低为序分为: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单檐庑殿;4单檐尖山式歇山;5单檐卷棚式歇山;6尖山式悬山;7卷棚式悬山;8尖山式硬山;9卷棚式硬山。
小结:前两章主要讲了中国古建筑木构建筑的成因,及详细介绍单体建筑的构成的种类、
形态及诸多细部构成,内容较为丰富,比较有精华。
第三章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
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
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中国建筑体系,单栋建筑体量不易做的过高,一般建筑组群都由若干栋单体建筑组成。这种建筑构成形态与西方古典砖石结构体系的大体量集中型建筑截然不同,属于多栋离散型布局。木构架建筑从发生期开始,就一直一离散型形态出现。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诸如滕王阁、黄鹤楼等所显示的聚合体量。但在宋以后都基本消失。
离散型布局有多种组合方式,凡是在群体组合中形成庭院的,都属于庭院式布局,而各种非庭院式的布局则是庭院式布局的重要补充。
1庭院式布局有诸如以下的多方面的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2气候调节功能;3场所适调功能;防防护戒卫功能;伦理礼仪功能;审美怡乐功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庭院式布局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别:
1廊院式:廊院是以回廊围合成院,沿纵轴线在院子中间偏后位置或北廊设主体殿堂。2合院式;合院式的布局特点是由若干单栋建筑和墙、廊围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
合院。合院式一直是中型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
2非庭院式布局
非庭院式布局大体上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
1贯联式布局:由若干单体建筑沿着纵深轴线前后贯联构成。这种布局对组构园林
3/93/93/93

……………………………………………………………最新资料推荐…………………………………………………
建筑的起伏顿错具有很大的潜能。
2联排式布局:各栋单体建筑横向毗邻布置。主要在沿街、沿江或沿等高线布置的街
道店铺和街巷民居。这种布局呈线性密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沿街地段,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实用功能。跟“长屋”具有类似之处。
3散点式布局:单体建筑自由错落地散布;常见于民居村落、风景建筑和园林建筑。
庭院单元的基本类型
庭院形态涉及到庭院的结构和功能。庭院功能是庭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总和,是庭院在组群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性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带来了庭院的同构的、异构的多样性;
1居住型庭院(A:是传统庭院中数量最多、分布面最广的基本类型,呈现有以下特性:
1)实用性最显著的空间(2)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宗法观念和礼教意识3)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半私密性4)具有灵活的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2宫殿型庭院(B:传统庭院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基本类型。主要出现在具有隆重的
政治性、纪念性的建筑群中。其普遍特点是:1严谨的平面布局)2)庞大的空间体3)完整的庭院空间4)森严的等级规范3寺庙型庭院(C:用于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组群,多为寺观主体殿堂的庭院。其空间功
能属性:庭院构成的自由度较大;大型寺观的庭院布局存在“重置空间”的现象。4园林型庭院(D5过渡型庭院(E6各种交叉型庭院
庭院式组群的构成机制
1组群总体构成:明显地区分为规则型和活变型两种。其中规则型又有串联、串并列和串并联、重围和护围等。而活变型大体上又分为折转、正变、错落三种形态。2庭院单元构成;庭院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四类:1)单体建筑要素:殿、堂、楼、阁、轩、馆、房、门等2)围墙要素3)建筑小品要素:石碑、旗杆、石灯、香炉、日晷、石桌、石凳等4)自然要素:树木、花卉、山石、水体等。
3构成机制:中庭式与中殿试;对称与非对称。中庭式构成占据着主流地位,而院殿的尺度比是制约庭院布局的一个因素。
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
离散型的建筑形态,庭院式的建筑构成,给中国建筑带来了封闭式的空间组合,所以组群的内向布局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古建突出建筑的空间美,而非西方的突出实体美。而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又是突出庭院以内的空间美。
庭院式建筑的设计意匠是重组群时空构成、轻室内时空构成,与西方的中室内时空构成、轻组群时空构成恰恰想反。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李允鉌曾强调——“门”和“堂”的分立是中国建筑很主要的特色,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一种“门”的艺术。从构成形态上分,单体门明显的分为墙门、屋宇门、牌楼门、台门四大类。墙门:是依附于围墙、院墙上的门。屋宇门:形态呈屋宇的门。牌楼门:也称牌坊,是单体门的一种独特形态。台门:带有台座、台墩的门。台门是单体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门式。
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有:1构成门面形象。2组构入口前导。3衬托主体殿堂。4增加纵深进落。

4/94/94/94

……………………………………………………………最新资料推荐…………………………………………………
5标志庭院层次。6完成组群结尾。
小结: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形态布局十分复杂,但其中颇有神韵,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平面布
局上产生主要变化和升华,各栋单体建筑的各种组合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组群的时空构成是最美所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建筑美的灵魂最深处。不仅组群美,而且追究到各个细部,也是相当具有考究价值及美学意义的。
第四、五章“礼”——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
“因”——中国建筑的“物理”理性
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带来了民族心理的务实精神。实用理性成了中国传统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哲学精神,从而也是中国建筑的美学精神、创作精神的重要特色。
中国哲学史上,“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伦理”,二指“物理”;伦理侧重于对社会规律的认识,物理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既有“伦理”理性精神,也有“物理”理性精神。“伦理”理性集中体现在“礼”对建筑的一系列制约;“物理”理性则反映在因地制宜、因才致用、因势利导等等审时度势的务实性。研讨中国建筑的美学精神,有必要从这两方面的理性去考察。
《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涉及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式。它带有强制化、规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建筑领域。
宗庙为先:礼制性建筑占主导地位
礼对建筑的制约,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实用性建筑类型上,礼包括的范围极为广泛,按传统概念大体上分为“吉、嘉、宾、军、凶”五礼。(一)坛、庙、宗祠
1坛;祭祀列为中国古代的立国治人之本,排在国家大事之首列。而坛承担的主要祭祀活
动主要为祭天祭地祭自然等。
2庙;庙主要用于祭祀祖宗、先师、山川神灵等。宗庙制度有严格规定,等级不同,对于
建庙有规定。
3宗祠;宗祠中首先出现的是墓祠。明宋以后,随着家族制度的日趋完善,作为维系家族
制度总要工具的祠堂也大为普及。(二)明堂
明堂可以说是最独特的礼制性建筑。早期明堂既是天子召见诸侯的礼仪场所,也兼有祭祀祖宗的功能,后来衍生成诸多礼制功能的综合体。后来在历史中没有将其做法流传下来。(三)陵墓:陵墓是礼制性建筑的一大分支。帝王的陵墓建筑,也是封建时代浩大规模的
高规格的重大建筑活动。其再古人心目中有多重意义。
(四)朝、堂
1朝;礼制性建筑渗透到宫殿组群中,以“朝”为最突出。“前朝后寝”就是中国宫殿的基本格局,朝历来都被提到维护皇权统治的高度,以象征和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
2堂;堂是渗透在第宅中的礼制性空间,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五)阙、华表、牌坊
在礼的制约下,还形成了一批礼制性的建筑小品。阙,出现的很早,是西周以前已经出现的一种用于“以待暴卒”的军事防御建筑。华表,多为石制是一种建筑化的礼仗,起表崇尊贵、
5/95/95/95

……………………………………………………………最新资料推荐…………………………………………………
显示隆重和强化威仪的作用。
尊卑有序:建筑等级制被强调突出
(一)严密的等级系列:建筑等级制,浸透在从城市规划直至细部装饰的所有层面,涉及面极广。1城治等级;不同的城的建造有不同的规定,包括城墙高,道路宽等等都有明确限制。2组群规制等级;对单体建筑的大小、数量、种类的组合限制。3间架做法等级;单体建筑中,等级制突出表现在间架、屋顶、台基和构架做法上。4装修、装饰等级;对于内檐装修、外檐装修、瓦兽、彩绘、摆设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二)理性的列等方式:有“数”“质”“文”“位”四种基本列等方式。“数”指多、高、大的差异;“质”主要为材料的区别;“文”表现在彩画制度上;“位”强调方位、位置。
述而不作:建筑创新意识受严重束缚
《考工记》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首之,世谓之工。这里把能工巧匠的作用限定于“述之、守之”,正是体现“述而不作”的礼的原则。《礼记》曾经写道:“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把技术、器物的更新视为大逆不道。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深深烙上了这种“述而不作”的印记。房屋的营造不是依据建筑主人的主观愿望和现实需要来规划设计,而是按既定的等级规制照章套用。即使有一定变化,也是采用“复古更化”的方式。这种现象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非常典型。1明堂现象
2斗拱现象;斗拱由最开始的承托、悬挑发展到明清,已经逐步走向装饰化,结构上实质
已不再起到作用,但是其做法反而走向高度程式化,走向繁缛化。3仿木现象;各种砖塔仿木,石碑坊仿木等都采用石质或土质的材料仿造木材的做法建造,
已经违背了它们的力学特征。
环境意识:因地制宜
我们的祖先具有早熟的“环境意识”。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细想,认为“天道”“人道”是一个“道”伦理道德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力求去自然融合协调。《园冶》和《闲情偶寄》等总结了园林、民居的历史实践经验,升华出“体宜因借”的环境意向。(一)、风水:环境意识的扭曲表现
风水术虽然继承了迷信传统,但其渗透在风水观念中的环境意识,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1天人合一的环境整合观念;2避凶趋吉的环境心里追求;3藏风聚气的环境理想模式;4山水如画的环境景观效果;(二)、贵因顺势——风水环境的调适意识
风水环境中渗透的“因地制宜”的调适意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因就天时,切合地利;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依形就势,扬长避短;4人工调节,点石为金;5留有余地,灵活变通;这跟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有类似之处。(三)、体宜因借——文人哲匠的环境意向
《园冶》反复强调“体宜因借”的创作精神。1环境优化目标:崇尚自然;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向往自然,寄情山水。二是顺乎自然,追求天趣。2环境优化标志:得体合宜;3环境优化方法:巧于因借;一是强调“善于用因”,二是强调“取景在借”
构筑方式:因材致用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自然就形成了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土木共济,发挥构架独特机制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不是孤立的运用木材,而是土木共济。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的分离机制;“墙倒屋不倒”是木构架建筑的突出特点,墙体只起围护作用,不起结构作用。
6/96/96/96

……………………………………………………………最新资料推荐…………………………………………………
而结构与围护的分离机制使得木构架建筑可以充分运用土材。2抬梁构架与穿斗构架的互补机制;3平面构成与剖面构成的调试机制;(二)、就地取材,形成多元构筑形态
中国古代建筑并非都是就地取材,宫殿建筑常常是远距离征调材料。这种非就地取材的做法,代价极大。而民间建筑工程则才有就地取材的方式,使不同地方的建筑有不同地方风貌。比如在黄河中游,有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这里便有窑洞建筑。南方多竹,便有竹干阑建筑。还有各种石木混合建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修筑方式。(三)、因物施巧,创造有机建筑形象
1清晰表现结构逻辑;2巧妙结合构造处理;3充分调度材料色质;4合理选择装饰载体;
设计意匠:因势利导
中国传统建筑突出地显示出“因势利导”的匠心和巧智,可以说是“以物为法”的务实精神在建筑创造中的综合体现。《中国建筑美学》中为此例举了三个代表性的实例,颐和园、北京紫禁城和乐山凌云寺,分别对它们的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和香道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第六章建筑意境及其生成机制
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
意境说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间特色的的艺术理论体系。在建筑和造园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是中国建筑美学的一份独特的遗产。意象分为“意”与“象”“意”指的是意向意愿意趣等主体感受的“情意”“象”有两种状态:一是物象,是客观存在的物态化的东西;二是表象,是知觉感知事物所形成的映像,是存在于主体头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而建筑意境是有建筑意象整合升华而成的,它们之间的界限不清晰,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建筑意境的构景方式
中国建筑的意境除了从建筑组群、建筑院落、建筑单体、建筑室内到建筑部件等层次外,还包括建筑外环境和建筑内环境的一系列构成要素,如天然山水、人工山水、绿化植被等等。这些极其庞杂的建筑要素、外环境要素和内环境要素,呈现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我们可以依据建筑在景观建构上的作用,从建筑、景点和观赏主体三者的相互关系上,把千差万别的建筑意境概括为三种基本构成方式:一,组景式构成;二,点景式构成;三,景观式构成。
建筑意境的强因子:山水意象
建筑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体。除了宫殿型,绝大多数建筑总是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山水花木等自然景象,在古人写的建筑游记里,山水自然景观景象往往占据着最突出的地位。《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都着重写了触发意境的山水意象。计成在《园冶》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等都对自然和人工的和谐融洽的环境美作了高度关注。
建筑意境客体的召唤结构
“虚实相生”是生成意境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揭开意境生成奥秘的谜底。那么召唤结构为何呢?朱立元说:按照伊舍尔的观点,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所有这些组成文学作品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召唤性的含义。
这里的虚实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虚实——实境与虚境。第二层次虚实——实景与虚景。1高视点;高视点是常用来领略自然景观的壮美气概,即使是组景式的意境构成,也常常借助提高视点来开阔景域。2间隔化;间隔化可以取得拉大距离的“远”的感觉。3
7/97/97/97

……………………………………………………………最新资料推荐…………………………………………………
远借景;这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可以常见。
建筑意境接受的鉴赏指引
中国传统建筑在意境创造上,有一点极为可贵的独到之处,就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意境客体召唤结构的创造,而且进一步介入了主体的接受环节,在“鉴赏指引”方面大做文章,大大拓宽了意境蕴涵的深广度和意境接受的深广度。
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是物质性最强的艺术,诗是精神性最强的艺术。因此,可以说,筑与文学的结合,实质上意味着在物质性最强的建筑艺术中,掺合了精神性最强的艺术要素。建筑的符号和形象,基本上是几何形态的,是抽象的、表现性的。这就使得建筑意境内蕴的多义性、朦胧性和不确定性显得更为突出,也使得建筑意境的接受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建筑理解力,才有可能领悟较深的蕴涵。建筑语言所遇到的表述困难,恰恰是文学语言所擅长的。传统建筑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调度了文学语言来弥补建筑语言的欠缺,这一点应该是睿智的、独特的、令人赞叹的。而这些文学语言的指引主要区分为诗文指引、题名指引和题对指引。而后人通过这些指引便可以更容易理解建筑意境的蕴涵所在了。
余论:中国建筑的“硬”传统和“软”传统
建筑传统是一个多向度、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硬传统,指的是建筑传统的表层结构,是建筑传统的物态化存在,是凝结在建筑载体上,通过建筑载体体现出来的建筑遗产的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软传统,指建筑传统的深层结构,是建筑传统的非物态化存在,它们是直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建筑遗产的“软件”集合。
硬传统有以下九大特征:1单体建筑由“下分”台基、“中分”屋身和“上分”屋顶构成。2群体建筑形成庭院式布局,庭院成为“户外起居室”3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由木构架承重而墙体不承重;4运用斗拱支撑悬挑和减少梁柱交接的剪力;5通过举折、举架构成弯曲屋面;6采用大屋顶,突出屋顶的装饰性;7大胆使用颜色和彩画装饰;8构件交接部分大多坦露,构件出头大多进行艺术加工;9大量使用琉璃砖瓦和砖石木雕。
而建筑软传统也具有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特征:(一)多向度的内涵:如大屋顶和清式彩画。
(二)多层次的构成:传统设计手法属于低阶软传统;创作方法属于中间层次;而建筑传
统所反映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等,则属于较高层次。
(三)通用性的品格;
(四)兼有评比性与非评比性两种性质。
总结:《中国建筑美学》,实际上中国建筑美学的涉及面很广,这里只是尽力把握住主干,
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综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概述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以木构架建筑为主干,分析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推力。提出了综合推力说论证了自然力、材料力与社会力、心理力的多因子合力作用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建筑中,强因子的转移、变化。扼要论述了木构架建筑体系所呈现的若干重要的特性。
二是阐释中国建筑的构成形态和审美意匠。在单体建筑层次,探讨了中国建筑的基本型揭示了官式建筑区分正式杂式-的深刻意义。下分台基、中分屋身和上分屋顶,对单体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展开了构成形态、构成机制和审美意匠、审美机制的分析。在建
8/98/98/98

……………………………………………………………最新资料推荐…………………………………………………
筑组群层次,阐述了庭院式布局的缘由、作用和潜能将庭院单元从功能性质上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和十种交叉类型,分析了庭院单元的构成特点和组群总体的构成机制。并对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作了较细致的论析。
三是论述中国建筑所反映的理性精神。针对的两种含义所构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分别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精神和物理理性精神。前者主要分析在的制约下,中国建筑所呈现的突出礼制性建筑、强调建筑等级制和恪守先王之制,束缚创新意识的现象。后者主要论析中国建筑重视以物为法,在环境意识上强调因地制宜,在建筑构筑上注重因材致用,在设计意匠上体现因势利导的贵因顺势传统。
四是专论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的美学问题——建筑意境。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释了建筑意象和建筑意境的涵义。概述了建筑意境的三种构景方式和山水意象在中国建筑意境构成中的强因子作用。把建筑意境客体视为召唤结构,区分了意境构成中存在的实境虚境实景虚景的两个层次的虚实,试图揭示出一直被认为颇为玄虚的建筑意境的生成机制。并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分析鉴赏指引的重要作用,论述中国建筑所呈现的与建筑焊接的独特现象,展述了中国建筑成功地运用诗文指引题名指引题对指来拓宽意境蕴涵,触发接受者对意境的鉴赏敏感和领悟深度。
9/99/99/9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6a7032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c.html

《中国建筑美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