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

发布时间:2019-04-13 17:2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9、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准备诗词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齐背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词——《渔歌子》

3、和如梦令一样,渔歌子也是词牌名,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读顺词

1这首词寥寥27个字,由景及人,成为精致的艺术整体,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出示《渔歌子》

2.指名读,检查初读效果。(师生共评)(读书要求要出示)

3.齐读。

三、再读,明诗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他的好朋友书法家颜真卿夸他写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从哪一个词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

4.都会说了吗?能说了吗?说给同桌听

5.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交流:有补充的吗?谁还想来说说?谁还能带着想象说得更美一些?

A “西塞山前白鹭飞”

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

B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

C“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读

D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四、精读,感受画面美

你们真不简单。因为你们不是只在读这首词,而是在读词的过程中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那么,这幅画到底美在哪呢?带着问题,好好读词

A色彩美。(有色)

青山、白鹭、桃花红、溪水蓝、箬笠青、蓑衣绿

师小结:整个画面的色彩,既富于变化,又显得非常和谐。其实这首词描绘的图画,不但做到了有色,还做到了有声。

B声音美。

白鹭拍翅,呼朋引伴。水流,细雨,细雨拍打箬笠、蓑衣

师小结:的确,这些可爱的精灵们演奏出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这样看来,这首词描绘的景物,确实做到了——有声有色。

C动静结合

1)这幅画还在活动呢,你们相信吗?

白鹭飞,河水流淌,微风吹拂,细雨飘洒,水面荡漾,船儿飘荡

2)相比较而言,哪些景物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

山,渔翁

师小结:总之这样的图画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让我们赶快进入画面美美得读一读吧,齐读

五、了解诗人,品诗情

1.词人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用心朗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渔翁垂钓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以致“不须归”不愿意回家了吗?(热爱自然)

2.了解作者:

(出示灯片: 张志和,唐朝诗人,做过小官,做官时恰逢地方叛乱,国家危在旦夕,而自己又遭诬陷,更不能够力挽狂澜,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于是罢官远游,纵情于山水之间,漫游于洞庭、太湖一带,并且自称“烟波钓徒”。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张志和罢官归隐之时,这时候他过得就是自娱自乐的隐居生活。

现在你知道不须归的另一个原因了吗?(向往自由)

追问:为什么向往自由?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

师引:是啊,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

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

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课外拓展,升华诗情:

1.师: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了潇潇春雨洒江天之时,渔人既在劳作,又观美景的无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谐生活的美好意愿。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不仅历代传唱,而且诗家骚人多仿其体式、意境或词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诗词大家苏轼。他甚至把张志和的诗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学生读通诗句。指名读,齐读

师:此诗与张志和的词,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张词多了几句)

既然模仿张的诗,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看苏轼这诗题下的自注:

题注:“玄真子《渔父》云云,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

师读,师解释,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恨莫能歌者”—— 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烟波钓叟”才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话语,他人难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现东坡对张词的推重心意。)

3.学生齐读《浣溪沙》

苏轼推重张志和的词,仅仅是因为张词的语言“妙绝”吗?

(张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怀,正是苏轼想要释放的心情,简介苏轼——他一生仕途坎坷,为官期间,他关心人民疾苦,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贬职……所以,他也怀有和张志和同样的心愿。张俨然成了苏轼的知音。张和苏隔朝隔代,几百年的时空竟然因一首《渔歌子》而联通,孤傲与清高的心灵相通了,智慧与才情相融了。我们何其有幸通过这些美妙和文字来体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七、总结

最后,让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齐读《渔歌子》。

八、作业

三级训练《渔歌子》相关习题

九、板书

渔歌子 词牌名)

声音美 不须归

色彩美 热爱自然

动静美 向往自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2e305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8.html

《9、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