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10-07 18:23: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探讨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在目标定位,教学模式,以及策略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初一英语组教师对“学为中心“的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课堂教学的过程,逐步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有效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为中心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G633.41

  作者通过对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开展三次课堂教学,并与本校英语组教师进行课后研讨和反馈,对课改课堂和当前的英语听说课课堂作了一些理性的总结与对比,进而使初一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方式得到效果良好的改进。该单元的话题是动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Module6 Unit1,课型为听说课,新授词汇有zoo guide animal such as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y other dangerous also plant look at tall sure cute shall them which over there funny call(斜体词为本课的四会单词)。

  一、第一次教学及反馈

  1.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体验新知

  教师在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突破重点词汇。首先利用视频,图片,情景等手段呈现新单词。如,通过播放电影《马达加斯加》的一个片段,引出动物这一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再如,通过猜动物,学习本课新单词,导入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句型。

  (2)创设情景,学习操练

  在该环节中,教师由整体到细节对听力文本和课文对话文本进行解读和适度整合,有目的地深化单词学习成果,为学生操练目标语言提供机会与情境。并培养学生听说技能,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首先,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回答两个问题Which animal does Lingling like?和 Which animal does Tony like 对原听力题的改编降低听力的难度。引出which这一重点疑问词,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肯定句型。并且为后面学习动物的不同习性做铺垫。然后,根据动物不同的饮食习惯让学生进行同伴对话,以操练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否定句型“Make sentences like this It eats…, but it doesnt eat…”。接着,提供一个表格列出pandamonkeyzebra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他们爱吃不同的食物。用Does the Yes it does. / No it doesnt. 操练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型。以小组合作chain questions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练习。最后让学生略读文章回答文中两个问题,细读对话,展开小组讨论,完成文后的表格题。

  (3)应用巩固,输出语言

  该环节主要是巩固并检测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首先,教师提供某一动物的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at does it look like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What does it eat What does it like 老师显示问题的相应答句。由答句组成一篇介绍动物的小短文。然后,在六人小组中,由英语成绩最好的F同学提问。 ABC D E同学回答问题。问题由易到难,分别由英语水平由薄弱到较强的同学回答。希望能通过分层问题不同要求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供四个动物的信息,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动物信息。小组讨论并写小短文介绍指定的一个动物。降低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小组都有话题可说。

  2.讨论及反馈

  一是教学至始至终层次清晰,但是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整合不够,没有清晰的主线贯穿各个环节,致使教学松散凌乱,而且活动设计过于繁杂,费时低效。二是课堂容量太大,新单词,新句型的肯定,否定和一般疑问句式一堂以灌之,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三是教师课堂话语较多,课堂活动的基本是全控制性的,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操练目标语的机会太少。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违背了以“以学为中心”的原则。

  二、 第二次教学及反馈

  1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在由视频导入动物这一话题后,教师提供动物图片,让学生学习动物名称,其中发音和拼写较难掌握的单词着重学习。为后一环节的猜动物做铺垫。该环节由第一次教学中的先猜后学改为先学后猜。比较符合先语言输入再输出的原则。

  (2)学习操练环节:操练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型。以小组合作chain questions的方式。chain questions的方式在课堂上的操练效果不佳,学生上台会由于音量低,衔接不当等各种原因中断操练。而且这是个为了合作而合作的环节,所以予以删除。而且,教师指定动物给学生操练句型,过于单一,限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句型。改为教师只在PPT上提供Does the Yes it does. / No it doesnt.的句型。可以同时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不框定某个动物的来源地,饮食,习性等,让学生自由发挥。

  (3)应用巩固环节:该环节对第一次教学的输出环节作了改动。首先在PPT上呈现几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at does it look like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What does it eat What does it like 让学生用以上问题提问老师,也允许学生问老师一些额外的相关问题。猜猜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接着,由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组成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物的短文。提供学生范例,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最后,小组讨论合作写一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短文。不指定学生小组介绍何种动物。显然学生讨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更加热烈。原来以为没有提供信息,学生便无法完成任务。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适时放手。由完全控制性的任务到半控制性的任务收获的效果不同。   2.讨论及反馈

  (1)研讨结果:本次教学过程紧凑,连贯,主线基本清晰,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但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词汇的复现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出发。所以,没有实现重点单词重点教。二是教师对本文的解读不深入,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重点是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型,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肯定否定句式也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显得教学主次不分,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比较粗糙,教学流程单调无新意。小组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反馈建议

  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动物的英文名称,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把握重点。二是重点突出目标句型,对部分增加学生负担的环节予以删减。三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

  三、第三次教学及反馈

  1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删除了第一第二次教学中的watch the movie and talk about the animals you can see .录像中的动物只有可数的几个,框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此次改为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list?(你能例举出一些动物吗)要求学生列举出一些动物名称,这样涉及的面更广,学生可以发散思维,积极踊跃地参与问答。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把握重点。而且删除了单词填空题 Fill in the blanks. 因为设计的填空题填写单词属于重复无意义的操练。而且小组合作填空没有必要。

  学习操练环节删除了根据动物不同的饮食习惯让学生进行同伴对话,以操练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否定句型“Make sentences like this It eats…, but it doesnt eat…” 因为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学习的重点很重要。对文本学习作了较大的改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课文信息完成表格。文中没有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填充。最后让学生介绍文中的一个动物给你的小伙伴们。根据表格介绍文中的动物。整合表格信息就是一篇介绍动物的小短文。口头练习为后面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笔头输出做铺垫。

  应用巩固环节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文本框架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由口头练习到笔头书写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巩固的过程。然后让小组成员猜朋友最喜欢的动物,要求用一般疑问句式提问自己的组员,目的在于再次强化本课重点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式。

  2. 教学研讨

  本次教学的根据第二次教学做了一些合理的改动。第二次教学的任务是小组合作写一篇短文,考虑到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写作,而且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巩固与操练的目的。所以该环节改为每个学生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教师提供了基本的文本框架,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写作。此处新增环节猜朋友最喜欢的动物,再次强化本课重点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的疑问句式。这样的设计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有效地落实和强化学习的重难点。实践证明,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学生能否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吸收新授知识。这样才能把握教学重点,使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更有效率。小组合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有效小组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使教学事半功倍。

  四、 启发与思考

  经过对三次教学的研讨和反馈,笔者总结出“以学为中心”的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三个教学原则。一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以往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如今学生理应成为教学的主导。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他们在学习兴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三是教学形式以自主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这三个原则。

  第一,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凸显听说训练。首先,面对不同的教学文本,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每个环节的重点。紧紧围绕该重点设计教学活动,要主次分明,不可喧宾夺主。否则杂乱无章的教学活动,不仅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教学时间的分配要合理,要为重点听说训练环节留足充分的时间,才能确保突出主线。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听说课堂上,教学步骤须少而精,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以及锻炼其听说技能提供空间与机会。最后,根据话题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教师还可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教育部,2012)。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为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新标准英语七年级教材每个模块Unit1为听说课,课文是一段对话,对话之后会有配套的练习,往往是几个问答题或表格题(细节题),接下去是词汇填空题。而传统步骤的教学方式是读文章,完成课后习题。按部就班的方式忽略了听说,注重的是文中细节和语法。在对七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开展的第三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统领全文要点的大表格(见表格1),它既涵盖了文中的细节题,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拓展和延伸。每个学生走进课堂都有学习比书本上更多东西的期待,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而这一“难度稍高于个人所能及”的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才更有思维的空间和广度,更有“协作”的意义。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开展教学。首先,导入活动应遵循主体性和趣味性原则。“导入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熊亦波,2010)。同时,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把握和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在以“学为中心”的听说课堂上需要有意义有效果的导入。优美的歌曲,吸引眼球的视频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要避免华而不实。所以,笔者以一个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list?(你能例举出一些动物吗)的问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次较好的课前测试,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了解并把握接下去词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听说课堂导入部分可以是一个简洁高效的提问,返璞归真且有的放矢。其次,在巩固应用环节,应围绕主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一是要以讨论,竞猜,角色扮演等多样化,开放的活动强化学习目标词汇与句型。二是多方面,多角度地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撑。摒弃“一言堂”,适时放手,做一个有心的“辅助者”。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第三,以小组合作,促听说训练。首先,在以“学为中心”的听说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完善知识。如在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巩固、消化和吸收新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训练,其形式多样。其次,如何使“以学为中心”的语言输出活动顺利推动,笔者认为课堂的有效调控必不可少。如教师在巡视各组的活动情况时,应关注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该活动;同时要学会聆听一到两组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了解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教师在听完学生的交流展示后,应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和及时的评分量化反馈。要使小组活动长久有效开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建立一套长效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周期性的进行反馈奖励,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熊亦波. 2010. 精心设计导入 实施有效阅读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36):22-26.

  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 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5-3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0a61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2.html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