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发布时间:2013-06-15 11:0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皇朝。当政者继承前代的统治政策,总结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统治经验,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拉拢汉族和其他民族上层建立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政权。清代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康熙末年起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口税全部摊入田亩,农民对国家的封建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明中叶以后,西欧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在对外关系方面,由汉唐的开放政策变为“闭关锁国”,清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尚能有效抗击列强入侵,随着国势的衰落,逐渐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完封建社会的漫漫长路,坠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清朝 1644—1911年 (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爱新觉罗氏】 首都北京

  第1任 天命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1627年 在位11年

  第2任 天聪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1643年 在位17年

  第3任 顺治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3—1661年 在位18年

  第4任 康熙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年 在位61年

  郑成功: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将施琅攻占台湾。次年设立一府三县进行管理。

  康熙帝智除鳌拜: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其祖母孝庄以顺治遗诏的名义,宣布由四大臣辅政,但索尼不久病死,苏克萨哈、遏必隆软弱迁就,造成鳌拜专权。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召鳌拜进宫,侍卫将其擒住,冠以“欺君罔上”等三十余罪名,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平定三藩: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子)、陕西提督王辅臣纷纷响应。8年后,三藩之乱被平定。

  雅克萨抗俄之战: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沙俄殖民者势力便到达贝加尔湖,之后便向黑龙江以北地区进犯。康熙即位后,交涉无果,先后在1685年,1686年击败沙俄军队。1689年,双方同意签订条约,是为《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1689年,双方签订条约。条约规定:整个黑龙江流域(含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俄人撤出雅克萨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此后的近二百年时间里,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

  平定葛尔丹:1690年,葛尔丹进犯蒙古。康熙帝第一次亲征,清军大败葛尔丹。此后,康熙帝又两次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

  1713年,清政府封西藏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

  第5任 雍正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音真) 1722—1735年 在位13年

  1723年,开始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1732年,雍正改军机房为军机处,后权力日益增大,成为总理军国要务的机构,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6任 乾隆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年 在位60年

  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马噶尔尼使团来华:乾隆58年(1793年),英国派马噶尔尼使团来华,清政府要求其行三跪九叩之礼,马噶尔尼被迫同意。虽与清政府建立外交通商的要求未能达到,但却收集到了大量情报,为英国的侵华战争做了准备。

  和珅:和珅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他博学多才,又善于逢迎拍马、纳贿行贿、敛财聚财,故家产颇丰,且深受乾隆宠幸,遭到嘉庆忌恨。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立即处死和珅,抄其家产,共8亿多两,相当于和珅当权20年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嘉庆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得到了大量财产,且落了个惩治贪污的美名。故有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内禅:1796年,乾隆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亲授太子御玺。嘉庆即皇帝位,尊乾隆帝为太上皇。但乾隆仍操纵朝政。

  第7任 嘉庆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音拥演) 1796—1820年 在位25年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嘉庆21年(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遣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以敦请中国政府多开商埠,与之进行自由贸易。在礼仪方面,阿美士德表示可以脱帽三次或点头九次点头致意,中国官员则坚持要行跪礼,后谈判无果。阿美士德使团被驱逐出中国。

  第8任 道光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0—1850年 在位30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销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光辉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军舰北犯至天津,道光皇帝派琦善赴广州求和。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之后道光又转向主战,派奕山赴广州,对英宣战。后奕山恐慌,遂与英方签订《广州条约》。1842年,英方再度调起战争,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与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广夏福宁上对外通商;英国享有关税协定权。随后英国又通过补充协议《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1844年,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任 咸丰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音主) 1850—1861年 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后,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社会矛盾激化。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信徒在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克南京,以此为都城,称天京。随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定出一个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以解决土地内容为中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并分兵北伐和西政。三年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此后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杀南王杨秀清,两万多将士死于非命,后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翼王石达开率精兵负气出走,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太平天国开始转衰。后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1860年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但之后1861年安庆被曾国藩所迫,太平军损失惨重。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势力扩展至17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有效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西方列强不满意在中国获得的政治利益及经济特权,提出修改条约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便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6年,英军舰炮轰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俄、美除赔款外也获得了与之相同的利益。后来英法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60年,先后攻陷塘沽、天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 等人与英法议和。不久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更多特权和利益。俄国因调停有功,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西方侵略有个别口岸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0任 同治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1—1874年 在位13年

  慈禧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遗诏令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时任命8位“赞襄政务大臣”辅政,慈禧及奕 被排除在外。慈禧遂拉拢奕 、东太后钮钴禄氏、在北京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发动政变,逮捕8位大臣,大权落入慈禧之手。随后她又削弱奕 的权力,先后在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且全盘接受列强的要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大花银两,建造颐和园,为其六十大寿献礼,使北洋舰队无力购买战舰。1908年慈禧死去,其统治长达47年。

  奕 创立同文馆:1862年,奕 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学堂名称为“同文馆”,慈禧为博得列强的好感,便于与列强交往故同意设立。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官僚们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是一场清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是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第11任 光绪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4—1908年 在位34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1年,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国强占了伊犁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整个南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冯子材大败法军:1883年,法国军队向驻中越边境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却乘胜向法国求和,签订《中法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被保护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故有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条约助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场在黄海海面和朝鲜境内,主要有丰岛海战、牙山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无炮弹且船负重伤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前进,企图撞沉日本“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军覆没。光绪为之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日军占领朝鲜后,李鸿章避战保船,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主要有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损害中国利权最严重的条约,它不仅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且使远东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迅速成为东方强国,走上了侵略的道路。

  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康有为连夜书写上万字的“上皇帝书”,痛陈形势的危机和变法的迫切,在京的举人纷纷签名,结果都察院拒绝接收,皇帝也没有见到这篇上书。汉代以公家的车马迎送地方向中央举荐的人才,后用“公车”代指参加科举者。

  光绪帝变法维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家。他们主张维新变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但新法触犯了各腐朽阶层的利益,保守派代表慈禧解除了光绪老师翁同龢的职务,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等维新派人士,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各项措施全部取消。维新变法在实行103天后失败。

  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中国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而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新派学习西方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1898年,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持续激化,对义和团的政策由以前的坚决反对转变为默许乃至支持,故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义和团在大沽、天津、廊坊、北京等地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在列强及清政府的联合破坏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抗争力量,打乱了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1901年,清政府与11国(包括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同时列强取得了在北京城内设立使馆区及北京附近军事要地驻军等权力,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12任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1908—1912年2月11日 在位3年

  辛亥革命: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1908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但此举仍未能改变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遭到众人唾骂,反而激化了矛盾。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起义,革命者战死甚多,后有72人埋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决定趁机再次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12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政体,在东方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朝共12帝立国268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5549d308a1284ac8504393.html

《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