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优选卷 05(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8-31 11:0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末优选卷

初中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iān) (fú) 退( kuì) ( xù)

B.管(xiá ) (miào) (jìn) (pò) 击炮

C(zè) (jìn) (shǔn) (biē)

D.阻(è) (qiè) (lù) (zāng)

【答案】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柔躏 振振有词 修茸 获益菲浅

B.陡俏 锐不可挡 豁亮 不能自己

C.恍惚 振耳欲聋 竹蔑 坚韧不拔

D.墙隅 有条不紊 迸裂 高吭一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蹂躏”“修葺”“获益匪浅”;B中应是“陡峭“锐不可当”“不能自已”;C中应是“震耳欲聋”“竹篾”。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枯瘦的样子

B 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C 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D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西湖雪后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B.《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题目形象别致引人入胜,各种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C.《芦花荡》(孙犁)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他是一位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十全十美的老英雄。

D.《老王》(杨绛)一文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放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几篇作品都是所学课文,仔细回顾课文有关知识点,仔细比较各项,判断正误,C“十全十美”的评价是错误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下面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凡到过岳阳楼的诗文家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

B、学完《核舟记》后,明代王叔远雕刻在核舟上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C、这么好的天气去秋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许多道理,列举了大量名人的事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同学之间,不属于“天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答案】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7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近日,龙门古镇文化礼堂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多名外国小朋友。他们来到古镇体验农耕生活,参加古镇寻宝、定向运动等各项活动,学习穿球拍、学写毛笔字,还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里,富阳市非遗传承人郎苏华老师给孩子们上起了文化课,详细介绍了剪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并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郎老师的作品吸收了民间剪纸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美术观念,采用黑白红三色,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复合、装饰等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独具古典风味,令在场的外国小朋友赞叹不已。在郎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学了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兴奋地表示,此次 龙门之行不仅看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更体验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民间传统技艺,真是不虚此行。

【答案】示例:外国小朋友走进古镇文化礼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3分,3个要点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考生具备有关的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外国小朋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导读

8.名著阅读(7分)

1)学习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制作阅读卡片(4)

作者: 国别:

主题或主要内容:

2)讲述其中情节故事并写出该情节给你的体验或感悟。(3分)

情节:

体验或感悟:

【答案】

1)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别: 原苏联

主题/主要内容:描写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

2)讲述范例: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时候曾一度陷入精神危机,在经过激烈的内民斗争后,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

该情节给你的体验/感悟:保尔那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评卷人

得分

四、默写

9.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 ,江入大荒流。

2)登临吴蜀横分地,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4)霜落熊升树,

5)晴空一鹤排云上,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人说 “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答案】

1)山随平野尽

2)徙倚湖山欲暮时

3)日暮乡关何处是

4)林空鹿饮溪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沉鳞竞跃

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沿溯阻绝。 沿:

乘奔御风 虽:

③以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2.【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13.【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顺流而下 即使 全、都(4分,各1分)

11.(1)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确实是趣味无穷。(2分)

或: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2分)

12.[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大意对即可)(4分,各2分)

13.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良多“议” “奇”,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山的句子,进行分析作答。[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根据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翻译】

【甲】三峡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挂在高处的泉水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回传,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以下各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2分)

15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6“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3分)

17 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3分)

18 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4分)

【答案】

14.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

15.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6.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累着,体贴,心疼父亲。

17.从结构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了前文的第一次流泪。从内容上讲,写“我”与父亲分别时对他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

18.紧扣要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6.“赶紧”的连用表达出了“我”的心情,第一个“赶紧”是因为怕自己的泪水让父亲放心不下;第二个“赶紧”表达出对父亲的心疼、体贴。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一个“又”字,表明“前文已有一次”,所以照应前文;在内容上,又表达出“我”的心情。据此分析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18.文段所表现的是“浓浓的父爱”,由此可见“可怜天下父母心”,从文章主旨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概括主要内容 理解句子 词句赏析 阅读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如果事件中只有一个人,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 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 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始于何时

1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3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4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5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6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

19.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20.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者的推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

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

饮茶始于先秦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的记载推论。

饮茶始于唐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2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

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23.把握文章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2)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

3)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

【答案】

19.(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引出说明对象“茶”,进而引出说明内容“茶的起源”。

20.(1)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2)饮茶始于魏晋以后;(3)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

21.这个过程指: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2)不能信服的原因:这个过程都是人们的推测,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据,所以说不能令人信服。

22.不能去掉,“真正意义上”就是指完全的,绝对的。因为今天的“茶”,指的是饮品,而“羹茶”虽名字是茶,却是“吃”的,和今天的茶有本质区别,体现了说明问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3.(1)( )(2)(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本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根据表格的提示找到对应的段落,梳理文章内容然后概括。(1)所对应的证据在第②段中可以找到,结合最后一句话可得出学者的推测是“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2)所对应的证据在第③段中可以找到,结合最后一句话,可得出学者的推测是“饮茶始于魏晋以后”;(3)所对应的学者推测在第⑥段,从第一、二句即可得出证据是“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这句话是文中第②段的最后一句,“这个过程”指代的是前面所描述的内容,通读整段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1)句中的对应句子在第②段。原文是“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选项意思刚好相反,错误。(2)句中的对应句子在第③段。原文是“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自魏晋以来有之”,而“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是从《世说新语·纰漏》中得出的,错误。(3)句中对应段落是第④段。结合上下文,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类似于今天的菜汤。意思与原文一致,正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4.写作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书包里的故事

书包里的青橘,是我儿时最甜的回忆。

——题记

上学时,每当我打开书包,里面全是熟悉的书香味儿。但我总感觉空荡荡的,对了,儿时的那种清香呢?

小时,我无忧无虑,但“长大”也与烦恼结伴而来。面对数不清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快乐已然被埋在了鲜红的分数里。而那时,我就会去姥爷家里散心。

姥爷家门前有许多橘树,那时的枝头上已挂满了一个个青橘,在阳光下显得小巧可爱。看到那幅情景的我,心里却愈发不好受。气不打一处来,我一脚踢在了树杆上。

“哎哟!”我一声惨叫,姥爷闻声而来。

“虫虫,你怎么了?有没有受伤啊?”姥爷跑过来急切地问我。

虫虫是他们对我的称呼,听说那里的人都那样子叫。

“姥爷,树它欺负我!”我带着哭腔叫道,并向姥爷诉说了最近的烦心事儿。

姥爷听后,却笑开了花说:“虫虫别急,吃个青橘吧!”我点点头,一张嘴,便酸得牙根发软。

姥爷说:“虫虫记住,人生有苦辣酸甜,尝尽了酸苦,才能品味出甘甜。再遇烦恼,就吃个青橘吧。”我又点点头,在那几天里,我的书包里都会有一个青橘。

青橘是何时不见了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在又一个正值吃橘时节吧。青橘依旧挂在树上,依旧是那么小巧可爱,不过,我却不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呼唤着姥爷,听到的却只有一片寂静。对了,那天,我好像还哭了很久,很久……

如今,我的书包里没有了青橘,但它却一直在我心里。又该却看姥爷了,姥爷的橘树依旧是那么茁壮,我摘下一个橘来,剥去皮,吃了下去,那时的橘子没有了青涩的味道,有的只是一丝沁入心脾的香甜,弥漫在唇齿之间,荡漾在心灵深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4c0b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0.html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优选卷 05(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