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巩固单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3-03-23 08:49: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渔父》巩固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尔(     

     )其糟而    )其             
    )泥               )缨   
二、文学常识。

1)《楚辞》是战国时代       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是继《       》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        》、《       》、《        》、《        》和《远游》等。

三、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这个优良传统的源头。

B. 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C. 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D.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四、请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屈原放,游于江潭 既:

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

3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 举: 是以:

4)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淈:

5)何不 餔: 糟: 歠: 醨:

6)新者必弹冠,新者必振衣 沐: 浴:

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 汶汶:

8 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 莞尔: 枻:

9)沧浪之水清兮,可以吾缨 濯:

五、重点虚词的理解。

1.之

(1)渔父见而问( )

(2)安能以身察察( )

(3)沧浪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2.于

(1)圣人不凝滞( )

(2) 屈原既放,游江潭( )

江鱼之腹中( )

(3) 何故至( )

3.而

(1)渔父见问之 ( )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

(2)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

(3)渔父莞尔( )

4.

(1)见放( )

(2)安能身之察察( )

(3)濯吾缨( )

六、请写出词类活用的类型

枻而去,乃

七、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渔父:(

2)子非三闾大夫与:

八、请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今义

1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 )

2)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 )

3圣人不凝滞于物

(古义: 今义: )

4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 )

5何故至于斯

(古义: 今义: )

九、请写出下面特殊句式的类型

1

子非三闾大夫与

2

(1)行吟泽畔

(2)遂去,不复与言

3

(1)屈原既放

(2)是以见放

3)圣人不凝滞于物

4)自令放为

4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

1)行吟泽畔

2)游于江潭

十、翻译下面的重点语句。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十一、按课文填空。

1 ,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

3、新沐者必弹冠,

4 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巩固单 答案

一、渔父(fǔ) 枯槁(gǎo 凝滞(zhì) 莞尔(wǎn 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 汶汶 mén 淈(gǔ)泥 鼓枻(yì) 濯( zhuó)缨

二、1)《楚辞》是战国时代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和《远游》等。
三、A“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四、(1既:……以后。(2枯槁:枯瘦。(3举:全 是以:因此。(4搅浑

5餔:吃。糟:酒糟。 歠:饮。 醨:薄酒。6沐:洗头。浴:洗身。7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汶:玷辱。8莞尔:微笑的样子。 枻:桨。9)濯:

五、

1.之

(1) 代词。 渔父见而问(代屈原)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安能以身察察

(3) 助词,的。 沧浪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于

(1) 介词, 圣人不凝滞

(2) 介词,在。 屈原既放,游江潭

江鱼之腹中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何故至

3.而

(1) 连词,表承接。 渔父见问之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2) 连词,表转折。 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3) 连词,表修饰。 渔父莞尔

4.

(1)介词,因为 见放

(2)介词,拿、用 安能身之察察

(3)介词,表目的,用来 濯吾缨

六、名词活用作动词 鼓:敲打。 歌:唱歌

七、(1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子非三闾大夫与:“”,语气词相当于“吗”

八、(1颜色憔悴(颜色古义指脸色 今义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古义指形体容貌 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等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义指拘泥、执着。 今义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义指行为高出世俗。 今义指高高举起。)

5何故至于斯至于古义为“到”同义词连用 今义指①表示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1.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省略句

(1)行吟()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3.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3圣人不凝滞于物(“表被动,不被外物拘泥

4自令放为使自己被放逐呢

4.定语后置句

安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状语后置

1行吟泽畔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2游于江潭在江潭一带游走

十、1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带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 形容枯瘦。

2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3为什么要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使自己被放逐呢?

4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外物的玷辱呢?

十一、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aeaa7c8e9951e79b8927e2.html

《《渔父》巩固单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