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题

发布时间:2016-07-02 19:1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高三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模拟题参考答案

24.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5.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的统治地位

2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7.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28.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29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30.下图为1948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某代表团合影。此图可用来印证当时中国

A.民族屈辱的洗涮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和平稳定的政局

D.国际地位的提高

31.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是指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

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32.《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34.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 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

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 D.受到美国的热烈欢迎

35.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殖民扩张起源于16世纪的西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积累过程中,许多英国人目睹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并对此作出强烈反映。莫尔主张把建立海外殖民地当做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的有效办法。哈克卢伊特认为,海外殖民扩张可以让英国人充分认识到大海的真正价值和海上事业对于民族国家发展、弘扬英格兰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意义。培根强调英格兰民族的优越性和殖民北美的合理性,为其具有扩张性的“海上帝国”殖民思想作辩护。

——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思想出现的景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并分析其走向困境的原因。(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田猎即狩猎,周代天子的田猎逐渐走向礼仪化。有学者相信,田猎在周代就已具备祭祀、经济、政治、军事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其中包括为田除害,保证农作物不受禽兽的糟蹋;君主能够通过狩猎,彰显天威,以示君权;驱驰车马,弯弓骑射,进行军事训练,彰显古人的勇猛英姿;而“禽兽以时杀”的理念,更成为约君主的道德规范。

——摘编自黄琪《礼制文化规约下田猎风俗的嬗变》

材料二

北宋前期,辽和西夏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国防压力,皇帝的田猎曾多次举行。宋辽“澶渊之盟” 后,双方总体上都致力于维护和平。仁宗时期,消极防御与赎买和平逐步成为对外政策的主导,即位之初就宣布废除“田猎”之制。但这一制度的废除却并不能单纯地归因于外部军事压力的减弱。士大夫们对记载着“田猎” 之礼的《周礼》等典籍的质疑,与北宋皇帝“田猎” 活动废弛的过程几乎同步。随着“宋学” 的勃兴,士大夫积极利用自身的文化权威引导皇帝端正身心,对富于军事色彩、易于滋长骄奢之心而又劳民伤财的皇帝狩猎活动,提出了全面的反思与抨击。自此至南宋灭亡,皇帝的田猎再也没有举行。

——编自孙方圆《北宋废止皇帝“田猎"之礼考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帝王田猎活动的意义。(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废止田猎制度的原因。(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美西战争是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是美国地缘政治利益扩张之驱动,使其建立起太平洋纵横交错的交通线,构筑东南亚和中国甚或亚太定点连线成面的地缘政治格局,让美国提前2年进入到20世纪。

——摘编自张江河《美西战争与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美西战争是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分水岭,把一个19世纪孤立于世界的美国与20世纪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美国划分开来。美国占领菲律宾的地缘政治扩张意义远大于战争胜负本身,……依据后来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地缘政治博弈的史实,其对美利坚民族实现“世界大国意愿”和建立适应于己的“国际新秩序”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或然转为必然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杨春龙《美西战争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爆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对20世纪美国的影响。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摘编自李华兴《容闳:中国近化的卓越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容闳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7分)

2017届惠州一调历史模拟题参考答案(2016.7

40.答案要点(25分)

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危机;解决国内人口过剩的问题;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资本原始积累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任答4点给8分)

影响:刺激了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人口迁徙,缓解了人口过剩问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任答2点给4分)

2)内容:在殖民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坚持“非殖民”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又与欧洲国家结盟,反共反苏;(任答2点给5分)

原因:中间道路本身的矛盾性;欧洲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第三世界的形成壮大;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苏冷战;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力增加;联合国会员国结构的变化(任答4点给8分)

41.参考示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论题一: 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了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4分)

阐述: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4分)

②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4分)

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4分)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4分)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4分)

45.答案要点(15分)

1保护农作物,促进农业发展;彰显君主的权威;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祭祀宗庙,维护宗法制度;田猎的礼仪规范约束君主权力;(任答3点给7分)

2)宋辽关系的缓和;北宋实行消极防御的对外政策;士大夫对儒家经典的质疑;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宋代皇帝羸弱,缺乏进取心;(任答4点给8分)

46.答案要点(15分)

1)特点:带有封建性,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体现了民主宪政精神;君主权利受到限制;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等。(任答3点给6分)

2)原因:

政治上: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政权,天皇具有至高的政治权威,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巨额赔款使日本财政收入增加,而清政府则损失惨重;

外交环境:清政府主权严重受损,西方列强转而支持地方军阀,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外交环境。(任答3点给9分)

47.答案要点(15分)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工业革命,美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对外政策的改变,积极建立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向亚洲和全球扩张。(任答4点给8分)

2)显示了美国作为大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为美国领导世界创造条件;美国结束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刺激美国向全球扩张,争夺世界霸权;(任答3点给7分)

48.答案要点(15分)

1)以政府为主导,渐进推进;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注重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加强对幼童的监督管理;国家资助。(任答4点给8分)

2)推进中国官派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有助于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爱国救亡,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和革命事业,引领时代发展,推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积极引进西式机器设备,认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任答3点给7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8494d6eefdc8d377ee3280.html

《2017高三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