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发布时间:2019-12-30 18:14: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

  篇一: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其次还有很多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和所处的比较普通。

  ②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4)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和____的轨道之间。(教材p8图)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教材p12图)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 (活动类型为 )、 (活动类型为、)、 (活动类型为 )。(教材p13图)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数目变化大约以 年为周期。地球 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方向自 向 。北看为 时针南看为 时针。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0°:km/h;30°: ;60°: km/h) 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⑶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⑷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 。周期有 (365d h m 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教材p21图)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⑷绘制地球上的五带,并写出若黄赤交角改变(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分别有什么变化。

  ⑸写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地球的结构 ⑴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__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

  ②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①横波(S),能在中传播,传播速度。②纵波(P),能在中传播,速度。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 。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 ,横波 。

  ③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 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地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或;内核可能为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⑵地球的外部圈层:①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

  ②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 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⑴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者 ,是 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矿产即富集于岩石中有开采价值的。分为金属矿和 两大类

  ②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成因岩石分为

  ⑵地壳循环:①循环物质:圈中和其下的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③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1、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双选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 D、花岗岩—岩浆岩、火山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双选

  A.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B.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花岗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D、在板岩中往往能够找到化石 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

  1)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

  2) 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 3)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⑴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______ 板块B______ 板块C______ 板块D______ 板块E______ 板块F______ 板块。(教材P37图)

  ?板块类型:M为边界,N为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Ⅰ如图中a是 板块和 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 山脉、青藏高原。

  Ⅱ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 。Ⅲ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②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 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

  Ⅰ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层中间 ,叫。B处岩层 ,叫。

  Ⅱ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称为构造。其中E处叫,常发育成;D处叫,常发育成。 ③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火山活动常形成 、 等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和。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⑴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和固结成岩等。

  ⑵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上耕作;不合理做法: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⑵对流层的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和反射三种方式。 都会。

  ③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Ⅰ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 辐射。Ⅱ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和的太 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Ⅲ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越大。

  ⑶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的热量损失。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⑴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①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

  篇二: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

  ②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4)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和____的轨道之间。(教材p8图)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教材p12图)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 (活动类型为 )、 (活动类型为、)、 (活动类型为 )。(教材p13图)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0°;30°;60°km/h) 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⑶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⑷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教材p21图)

  ⑶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⑷绘制地球上的五带,并写出若黄赤交角改变(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分别有什么变化。

  ⑸写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地球的结构 ⑴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②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①横波(S),能在固体 中传播,传播速度慢。②纵波(P),能在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快。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增大。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

  ③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固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地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可能为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⑵地球的外部圈层:①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②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⑴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矿产即富集于岩石中有开采价值的有用矿物。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

  ②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

  ⑵地壳循环:①循环物质:岩石圈中和其下的软流层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③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1、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C )双选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 D、花岗岩—岩浆岩、火山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双选

  A.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B.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花岗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D、在板岩中往往能够找到化石 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

  1)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6;属于高温熔化的是5、7、8;属于变质作用的是1、4,表示外力作用的是2、3。

  2) 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 3)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⑴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亚欧板块B太平洋 板块C印度洋 板块D美洲 板块E非洲板块F南极洲 板块。(教材P37图)

  ?板块类型: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Ⅰ如图中

  a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Ⅱ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Ⅲ图中d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②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褶皱、断层。

  Ⅰ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向下凹陷,叫向斜。

  Ⅱ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③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⑴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⑵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梯田上耕作;不合理做法:陡坡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⑵对流层的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都会增强。

  ③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Ⅰ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 辐射越强。Ⅱ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 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Ⅲ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越大。

  ⑶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⑴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①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右图)

  ②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

  篇三: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地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 ,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 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

  ②特殊性(具备 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 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 (50%能量)和 。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 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 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动现象为、)、 (活动现象为 )。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 ,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0°:km/h;30°: ;60°: km/h) 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 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 ”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⑶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⑷时区和区时:每隔 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从 向 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高一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1页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 。公转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 。周期有 (365d h m s,真正周期)、 (365d5h48m46s)。 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 ; 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

  ⑶北半球温带地区四季: — 月春, — 月夏, — 月秋。⑷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五、地球的结构 ⑴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②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①横波(S),能在中传播,传播速度。②纵波(P),能在中传播,速度。它们的传播速度都 随着所通过物质的而变化。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 。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 ,横波 。

  ③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 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外核接近;内核可能为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⑵地球的外部圈层:①大气圈:由和 组成的复 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②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高一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2页

  的 但 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 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⑴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者 ,是 在岩石圈中存在 两大类

  ②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岩石

  ⑵地壳循环:①循环物质:圈中的岩石和层中的岩浆。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③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⑴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被断裂带分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BCDEF。

  ?板块类型:M为边界,N为边界,L为未定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Ⅰ如图中a是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

  Ⅱ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 。Ⅲ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高一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3页

  ②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 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

  Ⅰ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层中间 ,叫。B处岩层,叫。

  Ⅱ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称为构造。其中E处叫,常发育成;D处叫,常发育成。 ③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火山活动常形成 、 等火山地貌。 ?地震往往造成地壳和。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⑴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和固结成岩等。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上耕作;不合理做法: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和反射三种方式。

  高一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4页

  ②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都会。

  ③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Ⅰ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辐射。Ⅱ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和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Ⅲ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越大。

  ⑶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⑴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①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右图)

  ?垂直运动:ⅠA受热,空气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

  ⅡB、C冷却,空气,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 。

  ?水平运动:在高空,空气从地向地扩散;在近地面,空气由地流向地。

  ⑴大气环流及成因:①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②成因:高地纬度间因 而产生的差异。 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

  Ⅰ热力成因的气压带:A ;D 。Ⅱ动力成因的气压带:。 ②风带

  Ⅰ低纬信风带:E信风带;H信风带。

  Ⅱ中纬带:G风;H风。Ⅲ极地带:K风;M风。

  高一上学期归纳卷 共10页 第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6a7bff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html

《2016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