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8-07-28 16:1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视为放大的。这说明

A. 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

B.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C. 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

D. 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

2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3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A.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 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

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

4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

A. 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 B. 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C. 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 D. 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

5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 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 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6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7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 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 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 与市场联系紧密

D. 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8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 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9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

B.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 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10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 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 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 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 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11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B. 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

C. 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D. 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

12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A. 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B. 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C.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 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二、新添加的题型

13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

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14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朱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A. 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 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 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15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16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1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1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管仲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襄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理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

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主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柴荣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华版图,后周继承五代短命政权的版图只有中原地区,国贫民弱,外敌四起。长期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诸多割据政权为支持战争,极力压迫百姓。枢密使王朴献上著名的《平边策》,明确国家的统一策略。柴荣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柴荣以强有力的手段解决了军人跋扈横暴这个要害问题,斥退老朽,进用贤才,组织干练的文武朝班。一方面通过开科取士,直言极谏等方式和途径发现人才,选拔英才,一方面通过各种考核办法裁汰冗官滥吏;制定刑律,规范行为,保证政治健康发展。再者改革节度使制度,多次变动节度使镇守区域,回收节度使权力。他下令各地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锐的禁军,使禁军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柴荣还大力招百姓开垦荒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整顿漕渠。对佛教进行打压,强令僧尼还俗,收回寺院田产,毁掉佛像用以铸钱。……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其实,赵宋之世的实际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影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1C

【解析】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制,君主将国放到大家,显然是借助家庭伦理来强化君主专制,故C正确;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思想,故A错误;B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中专制集权与家国一体的特征不符。

点睛: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1)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2)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B

【解析】古代重视对于地方官的考查主要目的是让官员清正廉洁,保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材料体现的不是监察制度,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制度,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故D错误。

3D

【解析】婚丧祭祀等属于宗法,而赋役征派,狱讼治安等又属于行政职能,所以秦汉乡里既履行宗法又履行行政职能,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并非自治机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汉乡里属于社会政治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而且科举考试取得不同的成绩的人有不同的标志性服饰,说明通过科举出身的人具有特殊的地位,故选C;科举制的存在与发展是导致社会阶层能够实现流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不是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的原因,也不是固化社会阶层,故AD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理学与社会价值取向,故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规定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后来转向田亩税,说明政府对人丁的控制削弱,故D.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正确。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征税从人丁转向土地无关,故排除AC项。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朝政策,故排除B项。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要知,土地兼并的现象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必然影响社会和谐,故可排除A;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的问题,故可排除B;材料中的市民阶层壮大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固化,故可排除C宋真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反映了农民只能更多的租种地主的土地,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反映了这种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故本题选D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唐朝皇帝,皇帝回赠精美手工业品,宣传王朝的富强,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D项正确。材料体现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不是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排除A。回馈的手工业品的目的不是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而是宣扬中原王朝的富强,排除B。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排除C

8B

【解析】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足以证明旧的婚俗观念已经变化,这是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商业的兴起并未瓦解传统的伦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明是首选条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政府对商人的态度也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C

【解析】材料信息是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晁错在此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要富国强兵,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信息。

10D

【解析】敬德保民等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也说明了西周王室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周统治权力尚未高度集中,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种思想也不能解决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而只能起到缓和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种思想也打破不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A

【解析】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意思是说心性并不是一种,可以多样化,实际上是追求个性解放,故A正确;李贽属于明朝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故B错误;C中普遍说法绝对;D中彻底说法绝对。

12C

【解析】材料中的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百姓的压迫和掠夺,从唐甄称专制君主为可见唐甄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3C

【解析】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说明秦代的任命官员方式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不予承认,故C正确;材料中是任命官员,不是官僚体系的变动,故A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选官标准,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考核后任命,不是任命后实施的考核,故D错误。

14C

【解析】从材料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中可以看出,根据传统,宋朝宰相如果不副署,皇帝诏书无法生效,这说明了宋朝皇权受到官僚政治传统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宰相与君主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BD项不符合史实,宋朝皇权进一步加强。

点睛:材料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官僚体系影响了君主的行为,对君主起到了一定的制约。

15B

【解析】根据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表明汉代法律把儒家思想融入到法律体系,体现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特点,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排除A;根据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对秦律的发展,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结合所学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分析解答。

16A

【解析】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排除BCD三项。

171)内容:院校合并;扩展经费资助范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学校。

2)意义: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了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受教育人口,提高了国民素质。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经费资助范围扩大、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等均是可以答案的。

2)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按照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分别回答意义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极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再例如,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会促进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等。

181)特点:以予之为取为指导思想;先富民再富国;生产民营,销售专营;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

2)影响: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商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

【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可以得出予之为取的指导原则;根据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得出先富民再富国;根据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得出生产民营,销售专营;根据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得出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

2)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管仲理财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使齐国经济繁荣;根据所学,管仲改革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

191)原因:藩镇割据,国家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后周政权面临来自周边国家的威胁;社会矛盾尖锐;接受枢密使王朴献的建议。

2)内容:整顿吏治,多渠道(科举取士)选拔人才;制定刑律;建立禁军,加强中央的军事力量;回收节度使权力;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兴修水利,鼓励发展生产;打压佛教。

影响:使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为后来进行统一战争奠定经济基础;强化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世宗柴荣改革的原因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社会矛盾方面等多方面分析,例如,政治方面要突出缺乏中央政权,经济方面要突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等。

2)需要注意的是周世宗柴荣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归纳,例如,政治方面要围绕着回收节度使权力等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进行归纳。影响则也要从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例如,政治方面要突出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而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等。

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fe0c4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3f.html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