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 第6章

发布时间:2014-03-13 06:3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戈登·凯恩收购凯恩化工产品公司(1987年)·莱曼兄弟公司开发加纳利码头(1987年)·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收购劲霸电池公司(1988年)·威斯利公司以员工持股机制出售席梦思床垫公司(1989年)由于交易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过程,所以交易可以看成是一门艺术。关键是要记住,交易的目的要非常明确。当买者或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企业发展的成功可能性就会增大。

但企业最后成功与否,还要由企业自身所决定。由于在过去的20年里,资产在业主的手里倒来倒去,很容易让人将交易当成目的。如果你买下一家公司,即使价格非常合算,但最终你必须去经营管理才行。

具体到许多搞好的或是搞砸的交易,有时还要看你如何对待公司的员工。在大量的企业收购交易中,员工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大宗开销,如果考虑到节省开支的话,大规模的裁员就被许多收购者看成是一种积极措施。裁员确实帮助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用西夫纬赚钱,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公众媒体的负面报道改变了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后来的做法。

(参见第3章对该交易的描述)许多成功的交易并没有把员工当做开支来削减,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充分利用员工当家作主来改善经营。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的另一次交易,即在收购劲霸电池公司过程中,将大量的产权分摊给员工就说明了这一点。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的并购交易都包含员工持股的成分,但在收购劲霸电池公司时,员工持股普及到了普通员工一级,而不像往常那样,只将产权集中在几位高层管理人员手中(当然在这起收购中,高层管理人员中产权也占一大部分)。由于员工受到鼓励,资金流量增加了20%到50%,使这笔交易成为克尔伯格一克拉维斯一罗伯茨公司有史以来赢利最多的一次交易。

戈登·凯恩7家化工产品企业收购到凯恩化工产品公司名下,在员工持股机制中走得更远,产权分配普及到了几乎每个员工。这些雇员帮助凯恩大幅度地削减了开支。随着化工产品周期性的变化,所有员工都赚到了大钱。90%以上的普通员工参与了员工持股机制,一年每人至少得到了10万美元。

通过凯恩化工产品公司和艾威斯公司的运作(参见第5章)例子可以看出,员工持股机制对员工和业主都有利。但员工持股机制也容易被滥用,威斯利公司将员工持股机制作为一种资产出手的手段,来清理收购的席梦思床垫公司。尽管威斯利得到很可观的收益,但它后来在四种不同场合将其部分收益退回。

交易失败还有可能是没有善待好员工以外的相关人物。莱曼家族靠大举借债建立了地产王国,本应该和他借到200亿美元的银行家关系融洽,但莱曼家族的成功使其与银行家们产生隔阂,他们不再关心莱曼家族的生存和发展。银行家们争着向莱曼家族贷款时,他们就以傲慢的态度对待这些银行家。当莱曼家族要在伦敦附近实施庞大的加纳利码头工程时,经济形势开始对他们家族很不利,但保罗·莱曼仍然像往常那样对待这些银行家。因此,银行家们随即将莱曼家族赶出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并且使他们的企业奥林匹亚一约克公司陷入破产。

德崇证券公司的破产也算是得到了同样的报应。尽管德崇证券公司不是本书谈到的交易中的主要参与者,但它至少为本书描述的五宗交易提供了资助,此外作为杠杆收购的先驱,德崇证券公司造成很大影响,使其他企业卷入了资产交易,并导致了本书描写的几起著名的交易的失利。

很明显,德崇证券公司终结是始于迈克尔·米尔肯受到指控。

德崇证券公司首先试图逃脱,但还是决定支付大笔罚款来了结对自己的指控。当它在经济状态不佳时,没有任何银行或是政府机构来保护它。J.P.摩根曾经想办法向那些暂时境状不佳的金融机构伸出救援之手,以结束1907年的经济恐慌。但现在与其相反,没有任何人想挽救一下德崇证券公司。因为其他公司认为德崇证券公司得志时,极力避免让他们参与交易、分享交流经验。

当形势发生变化后,美国金融界无人愿意站出来帮德崇证券公司一把,许多企业甚至看到德崇证券公司完蛋而感到幸灾乐祸。

戈登·凯恩收购凯恩化工产品公司(1987年)人们称戈登·凯恩为化工企业杠杆收购的先驱者。作为一位杜邦公司的终身行政管理人员,他在退休后两次重返工作岗位并且带领员工买断化工产品企业。凯恩的收购程序并不复杂,都是从他将近50年职业生涯中学到的交易真谛。

戈登·凯恩的交易真谛首先是充分利用产业发展趋势。如果化工产业重点转到特种化工原料的产业,那就在化工产品行业低价时买断它。第二是充分利用化工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当化工产品价低时买进,等到价格涨上去时出手获利。第三,毫不留情地削减开支。凯恩在他的最成功交易中一次能够削减开支的70%到80%。第四,普及推广员工持股机制(在大幅度削减开支时,这样做有助于劳资双方建立融洽的关系)。

1987年初,75岁的戈登·凯恩开始他最野心勃勃的计划。凯恩首先集中在乙烯生产企业上,从不同的公司收购了7家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由于乙烯生产价格很低,这些公司早想将乙烯产业出售来发展高收益的特种化工原料生产。收购价格约为1l亿美元,收购价中几乎没有包含资本金。戈登·凯恩自己筹集230万美元,其他2500万美元的资金由公司员工、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和摩根一斯坦利银行提供。凯恩的个人资信保证、再加上提供给债权人的产权催化剂(除贷款利息外的权益,以便能够得到贷款),使银行家们同意为交易提供98%的资本金。交易几乎在各方面都顺利进行,凯恩只用实际收购价的很少部分资金买断了乙烯生产设施等资产,平均支付了20%到50%的重置成本收购了企业。因而,任何人要想在乙烯生产上和他竞争,必须要三年才能建成同样的工厂,也就是说要比凯恩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进入该行业。

此外,凯恩正确地认识到乙烯原料的价格已经降到了谷底,将开始攀升。6个月后,由于乙烯价格的上涨,公司的资金流比收购时的预测增加了25%。凯恩成功地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工人保持十足的干劲。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相当份额的产权,部门经理们也有权益,普通员工通过员工持股机制拥有12%的股权。

仅仅过了一年,凯恩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884月,他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西方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公司还要承担因杠杆收购欠下的8.3亿美元的债务。由投资者筹集的2500万美元在一年之内增长了40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a7349d5022aaea998f0f5d.html

《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 第6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