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发布时间:2016-05-30 22:4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情诗二首》之《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美读,理解诗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理解诗人独特的爱情观。

2.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

1.诗歌的象征手法。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

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4、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探究法、诵读法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我们在座的同学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有的对爱情盲目追逐,荒废学业;有的对爱情心存向往,跃跃欲试……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一谈这令大家捉摸不透的爱情!有哪位同学能大胆谈一谈你对爱情的见解?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国著名的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

2、听《致橡树》录音

1.思考:诗人提出了怎样的爱情观?
2.字词教学:

慰藉(jiè) 炫耀(xuàn 痴情(chī) 雾霭(ǎi 流岚(lán 虹霓(ní)

三、解题,诗歌意象及作者概况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是一首改变了新时代女性爱情观的爱情宣言诗,是诗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和呐喊。

1.意象是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和文学意象四种。我们这里所说的意象是指文学意象,且专指诗歌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感、观念或哲理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诗人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建筑材料,是诗歌意境的最小的艺术结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就是一种表意符号,所以又叫符号式意象。鲍姆嘉登说,意象“是诗歌的表象”;朱光潜说意象是诗人“意志的外射或对象化”。意象既非纯主观的“意”,也不是纯客观的“象”,而是诗人主客观关系的遇合。具体到《致橡树》,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等都是意象。

2.舒婷和她的朦胧诗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当代著名感情型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饱受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精神伤害,“文革”结束后对社会充满使命感,常常用她的诗表达对社会某些现象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她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画”的特点,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借助象征、比喻的手法来抒情,意象叠加,诗意含蓄,想象丰富,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具有“朦胧诗”的典型特征。

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浓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究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北岛的《回答》等。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解读:一种错觉,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4.《致橡树》写于1977327日,发表于1979年。它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而舒婷,已经勇敢的喊出自己的爱情宣言,以崭新的爱情观,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

4、美读,感悟,赏析

1.诗中的“我”和“你”分别指哪两种意象?
2.找出并分角色朗读直接描写木棉和橡树外部形象的句子,提问:①橡树的形象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在诗中它象征什么?

明确:伟岸挺拔、强壮坚韧,男性的阳刚气概。

②温柔、美丽、热烈的木棉象征什么?明确:女性的柔韧气质。

③木棉为什么会发出沉重的叹息?(补充背景:这首诗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不久写的,当时的中国人还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婚姻上男尊女卑,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3.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面前,木棉既不满,又无奈,于是木棉对橡树表达了两方面的思想:爱情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是这样的。

4.赏析第一部分。

①哪些内容是写“爱情不应该是那样的”?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这里连用了六个比喻句,看看它们分别比喻什么。②裴多菲希望自己的爱人是长春藤、是小鸟,而木棉却不愿做攀附的凌霄花和痴情鸟,这是为什么(板书:一方的攀附,单方的依恋)?对这种攀附式、单方依恋式的爱情观诗人持坚决否定的态度(板书:否定),从哪几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③诗人笔下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板书:一味的奉献)木棉对此持什么态度?(板书:否定)

④在这部分诗句里,诗人连用了六个比喻句和三个对偶句。读一读,体会比喻句对表达感情、对偶句对增强诗歌韵律美的作用。

⑤六个比喻句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感情?

⑥指导朗读并范读:用倾诉的口吻,读出不满、愤懑、无奈和苦涩之情。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美、韵律美。

5.赏析第二部分。

诗人对传统爱情观进行了否定,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①齐读“我必须是……站在一起”。提问:木棉希望作为树的形象而不是藤的形象跟橡树站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追求?(板书:平等、独立)

②指导朗读:读出诗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坚定的追求。

③提问:木棉和橡树有什么相互关系?齐读:“根……,叶……”。用根和叶作喻,想说明什么?(板书:互相依存,心心相印)

④指导朗读:用根和叶作喻的这几句话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浪漫色彩,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甜美的感情。

⑤诗的最后说“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找出体现伟大爱情的诗句(抽读)。提问:“寒潮、风雷、霹雳”和“雾霭、流岚、虹霓”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分别象征苦难和幸福,要表达木棉的什么追求?板书:同甘共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应该怎么理解?明确:分离指人格上、形体上的独立,相依指心灵相通,命运相连。

⑥朗读指导:要读出木棉对伟大爱情的渴望和深情。

⑦小结:既平等独立,又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这就是诗人所追求的爱情观。诗的最后四句对这种爱情观作了抒情性的总结。

⑧齐读最后四句,指出其比喻意。

⑨朗读指导:这时候的木棉感情已到了沸点,要读出那种奔涌而又深沉的激情。

⑩朗读全诗,用倾诉的口吻,注意感情的发展变化:叹息→激动→沸腾。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老师板书:木棉致橡树。

五、课堂总结

舒婷的爱情观是新时代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一种心灵呐喊,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中学生若想将来有幸福的爱情,那就要趁现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使自己成为一棵大树。如果现在就早恋,那你只能成为一棵攀附别人的常春藤。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爱情观 否定 一方攀附 单方依恋 一味奉献

肯定 平等独立 互相依存 心心相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6afe9a852458fb760b5697.html

《致橡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