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教案

发布时间:2019-11-04 11:29: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熟读精思》教案

教材说明:

本课作为六年级的文言课文,有一定难度,其学习过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形成良好的诵读阅读思考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从学习较易掌握的诵读习惯入手,调动声音、行为等因素,活跃课堂气氛,体验感知熟读的趣味。然后在文言词句方面的答疑后,充分发动学生围绕“熟读精思”“不求甚解”两种表面看似矛盾的该书法,通过自己阅读体会,感受熟读与精思的关系。最后顺势点拨引用与疏理层次的作用。整个教学贯穿熟读精思读书法的精髓,不求面面俱到,激发学生主动感知中体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读书名言揭示课题。

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调动多种诵读手段,

感受熟读的趣味,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在不同的读书方法的讨论中,体会说理的层次和引用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快乐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思路点拨:

本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相应的调整。如从题目着手,熟读重在读,前部分“精思”在老师引导下,了解大意,然后比较两部分,思考:“读书千遍”如何变为“其义自见”的?也可抓住“若出于吾之口”“出于吾之心”两句话,结合文意谈谈如何能做到。或从“心到最急”的原因,探索熟读精思的关系等。

教学突破: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学生: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与书成了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

  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3.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4.学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后四句老师没有注上作者,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吗?

  对,是朱熹所言。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其读书方法。 

5.引出新课。我们还学过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他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朱子读书法”六条,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熟读精思》,看看他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读书方法的。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

齐读题目,理解“熟读精思”的意思。 

(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2.同学们在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节奏,听老师朗读,你们试着画出他的节奏,还要注意字的读音。 提示:教读“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读一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3.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读的情况指导读好停顿。

  4.分组朗读。 

5.引读,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边的,注意力集中,看看你们老师的默契如何。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再次借助注释等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试着说说全文大意。 

2.你读懂了那段就说那段。你读懂了那一句也可以说说。

3.请学生说意思,(板书: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读书方法理解,再有不懂的,师生一起探讨。 

  4.师生交流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1)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2)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3)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6)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是一个什么问句?改成陈述句。

5.齐读课文,读出味,读出情。

四、熟读精思,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解决重点疑问。)

1.学生静心默读,思考: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试背。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试背。

板书:心到 眼到 口到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1)这篇短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熟读。熟读的好处是__________。文中还提到一个态度问题:读书是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急心到是指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

2.有个叫张雪的小朋友,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教育教育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练笔:请联系实际,写出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熟读”与“精思”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课后第四题的治学名言读一读,背一背。

2.继续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推荐读物:韩愈的《进学解》和荀况的《劝学篇》。

七、结束语:

这堂课上,同学们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学习《熟读精思》的感想,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名句,把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观点牢记心间,也祝愿同学们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板书设计:

word/media/image1.gif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多读书

21 熟读精思   

        心到、 眼到、口到 勤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392ca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86.html

《熟读精思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