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8-11-09 11:1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

马老师:

一个孩子的培养过程跟种树是一样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其中有一点就是不可逆性,不能说这段时间没有做好,我回去把树重新种一次,那是不可能的。同时一棵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它的成长过程是很微妙的。其实对孩子的培养也一样,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单要使力,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力往哪使。在做教育这几年中,我也在一步步的成长,期间跟很多专家、教授们探讨过。而在整个过程中,跟我交流最多的就是张老师,他有着独特的智慧,并且比我更多了一个优势,就是他有小孩,所以会更有经验。我经常和张老师探讨,期间也谈到深圳的一些情况,一直想请张老师来深圳讲一讲,张老师也一直惦记着深圳这边的情况,今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深圳,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彩留给张老师!(掌声)

张老师

大家好!我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个半小时左右,一个小时的时候马老师提醒我一下。因为有的时候做老师有个缺点,一拿到话筒就不想停下来(笑)。在讲之前,我想问大家一点问题,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好不好?(家长答:好!)

今天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认为未来十年,整个中国的升学,小升初也好、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这个形势是越来越缓和还是越来越激烈?认为越来越激烈的举手(大部分家长举手示意),大家可以看一下,请放下。认为越来越缓和的举手(几个人举手)。好!大家看一下,有五六个,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会更激烈。

今天我从两方面说明这个问题,一是看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看看是激烈还是不激烈。我们通过找规律的方法去看。大概十几年前,在我读书的时候,包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那个时候有没有家教,有没有辅导班?(很多人说没有)。没有是吧,有的话也是极少。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报班,尤其是好学生不报班,是这样吗?(家长们点头回应)那个时候没有辅导班,只有家教,谁有家教呢?当时我们班的那个万元户,属于家里比较有钱的。然后这个爸爸说,我一直都是吃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我一定要给你请一个好老师,然后就请家教。而现在的情况是好学生都报班,对吧。那时候好学生不报班,好学生谁去报辅导班啊,现在是好学生 谁不报辅导班啊,正好反过来了。

另一方面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实报辅导班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整个亚洲都有这个现象。像我们中国的台湾、香港,去过香港的都知道,铺天盖地的教育类广告,地铁里面也很多。那么亚洲其他地方呢,像韩国、日本都非常火爆。韩国的教育部门有一个专门保护青少年的规定,夜里10点以后不准给孩子补课。还有比较夸张的是新加坡,据说中国最早的辅导班是七点半上课,七点半啊,那是非常夸张的。那么新加坡比中国还要夸张点,他们最早的辅导班是早上五点钟开始上课,因为火啊,火到报不上,只能早开课。

这样一种状况,折射出一种东方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崇尚学习的这样一种文化,跟西方的,例如美国和欧洲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在西方,在美国也有辅导班,里面更多的是以华人为主的亚洲人。这样一种文化的差异折射出一种问题,是我等会要提的,就是我们最后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盲目的培训,盲目的报班,就会产生很多教育问题。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到底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尖子生,该如何去培养,跟大家交流一些基本观点。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个基本的教育观点

第一个观点:一个小学生能不能成为优秀的孩子,80%取决于父母

小学生能否成为优秀孩子80%取决于父母,初中生是否成为优秀生差不多50%取决于父母,高中生取决于父母的因素大概只有20%了,他那时候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主要是小学生,80%需要引导,因为小学生,他的朋友、他的老师,都是父母给选的。不能说这是老师的事情,因为老师也是父母给选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孟子,的妈妈为了培养孟子,光搬家就搬了三次,所以古代有个成语叫孟母三迁,家长们应该都听过。孟子他们家原来住的地方不好,是一片坟场,所以小孟子经常在坟场看到有人哭、祭奠、磕头、跪拜、烧纸,小孩子最强的就是模仿能力,所以孟子没事就学那些人,跪在地上磕头、嚎啕大哭,像祭奠的样子。孟子妈妈一看环境不行,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就会磕头,这样怎么行。于是他们就搬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孟子就在集市到处转,看到商人的尔虞我诈,看到一些人为了利益争吵,又学屠夫砍肉。孟母一看,这环境肯定不行,会把孩子带坏的,于是就搬到了第三个地方——文庙。文庙有很多文人,附近都是读书人、官员,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待人接物的、怎么说话的,孟子于是就喜欢了读书,日后就成了一个亚圣,成了一个圣人。

其实这样一个故事说明父母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影响特别大。你给他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目不能自视,当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看看孩子的缺点就知道了,多少会有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父母的观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影响特别大。

其实升学也是这样,比如说,学而思来深圳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来深圳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马老师跟我说,很多华杯赛顶尖学生都已经在学而思报名。那么你会发现,好学生的家长有几个共通点:

第一个特点是,信息特别灵通,有的家长两年前就知道学而思,为什么呢虽然我们没有在深圳推广,但是大家通过奥数网已经知道了,他会通过互联网来搜集这个方面的信息。与之相对应的,可能大家知道,在深圳华罗庚金杯是个比较出名的比赛,有的家长孩子已经小学毕业了,还不知道华罗庚金杯是干嘛的,什么杯?跟世界杯有什么区别?,你会发现信息是截然不一样的。

第二个特点是,好孩子的家长抱团,就是有一个圈子,他的信息特别灵通,一个人的信息,基本上一个圈子里面的家长全部共享。

第三个特点是,好学生的家长特别挑老师,就像孟子妈妈一样,他会到处去看,永不满足,不知道啥时候可以看到一个好老师。上完这个老师的课,还要到处看,还在找更好的老师,直到发现这个地球上最好的老师为止。所以这个就证明了,好学生的家长全职的比较多。我前几天在广州讲了一场,听说广州有个最好的学校叫做华师附小,类似北京的中关村一小,不知道深圳最好的小学是什么。听他们说那个学校一半以上的妈妈都是全职妈妈,照顾孩子学习。

这个问题得两方面看,其实不一定要全职,但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投入的这些关注和精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给大家讲讲我自己。我生活在农村,不是城市里面出来的,尤其不是大城市出来的。虽然学而思是从北京做起,但我是长在江苏的一个农村,家里是属于很穷的那种,我爸爸是个农民,我妈妈也是个农民,两个都是农民。后来我爸爸找了个工作,我妈妈就不做工作,天天看着我。他们也教不了我什么东西,因为我爸爸是高小毕业,所谓高小就是小学高年级,五年级毕业。我妈妈学历比他低一点,小学二年级,旧社会,两个人都是解放前出生的。他们不能教我知识,我妈妈就劝我好好学习,然后就是看着我,不让我跑到河边去,我经常会缠着她给我讲故事,讲故事其实是很好的,后面我会跟大家分享。

现在有一种观点,大家很多时候认为花钱就可以,花钱报很多辅导班,或者送到一个好学校,这是需要的,但是不是绝对的,父母的作用是所有老师跟机构不能替代的。上次我在广东的时候有个老师跟我说,在广州有个爸爸给孩子报了十个辅导班,我听了都觉得傻了,不可能啊!怎么可能十个,他说周六、周日全天,周一到周五所有的晚上,我就觉得,这个有点悲剧了,我问马老师深圳是什么情况,马老师说,七八个是有的,我觉得这个情况比较严重了。

事实上,一个辅导班就够了,不需要报这么多。其实最终妈妈爸爸对孩子花精力,不是让他去报很多辅导班,而是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加以关注。所以说到这里,我就跟大家讲讲,关注的重要性,就像刚刚举的孟母的这个例子,是说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很多家长全力的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学校的理由,我们要把孩子放到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比如像北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讲一个北京的例子,北京最好的学校是人大附中和北京市四中,相当于我们的深圳中学和深圳实验学校。大家都知道有的中学生是会谈恋爱的,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差别,我们听家长说,四中好学校啊,也有谈恋爱的。他们谈什么呢,他们会说,最近你在看什么书啊,虽然他们是在谈恋爱,但是他们讨论的是这个问题,他们会讨论莎士比亚,讨论雨果。在四中附近有个学校,那个学校我就不说了,是个比较差的学校,普通中学,他们的学生也谈恋爱,他们之间会谈到什么话题呢,他们会说,今天晚上去什么歌厅呢?

这就是环境,所以说我们的爸爸妈妈给孩子选择的是一个好的环境、好的老师,给他正确的观念,这是第一个观点,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视,怎么都不过分,尤其是小学阶段。

第二个观点: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问各位爸爸妈妈一个问题,各位会辅导孩子学习的举手,就是他不会的题目我会跟他讲(一大部分人举手)。

大家可以相互看看,事实上大家都是负责任的家长,所以第一个观点,我说了这么多,大家都做的很好。但是现在需要一些改变,作为爸爸妈妈不应该辅导孩子具体的课堂知识,父母是不需要教孩子知识,那教什么?教做人!父母只有一个义务,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具体知识不教,那谁教呢要老师干嘛,对不对?学而思的课堂是开放的,家长可以旁听,不是让你去记笔记去教孩子的,是让你去听这老师讲的好不好,然后不好就可以退费。我们就知道哪个老师讲课讲的不好。

有人会问,张老师,我不教他,他不会怎么办?有个好办法是,让他来教你。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是他去听课不是你去听课,是他去考试不是你去考试。所以,每次让他听完课后给你讲,这个时间你要拿出来,你报三个辅导班还是一个辅导班,不如你按照一个体系去把他搞明白了,让她去给你讲。如果孩子能够把这个题目给你讲明白了,那他还会不明白吗所以今天马老师跟我讲一个观点,就是这次我们这个暑假班所有的课,学生一定要学明白后才能回去,所以说暑假这三个小时,他听不明白,我们可能会留他的,这里先打个招呼,到时候不要怪我们。搞明白了才能回去,然后他才跟你讲,他跟你讲明白了,如果他不明白了,你说怎么办,你教他吗不教家长没有教孩子的义务,让他去问老师,问完了回来接着给你讲,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根本。

他现在是小学还可以教他,到了初中、高中,你越来越难做到了,到了高中住校,你怎么教他。你从现在开始教他,造成的是一种依赖性,没有培养他的独立性。我很幸运爸爸妈妈没有教我什么,你说小学二年级能教我什么,什么都教不了,所以我必须自己学,自己学会向同学去学习,去请教别人嘛,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平时去教他,不是帮他是害他,这正是我们爸爸妈妈的一个误区,彻底的放弃这一点,让他来教你,他会获得成就感,哎呀,妈妈这个不懂,你能不能教教我,给我讲讲。”很可怜的样子,然后他会觉得他很强大,他可以教你。不然他到了初中联赛、高中联赛,你全都不懂,很少有懂的,除非自己就是搞竞赛的。不奇怪的,你希望他有天超过你,你就要放开对他的这种控制。我知道有的妈妈,我们上课要求爸爸妈妈们听课只能坐在后面,不要干预孩子的上课。你会发现有的家长上课很投入,老师一提问,他跟学生抢着回答(笑),有吗有的,有这样的家长的,他觉得这种东西他知道啊,他懂啊,他不说出来,会觉得很难受,他太投入了。还有的妈妈跟孩子坐一块,她看见孩子不会做很着急,有的时候脾气上来了,啪的一下扇他一巴掌。“你这个笨蛋,这都不会!(爆笑)

其实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他将来去考试,跟你没关系,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老师,其实在学校里面的好的老师是不教自己的孩子的,教自己孩子的老师反而还只是一般。所以好的老师和老师之间,异子相教,老师教自己的孩子是教不好的,所以教知识不是爸爸妈妈的任务,那是老师的事情,有事就问老师去。要是学而思的老师不会做,就问马老师去。我不教他知识,那干嘛让他跟你讲,讲明白就好了。

原来广州有个刘老师跟我讲,他以前有个学生,在人大附中那个最好的清才班,那个班就是百分之百的清华北大,一个班几十个人都考入北大清华的,一个学校就100多人,他在全年级排前5很厉害。他就报一个辅导班,睿智的家长会怎么做,他会先去听课,他会选老师,这个老师讲的不错,他就会报这个班,然后孩子回来就会让孩子跟他讲,讲不明白就会圈起来,让他去问老师,让老师跟他讲,那么讲清楚之后,他过一个月还会让他再讲一遍,过完半年之后还会让他再讲一遍。经过这几遍之后,有个好处,他孩子的知识点就没有盲区了,这个孩子后面就很完善。反过来那些报三个班、五个班、八个班的坦白说,你没有时间去消化。把不会的东西弄明白了才是提高的过程。反过来说,你去做重复的劳动,报很多班的时候,最后就搞的自己很累,然后效果不好,所以顶尖的学生很少报几个辅导班。这是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个观点:在小学阶段,爸爸妈妈要学会给孩子讲故事。

这一点很重要,对孩子的升学有帮助,关键是对他将来的成长也有帮助。其实我的母亲没什么文化,但是她有一点很好,就是会给我讲故事。我也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么多故事。故事对一个学生来说相当于什么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叫信息量。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孩子脑子里面积累的素材少,那他很难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信息量少,那他的内心世界不够丰富,所以他写作文时写不出东西来,没什么话说,他做事的时候没有方法。这样的人即使学习很好,也是个高分低能的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把一个小孩从小到大关在一个屋子里,什么事也不让他干,他长大了会怎样基本就是一个白痴,脑子里没有信息量。所以我们会讲,见多识广,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希望孩子多看书,见的多就会的多。问题是如果他不喜欢读书,这对孩子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是很枯燥的事情。他就会排斥,会拒绝,这时用什么办法来增加他对世界的认识,增加他的素材故事你会发现故事老少咸宜,从小孩到老人都爱听(笑)。对于家长,我们很多时候给予孩子身体的营养,这是看的见的。我们希望他长得又高又大,我们会给他买牛肉,煮鸡蛋,会给他买很多东西,为了他身体能长得好一点,身体健壮一点。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那么故事对于人的大脑,智力的开发,相当于牛肉对于身体,事实上这一点很少有家长关注。

与此相关的,小孩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这个事情可不可以呢?不是绝对的不可以,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最好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规定有个时间,适当的让孩子看一些这种课外的东西,对于他智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你会发现他将来进入社会以后,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很糟糕的事情。故事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充实与丰富,会使他变成一个很有情感的人,变成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很有创造力的人,这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否则你会说孩子长大了,没什么想法、没有创造力。你要知道,脱离了这些素材去谈孩子的创造力是不可能的,这都要我们从小去积累。如果离开了这些东西来谈学习,一定要考清华北大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运气好,他会成为科学家,去专门钻研一个东西,在生活上的处理能力会差点。运气不好,他就会成为孔乙己那样的人,他会写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但是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一个人。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三个基本的教育观点,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培养孩子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让孩子追求完美

什么叫完美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从小学就是第一名,如果第二名回来就跪地板,然后小升初,然后华杯赛一等奖,进入重点中学,比如说深中,比如说深中超常班,或者进入广东省的省奥校,然后进入北大、清华,然后出国,哈佛。我们给孩子规划得特别完美,问题是有很多家长的世界观不明确。因为我有很多朋友,在事业上或在职场上有时候我就跟他们聊天,聊孩子教育的事情。我就问他们怎么样,他们就说我的孩子啊,要让他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平平谈谈比什么都好,我心里就觉得这才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观点。但是你又会发现,说完了他就会对你说,听说你跟某某中学比较熟,那有什么办法没,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让孩子进去(爆笑),你就会发现他的世界观是矛盾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辈子会受到无数的挫折假如说你的孩子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这么优秀,那是一件非常值得担心的事情,因为如此长期以来的优秀,会产生无数的悲剧。大家知道,跳楼不是富士康的专利,北大清华也有一些学生跳楼,我在北大读书的那几年,经常听到有同学跳楼。因为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很优秀,都是全班的第一,到了北大清华,他就不是第一了,他就落后,他就觉得压力非常大,压力大了怎么办,痛快点解决吧。但是不是那么痛快,清华的人就比较痛快,因为清华的楼有二十层嘛,北大的最高只有七层,所以是跳下去了,有时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才结束,所以你说这是一个多么悲剧的事情。当然有很多的学生进了北大清华之后依然很优秀,最后还考上了哈佛,跑到哈佛去跳楼,你说跳楼为什么要出国了,跳楼哪都可以跳嘛!(爆笑)我再告诉大家,跳楼也不是北大、清华的专利,也是有些高中生的事情,像北京高考前几天据说也有人跳楼。

那为什么?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这么大,很显然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他自己不能承受压力。那就是我们目前培养的孩子,过度的优秀,优秀然后产生失落,从来没有失败过,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一直一帆风顺当他面对打击的时候,他就无法正常面对,精神上就崩溃了。所以那些小时候一路挫折走过来的孩子,内心会比较坚强。

一会儿会讲讲我自己,其实很多孩子一直很优秀。我就属于这种比较倒霉同时又比较幸运,属于比较坎坷的那种。我小时候也曾经是优秀的孩子,我幼升小的时候也是语文、数学都考一百。因为比较优秀,我前一年就上了小学,结果就留下了一个印象,完美情节。其实很多人都有完美情节,我们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好学生考试就必须考一百。数学,坦白说,拿一百分还容易些,但是语文就非常困难。我发现不管怎么努力都拿不到满分,因为作文他总是要扣你分,关键是我总是写错别字,后来我就放弃了,开始了一种消极的对抗,就是那种不是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的感觉,我彻底抛弃了语文,也不写家庭作业,然后上课也不听,所以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很负面的学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五年级,后来我接纳了现实,我发现那时候我还是比较早熟,这么早就发现了一个现实,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人生不可能一直如愿。

后来我接纳了,每次考八十分就觉得不错了。后来我就遇到了一个好同学,我就向他讨教怎么学好语文,这样我自己就慢慢上来了。直到小升初的时候,我就成为第一了,和我请教的那个同学并列第一,他语文比我高两分,我数学比他高两分。当然到了初中我就很珍惜,因为初中老师不知道我小学的时候有多调皮,一上来就让我当了班长,在班上也排第一,后来我就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了。我们那时候没有重点初中,整个市里都没有,但是有一个重点高中。我在我们那个中学的初中班上一直都是第一,但是到了高中,因为是个重点,在班上刚进去时排23名,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我排到了第二名。然后因为后面压力非常大,我属于学习非常努力的那种,我一边学习爸爸妈妈一边使劲地夸我。他们不表扬结果,就表扬过程,这个是很厉害的。待会我会跟大家分享下怎么去鼓励你的孩子。我在高中时因压力过大,患了神经衰弱,医生建议我休学,但是我凭着自己的毅力和父母的鼓励,没有休学,学完了后面的两年。但在高考中发挥不理想,比第一志愿差五分,所以我本科是四川大学,我觉得我跟四川很有缘,在深圳也是四川大厦。我现在认为一个人不考北大就应该考川大,因为川大真的是非常好的学校,他们理念是一样的,文化课也是一样的。四川也有很多很牛的人,他们不想去北大教书,觉得太远,就去了川大。

所以我现在跟大家推荐的是平常心,有平常心的人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就,后来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病自然就好了。后来考研的时候,我放弃了保送川大的研究生,考了北大。我高考的前一天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一晚上没睡觉,我一晚上睡不着翻来覆去。我考研的前一天晚上还在跟同学打双扣玩到12点,然后就想到明天要考研,早点睡,倒头就呼呼大睡,然后就考上了。所以你今天看到,很多优秀的学生,他的心态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我的例子不算什么,真正取得成就的人是非常多的。英语机构里面的老大,新东方,他的创始人俞敏洪,他当时的学习成绩也不好,他高考考了三年。第一年连专科都没考上,第三年因为是先考然后再填志愿,他看着有把握了,然后就填北大了。到了北大,在班上的学习也一般,但是到最后,他们班的前几名,包括他们班的班长都加盟了新东方。一个人的成绩和他的成就不一定是完全相关的。

还有个很牛的学生比俞老师成绩还差,他也想考北大,结果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他叫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淘宝什么的都是他做的。他高考也考了几年,考到第三年时,虽然梦想是北大,但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他本来本科没考上,考上的是师范学院的专科,但因为是个(用他自己的话说)很一般的学校,本科没招满,所以学校让一些专科的人上了本科,最后这样马云上了个本科。你可以看到,成就和成绩不完全相关的,成绩好是一条出路,考上北大、清华是一条出路,但是不见得只有上了这样的学校才能够成就他的一番事业。

09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统计机构对高考状元做了个调查,最后出了一篇文章,叫改革开放30年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全军覆没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说真的全军覆没,而是这些人获得的光环和他们后来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不成比例。事实上这个也不奇怪,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小升初、中考、高考,相当于是短跑、50米、100谁跑得快,而人生一辈子是马拉松,50米的冠军,跑马拉松不一定是冠军。大家理解这意思吧,高考最多也就考两天,我们称之为是50米的短跑,刘翔去跑马拉松,不一定跑得过跑长跑的人,比不过一万米的冠军、亚军或者第十名。所以高考的选拔方式和人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不是完全相关的。

同时你看深圳的老师,这么多北大清华的来做老师,是不是就屈才呢?学而思共有两百余个毕业于清华北大的老师。事实上,经济决定社会发展的速度,而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以前中国教育落后,其实是因为老师的收入比较低,待遇比较低,很多优秀的人才不一定愿意从事教育行业。那么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格局变化,优秀的人来做教育,其实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非常大,帮助非常大,这是社会之福,中国的福气啊。那么这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一件好事,对吧而且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然后我想呢,俞敏洪,他是做老师的;马云,他也是做老师出身的,杭州师范学院,他也是做老师的;中国首富刘永好,也是做老师的;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湖南第三师范,也是做老师的,对吧。首富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做老师的,所以老师这个职业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吗,对不对

前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如果从来都没遇到沟沟坎坎,一辈子一帆风顺,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过来,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些挫折,对他人生的发展反而是件好事。大家听说过有个人叫马加爵吧,就是在宿舍里拿刀去砍同学的那个,我告诉你马加爵同学就是个优秀学生,他曾经得过县里的物理竞赛二等奖。只不过家庭条件比较差,当然还有他的个人原因,当时可能是受到欺负什么的,那也不一定要拿着榔头去砸同学吧。很多时候,我们会重视孩子一个方面的培养,但是一个孩子进入社会后,他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注重一个方面,长期来看就可能酿成悲剧。这个事情,我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这是第一个误区——追求完美。

第二个误区:用企业绩效式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孩子

比如你这学期期末给我考全班前五名,我带你去北京玩;全班第一名,我带你去欧洲。如果孩子要是下次继续很好呢?难道你要带他去月球吗?这就是典型的绩效管理。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在设定目标上会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前五名我奖励你什么,前三名我奖励你什么,第一名我奖励你什么。还有一个错误是,这个孩子明明是第八名的水平或是第十名的水平,你让他去争前五名,这也是个错误。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过程很努力,我们就应该表扬他,哪怕是这学期学习考试不理想也没有关系。最好是怎样呢他假如是八名的水平,你说你能够考到前十名的水平,那么我认为你非常的棒。这样他会非常的舒服,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从小培养他一种平常心,然后他会感觉每次在你的心目中都是优秀的,有荣誉感。小孩子会为了他这些面子,他在你面前很有尊严,他从来不失败或者很少失败,他会为了保持优秀,会很努力,而不要让各种名次成为他的负担。

竞争是永无休止的,你的孩子没有成就感可言,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你的目标里。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有挫败感的人更容易成功,还是一个有信念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个一直在被父母激励和自我激励,有成就感的人,一定更容易成功。

小时候我们家是比较穷的,平时呢比如说每次大考的时候,早上我爸妈会给我煮两个鸡蛋,这种待遇平时是没有的,过生日的时候会煮,过年的时候会煮,然后就是考试的时候。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他会为我煮两个鸡蛋。期中考试煮一个,期末考试煮两个。他有一种期待,就是你要考一百分才对得起(一个油条,两个鸡蛋)。所以我从小到大就被这样一种压力所侵袭,所以我到了高中就精神崩溃了,孩子撑到最后就容易被压垮。我就是属于被压垮的典型,一直到后来,到大学,终于离开他们了,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时候,我才找到了自己。所以有的时候还是挺悲剧的,在父母的阴影下,你的期待有时候对孩子是无形的压力。不要怪我们的孩子不努力,很多时候他也很尽力了,但是我们给他的各种期望和压力,有的时候会把他给烤焦的。

这是第二个观点,用奖金和奖品去激励孩子,类似的这种激励都会起到负面的效果。如果学习关系变成了利益交换,就会变成不可持续的关系。当我们和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这样一种关系的时候,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要避免。

第三个误区:让孩子专心学习,不做其他任何事情

这也是个很要命的错误观点。有的时候,比如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些家务,寒暑假的时候在家里干点活。就是这些东西,我们爸妈会说,孩子学习太累了,让他不做这个事情吧。其实你要知道,让他做这个事情是能够缓解他学习疲劳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因为累才让他们干一些这样的事情换换脑子,是一件好事,包括社会活动,让他每周至少拿出半天来。见识一下这个社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反过来最起码,他的家务应该做,自己吃完,自己出去洗碗,从小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对孩子非常有好处。对学习只会有促进,不会有负面作用,不会花多少时间。

第三部分:孩子应具备的四项品质

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要培养孩子的品质很多,我重点讲四个。

第一个品质就是真正的会学习

真正的会学习和学习有什么区别呢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只会学习,不是真正的会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什么意思呢?学习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就是我们学知识,是向书本学、向老师学,所有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做到这一点,包括我们学而思。学习改变命运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我们拿一个好的文凭,考上清华北大,考上哈佛了,就是学习改变命运了这是它最浅的含义,只会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的人,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的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能力退化到只会向书本和老师学习,这就是问题了。

那么我们会重点讲到第二层境界,是向一切人学习,而不止向书本和老师学习。我们要培养孩子这样的学习习惯,就是他见了人就能问,见了人就能聊,你发现很多孩子不敢向人问,不敢向人学习,不敢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一定要鼓励他,比如说去哪里,你就故意让他去问路,这个对于孩子成长太重要了,你让他自己去跟人打交道。这个东西不会,你让他自己去问,见到陌生人,让他自己去请教,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向一些人学习。

我刚刚讲了我自己的语文学习,我语文学好不是老师把我教好的,很重要一点就是我向当时我们班语文学习第一名的同学请教。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割草,我说你语文怎么学得那么好,他讲了两点,他喜欢背唐诗宋词,这个东西挺难接受的,背唐诗宋词那么枯燥;第二点我很喜欢,看武侠小说。我们家买不起武侠小说,我就借他的,金庸的、梁羽生的、古龙的看了很多,我看了几十本武侠小说,后来我发现我的语文成绩果然直线往上走。后来的作文竞赛,我得了市里的三等奖。

后来到了初中,我的英语又学得不好,我又请教了我们班英语学得好的同学,是个女生,我也很诚恳,人家也就教我了,她说其实我也不干别的,英语我也就从第一课背到最后一课。事实上我知道,这个确实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你要背课文的话,单词、语法什么东西都记住了。但是很遗憾,我没能坚持,一学期下来我就背了三课,记忆力我不行,所以做讲座,我经常还是得看一下提纲,所以高考的时候,我才考了120多分,考得好的能考140多分。

孔子也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管他是学历比你高,还是哪怕他是一个文盲,他都有东西教你。我经常跟我的学生,包括员工讲,我们内部企业文化培训也讲,比如说我们楼底下一个保安,他有没有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样有你说他一个月拿一千多块钱的薪水,他就那样一站,站一天不动,是什么毅力和精神支持着他,是什么信念?你向他请教,他一定会有东西教你。他有他的精神去支持他。他通过什么方法站在那一天保持不累呢,尤其是天安门前站岗的, 那个是眼珠子动都不能动的,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呢,你向他请教,既有精神上面的东西教你,也有方法上面的东西教给你。其实任何一个东西和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孩子不去轻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还是一个差生,不去轻视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去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这样我们的孩子成长得会特别快。不只是书本和老师能够教育我们,我们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他都有东西可以教给我们,这是学习的第二层境界。

学习的最高境界,第三层境界,是向一切事物学习。什么是向一切事物学习就是这个世界,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我们的老师,他都有东西可以教我们。比如说,我们坐在这个屋子里,那么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这个屋子的布置,比如说地毯,幕布,墙的装修。我们注意到桌椅,包括孩子学校的桌椅,它都是圆角的,不是方角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怕磕着碰伤。比如说我们学而思教室都要装防护栏,有的孩子会坐在桌子上,防止一不小心扑出窗外,留心处处皆学问。有一句话一叶而知秋,叶子落下来了,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秋天来了。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我们抓住每一个机会,向世界的一切事物学习。孩子不止是让他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还要向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学习。

以前在北大读书时,我住在外面,距离学校有两三公里。中间会遇到两个麦当劳和一个肯德基。当时我就在想,怎么满世界都是洋鬼子的东西,而且长得都一样,因为之前我读大学的时候,我没吃过麦当劳,直到研究生的时候,我才吃过一回,这个麦当劳,装修的风格特别的统一,外面都有很大的字母M,他的音乐和工作人员的说话都一样,他的东西都做了标准化,所以学而思的发展也是这样,就是我们很标准化,你看我们深圳现在只有这一个点,如果你要看一下我们装修,跟北京的风格是一样的。我们的logo用的是一个“S”26个字母,用一个少一个(爆笑),这就是向一切事物学习。

你的孩子成长后,这些东西不可能都是你教他的,你教不了他这么多,必须得培养他自己像磁场一样的学习能力。他看到什么东西都能领悟到一些,这样的孩子才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会非常的强大,他会超过你,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所以培养孩子自主观察的能力,向别人学习,向一切事物学习,这是我们学习最高的境界。中国古人两千年前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书五经》、《大学里面讲,其实在修身前面还有三个词,第一个词叫格物致知,就是说向一切事物学习,获取知识。中国古人、中医都是这么讲的,观察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去学到知识,就是向世界万事万物学习。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我们再次提出这样的观点,不止向书本和老师学习,还要向一切人和一切事物学习,这是学习的第三境界。

所以学习改变命运不仅仅是读书改变命运,不仅仅是学历改变命运,而是要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学习才会真正改变命运。

第二个品质,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洗脸,因为脸上有灰尘。可大家有没有每天洗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每天会遇到一些高兴的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遇到一些成长和一些挫折,有没有花五分钟的时间去洗一下自己的心灵,让自己能够更平静一些,更睿智一点?大家都说我很忙,没有时间。但是我们有时间去洗脸!所以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注重外在美,不注重内在美。我们是否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平静一下,让我们去理解一下别人,这就是反思。所以要想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责任心,综合素质很全面、知道进退的人,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品质。

反思有几个要点。第一点,我今天做对了什么。

我们每天跟他有这样的对话,五分钟就够了,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比如说今天老师有个问题,问了三个人都答不出来,而孩子答出来了,很好,这就是成长。今天上课,我很认真,今天同学向我借橡皮擦,我借给他了,他上次没借给我,但是我没有计较,这就是值得表扬的。表扬的是过程,今天他很努力,不表扬结果。很多时候花钱花时间,没有效果,方法不对嘛。孩子就是璞玉,需要家长们工匠般的雕琢。

第二点,我今天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他一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培养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去寻找答案。写日记,日记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包括我们家长自己也可以养成这个习惯。可是写日记我无法坚持啊,以前可以说无法坚持,但是现在就不是理由,因为现在写日记太容易了,微博,发个短消息就可以了。一句话也可以说,也是日记,今天我有什么成长 今天我被同学骂了一顿,然后我笑一笑”,这就是一篇日记,就是记录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的过程。微博一句话,一个短消息,它就是日记啦,而且看过《阿凡达》的,现在都流行视频日记了,拿个摄像机说两句话,这就是日记了。你不一定每天都写,但是你应该大部分时间都在写。那么你翻一翻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以前有很多心得、收获和成长,这些东西你就能够记下来,所以你才会不断的进步。

第三点,我今天有没有享受生命。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孩子每天能够静下心来,回想一下一天的经历,我今天是否很快乐,我今天是否过得很充实,我今天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享受就是懂得如何去追求,如何去拥有,如何去珍惜,如何去放弃;就是去体验,去感悟,去寻找。让孩子们学会用心地享受生命的全过程!

前面我讲到两点,学习和反思。学习有三种境界,向书本学习,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事物学习。反思有三个要点,我今天做对了什么,我今天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我今天有没有享受生活。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就把学习提取了一个字,反思提取了一个字,然后中间加了个,就是学而思,学而思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学而思在北京,一开始只有一个网,叫奥数网,没有名字。后来做了两三年,已经很出名了,结果很多机构都模仿我们,叫什么“***奥数网、***奥数网***奥数网,搞了一堆奥数网,最后家长就蒙了。我们说我们是奥数网,家长就问你们是哪个奥数网?这个时候我们也傻了,我们说我们就是奥数网

我知道你是奥数网,到底是哪个奥数网啊?家长们继续问,这个我们觉得很崩溃,才知道原来一个学校要有名字。

我们当时是两个北大的学生出来创业,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学校需要有名字。我们原来注册的公司名字很普通,没有响亮的名字,没商标,所以搞了三年之后我们才发现,需要有名字,而且很重要。所以后来我就想从我们的教育理念里面,就是学习和反思,提炼了两个字,一个,一个,然后中间是。因为学思呢觉得拗口,加了个转折,这个就是递进的意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我们这个名字不是从这里来的,主要说两句话,一个是学习改变命运,一个是思考成就未来

第三个品质,凡事全力以赴。

学而思精神就是凡事全力以赴。凡事全力以赴,是一种精神品质。

中国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包大的,做事缺乏全力以赴的精神。尤其是在很多情况下,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更为严重。挫折和失败对孩子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他的一辈子是你无法主宰的。小时候我爸让我到田里干活,农田里干活很累,爸爸告诉我如果不好好学习,一辈子就得干这个事。一天我割稻,我的腰扭伤了,很痛。当时我就想,如果这辈子我都这样干,将来一定会累死在农田里的,我那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有这样一种做事的品质,凡事全力以赴。有时候培训老师的时候,我会讲,我讲课讲了78年,我从来不迟到,为什么呢?很简单,一个老师你想不迟到,是一定不会迟到的。我们要求我们的老师都要提前20分钟到教室。有人说张老师,我住得比较远,北京的交通比较堵。我说你又不是第一天到北京,北京的交通堵,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比如说你今天早上8点半上课,你昨天晚上12点就开始出发的话,那你肯定不会迟到。所以迟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出发晚,守时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我上课从来不迟到,我是如何做到的?8点半上课,我6点半就从家出发。早期的时候还在读书,也没有钱,在别的机构做兼职。我去讲课,6点半就开始出发,为了不迟到,我要么骑自行车,要么打车。骑自行车不会堵车,所以我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到上课的地方20多公里。要么我就打车,我不坐公共汽车,因为我坐公共汽车晕车,当然做轿车就不晕车(笑)。打车就可能堵车啊,看那个钱一会蹦一个,一堵车就会很痛苦,有时一堵就半个小时,北京的交通还不如深圳的交通。那怎么办呢?一堵车我就下来,我上课都穿旅游鞋,因为足够早,跑步过去是来得急的。所以我长跑是很厉害的,在四川大学的时候,我长跑是二等奖。因为我高中时身体不好,我蛮有毅力的跑了四年,愣是把身体给跑好了。

所以后来我上课也一样跑步,一个能跑步的人是不容易因堵车而迟到。人做事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凡事全力以赴。其实跟我们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学而思的团队是非常努力的,很多人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上次江伟老师跟我讲大家走得晚,我就批评江伟老师,听说你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而且一个月没有休息,这就太要命了。我说为什么都工作到那么晚,他说因为大家都攆不走。不管是为了备课还是诊断,这是学而思人做事的一种风格。

我们希望不只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做事情或是学习,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全力以赴。从小就培养我们孩子这种精神,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个品质,就是专注。

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去,这个品质很重要。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可怜学习太累了,要不要给他送一盘水果去,或者送点吃的,让他一边吃一边学。有的学生会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一心不可二用,这个孩子是学不好的。专注于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学习的时候,不要让他看电视,不要让他吃东西。做事情只要专注,就容易做好。反过来,同时做几件事情就容易失败。上次有个学生问我,张老师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数学是如何学好的。其实没什么,学好数学就是要专注,有去研究问题的精神。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一个孩子假如一道题他想不出来,就是在浪费时间吗?我告诉大家,假如他一个题想了三天还没想出来,未必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开发他的智力,思考的过程也是智力开发的过程。他这个题想不出来,但是很可能其他题目已经迎刃而解了。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一个人跑步,你非得要他12秒跑100米,他跑不到,都是15秒、14秒、13秒,他跑了一年都没实现,但这是他体能开发的过程。比如说刘翔为什么跑那么快,他每天都在训练,那是他肌肉成长的过程,而思考问题就是大脑成长的过程,大脑那个神经元成长的过程,这是他智力开发的过程,不是无用功啊。表面看这个结果没出来,但事实上他的思维、他的智力是在开发的,因为他天天在训练,天天在进步。

我们有时候唯结果论,就是说他好像这个题没做出来,是浪费时间了。我一个题花了一天时间,浪费时间了吗,不一定!

反之,永远不要做简章而重复的事情,所以那些报很多班,去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学的人,他把会做的又重新复习了一遍,不会做的还是不会。真正的进步有的时候就是听一个老师的课,有时有用的就是那几道题。那几道题对他的帮助超过所有的题,当然其他的题也不是浪费。那几道题的突破,比报几个班的意义都大。有时解决一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百个问题,这就是专注的价值。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培训机构也是一样。像学而思这么多年,在北京做到5万人的时候,才开始做语文。北京的成绩还是挺吓人的,像中考,去年4个状元都是学而思的。还有高考状元,国际金牌,都出在学而思。海淀区中考前10名中8个是学而思的学员,另外两个学生基本不报班。这就是口啤,我们在北京不做广告,就是口口相传,反而有不错的增长。因为学而思不追求规模,而是追求质量。我们做好了,根本不担心招生问题。我们只想过程,不想结果,因为做好过程,结果就来了,所以学而思今天是北京最大的中小学培优机构。其实在学而思内部,说最大是丢人的,最强的才是根本。强永远都比大重要,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这是学而思的文化。做一个学校或培养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道理。你重视过程,重视培养孩子的每一天,最后你会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教育观念,第二部分是三个教育误区,第三部分是四个重要的品质。我们希望家长们不要再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更多的跟孩子分享做人做事的道理,把教育孩子具体知识的任务交给老师,或者让孩子去问别人去。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彼此相互信任不断鼓励的这样一种文化,让孩子充满自信。

希望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cec599a417866fb94a8ed5.html

《与顶尖优秀学生家长成长经验分享交流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