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19-01-15 19:22: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两宋时期

(一)北宋(960——1127年)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时间:960

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

2、北宋的统一方针:

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

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

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  措施:

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

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  重文轻武的影响:

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

时间:1127

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灭亡的原因:

1)女真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2)北宋统治腐朽无能(根本原因)

3)北宋社会积贫积弱

(二)南宋(1127——1276年)

1、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三)两宋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

a.  从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b.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粮食作物的发展:

名称:水稻

产区:苏州、湖州(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地位:水稻产量居于粮食作物首位

经济作物:

名称:茶树、棉花

产区: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

丝织业:四川、江浙丝织业发达;棉纺织的工具改进、品种增加。

陶瓷业:

产地: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官窑;哥窑;江西景德镇(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商业的繁荣

商业的繁荣:

重要的商业城市:开封和临安

商业发展的表现:出现早市、街市和草市

海外贸易:

海港:广州、海泉

贸易对象国及地区: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繁盛的原因:

a.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b.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发达;

c.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基础 

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方便携带,成本低),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时期完成。

原因:

a.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b.自然因素:宋时南方自然环境好,适宜发展。

c.政治因素:北方战祸多且持久、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a.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重视人才交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b.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二、民族政权并立

1)时代特点和民族关系: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关系:主流是和平

2)契丹族:

发展历程: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3)党项族:

建立政权: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统治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了西夏文字

4)辽与北宋:

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过程:

a.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b.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才起防御政策

c.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澶渊之盟:

1)  时间:宋真宗时

2)  盟约双方:北宋和辽

3)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4)  结果: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5)  评价:

a.  对辽而言,安然脱险,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b.  对北宋而言,一方面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乐的结果。从此,北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负担;

c.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西夏与北宋:

背景: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宋夏战争:

1)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2)  但连年的战争使得西夏遭受很大损耗,因此选择和北宋议和。

宋夏议和:

1)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  影响: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6)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1)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社会经济上,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7)女真族

建立政权:

1)  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2)  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辽军节节败退

3)  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统治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金灭辽:

1)  时间:金与北宋订立盟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

2)  辽被灭的原因:

a.  辽后期统治腐朽,国力衰落

b.  辽对女真人的民族压迫,激起女真人反抗的斗志

c.  金人军队战斗力强

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岳飞抗金:

a.  南宋初年,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b.  岳飞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c.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岳飞因此被害身亡。

2)评价岳飞抗金:

a.岳飞的抗金斗争抵御了金人对宋朝人民的掳掠残杀,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b.同时宋金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战,岳飞抗金不能说是抵抗外来侵略。

3)南宋与金和议:

A.内容:

a.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b.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B.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8)蒙古族

发展历程: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开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建立政权:铁木真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统治措施:

a.  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

b.  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

c.  建立司法机构

d.  创制蒙古文字

蒙古灭西夏:1227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灭亡

蒙古灭金:

1)政策:借道宋境进攻金朝

2)时间:1234

3)结果: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元朝

1、元朝的建立:

人物:忽必烈

时间:1271

都城:大都(今北京)

2、南宋的灭亡:

时间:1276

元灭南宋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朝的疆域与民族融合:

定义: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地位: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少数民族的生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回族的形成:

1)时间:唐朝到元朝

2)形成: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的统治措施:

1)在中央: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b.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c.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历代中央集权制度:

秦: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元朝:中央官制

2)在地方:行省制度

A.措施

a.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b.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c.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B.影响:

a.巩固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

b.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5、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政策:因地制宜

地区:东北、西北、东南(台湾)、西南(西藏)

台湾:

1)管辖: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2)意义: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西藏:

1)管辖:

a.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 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b.  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c.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d.  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住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2)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6、四等人制(补充知识点)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生活

(一)都市生活

1、宋元著名的都市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2、城市变化变现:分布更为自由;商业活动时间延长,全天营业;出现市民阶级

3、开封的繁华地区:相国寺

4、瓦子: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5、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7、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时机,也是宋朝繁华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现。

(二)宋词元曲

1、宋词

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内容:宋词内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代表人物:

人物

时代

风格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豪迈飘逸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委婉、细腻、清秀

《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辛弃疾

南宋

豪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元曲

组成:散曲、杂剧和南戏

艺术特点: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

1)  特点:自由化、通俗化

2)  原因: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上层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发展

(三)《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时代:北宋

性质:编年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含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四)书法家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元朝有赵孟頫

(五)活字印刷术

A.  印刷术的发展

1、雕版印刷术:

发展: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弊端: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板

创新:变死为活

特点:省时,省力又经济

3、木活字印刷

4、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5、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B.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1、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六)指南针

A.  发展

1、出现:战国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2、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3、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什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4、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B.  传播及其影响: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七)火药

A.  发展:

1、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3、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

B.  传播及其影响:

1、传播: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2、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八)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1、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2、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整体影响:我国四大发明外传,为世界各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前进。

(九)中外交通

A.  陆上交通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3、元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作用: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4、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B.  海上交通

1、海上交通发达的原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2、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3、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

1、科举制度

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2、国家统一

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3、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文学艺术:

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

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5、西藏问题

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B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6、台湾问题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7、行政制度的变化:县制(战国时的秦国)——郡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

8、四大盛世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清朝)

9、少数民族政权

1、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2、西夏:11世纪初--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3、金:1115--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北京)4、蒙古国:1206---蒙古族--铁木真

5、元朝:1271--蒙古族--忽必烈---大都(北京)

10、行省制度

1、中央:a行政: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下设:----------六部

b军事:枢密院 c监察:御史台

2、地方:行省10个,下设:-------

11、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的蔡侯纸)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转轮排字盘)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

3、指南针:汉代(司南--宋代(罗盘---北宋末年(海上使用指南针)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唐朝(出现)--宋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作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2、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3、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权力统归兵部。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十三、贞观之治的措施:

A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B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C军事上: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十四、开元盛世的改革措施:

A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B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C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3/14题的改革启示/看法: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改革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十五、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A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a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B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C经济上: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十六、闭关锁国政策

A、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须经济交流。B担心主权受犯,危及统治。

B、过程:a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禁海上贸易。B1757年,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C、影响:a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B消极:是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D、启示/看法:a闭关则国衰,改革则国兴。B一个国家不能与世隔绝,应在对外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

十七、各种制度、政策:A政治制度:1郡县制(秦朝)2三省六部制(隋朝)3行省制度(元朝)

B经济制度:1重农抑商政策(除宋朝外)2鼓励通商的政策(宋朝)3闭关锁国政策(清朝)

C文化制度:1科举制度(隋朝)2重文轻武政策(宋朝)3八股取士(明朝)4大兴文字狱(清朝)5文化专制政策(清朝)

十八、清朝三皇大事记:

1、康熙:a大兴文字狱。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平定葛尔丹叛乱。

2、雍正:a大兴文字狱。b设军机处。C设驻藏大臣。

3、乾隆:a大兴文字狱。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d为班禅六世修须弥福寿庙。

十九、清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59be2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e.html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