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发布时间:2021-03-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2. 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3.既济卦、遁卦的卦画。 4. 四库:经史子集
5.“中庸”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6. 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大学》的三纲八条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尚书》的主要文体类型:典,謨,训,诰,誓,命 10.周礼的四官: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名词解释(4道题,一道5分,合计20分)
1. 十翼
《十翼》即《易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而《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由于《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彖》《象》《系辞》三部分也相应的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易传》又称为《十翼》 2.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置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 ·《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 3. 春秋“书法”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书法的用意是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对等级名分、是非、恶善、褒贬进行判定。达到维护等级名分、辨别是非、惩恶扬善、警戒后人的目的。 4.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董仲舒在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基础上,提出的三纲和五常,后来经学家马融首次将两者并称。三纲五常成为了封建社会主导地位的伦理道德。 5. 内丹

内丹,是指修炼者在服气,行气,导引,胎息,房中术等修炼基础上形成的。内丹家认为,人皆是受父母先天气血而生,后因酒色劳役导致精衰神疲,以致死亡。故修炼者需通过自我修炼以恢复精神气气血。为此,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当做“炉鼎”,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将精,气,神在体内凝聚而成的“丹”。修炼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6. 外丹
是道教的修炼方术,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东汉末被道教吸收引入,在唐朝达到鼎盛状态。外丹家将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是不朽不坏的,最好能提取黄金和玉的精华给人服用,使人长生不老。炼丹术包括了黄白术(制造药金、药银)和金丹术(制造可以服食的长生丹) 7. 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本性是空的,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缘起性空是宇宙间人生的真理,世间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将随着因缘分散而灭。 8. 四大皆空:
指构成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都是空虚的。佛学认为地水火
风四大元素构成世间万物,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因此四大元素不能永恒存在。另一方面,世间存在的事物也会被四大元素所空
简答(3道题,一道10分,合计30分)
1. 《诗经》的价值与功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概有305篇。在汉武帝时期被列为经典。诗经的价值功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教化功能:诗经是古代中国的首席政治伦理教材,担负着教化万民的作用。被视为“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主要文本。孔子认为诗经可以给人以联想和启示,可以使人了解社会风俗和民情的盛衰,了解社会中不良现象,可以起到汇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作用,也可以使人增加对于草木和植物的认识,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提高语言艺术。
2)文学艺术价值:诗经的体裁分为抒情诗、怨刺诗、家事诗、战争诗、祭祀诗、宴饮诗、史诗、颂诗。体裁和内容之多样为中国文学史上首创。在思想性上,诗经充满时代精神,奠定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基础。艺术性上,诗经常用赋比兴三法,也应用了对偶、夸张、设问、顶针、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之语言生动,韵律和谐,具有极强艺术价值,为后世诗人及文学家所沿袭。 3史料的价值:诗经是中华元典中较初原的一部。诗经涉及的春秋以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为其他领域研究保留了珍贵的资料。其中论述反应夏商周尤其是周人的诗篇,称周诗,是研究这三个时代历史的珍贵资料;揭露统治者内部矛盾,倾诉战争劳役之苦的诗篇,是研究商周政治思想状况的资料。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状况的诗篇,是研究此时期农业生产状况的资料;写恋爱与婚姻的诗篇,则是研究此时期婚俗的宝贵资料。

2. 《尚书》的版本与流传。
尚书是上古流传下来、记载受儒家尊崇的贤明君王言行之书。主要是尧以后的君王。
尚书的流传版本有五种:
1)孔子删书,留下一百篇在秦统一之前流传,是编定后的第一个本子。 2)秦博士伏生暗藏尚书,为秦汉间通行的隶书书写,仅剩二十九篇,被称为今文尚书,为编定后的第二个本子。西汉时传授这本书的有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三家。
3)孔安国传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以秦以前的战国古文写成。西汉后开始流传。
4杜林传古文尚书,今古文尚书之争实际上有合流的局面,三国后古文尚书已经完全取代了今文尚书。东汉时期开始流传。
5)梅颐献孔传古文尚书,取得了正统的地位,成为尚书的唯一传本,从东晋开始流传至今。
3. 《春秋》三传的不同诠释取向。
1)春秋一书所记,相当于大事年表。开创我国官修编年国史的先河,也是现存的第一部中国通史,对后代史学产生深远影响。
2)作为记事之史的春秋,文字及其简约,缺乏历史细节的具体描述,同时也未能发掘出史料间的联系。
3)春秋左氏传:对春秋书法进行说解;铺叙春秋所记之事;对春秋义理进行说解;突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史料的价值。
广泛收集资料,完善史实记述,拓展了编年国史的一面,成为史学巨著。

4)春秋公羊传:大一统说;三世说;通三统说
借古喻今,古为今用,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阐释和发挥春秋微言大义,成为政治学巨著
5)春秋谷梁传:提倡礼制,严守等级;维护宗法,尊尊亲亲;悯农轻赋,喜雨爱民;崇尚道义,慎用武力;尊夏攘夷,礼仪为本;重视婚姻,轻视妇女;总结阐发春秋书法。更加强调礼制宗法等关系到持世教,正人心的大事,成为后世政治学范本。 4. 《周易》卦爻辞的几种类型。
卦爻辞系统由卦名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
其中,卦名在卦画后面,往往标明和反映一卦的主题;
卦辞是在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一般是对一卦主旨吉凶从整体上进行说明; 爻辞一卦之中有六条,分别排在每一爻的后面,一般从不同角度,对一卦的主题进行阐述。 主要分为
1 叙事类:直白的陈述某件事情、行为、思想等。 2 格言类: 以一些对仗式的句子表达和反映事物的道理。
3
物象类:以一种事物来比喻、象征另一种事物,委婉的表达和反映某种思想观念。
4
历史故事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者说历史上经过占卜并验证了的事件。
5 断语类:对所占问的事情、所陈述的事情给出吉或凶判断的词。 5. 简述儒家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1.春秋时期: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正名,提倡仁礼忠恕,推崇礼乐教化,提倡中庸之道。
2.战国时期:孟子使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和性善论,提出四端学说,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荀子吸收诸家长处,集百家思想,提出性恶论、礼法并重和天人相分学说。
3.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道阴阳家和五行思想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
4.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创立天理说来概括儒学基本精神。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万物皆出于理。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思想体系,他的学说标志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朱熹发展了理一元论。认为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的。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和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5.陆王心学:陆九渊为心学创始人,提出心即礼的主张。心为本心,认为发明本心即可得到真理。本心就是真理。王守仁为心学集大成者,继承和发挥陆九渊心即礼主张,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心是身的主宰。反对朱熹格物致知以求理,提倡从自己内心寻求理。
6.明清实学: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6. 如何理解四圣谛?

“谛”就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显现。佛教认为,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只不过是痛苦汇集处。
集谛,指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就是探求痛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灭谛,指佛教最高理想的无痛苦状态。灭,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灭谛就是讲灭尽贪欲,根绝欲望,从而灭除痛苦的道理。
道谛,指实现佛教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道,指道路,途径、方法。道谛就是引向灭除痛苦,征得涅槃的正道。

论述(1道题,20分)
1. 结合中医与现实生活谈一谈你对儒家仁学思想的理解。
·儒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起源于春秋时期,尊崇孔子学说。其学术思想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
·自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儒家学派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在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据正统地位。并成为普通群众百姓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儒家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以仁为本,仁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仁,因为人的本质最大的特点就是“亲亲”“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是亲情,友情的泛华,即“泛爱众”,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而孟子基于性善论,进一步阐发了“仁”是人的原性。荀子则强调了“仁”与“礼”的关系。董仲舒则继承了荀子“行礼显仁”的主张,形成了“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汉以后,中医学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日益加深。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方
面有诸多反映。儒家的人学思想在传统医德、医学伦理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奉行着“医乃仁术”的理念。而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行医时,医生们往往把对病人的义务和对整个社会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救天下为己任。
. 多层次生命价值观的形成。谨守孝悌之道,珍视个人生命;珍视亲人,并应随时了解掌握父母身体状况;珍视他人生命。
. 博施济众的优良传统。古代医家在行医过程中,不仅救命治人,还扶危济困,给病者以物质上的帮助。
. 重视医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古代医家们不仅以医术体现仁道,在自身言行上也恪守仁道,严于律己,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2.庄子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
·1)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伦理上认为“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主张“绝仁弃义” 2)老子的道学思想 a.道的思想体系: 作用: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特点:穿越时空,虚无而存在
规律:世界的事物都包括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本质:听任万物自然的变化而不加干涉 b.秉道修身治国
清静恬淡,即忘却自身肉体,断绝名利之念 要无为自然 要谦卑不争 3)庄子继承
a.关于道 明确了道是使物成为无的非物,进一步,道无始终;道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道具有神奇的功用
b.将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一切的差别都不存在。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奠定了其无为政治论和混世人生哲学理论基础。
c.发挥老子清静无为的养生修道养寿观,倡导清静抱神的养生方法。 具体方法是:守一,坐忘,导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ec2f55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e3.html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