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0-06-18 14:46: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

 

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

A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

【解答】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表明材料强调血缘关系,与宗法制有关,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2.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封邦建国到郡国并存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答案】

D

【考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并不是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故A错误;

郡国并行是汉朝,而材料涉及到的应该是春秋战国和秦国统一的事实。故B错误;

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的是经济上的变化,材料反映的是政治环境的改变。故C错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诸侯争霸,天子衰落,履至尊而制六合,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正确;

故选D

 

3. 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A.不再以诗赋取士 B.选拔了实用人才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束缚了士人思想

【答案】

B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

【解答】

材料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说明唐朝的科举制有有匡时济世的功能,A正确;

材料中未体现有诗歌取士的特征,排除B

材料中未体现有加强君权的职能,排除C

D.科举制束缚士人思想不符合史实,排除。

 

4.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答案】

D

【考点】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丞相的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题干材料高皇帝指的是谁。

【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自高皇帝罢相始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丞相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

 

5.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A B.B C.C D.D

【答案】

C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地方官制发展的过程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

A.商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但是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统一以后。

B.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通过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但是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在这之前已经出现了。

C.元朝为了克服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弊端,所以实行了行省制度,地方长官不能够专权,使得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明太祖颁布的通番禁令主要是对民间,而官府仍然有意对外进行贸易的现象。

 

6.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专制皇权的加强。

【解答】

从编著《起居注》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皇权的不断加强。汉时,皇帝无权观看《起居注》,但是在后代朝代不但允许看,甚至下令停止编撰,反映了皇帝的控制明显加强,故D项正确。

ABC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7. 伯利克里声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政治生活与经济无关 B.形成了完善的民主政治模式

C.充分实践了主权在民 D.国家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答案】

D

【考点】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的分析理解。

【解答】

民主政治生活与经济息息相关,排除A项(1)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B项中的完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2)古代雅典的妇女、奴隶、外邦人不能参与政治生活,排除C项。

故选:D

 

8. 有人认为,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至于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 可以免予酷刑。由此可知,罗马法(

A.司法过程彰显人文情怀 B.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C.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D.立法内容与时俱进

【答案】

A

【考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及其特点。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至于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可以免予酷刑

【解答】

根据材料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至于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可以免予酷刑可知,罗马法对弱势群体免严刑,体现了人文情怀,故A项正确;

BC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9. 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B.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C.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D.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答案】

A

【考点】

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

本题为较易题,考查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的首相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出任,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符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及内容,排除;

 

10.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

【答案】

C

【考点】

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需要掌握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和特点。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说明首相和内阁是一体的,集体对议会负责,但是不能说明为官清廉,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说明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故C项正确。

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在材料中不能说明,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11. 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

C

【考点】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治体制特征来分析。

【解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国会不拨款,政府就可能停摆,说明国会对总统的权力构成了很大的制约。

 

12.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法制化 D.普选制

【答案】

C

【考点】

资产阶级代议制

【解析】

本题以法律条文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

材料中体现的是从法律到法律,这就体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用法律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成果。

 

13. 关于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宪法规定总统权力很大,参议院和众议院权力很小

B.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C.德国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退步

D.德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是立法机构,作用很大

【答案】

B

【考点】

法国1875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

【解答】

A.项表述错误,法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和议会的权力都很大;

B.项表述正确,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C.项表述错误,德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D.项表述错误。德国帝国议会权力很小,立法权由联邦议会掌握。

故选B

 

14.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A.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 B.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

C.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答案】

B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来分析。

【解答】

从小料可以看出,中英《天津条约》的条文以英文解释为标准。这样英国人就可以经常进行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15.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里的斗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A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中借助宗教,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可以看出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没有借助宗教。

C.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冲击西方宗教,而不是借助宗教来发动的。

D.辛亥革命没有体现出介入宗教的特点。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A.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答案】

B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并没有完全丧失主权。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利,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灾难。

C.国人忧患意识真强不是灾难的表现。

D.中国社会性质在甲午战争后没发生根本性改变。

 

17.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学校不读四书五经;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革除老爷、大人称呼。这些法令(       

A.使广大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习惯 B.促进文化习俗向近代转型

C.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 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答案】

B

【考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解答】

根据材料中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不读四书五经”“废除跪拜礼等信息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一系列法令移风易俗,促进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故B选项正确;

材料中谈到的措施促进移风易俗,无法得出广大民众接受了西方民主习惯,故A选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的法令措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但不能够废除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故C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法令措施有利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8. 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主旋律特点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C.开始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 D.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答案】

A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及精神特征来分析。

【解答】

A.五四运动主要的特点是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爱国的特点。

B.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在中国传播了。

C.五四精神的内容包括爱国,进步,科学,没有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特点。

D.充当反帝反封建的先锋,不是五四运动精神的特征。

 

19.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答案】

D

【考点】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解答】

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表明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20.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C

【考点】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

【解答】

联系所学可知,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了在内战中取得美国更大的支持和援助,于同年114日,由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署该条约。所以C项正确。

ABD均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1. “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一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一一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C.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答案】

A

【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成的过程以及背景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出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于产生的前提。

B.材料体现不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C.材料也看不出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的表现。

D.材料看不出社会实践的表现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梅朝荣在《从史前到人类的终结: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十月革命已建立了新文明的基础,这文明不是为出类拔萃的少数,而是为全体人类。这里的新文明的含义是(

A.推翻专制统治 B.建立代表会议 C.摆脱战争灾难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十月革命的意义等。

【解答】

A.推翻君主专制不是十月革命的首创,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就已经出现,不属于新的表现,排除。

B.近代资本主义国际也是实行代议制,排除。

C.也不是十月革命特有的,排除。

D.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属于首创,符合题意。

 

23.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一新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D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解答】

B是新中国建立的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1)基层民主制度是新时期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C2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选D

故选:D

 

24.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C

【考点】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

文革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C正确;

A应该说的是人民公社会运动,故A项错误;

文革的教训并非是如何发展生产力方面,故BD项错误。

故选C

 

25. 201810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

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 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

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

【答案】

D

【考点】

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要求学生结合一国两制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中国桥梁建设领先世界不是根本特征。

B.有利于香港,澳门,内地的交往是产生的影响,不是根本特征。

C.选项是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是根本特征。

D.材料中,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加强了港珠澳门三地的联系与沟通,这体现了在一国两制指导之下但珠澳三地发展,联系加强,所以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

 

26.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评论的是(

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C.1955年的亚非万隆国际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考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要发展与周边邻近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结合新中国外交方针发展的表现,我们可知这主要是中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是1953年。

B.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和朝鲜问题,没有体现与新兴独立国家结成方阵。

C.万隆会议不是侧重于亚洲邻近国家的关系。

D.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不是侧重于周边国家的关系。

 

2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应该是(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

③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

B

【考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中国70年代外交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221日。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是1972228日。

③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

中日关系正常化是中日建交时间是19729月。

 

28. 有学者表示:“1946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       

A.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 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

C.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

【答案】

C

【考点】

美苏冷战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解答】

材料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反映了苏联斯大林对抗资本主义的战争思维促成英美冷战政策的形成,说明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故C正确;

材料并没有反映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故A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说明苏联的战争思维与英美冷战政策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

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苏联的战争思维并不属于历史必然性因素,故D错误。

故选C

 

29. 2018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答案】

B

【考点】

政治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

【解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表明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30. “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答案】

C

【考点】

政治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新兴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

【解答】

新兴国家中第三世界国家占据主导,不能说其走向终结,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说明新兴力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故B项错误;

材料中新兴一词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故C项正确;

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冱善五失 唐太宗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德行。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材料二 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在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9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

【答案】

措施:规定官吏的行为规范;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考核重德行政绩。

态度:坚决打击(惩治)。

意义:教育警醒了干部,推动政府廉政建设;赢得民心,有利于边区政府巩固;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答二点可得。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加强反腐国际合作;完善反腐法律法规;加强反腐的机构建设;成效显著(任答二点)

【考点】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监察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从古代到现代监察制度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

【解答】

根据材料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唐太宗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可以总结得出相关措施。

通过材料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可以得出共产党反腐态度坚决。意义可以从教育干部,推动政府廉政建设,赢得民心,有利于边区政府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回答。

通过材料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明显成效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如,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答案】

思想:古罗马法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

权力中心:总统。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显著特点:美国一一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

联系: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考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和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古罗马法的思想;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及其目的;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及其原因;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代议制的关系。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特点。

【解答】

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等信息概括即可。

第一小问的中心,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政体的权力中心是总统。第二小问的目的,结合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目的解答即可。

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是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是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美国和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及其影响解答即可。

本小问的联系,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e70ec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9b.html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