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实践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4-04-29 12:4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实践与分析
作者:孙 朱达凯 孙爱平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历来重视职业能力鉴定和开发工作,很多学校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机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凸显工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体现工科专业优势。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自成立鉴定所以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9年鉴定所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40场次,参加学生达2545人次,就业率逐年攀升。但是由于鉴定过程受教育发展、政府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遇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一、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职业技能鉴定是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第三方承认原则为基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加快了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二、职业资格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体现高职教育就业优势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较技校学生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为开阔,但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超越本科生,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工科学生。

        与学历证书反映受教育水平一样,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特征,成为了高职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学习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经职业资格鉴定获得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个或者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凭借这些证书开启就业大门的金钥匙,毕业后到企业或者工厂一线工作,能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过渡,为公司节约了培训成本,创造了生产价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因此提高了社会吸引力。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级技术类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个别技师的待遇甚至已经超过了白领和研究生,这些学生也为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2.提高了实训基地和仪器设备使用率

        鉴于工科本身的特点,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室,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实训需要。鉴定所挂靠实训和设备管理部门,能更好地掌握实训基地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学院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开拓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中大规模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提高了实训基地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有效地避免了闲置和浪费现象;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企业里最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使用,跟上现代企业的生产步伐。

        3.有利于提高师资质量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十分欢迎既有执教资格又有企业一线生产经验、管理水平的教师加入到学校师资队伍中来。学校安排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了在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花大力气聘请了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这些知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专家、技师、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教授给学生,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cc529f3186bceb19e8bb56.html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实践与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