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心态

发布时间:2023-02-20 18:03: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浮士德》中的知识分子心态据文献记载,诗人歌德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把那边的第二扇窗户也打开,让更多的光进来!”作为一代伟大的诗人、知识分子的代表任务,歌德的“要更多的光”就很好地总结了知识分子的全部心态。歌德所在的时代和德国正是处在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阶段——狂飙突进运动。这场文学运动带动了人们思维上的剧烈变化,几乎所有人的心态都是向上的。诗人歌德更是对这场运动抱有积极的态度和得天独厚的天才般的素质。歌德的父母便是有着渊博知识的人,可以说歌德从小便是生活在书香世家,受着良好的气氛的熏陶。加上诗人后天的游学经历,培养了诗人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诗人不光是停留在对自我的完善上面,更具超前和世界意识的是坐着将他的先进的意识注入到了他的光辉作品——《浮士德》中。我个人认为,文学作品得到真正流传的原因应该是作品能否引起人们长久的认同。在人们读作品时,对作品内容及人们没有隔膜感,反而有“切中我心”的亲切感,这样的作品应该就是具有普遍意识的了。《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博士开始是饱读诗书,但终觉不可济世的老知识分子形象,但他又是一位巨人。他得到了魔鬼的帮助而获得了青春,即是最宝贵的时间,然后开始了他的漫漫“创业”之路。在他身上很好地体现了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锐意进取精神。他厌恶一切陈规束缚、渴求生活和自然,发展和占有,有一种不停的创造精神,不断探求人生真谛、永不知足的发展。浮士德博士的精神是对人类性格中金子般闪光点的一首颂歌。它包涵着肯定人生积极意义,对进取精神的颂扬以及对人的认识力及创造力的高度评价。这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永不会泯灭的精神象征。用歌德的话来说,浮士德的精神简单精练地概括为——要更多的光。浮士德博士对自
己的学生也讲过,我只到很多,但我要知识全部。而他一生经历更是知识分子的高保真写照。首先,浮士德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在得到靡菲斯特帮助之前,他已垂垂老矣,但仍为自己满腹经纶而无施展之地而郁郁不快。这是多么逼真的写实。知识是知识分子最大的财富,但这些似乎又是老不能“兑现”的支票。纵使有匡世扶贫的大志也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施展。书斋里的文人是文人最值得自豪与向往的,同时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其次,浮士德身上注定了知识分子的软弱。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博士大展宏图还是在世俗的、强权的魔鬼靡菲斯特的支持下。浮士德有知识、才华、勃发的青春,但他缺乏世俗的力量。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一种“知识无用”的论调。知识确实无用,但它是无用之大用。如不借助以现实的力量,那可能就真是无用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或许真是至理名言。给知识分子下了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论断,也许真是伤了很多人的心,但这是不争的事实。数百年前的歌德也从事过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他可能是真正地认识到了知识分子身上软弱的这根神经,才写到了浮士德身上去。这是认识力上的深刻和现实中的无奈的双重表现。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经济或政治的力量,只能无可奈何地将知识和自己放到一定势力的屋檐下,怎能不软弱,怎能不委屈?第三,追求理想化的,甚至是空想化的目标。浮士德进行了一系列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探索和追求,但这一切都只是过程,他最终的目标确实:“我在地上的日子会有痕迹遗留,它将不致永远成为乌有。我在这样洪福的豫感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1312a9b0717fd5360cdcf0.html

《浮士德心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