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醉打蒋门神

发布时间:2012-05-09 09:39: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醉打蒋门神”之武松性格新论

孙振杰

摘要:武松的醉打蒋门神,有着“结果”和“方式”两个方面的意义,也带有为人为己两个方面的意图。作为结果的“打”,缘于儒家文化浸染下的英雄正义感和施恩的知遇之恩,是为人;作为方式的“醉打”,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打虎英雄”的虚荣心,是为己。小说通过这一事件的讲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侠肝义胆又有些愚顽狡黠的武松形象。

关键词: 武松 醉打 义夺 英雄崇拜

武松向来是人们公认的“水浒”故事中最完美的形象,这完美不仅体现在作者的塑造技巧上,也体现在形象本身所显现的人格意义上。故事中的武松仗义任侠、快意恩仇,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天人”、祭坛上伸张正义的英雄之神。但“醉打蒋门神”事件中的武松却并不完全如此,它呈现的是一个我们颇有些陌生的武松,而要认识这个武松,弄清“醉打”的情由便是关键。那武松为何要醉打蒋门神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儒家文化浸染下的 “所有权观念”与“义”

武松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到底是“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鹰犬行径还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的任侠之举,世人争论颇多,而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快活林”的所有权问题。倘若快活林是施恩正当的私有财产,则“义夺”之说自不必辨,倘若不是,那“义夺”就有些滑稽,武松也便成了势利小人了。因此追踪打蒋的情由便不得不从快活林入手。关于快活林的性质,施恩是这样对武松讲的:“小弟自幼从江湖上师父学得些小枪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个诨名,叫做金眼彪。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拚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1]。由此,批评武松者一致认为:施恩之快活林,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的,本不义之财,被人夺之,实乃天谴。并且施恩也不是好人,被人称作“金眼彪”,当属于豺狼虎豹之辈,欺行霸市,鱼肉乡里,怕是武松也能想到的事实。武松在教训了蒋门神之后,对他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一条便是“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由此看来,武松替施恩夺快活林,不过是给快活林寻回独霸一方的主人,绝非值得称赞的义举,反倒是有些为虎作伥的嫌疑,实难给人正义之姿态。

上述结论,或恐专断。因为文学总是和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的,脱离时代来评价财产的正当与否实在是枉杀古人。宋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制的国家,封建时期的财产获得和维护的确是和强权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谁有强权谁便有财产,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是也。这一点,即使是有着浓厚法治传统的欧洲社会也是如此。“罗马帝国的法律就宣称,‘剑戟乃是所有权的象征’(Das Symbol des Ergentums war speer)”[2]。但是很多时候,财产的所有权除了与武力因素相关以外,还会受到“时间”和“道义”的影响。萨孟武先生说:“‘占有’需有两种要素,一是心的要素(Animns),即占有的意思;二是物的要素(Corpus),即占有的实力。有占有的意思和实力,而占有之后,又经过一定期间,则该物便成为占有者的所有物——纪元四百八十五年,魏李安世上疏求均田,且说:‘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3]。以此来看施恩的快活林,它确实存在着剥削、压迫和行业垄断等非正当因素,但在“承认剥削”的封建制度下,“剥削”并不足以成为我们否认财产正义性的依据。并且这财产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虽然有着强力因素、霸占性质,但“霸占”已有了足够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对快活林已经由非正义的“霸占”转变成了道德上正义的“拥有”,在道义和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以施恩的剥削阶级身份进而认为武松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也属“非正义”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或者说是缺乏唯物史观的。而同时,无论是在宗法制社会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可能的社会形态里,蒋门神的“强夺”也绝不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对这个问题,武松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可以说,在武松的世界里,尊奉封建时代儒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维护封建文化认可的“正义”是他骨子里不可磨灭的潜规则。即使是受了张督监的陷害,对官场人员的最后一丝信任也失去了的时候,骨子里的封建正统思想也依然没有湮灭,而这种以无意识形式存在的儒家世界观正是他决定打抱不平的根本原因。由是观之,此间之武松,已不再是“叛逆”的武松,而是“卫道”的武松了。

二、“士为知己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在武松服刑期间,施恩无疑是他最大的“知己”,是他保全了被武松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英雄的尊严,而这一点足以成为武松为他复仇之最大动力。

在水浒世界里,“尊严”和“声名”是英雄的通行证,这对武松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在武松的世界里,“尊严”和“声名”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且不说景阳冈打虎的一大半是因为他不愿自己在店家面前丢脸,就是杀得潘金莲、西门庆后主动投案的果断行为,也足以见出武松的大丈夫气概。后来进了大牢,尊严也没有丢却。不仅受审时的口气无一点放软,面对别人的关照也是毫不领情。文中写道,“当那管营问:‘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来?’武松道:‘我于路不曾害!酒也吃得,肉也吃得,饭也吃得,路也走得。’”当那两边行杖的军汉低低对武松说:“你快说病。这是相公将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武松依然正色说道:“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钩肠债,几时得了!”看完这对话,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武松的质朴和坚韧,这是一个头可断、血可流,而尊严不可一刻丢却的铮铮硬汉。但事实上是,武松已经成为了一个的囚犯,对于囚犯来讲,进得大牢,生命尚是悬而未决之事,尊严更不必谈。可幸运的是,正是在这绝不会再有什么尊严可讲的大牢里,他对尊严的需要,却都被人给予了。他可以背着手在大狱内闲逛,如同自家门前散步一般。并且还被人当作贵人相待,天天酒肉茶什,沐浴更衣。与其他囚犯相比,真的是天上地狱。并且如此数日,不曾间断,也不见任何人来搭理,只是听送饭的人说这是一个管营的特别关照,但是却又总不得见管营其人。管营的迟迟不到场,使得武松先前对这份特殊关照的怀疑渐渐消散了,在他看来,这关照不是俗人所谓的收买人心,而是世人爱怜英雄的表现。这样一想,武松便再也沉不住气了,这般受人厚待,却难见其人一面,真是急煞英雄也!正当武松着急上火的时候,施恩“跑将出来,看着武松便拜”,然后诉说情由,当然,还不忘扬蒋氏雄霸之锐气,激武松不忿之怒情。如此一跑、一拜、一激,这下面的复仇便也自然而然了。当然,这其中我们不得不佩服施恩的手段,但对率真的武松来讲,是看不到这手段的,他看到的是施恩的知遇之恩,是施恩爱怜英雄的义士情怀。而这无疑是他义无反顾,情愿为施恩肝脑涂地的决定性原因。至此,打蒋门神已是在弦之失,其势必发了,而打蒋的“义”与“不义”便也很分明了。

三、英雄的无奈与狡黠

说完了复仇的“行为”,我们还必须关注复仇的“方式”,即 “醉”打。《水浒传》中以“醉打”为名的共有三回,分别是:第二十一回、二十九、三十二回,这其中两回皆与武松相关。想来水浒世界里嗜酒之人颇多,能够醉打上一番的人也不会太少,但为何“醉打”一词几全归武松所有,这其中定有蹊跷。但问题似乎还没有这么简单,这三回的醉打,名虽皆为“醉打”,但其间还有不同:有表示精神状态的醉,也有表示行为状态的醉。也就是说,有的是“真醉”,有的是“假醉”,而这醉打蒋门神便是典型的假醉了。那么武松为何要借“假醉”去打蒋门神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壮英雄胆”,但此番引来,决非是说武松胆怯蒋门神,才一路豪饮。相反,是为了强调“英雄”这个词。在武松的世界里,只景阳冈打虎一事,“英雄”的桂冠已经是想摘都摘不掉了,而他也时时以“打虎英雄”的身份在众人面前炫耀。当然,“炫耀”这个词并没有贬低武松的形象,而是显现了他作为“真人”的一面。长期以来,我们已将武松当作神来看待了,“河北的一些神秘宗教甚至于将他和关羽一道作为真实崇拜的神列于神庙之内”[4]。然而武松毕竟不是神,他的骨子里有着正常人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那便是争强好胜,换句话说,也就是高傲自负。而这一点也被施恩准确地把握住了,他要让武松觉得这次复仇不再简单的是为施恩,在很大程度上,打蒋也成为了与武松“英雄”声誉直接相关的事情。此刻,武松已被施恩引入了一条死胡同,或者说是被自己的高傲带入了一个“选择”的困境。他自己已经没有了自由选择的可能,他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打败蒋门神,要么从此以后隐姓埋名,再别提什么“打虎英雄”。而后者,施恩料定,武松是决然不会选择的。但施恩也有一点没想到,那就是武松竟然选择了在他看来颇有些冒险的打法,而为什么这样,只有武松自己心里清楚。那便是,戏耍他一番,轻松取胜,而若于醉酒中胜他,更能添自家豪气。

“醉”打的念头来自于初见施恩之时,当时施恩向武松诉苦,说到了这样的话,“那厮姓蒋名忠,有九尺来长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个诨名,叫做蒋门神。……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武松听罢,心里自是不快,于是便呵呵大笑,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当施恩回答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武松笑着说道:“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那吒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既然没那吒的模样,却如何怕他?……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由此可见,自命不凡的“打虎武松”是断然不把那蒋门神放在眼里的。倘若也像那打虎时倾尽全力、诛杀奸夫淫妇时的咬牙切齿,未免太抬举蒋门神了。但他亦没有轻敌,虽然他说“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但这话里也有颇多的噱头,景阳冈上打虎之时,他虽是饮了十八碗烈酒,但也并不曾烂醉,看到了官府的告示,还燃起了折回去的念头。并且,看到那大虫,“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于是,在打蒋门神的时候喝酒也只是喝到了“五七分醉”。及至到了蒋氏酒店不远处,才在仆人面前“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这其中作秀的成分也就不言自明了。后来见了蒋门神,“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了。直抢过去”。进了店内,便开始撒酒疯,故意找茬,甚至于也学会了调戏妇女。待把蒋家一干人等激怒以后,便是劈头盖脑地打砸了一番。蒋门神见说,便钻将来,但没几个回合,便被武松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了。前后故事,戏剧性极强,武松毋宁说是打了蒋门神,不如说是戏耍了他而已。用武松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也就是说,武松在蒋门神事件中,不是简单地替施恩夺回快活林,报答人家的知遇之恩,在很大的程度上,他有着另外的目的,那便是证明自己乃真的英雄。酒醉之时尚轻松俘获他,更不用说使上景阳冈打虎时的力气了。此时之武松,真叫人不觉是英雄,倒显得是冥顽幼童了,着实有些可爱可亲。

总之,“醉打蒋门神”一事的情由并不简单,武松也不是通常理解的概念化的英雄。小说通过这一情节的讲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武松,而这一点足以使武松的形象更加真实、完美。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385

[2][ 3]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84页,89-90

[4]陈洪漫说水浒[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3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966bc32cc58bd63086bd03.html

《武松醉打蒋门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