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结果处理的方法技术,并能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内容大纲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1.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1.2教育评价系统结构与功能 1.3教育评价的类型 1.4教育评价的模式 第二章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2.1教育评价方案概述 2.2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 2.3教育评价的权集及其构造 2.4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量表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实施 3.1教育评价的实施程序 3.2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 3.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值转换与汇总 第四章 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 4.1教育评价结果的质量检验 4.2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 4.3教育评价信息的反馈与利用 第五章 学生评价 5.1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5.2学生综合评价 5.3真实性评定方法 第六章 教师评价 6.1教师评价概述 6.2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6.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 “教育评价实例”分析
1 次教师暑期培训课上的经历:一位教了多年教师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到“唯一追求升学率” 2 位语文优秀教师的课例:从高考题目引入“唐诗欣赏”教学。 3 应试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泞”? 4 课程改革的评价逻辑:“评价跟着改革走”“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一体化 1、教育评价的目的:
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质量水平 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质量水平 改进、提高学校管理决策与质量水平
为学校、地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状况做出事实判断的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功能。 3、教育评价的作用
诊断作用——诊断教育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优劣得失 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重点 鉴定作用——鉴定、甄别教育结果的水平、级别、资格 监控作用——监督、控制教育活动实施规范与质量水准

1
二、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哪些目标? 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结果处理的方法技术 能把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技术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三、这门课程要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本质、目的、功能、作用、结构、类型、模式 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技术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学会实际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重点)、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2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本章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评价活动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与作用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分类) 第四节 教育评价模式简介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本质
“测量、统计与评价的实例” 1、测量的实例: 1)电话号码、汽车牌号 25分制”与“等级制”
3“分数是0就是什么都不会吗”?测验、考试的实质是什么? 4400C200C的两倍吗?“摄氏”与“开氏温度”有什么区别? 因此:
测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事物的属性分配数字; 测量有三个要素:规则、事物属性、数字
测验是测量学生成绩的工具手段,考试又是测验的一种工具手段:
测量 各种形式的测验 各种形式的考试 2、统计的实例
1)描述统计:计算一个学生各门功课的总成绩;计算一个班级一门或多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常模)

3
3)推断统计:把学生个体成绩与全班平均分相比,对进步情况进行推断;把两个班级平均分相比较,对教材、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推断。 因此:
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和描述。
统计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测量结果是统计的前提; 统计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3、评价的实例
1)震惊全国的“夏斐”事件:“家长的悲哀与无知” 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优势与局限 因此:
如果测量分数不运用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毫无意义 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且各有优势与局限。 问题一、什么是评价?
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活动——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对象的有关事实材料、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问题二、什么是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与教育活动的有关事实材料、对教育活动的目的目标、内容、过程、结果、意义及其条件、环境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问题三、“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有什么关系?

4
教育测量与统计是教育评价获取教育事实材料的一种定量手段。 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规则,运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收集教育现象的信息资料,并对该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赋予数字)的过程。因此,“测验”“考试”不过是教育测量的工具手段,而“考试”不过是“测验”的工具手段。
教育统计——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教育测量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描述、推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的结果为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事实依据。 问题四、“教育评价”与“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有什么关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教育督导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教育评价结果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提供决策依据
作业:教材26页第1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活动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与作用 系统实例:学校作为一种系统:学校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问题一、什么是系统、结构、功能?
系统——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性整体。
结构——系统要素之间互动、互应的结合成整体的方式。 功能——系统运作所产生的能力与结果,是一种关系概念,系统作为“功能主体”的能力特性及其对“功能对象”所产生的作用。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根据——现实世界就是

5
由各种功能关系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巨型网络,世间万物既互为功能主体,又互为功能对象。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其实也可以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客观需要的”个体的生存发展亦然。 问题二、教育评价活动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到底什么? (一)教育评价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关系:
1、评价者:谁来评价——从事评价活动的主体(个人、组织) 2、评价对象:评价什么——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见后) 3、评价标准:根据什么评——价值衡量尺度(评价指标) 4、评价模式:怎么评——依据一定评价理念、设计评价方案、获取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论的方式类型 (二)评价对象
依据教育活动的直接对象及其影响因素(回忆前述“学校系统” 分类如下:
第一种水平对象:学生个体(学习及其身心发展状况) 第二种水平对象:教育活动(目的、内容、过程、方法) 第三种水平对象:教育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教师个体(教学方式、专业素养、师生关系)
第四种水平对象:学校文化环境(学生群体、班级风气、教师集体文化、学校整体状况)
第五种水平对象:学校物质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基本设施、校址与校舍、社区与社会环境)
第六种水平对象:教育行政体制、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与职能

6
(三)教育评价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前述“系统能力特性” 1、对教育活动状况做出事实判断的功能 2、对教育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功能
(四)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作用(即前述“系统所产生的作用” 人工系统的作用(功能属性)——是由建构系统的目的所决定的,即作用、功能是由目的所赋予的。因此,要认识教育评价系统的作用(功能),首先要认识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 1、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
1)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质量水平 2)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质量水平 3)改进、提高学校管理决策与质量水平
4)为学校、地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教育评价活动的作用
1)诊断作用——诊断教育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优劣得失 2)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重点 3)鉴定作用——鉴定、甄别教育结果的水平、级别、资格 4)监控作用——监督、控制教育活动实施规范与质量水准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分类)
“教育评价的类型实例”
这些年来,我们在学校里经常遇到的评价有哪些?我们是根据什么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如摸底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7
问题1:为什么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类型?
因为不同类型的教育评价有自身的特点与功能,为了将来在实际的教育评价工作中更为有效地选择、运用相应的评价类型,我们需要学习教育评价的类型。 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类型?
特别提醒大家:评价类型是基于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评价进行分类的结果,因而一定要明确划分评价类型的分类标准。 问题3:基于哪些分类标准、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哪些不同类型? 一、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 (提醒:回忆前述“评价对象”
宏观教育评价——对那些“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活动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活动因素的评价。
例如,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目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社会效益的评价。
微观教育评价——对那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直接性影响”的教育活动因素的评价。
例如,对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改革方案与措施、教育管理方案与措施。
二、根据评价内容的复杂程度,把教育评价分为单项性与综合性评价 单项性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某方面内容进行的针对性评价。
例如,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学校设施评价等。 其最大特点与优势是:针对性、单项性、详尽性。

8
综合性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各方面内容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例如,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 其最大特点与优势是: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
三、根据评价的功能与用途,把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为使教育活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自身条件与需要而进行的评价。
例如,开学初进行的、为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情况、以确定教学起点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了解学习影响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因材施教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了解教育活动进行的状况、教育活动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形成性影响而进行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策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 例如,章节或单元考试评价、作业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形成性评价成绩一般不作为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一部分。
(总)结性评价——为了判断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
如期中、期末考试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学校或教师也把平时的单元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计入终结性评价成绩。
四、根据评价进行的方式方法,把教育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用定性、开放的方式方法获取评价资料,借此对评

9
价对象的状况做出定性描述与分析判断的评价方法。
常用方法,如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下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等;并且通常使用文字形式对评价结果进行描述; 定性评价有利了解学生整体状况,并进行因材施教。 定量评价——用定量化、结构化的方式方法获取评价资料,借此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做出定量描述与分析判断的评价方法。 常用方法,书面考试与定量分数
定量评价仅是评价的一种方式方法,只能用于评价可以量化的教育结果,通常是认知结果。
五、根据确定与解释评价结果所参照的标准,把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即根据被评群体的实际状况,设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即“常模”,据此确定与解释个体的成绩。
例如中考或高考录取分数线,团体平均分数与标准差。 这种成绩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体在被评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对评价成绩只能用于选拔与评优活动; 不能用于形成性评价,因为它不能对教育活动策略的改进提供实际反馈信息。
绝对评价——又称为“标准参照评价”或“目标参照评价”。即根据预定的标准要求或目标要求,设定绝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据此确定与解释个体的成绩。

10
如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这种成绩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体是否达标或合格;
可用于形成性评价,因为它能对教育活动策略的改进提供实际反馈信息。
个体内差异评价——又称为“个体参照评价”即根据个体已有状况设定针对个体自身的评价标准,据此确定与解释个体的成绩。 例如,个体某个阶段的学习水平;
这种成绩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体的实际进步状况;
可用于形成性评价,因为它能对教育活动策略的改进提供实际反馈信息。
六、根据评价的主体,把教育评价分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评价。
他人评价可以为评价对象了解自身提供更宽广的信息、更广阔的视角与思路。
自我评价——活动实施者对自身活动状况实施的评价。
自我评价意味着“自我反思”与“自我反馈”,对确认自身优势与努力方向,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感”,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与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业:1)书面作业:教材52页第1题。
2)自学“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11
第四节 教育评价模式简介
问题1:什么是教育评价模式?
教育评价模式是特定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活动结构与功能的教育评价方式,它规定了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范围、内容、程序与方法。
由此可见,上面探讨的教育评价类型涵盖在教育评价模式之内。 问题2:为什么要探讨教育评价模式?
因为特定教育评价模式提供了评价的理论观点与方式方法,为评价活动提供了赖以运行的参照体系,可以确保评价效率与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教育评价模式,制定具体的评价计划与实施方案,从而达到预期评价目的;
而且,我们根据自己的评价目的,实现不同评价模式的功能优势互补,从而设计出适合自身评价目的评价方案。 问题3: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教育评价模式有哪几种?
一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W. Tyler)提出的“目标评价模式” 二是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提出的“过程评价模式”
三是四川省泸州市“梓桐路”小学较早实践、并为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12

一、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W. Tyler)提出的“目标评价模式”
——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核心和依据的评价模式
1、评价理念——行为目标是评价的依据与核心
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可以测量的外显行为结果——行为目标,所有评价活动围绕行为目标展开; 强调对学习和教育结果的测量与统计。
2、评价步骤——以行为目标为核心展开,操作性强。
1)确定教育活动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对目标适当分类; 2)通过行为方式与行为内容界定行为目标,并采用外显行为语言陈述具体目标;
3)设计学生可以展示目标达成的情境;
4)设计学生在展示目标达成情境中做出反应的途径; 5)设计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与方法; 6)收集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信息资料;
7)把学生行为表现资料与预定行为目标相比较。 3、应用广泛——至今大多数国家的课程内容目标依然是行为目标,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依然遵循着“目标评价模式” 思考——我们是如何编制一份课程测验试卷的?
评价案例\目标评价模式下的测验编制实例.doc



13
二、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提出的“过程评价模式” 1、评价理念
1)评价的目的在于向课程决策者提供关于教育过程的信息,也为学习者提供有学习状况的信息,进而做出改善课程和教学实践的策略,而非测量学习结果的好坏。
2)评价是对整个课程计划提供全面的描绘,努力展现其所有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因而这种评价所提供的材料远远超出了要评估的特定课程计划,而且这种评价“与描述和解释有关” 2、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要走出目标模式局限于预定目标的狭隘的评价视角,就必须要重建课程评价标准,使课程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课程研究的过程,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推进课程改革进程,真正改善教学实践。 标准1——意义性(meaning课程或教育实践要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视角和框架,其首要标志就是能够超越既有知识和结论,提出面对新、旧现象并能够揭示其本质的问题或命题。对课程或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性的判断,不能基于课程指南或学习材料(预定目标与内容),而只能基于不同课堂情境中的课程实施状况的观察获取相应资料来进行。
标准2——潜能性(potential课程或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潜能,如改善阅读能力、激发教与学的动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等等。对课程潜能的判断除了首先考察课程或教育活动所追求的预定目标之外,
14
还要判断其超越既定目标的潜能有多大。为此,课程潜能的评价除了关注既定课程方案之外,还应特别关注教学过程。 标准3——兴趣性interest一是可以理解为课程是否提出了课程开发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另一个涵义可以理解为:课程与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确保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标准4——条件性(conditionality条件性标准是指任何课程或教育活动的运作所需要的现实情境条件,亦即学校和班级的情境条件。考察课程方案或教育活动所依据和赖以运作的学校和班级现实情境条件,是评价课程和教育活动的重要维度之一。而要获取这些条件性资料,就必须深入到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境之中进行实地的考察、观察和分析。
标准5——解释性(elucidation课程或教育实践活动的解释性是指“课程或教育活动存在的合理性”,亦即课程存在教育实践的理由或根据。例如一门课程或一项教育活动是否与整个教育变革的需要和价值取向相一致,是否有内在理论依据或理论基础等。 三、四川省泸州市“梓桐路”小学较早实践、并为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1、发展性评价理念
根据一定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评价技巧与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完善、发展自我,不断发展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
15
素质生动、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活动。 2、发展性评价目标
选择品德、智能、心理、身体四大基本素质作为发展性评价目标,并根据不同阶段选择评价要素与标准。 重视“双基”目标、能力目标、品质目标。 3、发展性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充分利用发展性评价目标与发展性评价解释,让学生得到全面、生动、和谐发展。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发展观点正确看待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杜绝“贬损性”评价。 3)激励性原则:以未满足的需要作为激发起点,不仅注重激发近期与远期需要,而且把激发学生内在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把促进学生向更为完美方向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动力。 4、发展性评价方法
1)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2)月评与期评相结合,以月评为主;(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3)评定与检测相结合,以评定为主。 5、发展性评价的操作
运用《学生PZXS(品、智、心、身)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品质素质发展性评价:品德课教师、班主任; 智能素质发展性评价:学科教师、班主任、学生;

16
心理素质发展性评价:心理教师、班主任;
身体素质发展性评价: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家长; 最后,班主任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做出评价解释与期望。 6、发展性评价结果的解释
发现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为学生贴上成功发展的“标签” 四、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
评价案例\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doc
作业:
1)教材第80页,第15两题;
2)从网上收集2个学生评价实例,并从发展性评价模式的角度对其优劣进行分析(实训项目)
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222cdb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7.html

《第1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