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宣传资料

发布时间:2018-07-01 16:23: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防灾:是指灾害发生前一切有助于防止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工作和活动。我们通常把减灾活动划分为三个环节,即防灾、抗灾和救灾,防灾是相对于抗灾和救灾而言的。防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制定设计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灾害危险区;二是在灾害发生前将人和可动资产撤离灾区;三是种种工业流程在灾害发生时对某些重要环节采取自控的或人为的减灾技术。

二、减灾:是通过发挥因素的作用,控制致灾因素,防止和减少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三、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

1、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段同时或接连发生,形成灾害群发的局面。由相互联系的自然灾害组合而成的总体称之为自然灾害系统。

2、减轻自然灾害是全民的事业,要由领导、科学家和全体人民协调行动才能发挥更大的减灾效益。

3、减轻自然灾害工作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是相互衔接,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所以必须统筹安排。

4、许多自然灾害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或诱发的,因此,只有系统地研究减灾措施,才能防抗某种灾害。所以,把整个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四、减轻自然灾害主要的措施

1、监测。监测对自然变异的监测,是减灾的先导性措施。通过监测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示警和预报,甚至直接转入应急防灾和减灾的指挥行动。

2、灾害预报。灾害预报包括灾情的预评估,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准备及行动的科学依据。

3、防灾。防灾包括在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时采取规划性措施,避开潜在的灾害,在国家的大型工程规划中都按照规范进行考虑。进行防灾的知识、技术和普及,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

4、抗灾。抗灾通常是指在灾害威胁下固定资产所采取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

5、救灾。救灾是灾情已经开始或灾后最急迫的减灾措施。救灾的科学性就是要用最小的投入和伤亡,去取得最大的减灾效果,就是要制定灾害应急预案,从应急灾害预案、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应急救护、生活保障达到少投入,取得有效的救灾效能。

6、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包括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恢复,是一项减灾实效的措施。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后,必然造成大量工矿企业的停产、金融贸易的停顿、高技术中心的损伤以致社会家庭结构的破坏,还会引起巨大的衍生灾害损失。所以怎样尽快缩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时间,是减灾的重要措施。

五、社会减灾行动系统

1、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党组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3、企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学校、机关、公司。4、公民。5、社会团体与组织。各类学会、协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6、新闻舆论机构及大众传播媒介。7、群众救灾队伍及其他群众防灾救灾自治组织。8、各种医疗、卫生防疫组织。9、乡镇、社区基层组织。10、保险公司。11、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

六、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任务与职责

1、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各项减灾工作的法律、法令和地方性法规;监督、检查政府减灾工作,审查批准政府制定的有关减灾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2、国家司法机关:负责对违反减灾法律法规的单位与个人实施法律惩戒和法律制裁。

3、各级党组织要求并监督全体党员基层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4、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减灾任务与职责。贯彻、落实、遵守国家有关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政府减灾工作的各项指示和命令。根据需要建立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抗灾救灾机构。配合专业部门,开展灾情群测群防的工作。结合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各类减灾工作规划、计划、内部规章,建立培训本部门、本行业的各种专业救灾和志愿者队伍,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开展减灾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减灾意识与技能。组织开展各种防灾减灾活动。在重大灾害发生后,组织灾民自救互助,安置灾民。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开展各种抢险救灾活动。积极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的灾后恢复工作。人民群众在所属单位和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各种抢险救灾活动。开展各种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专业医疗救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活动,抢救伤员、挽救生命,防止大灾后出现大疫。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严惩犯罪。

七、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1、组建减灾协调机构。由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及驻区域内各有关单位建立减灾协调机构,制定和实施社区减灾计划,并将“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工作计划。

2、编制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确定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报预警、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内容;每年组织12次预案演练,使社区居民掌握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消防灭火、电力抢修、煤气抢修、毒物泄漏等救护技术。

3完善减灾设施。结合当地易发的灾害,购置防灾减灾设备,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治理灾害隐患;按照消防要求配备管理消防灭火器械,加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在关键部位设置逃生设备和导向标志,准备逃生自救器材,配备为灾害救援的简易挖掘工具、急救、照明器材和呼救装置。

4、设置避难场所。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划定避难场地;指定大型公共设施作为紧急情况时的避难所;在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和地段,划定紧急疏散通道;要按照规范设置明显标志。

5、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减灾安全教育,提高居民减灾意识。

6、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减灾活动。居民自觉遵守减灾法律法规,爱护减灾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热心参与减灾活动,了解社区主要的灾害风险,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互救技巧,并为社区减灾工作建言献策出力。

7、做好家庭防灾准备。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储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和对外联络工具等应急设备。

8、组建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要参加减灾宣传教育,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减灾活动。

9、及时报告和告知灾害信息。对社区的灾害信息,向相关灾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社区居民告知,确保社区居民快速有效获取灾害信息。

10、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在灾害紧急情况下,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者等弱势群体,应制定应急方案,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妥善安置。

八、个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十方面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根据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应急物质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要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向相关部门报告,在条件的允许下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召唤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抗救。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组织大家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以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必备药品,以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保护以外,还要充分运用社会防灾保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863e283169a4517723a3d9.html

《防灾减灾 宣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