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化太极拳经典《太极拳正宗》精华撮要-张森生(整理)

发布时间:2018-08-16 07:2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元化太极拳经典《太极拳正宗》精华撮要-张森生(整理)

杜元化太极拳经典《太极拳正宗》精华撮要 张森生(整理)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九代正宗传人杜元化在他的太极经典论着《太极拳正宗》一书中精辟地总结出修炼太极拳的七条规则: 1、空圈。一势一势都练成空圆圈,即是无极,即是联。故每势以转圆为主,不须断续,不须堆洼。如此做去,方为合格。 2、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三者何以能直?细分之是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倒,不扭膀,不掉胯,自然上下成真。3、四顺。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四者何以能顺?细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随之去,腿向左去,脚亦顺之去。惟顺脚时,先将脚尖撩起,随势而动,切记不可抬高称动身之重点。 4、六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5、四大节八小节。两膀两胯为四大节,膀为梢节之根,胯为根节之根,周身活泼全赖乎此。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节节随膀随胯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顺随,与膀胯为一。 6、不撇不停。每动一着,左手动右手不动为撇,右手动左手不动亦为撇。脚之作用与手同。不到成势时止住是为将劲打断,名曰停。犯此无任如何锻炼,劲不连接,终无效用。 7、不流水。每一着到成时一顿,意贯下着,是为势断意不断。如不停,一混做去,谓之流水。犯此,到发劲时,因势无节制,无定位,必致无从发劲,此宜深戒。 杜元化在叙述完这七条启蒙规则后,对自己的前面所述来个《总括》,《总括》是:四梢:每一动作行于四梢,此为练拳之必要。有歌为证。歌曰:牙齿为骨梢,舌头为肉梢,指甲为筋梢,毛孔为气梢。发为血梢主要是指头发,而练拳练到全身的毛孔有感觉这是相当高的层次才能做到。拳诀中说:气遍身躯不稍滞。这其中的意思应该是气练到每一个毛孔。但是,这种高度只有从个人的修炼中才能体会到。对于“每一个动作行于四梢”,这种练法,在赵堡太极拳中是有具体内容的。杜元化的十三式的内容是: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其中包括一圆、两仪、四象、八卦,各有秘诀,一丝不乱。一太极图之中而有十三式俱现,秘莫秘于此矣。 杜元化提出赵堡太极拳的七层功夫是运用传统的太极、阴阳、八卦的理论结合太极拳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第一层:一圆即太极。此层从背丝缠丝分出阴阳,其练是缠法,其用是捆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 第二层:上下分两仪。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其练是波澜法,其用是就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 第三层:进退呈四象。此层半阴半阳,纯阴纯阳,互为往来,其练是趸法,其用是伏帖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这一层功夫是进退,它出现四种情况。一种是进极,一种是半退,一种是半进,一种是退极。 第四层:开合是乾坤。此层天地相合,阴阳交合,其练是抽扯法,其用是撑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干是合,属阳;坤是开,属阴。开是阴,是引,是走,是化,是柔等等。合是阳,是进是攻,是打,是刚等等。《系辞下传》中说:“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到了第四层功夫时,劲也相对集中,可以在一撑时将自己的劲发到对方的身上。因为武术中的太极拳是人体的锻炼产生出身上的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很难用文字表述出来,只能是大致的说明。 第五层:出入综坎离。此层火降水升,水火沸腾,其练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拳之首。这一层所讲的水与或更多的是指人身体内部的锻炼层次。以前的四层功夫更多的是指人的身体的外部的功夫。火降水升,是练拳到了一定的层次,能将身体调整到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人的身体就能协调平衡。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能炼精化气,火与水通过人体这个鼎,使水沸腾,水由此化为气,这是传统道家学说所说的内容。到了第五层功夫,练拳者已经完成了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练习过程,身体上已经达到筋络畅通,听劲比较灵敏,内外功均可列为高手行列。 第六层:领落错震巽。此曾雷风鼓动,有起有伏,其练是抑扬法,其用是激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抑的意思是按、压制、遏止等,扬的意思是举起,掀起等,抑扬连用一般是指声音起伏的意思。一般行家认为,干、合点,坤、开点是击人的地方,离这两点较近能击人,这是功夫高的人才能做到。从太极图上看,在不顺的情况下能创造条件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将别人击倒,这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做到。领的本意是颈,它有多种引申义,其中一种是带、引的意思;落的本意是由上往下降,掉下来的意思。在太极图上看,这巽、落是一阴之上有两个阳,而震、领是一阳之上有两个阴,下面一阴、一阳是双方下部通透,势均力敌。而上部有两阴、两阳的活动余地,也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余地比较大,从这点上说,到了这层功夫,基本上是算妙手了,但是由于还有较大范围的领、落,故离第七层功夫还有距离。 第七层:迎抵推艮兑。此层为口为耳,能听能问,彼此通气,其练是称法,其用是虚灵法,此层图解歌诀列在此卷之首。拳手的功夫到了第七层,他们能在与对方相接触时,可以与对方的气相通,感受到对方气的情况。这方面的体会陈清萍的弟子武禹襄曾有精辟论述:“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在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现在太极拳界都公认这秘诀是太极拳练习的高境界,其中全是说“气”的。可以说,达到这种境界,就能知道对手的“气”,如果对手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就能彼此通气。武禹襄、李亦畲这两位大师对这方面有精确的认识。在《五字诀》中有这样一段话:“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矣。”虚灵法的意思是,在与对方触处虚若无物,对方根本摸不到我的任何劲、力,对方有力无处可用,只要对方一有意向,我已经乘势而击。这里再引用李亦畲的话来佐证:“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发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这些论述可以作为“虚灵法”的说明。 在中国太极拳历史上,杜元化是第一个将太极拳功夫分成七层来表述的太极拳专家,他的分法和详细内容是他的老师任长春传授的,《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是任长春画给他的。七层功夫的认识使太极拳的教学,训练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使太极拳的体系更完备、更具体,克服了一般传统太极拳传授练十年八年不知自己练到什么程度的现象。“太极拳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诀,万万勿轻施。其中所包一圆、两仪、四象、八卦、各有秘诀,一丝不紊。一太极图之中而十三式俱现,秘莫秘于此矣。”这段话说明杜元化认为赵堡太极拳最秘密的是在于理解这一项内容。“每势要练够十三字”,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和分析。 【备注】本人从20047月随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金根声老师习练赵堡太极拳小架,传承脉络是陈青平(第七代)→和兆元(第八代)→和庆喜(第九代)→郑梧清(第十代)→李随成(第十一代)→金根声(第十二代)→张森生(第十三代)。每天练习十遍拳架,自觉身轻体健,兴趣盎然,至今已坚持五年有余,渐窥武当赵堡太极拳之门径,深感其奥妙无穷,博大精深,兼具健身养生技击修性之功能,不愧为太极拳百花园中的奇葩。本人教书之余,广泛涉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精读了赵堡拳挚友林海荣先生赠送的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杜元化的太极拳经典之作《太极拳正宗》,结合自己练拳的切身体验,更觉《太极拳正宗》一书的重要价值,是指导赵堡太极拳爱好者的必读书,我从中摘录了一些精华片段,撮成一文,供各位赵堡太极拳习练者参考,望从中受益,拳技更上一层楼。最近我又在精读山东季培刚先生编着的《太极拳往事——晚清以来太极前辈们的非凡人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月)一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的必读之书。本书内容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太极拳并非单纯的运动或技术,而有自身传承的历史,与中国文化精髓本为一体,且存乎其人。”诚哉,斯言。请君不妨一读,你定会爱不释手,受益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5f60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a.html

《杜元化太极拳经典《太极拳正宗》精华撮要-张森生(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