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9-03-07 14:0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XX湿地公园总规

第一章 总则

建设XX湿地公园,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保护本区域的生态安全。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达到减轻或治理富营养化水质的目标。充分发挥XX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合理、适度地开展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整治工程。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主要是对湿地公园园区进行整体控制,控制污染源,禁止非生态建设活动,进行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对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由此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东经121°5′~120°32′,北纬28°01′~28°19′。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接温岭市。全境由楚门半岛XX鸡山岛、洋屿岛、披山岛、大鹿岛、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等135个外围岛屿组成,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本项目区位于乐清湾XX本岛北部的漩门二期围垦区及与之相邻的乐清湾部分海域。东接清港与楚门两镇、南靠XX本岛北岸的芦蒲镇,西嵌乐清湾与雁荡山隔海相望,北与温岭市南界相接。中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北纬28°14′。

1.2 .地质地貌

XX位于温州至镇海大断裂东侧,自中生代至今为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受火山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及升降运动影响显著,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不仅分布密集,而且强度也大。

项目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在温州-临海坳陷中的黄岩-象山断坳次一级构造单元内。岩性为灰色-灰紫色流纹质含晶屑熔结凝灰岩,局部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海岸地貌绝大部分以基岩质为主,次为人工海岸,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分别极少;潮间带地貌以潮滩为主;水下地貌几乎斗属水下浅谈、水下缓坡;潮流脊槽地貌欠发育;海域人工地貌表现为滩涂畦、捕捞养殖设施等。

本项目区周边地貌形态属沿海丘陵平原区,岗峦起伏,平原相间,山体陡峭,延伸曲折,多SW-NE走向,系雁荡山余脉。其中北部大雷山,海拔443m,为境内最高峰。区内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

项目区内一线海塘按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于199810月开工,至200512月建成验收,由芦浦镇分水山入海,以7.5m高程1.08km至鹰公岛,往西北以7m高程6.2km与小青岛相接,再与一期的苔山塘闸相连其中在鹰公岛建有孔宽6m7孔泄水闸、在九眼港出口与苔山塘交会处建有孔宽6m3孔引水闸。XX全境为非地震带,地质构造稳定。

项目区海涂土质属粘涂土种,为最新浅海沉积物,土体未分化,呈母质状。表层平均有机质含量1.38%,全氮0.090%、碱解氮45PPm、速效磷1030 PPmPH8.2—8.4100cm土体平均含量为1.41%。粘涂较肥,适宜水产养殖。

围垦区土壤海积层厚度为2040m,土壤平均PH值为8,地下水位0.2m。含盐量围垦时为610.0‰,现已淡化为35‰,西北角已耕种各类经济作物多年,农业区4号地2009年规模种植水稻成功,单产早稻达到400kg

1.3 .气候特征

XX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东海,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XX是全国十三个海岛之一,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气温16.917.6。全年最热月是8月份,平均气温27.228.8;全年最冷月是1 月份,平均6.87.2;极端最高气温为36,在7月下旬至8月初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为-5.6,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出现。

全年≥0的积温为6139.9,≥15的积温为4591.2。年无霜期平均为327天,雪日很少。年平均蒸发量为1323.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400毫米,最高达2140毫米,最少也有800毫米。但是,雨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占全年总雨量的77%,而6-8月,11-12月份雨水明显偏少,常出现冬、夏季干旱期,尤其伏秋的干旱、雨季的洪涝、夏秋的台风是XX县农业、林业生产中最突出的灾害性天气。

总之,XX气候冬暖无严寒,夏长无酷暑,秋短多夜雨,春冷时回寒,雨量充沛,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和雨热同季等气候特点。具体气象如下:

年平均气温    16.917.6 全年主导风向  NNE

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夏季风向    SSE

年平均日照时数  2072h 冬季风向   NNE

最大降雨量    2136.2mm 平均风速    2.9m/s

年平均降水量   1460.3mm

六月为梅雨期,七~九月为台风期,正常年有13次台风过境。

1.4 .水文特征

项目区位于乐清湾东岸、XXXX畔,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区域内有两条主要河流,一条为起源于温岭境内的九眼河水系,呈南北走向,长度约30km。另一条源于XX最高山峰大雷山的芳清河泗头港水系、长度约15km,总流域面积166.2 km2

项目区蓄淡水库水面面积为2.4万亩,总库容为8312m3,正常水位库容为6410m3,正常蓄水位为0.2m(黄海高程,下同),死库容为1640m3,死水位为-5.0m,调节库容为4770m3,为多年调节水库。

项目区海堤外乐清湾部分的海湾水文

海湾多年平均表层水温18.7,表层盐度多年平均为27.30沿岸潮汐均为正规半日潮,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平均潮差4.2。沿海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多年平均潮流差变化曲线呈马鞍形,最大值出现在8-9月,次值出现在3月,潮流较弱,主要为往复流。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平均大于涨潮平均速度,最大落潮流速167m/s,最大涨潮流速152m/s岛屿邻近海域年平均风速5.4m/s,最大风速35m/s,各季节月平均风速春季小、秋季大。波浪以局地风作用下的风浪为主,外海波浪影响不大。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1.地方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所在的XX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黄金海岸中段,处于宁波、温州两开放城市之间,扼台州、温州海上门户,域内有天然良港---大麦屿港。XX县与北面的温岭市、西面的乐清市多年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域经济区,项目区更是南接海西经济区、北连长三角经济区,处两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县域经济较为发达。

XX县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发祥地之一,XX县域经济的发展颇具特色,拥有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生产采购基地、中国眼镜配件生产基地、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等七个“国”字号品牌。2008XX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29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0亿元,增长8%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35.6亿元,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7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8元,增长9.8%

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XX经济开发区是以漩门二期、漩门工业城、县汽摩园区、观光园农业为基础,归并辖区内现有管理机构、经营主体而设立的,受县委、县政府委托,授权开发建设漩门二期、县汽摩园区、观光农业园。开发区规划为生态休闲区、中心功能区、漩门工业城、环湖景观带及大水体等区块,实际控制范围总面积约44.6 km2,其中陆域面积27.6 km2,水域面积17 km2(其中苔山塘内0.73km2

漩门二期围垦区总面积37.33 km2 (56000),其中水面16km2 (24000);观光农业园总面积6.34km2 (9515);县汽摩园区总面积0.95km2 (1430)

项目区隶属XX经济开发区,县里已对开发区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从其它乡镇整体搬迁或总部落户开发区的企业,企业形成的税收统一归开发区财政;对没有实行整体搬迁的企业,企业形成的税收按开发区和原所属乡镇各50%比例分成;开发区新办企业形成税收归开发区财政。

按照该政策实施,预计目前开发区全年的财政收入在三千万元左右,土地出让金的返还每年约在八千万元左右。

3. 土地权属情况

规划区内土地权属、界线清楚,没有权属纠纷。围垦区内的21.33 km2的陆地、16km2的水体,在漩门二期围垦过程中,县政府就已处理好沿途有关乡镇村原有涂面、水域使用权的经济补偿等问题。该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水面及观光农业园内106.7hm2土地所有权为国有性质,使用权归现在的XX经济开发区(玉政发【20029号)。

观光农业园苔山塘文旦园的73 hm2水体、346.7 hm2土地为国有性质、楚北塘文旦园的107.7 hm2土地为村集体所有。两处规划均以生态果园保护的形式由县政府(玉政发【200728号)纳入XX观光农业园的旅游总体规划。

第三节 历史沿革

项目区所在的XX县地处XX东南沿海,县名源于海岛奇观。志书上记载: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XX由此而来。XX历史比较悠久,据考古发现的三合潭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西周及春秋时期属瓯越地;战国时属楚;秦属闽中郡; 西汉初期属东瓯王国,后属会稽郡;东汉隶属临海郡;三国时属吴; 东晋属永嘉郡乐城县;隋唐以后属温州,宋元不变; 明后期属台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XX厅,隶温州府;1912年废厅设县,改称XX县;1949年划归温州专区;1959年撤销XX县,属温岭县辖区;1962年恢复XX县建制,隶台州专区(现台州市)管辖。改革开放以前,XX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直到70年代末仍然维持"一农二渔三盐"的传统经济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人民积极创造和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由一个落后的海岛小县变成经济强县,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腾飞。"八五"以来,XX五度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行列,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XX省首个小康县""新农村县"和省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强县,被列为XX省首批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一。可以说,XX已健步跨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行列,成为全国较具希望和活力的区域之一。

第四节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项目区由近海与海岸湿地和湖泊湿地两大类型湿地组成,近海与海岸湿地为1379 hm2、湖泊湿地为2971hm2,总计面积4350hm2。项目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与其西面的“XX县海山滩涂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相衔接,将来如发展需要,可以扩大近海与海岸湿地区的范围。

根据XX区域湿地资源特征,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如下个功能区块:湿地保护保育区、红树林培育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环湖生态过渡区、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水上运动游览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全部及农耕休闲体验区的农田、濒水区和苔山塘生态水域等区域以湿地保护区为主,其它区域则保护与建设兼顾,发挥综合效益。

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年游客合理容量约为595次。对项目区旅游市场客源规模进行预测,2016年第一期项目正式开业后,游客人数预计可达80万人次;2020年第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开放后预计游客人数可达180万人次以上

第三章 湿地资源

第一节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项目区湿地为湖泊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两个大类。

XX地处乐清湾东岸,全县有各类湿地面积387.5 km²,与全县的陆地面积相当。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320km²、河流湿地15.52 km²、人工湿地51.94 km²(其中水田面积6.81万亩,计45.4 km²)。乐清湾XX县域内的海岸湿地约占XX全县近海与海岸湿地60%以上。

根据XX省湿地资源调查分类,项目区的湿地由围垦海堤外的近海及海岸湿地和堤内的湖泊淡水湿地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为1379 hm²,湖泊湿地1703 hm²,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606hm²,XX观光农业园562hm²(73 hm²水体计入湖泊湿地)。项目区规划范围内的湿地面积总计4350hm²。

在近海及海岸湿地规划区内及附近,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其中较大的岛屿有茅埏、横床岛、江岩岛、大青、鹰婆等。岛上绿树葱笼,岗岭错落、礁石环布,显示出海岛独特的魅力和生态系统个性。海岸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丰富,而且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环境地域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海生植物生长繁茂,并拥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别致的海岛风光。

项目区潮滩较为发育主要为淤泥质(人工)海岸和基岩海岸两类。潮间带滩涂几乎仅一种类型——潮滩。项目区内滩涂平整,面积约占全区的75%

项目区内湖泊淡水湿地包括围垦区和观光农业园的湖泊湿地为1703 hm²濒水的环湖景观带530 hm²农业种植1168hm²。区内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河道流域总面积166.2 km²。项目区有两条干河入注,一条源于温岭境内,长度约30km的九眼港水系,是全县流域面积和蓄水量最大主干河流。另一条源于XX最高山峰——大雷山、长度约15km的芳清河泗头港水系汇入湿地区湖泊水库。

观光农业园内苔山塘的湿地区是1980年代围垦海涂而成,至今开发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源于温岭境内的九眼港河道贯穿其中,其内河道众多,有水体72.9 hm²、文旦园320 hm²,并建有纵横交错、植被茂密的防护林网。该区现状水生植物资源丰富、湿地资源保护良好,尤其是主水体区,低矮的芦苇与高大的防护林网错落有致、镜面般平静的水面与远眺黛色的树姿构成一幅优雅的山水画。

附近广阔的近海与海岸湿地资源,与区内的淡水湿地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组合,全国少有

第二节 湿地生物多样性

3.1 野生动物资源

由于森林面积总量较少,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和活动范围有限,加上人为的捕杀,XX县历史上曾有的云豹、豺、狼、灵猫之类的珍贵野生动物目前已绝迹。近几年来,随着海岛的绿化,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加强,以及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1)鸟类

200311-12月和20044月的两次调查,项目区及附近记录到鸟类73种,隶属于1029科,其中湿地水鸟主要有小䴙䴘、风头䴙䴘、黑颈䴙䴘、鸬鹚、白鹭、苍鹭、大白鹭、大麻开鳥、绿翅鸭、斑嘴鸭、赤颈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翘鼻麻鸭、鹊鸭、骨顶鸡、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环颈鴴、金斑鴴、金眶鴴、灰斑鴴、大滨鹬、红胸滨鹬、黑腹滨鹬、鹤鹬、青脚鹬、白腰杓鹬、矶鹬、红脚鹬、黑尾塍鹬、泽鹬、红嘴鸥、银鸥、银鸥、黑尾鸥等。该区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在中国的最主要越冬区之一,在项目区附近的大横床滩涂观察记录到62只,还观察到世界极危物种黑脸琵鹭和二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2只。

黑嘴鸥特产中国,全国仅5000余只,黑嘴鸥在XX沿海滩涂为冬候鸟,是国际特别保护鸟种,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

区内还记录到多种陆生鸟类,如鸢、雀鹰、红隼、珠颈斑鸠、小翠鸟、普通翠鸟、树鹨、白鹡鸰、白头鹎、领雀嘴鹎、鹊鸲、乌鸫、斑鸫、栗腹矶鸫、红肋蓝尾鸲、褐山鷦莺、黄眉柳莺、红头长尾山雀、大山雀、暗绿绣眼鸟、棕背伯劳、尾伯劳、楔树麻雀、黑尾蜡嘴鹊、白腰文鸟、斑文鸟、家燕、金腰燕、金翅雀、小鹀等。

湿地区鸟类的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为多,占65.3%其次为东洋界种,占27.7%;广布种占6.9%。繁殖鸟共有27种,占37%;迁徙鸟共有46种,占63%。湿地鸟类组成以鸻形目种占优势,占湿地鸟类总数的52.6%XX主要野生鸟类资源见附表一)

2)滩涂潮间带动物

近海湿地区滩涂广阔平坦,涂质细软生物资源丰富。贝类养殖悠久,是全国缢蛏、牡蛎、泥蚶的主要苗种基地。

滩涂潮间带湿地记录有软体动物57种、甲壳动物19种、多毛类动物17种、腔肠动物3种、棘皮动物3种,乐清湾潮间带年平均生物量为27.09g/m2

潮间带动物主要广温广布性种类和亚热带性种类,有少量温带种,无典型热带种出现。广温广布性种类主要有纹斑梭哈、短滨螺、粗糙滨螺、疣荔枝螺、僧帽牡蛎、缢蛏、泥蚶、微黄镰玉螺、斑玉螺、毛蚶、渤海鸭嘴蛤、青蛤、栎江珧和菲律宾蛤仔等,该类群生物量大,资源丰富,主要经济种类及目前养殖种类多集中于此。亚热带性种类主要有青蚶、结蚶、透明美丽蛤、棘刺牡蛎、尖刀蛏、中国绿螂、齿纹蜒螺、紫游螺、棒锥螺、条纹隔贻贝、龟足、日本藤壶,许多种类是沿岸居民赶海的主要对象。

生物量与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与潮间带的底质类型、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有关,并取决于人们对于潮间带开发利用水平的影响。分布趋势为:岩礁>沙砾滩>泥滩>沙滩,近岸>港湾>沿岸,开发利用水平低的滩涂生物量高于同类型开发利用水平高者。

近海湿地区水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经济鱼类106种,品种为鲈鱼、缁鱼、海鳗等。区内主要的海洋产业为鱼类网箱养殖、贝类和藻类养殖,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鲈鱼、大黄鱼、真鲷、石斑鱼、欧洲鳗、太平洋牡蛎、扇贝、紫菜等。

3)其它主要动物种类

项目区及其周围的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以针刺拟哲水超蚤、真刺唇角水蚤、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和中华假磷虾等优势种,平均生物量为194mg/m3底栖生物的优势种类有双腮齿吻沙蚕、不倒翁虫、红带织纹螺、纵带织纹螺、小荚蛏、脊尾白虾、细螯虾、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棘头梅童鱼、龙头鱼等种类,潮下带底栖生物平均生物密度为53/m2 ,平均生物量为3.9 g/m2;游泳生物主要有鱼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三类,其中鱼类优势种有鲈鱼、鲻鱼、中国魟、银鲳、鮸鱼、马鲛鱼、刀鯕、龙头鱼、棘头鱼、梅童鱼、舌鳎等,其中分布最多的主要有鲈鱼、鲻鱼。甲壳动物的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等。

4)主要陆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项目大青山分布的两栖动物主要为无尾类,有中华蟾蜍、中国雨蛙、泽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斑腿树蛙、饰纹姬蛙等。

爬行类该地区的爬行动物主要有龟类、蜥蜴类和蛇类三大类。龟类有乌龟等;蜥蜴类有多疣壁虎、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和北草蜥等;蛇类有赤链蛇、玉斑锦蛇、王锦蛇、水赤链、草游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等。

兽类:保护区陆生兽类有普通伏翼、穿山甲、赤腹松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黄鼬、鼬獾、豹猫等。

区内鱼类资源等也比较丰富,鲫鱼、白鲢、鲈鱼、凤尾鱼、跳鱼和沙蟹等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混杂生存随处可见

3.2 植物资源

XX地处台州最南端,县境北线正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和南部亚地带之间的分界线上(XX县楚门至温岭沙山到乐清大荆、雁荡一线为界,北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天台、括苍山地丘陵岛屿植被片[IVAiia-2(1)];南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雁荡丘陵低山植被片[IVAiib-1(1)])

1)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本区的森林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9个群系和21各群丛组。主要有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马尾松大桉林、黑松香樟林、马尾松枫香林、香樟朴树林、香樟林、木麻黄林、毛竹林、青皮竹林、檵木山矾芒萁灌草丛、苦槛蓝灌丛、大叶胡枝子灌丛、水烛草丛、互花米草草丛、白茅草丛;主要经济林有文旦林、杨梅林、枇杷林、柿树林。

滩涂湿地植被以互花米草群落占绝对优势。其它尚有红树林、碱蓬群落、碱菀群落等类型。互花米草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以来,现在已成蔓延之势,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土著植物多样性、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鱼类生境鸟类种群数量及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野生和常见栽培植物

本区域有野生和常见栽培种子植物244(包括变种),隶属于192属,79XX海岛植物资源见附表二)。

项目区现状森林植被以栽培植物为主,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木麻黄、桉树林),自然植被类型有沼生水生植被(芦苇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滨海盐生植被(柽柳次生林、盐地碱蓬群落)等。XX本无柽柳自然分布但项目区内有面积较大的柽柳次生林群落分布。柽柳高度耐盐碱、耐水湿,是低洼盐碱地绿化的先锋树种,其植株形态独特,叶为鳞片栉节针状形、植株为矮乔木或灌木状,在炎热夏季叶子上泌结有高盐度的盐霜。区内柽柳次生林以湿地区半湿半干区的自然分布为多,树龄在3—4年,大部分还未成林,需要养护。树龄较大的次生群落座落于引水闸东侧,树龄约6—7年,树高2—3,林相、花色颇为美观。

3.3 浮游植物

淡水湿地区已鉴定出浮游植物41629种。其中以硅藻类占优势,为512种(占41.4%),绿藻类为710种(占34.5%),蓝藻类为35种(占17.2%),甲藻类为12种(占6.9%)。

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蛇氏栅藻Scenedesmus opoliensis,出现频率为100%,占总丰度的44.4%;其次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占总丰度的29.7%;还有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出现频率为100%,占总丰度的11.5%

库区浮游植物分布总体呈现为个体小,种类数量少,组成单一,生物量高而密度大等特征。根据浮游植物生态类型划分,库区浮游植物属于沿岸河口低盐类群,这与库区海水逐渐淡化有关。

3.4浮游动物

围垦库区已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有10种,枝角类有7种,十足类有2种,糠虾类和浮游幼虫各有1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枝角类,枝角类在浮游动物中占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分布主要为枝角类的直额裸腹溞、棘爪低额溞、棘爪网纹溞和老年低额溞等。其中,直额裸腹溞占绝对优势,其平均丰度(332.17/m3)占浮游动物的总丰度的50.62%,在P12站,直额裸腹溞的丰度达693.33/m3。从浮游动物的丰度分析,枝角类占绝对优势,约占80%。总体分布趋势与浮游植物相类似。

3.5 底栖生物

库区水域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4,其中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10种,节肢动物2种,软体动物种类占底栖生物总种数的71%。主要分布种有:奇异稚齿虫、太平洋白毛虫、绯拟沼螺、红带织纹螺、光滑蓝蛤、凸镜蛤。

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与栖息密度分别为1.83gm-265/m2。生物量组成中软体动物占居明显优势,可达1.63 gm-2,,其次是多毛类为0.13 gm-2;密度多毛类最大,为68/m2,软体动物居第二,为44/m2,节肢动物生物量和密度均为最低。

生物量与密度分布呈较大差异,P12站生物量为最高,可达4.36 gm-2,主要分布种为软体动物中群居性生活的光滑蓝蛤,在该站的生物量高达3.09 gm-2,其次是P6站也有较高的生物量,主要分布种为秀丽织纹螺(0.27 gm-2)和渤海鸭嘴蛤(1.73 gm-2),其它战位生物量均在0.251.61之间;密度分布,P12站最为丰富,可高达480/m2,这与多毛类的奇异稚齿虫(200/m2)和太平洋白毛虫(130/m2)大量的分布有关,其它站位密度分布相对较低,且分布较为均匀,在2050/m2之间。

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和密度分布总体呈现为底栖生物种类比较单一,个体小、生物量低,数量分布不均匀等特征,这与库区长年来的淡水注入,库区环境已起明显变化和底泥有机物含量较高以及库区底质的污染程度有关。

第三节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项目区的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区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合计达到53个,其中有些旅游资源单体规模大,富有区域特色,具有极高的保护与开发价值。

3.1 水文景观

项目区位于乐清湾东岸、XXXX畔,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总流域面积166.2 km2。区内及附近水文景观的种类主要有:海湾、潮涧带、海湾型湖泊、内河港湾、滨海涂地及海相湿地、湖泊边缘洼地及陆相湿地等等。

蓄淡水库、湖泊水面积为37.3km2,约为杭州西湖水面的三倍,总库容为8312m3,在浙东南沿海较为少见。

项目区与海堤外的乐清湾直接相连。乐清湾海域面积463km2,具有“涨潮为海、退潮为江”的似江似海奇特景观,湾内风平浪静、潮流缓慢,湾海与雁荡山遥相呼应,显得格外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项目区的湿地由堤内的淡水湿地和堤外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两大部分组成,湖泊与乐清湾大海仅仅间隔一条长7km的海堤,江河湖海一线相隔,水文景观独特。

3.2 地文景观

项目区周围为低山丘陵,区内涂面平坦,其高程一般在0.0m左右(黄海高程)。基岩由侏罗系上统火山碎屑岩组成,除另有燕山期花岗岩呈脉状侵入,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海涂覆盖层最大厚度为61.3m,分属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两个沉积时期。XX全境为非地震带,地质构造稳定。

内及西侧附近的小岛、岛礁、海涂资源丰富,湾内有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大青、鹰等岛屿错列,并有大片滩涂干出,港湾形态美观。

其中小青岛面积16hm2。漩门蓄淡围垦工程实施以前小青岛与陆地分离。现在的小青岛前方面对的是漩门蓄淡水库和广袤的涂地,背靠的是乐清湾广阔的港湾。一岛两重天,前方是陆地,后背是大海,小小的山丘既是海岛,又是陆地,风味独特。大青岛离海堤约八百米,长年悬于乐清湾上四周临海,岛屿周边岩礁分布较多,也颇有特色。小青岛与大青岛遥乎相望,两岛相距约一千多米。

鹰公岛在围垦工程实施之前是一座孤岛,面积仅为2hm2。工程实施后,蓄淡水库的泄水闸选址于此,使该岛变得更加细微。但该岛靠海外侧还有部分岩礁,岩礁、小岛、泄水闸、大水库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

此外,横床岛、茅埏岛周围连片约四万亩的大面积海涂,落潮为 “田”,涨潮为海,气势磅礴,景观独特。

3.3 天象景观

由于项目区水库是由围海造地淡化而来,库区气势恢弘的海上长堤横亘于乐清湾大海之上,只要是在晴好天气,都能够从长堤上欣赏朝晖、晚霞美景;即使在多雨的早春与六月的梅雨季节,在长堤上也能漫步观赏雨景;在南北热冷空气对峙的秋冬与早春季节,还能见到湖海连江锁雾等天象景观。

3.4 生物景观

沿海防护林带被誉为海上绿色长城,项目区的防护林带总长度达到150 km,其中观光园区块,由于开发的历史较长,区内的防护林网结构完善,林带的长度达到60km20-30年树龄的比例至少占60%。防护林网内种植中国三大名优之一的“XX柚”成片面积在五千亩以上。围垦区已建设的防护林带总长度约90km,其中已成林的约为50kmXX防护林带以前多以木麻黄造林为主,项目区内现在引种多种耐盐碱抗风树种,如桉树、海滨木瑾、落羽杉、中山杉、女贞、臭椿等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组合的混交防护林网。防护林网、XX柚经济林、芦苇水草等成了景区自然生态的绿色屏障。

项目区是全国最大的野生黑嘴鸥越冬栖息地之一,是观鸟的好地方。

3.5 工程景观

项目区的工程景观主要集中在漩门二期围垦区。漩门二期蓄淡围垦工程主体建筑物由二期堵坝、二期海堤、一期海堤加高加固土方闭气、泄水闸、引水闸等五部分组成,另有36km长的环库区防洪圩提和11座排灌泵站等配套工程设施。2005年底五大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后,其中的海堤、堵坝、泄水闸、引水闸等工程在发挥防海水、防台风、防洪水及引淡、排涝等基本的功能外,为项目区创造了不可多得的、特色鲜明并具有省级甚至国家级景观资源优势的旅游景观。

其中海堤长7km,气势恢弘,犹如海上苍龙,横卧乐清湾的碧波之上,将大海与湖泊东西分隔。

在项目区靠近泄水闸两端约3000m的海上长堤上,每点均是湖泊和大海的良好观赏处。海上长堤内侧湖泊水面离坝顶高度10m,外侧乐清湾涨潮时海面一般离坝顶高度为4m;大潮汛的高潮位时,距离只有2m左右。在该段观赏点,可尽揽乐清湾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蓄淡水库静如处子般的妩媚,在此也可感受“海上大西湖”、“海上苏堤”的气派和雄伟。

XX大桥身姿优美,犹如一道长虹横跨港湾两岸,不仅为XX的旅游开发解决了交通问题,也为项目区凭添了几分趣味。

XX的漩门大坝堵坝以前,漩门港是乐清湾连接东海的东大门。由于漩门海峡宽度最窄处仅为几十米,每天的潮涨潮落之时,因海底暗礁犬牙交叉,海水似万马奔腾、形成险恶的漩涡咆哮着进进出出,漩门海峡的漩涡在当时的世界海潮史也有记载。漩门大坝堵坝后,这一奇特自然景观也已随之消失。为了恢复这一自然景观,XX县政府目前已经着手准备拆坝还海的前期工作。

3.6历史人文景观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内现存具有较高旅游资源等级的各种历史遗迹有三处,纪念物、民间传说、故事等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

1)“深浦古渡”或“漩门古渡” 深浦渡口是XX本岛与大陆连接唯一的汽车交通渡口。历史上,XX岛与大陆从漩门海峡一线断开,XX岛自古以来就孤悬于浩瀚东海之上。在漩门大坝堵坝之前,XX岛与大陆的交通生命线仅仅依靠一艘破旧的海军退役战舰,改造成渡轮,于XX深浦村渡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吞吞地往复运送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2)潘心元烈士陵园 潘心元(19041931),湖南省浏阳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在XX省牺牲的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他曾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营救毛泽东遇难脱险,曾担任过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前委常委、红三军代理政委、红四军政委、中央巡视员等要职。19308月和11月,潘心元先后两次受党中央派遣,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浙南的温州、台州两地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冬,潘心元从红二团驻地苔山岛乘船去温州途中,在XX九眼港遇到国民党特务,不幸遭枪杀,年仅27岁。

3)小龙王抗倭纪念碑 据记载,明代XX屡遭倭寇劫掠。倭寇船只经常停泊于XX江岸,侵扰海澳寨、楚门所城等处,我军民奋起还击,屡屡重创来犯。在漩门港北岸的楚门小龙王村,为了纪念抗倭事迹,历史上曾设有抗倭纪念碑,以志后人瞻仰先烈和铭记历史。

4)大青山红十三军纪念碑 大青岛面积约25hm2,是红十三军浙东海上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岛上森林植被良好,地形起伏变化,山形隽秀,环境优美。现岛上建有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海上大队纪念馆及纪念塔,并保存有当年县委会场旧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及修学旅游的理想之地,可作为青少年夏令营和素质教育的基地。

5)三角板涂的民间传说 XX县楚门、清港一带的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楚门、清港西侧的一片三角状的海涂上,在退潮的时候,当地讨小海的村民经常在海涂深处挖到竹根、树根之类的植物残根枯干,有时候碰上多的,还是一片片的。也有人说,就在一二十年前人们去讨小海时,在那片海涂上还见过一口石砌的废水井。

那片三角状的海涂,民间习惯称之为“三角板涂”。就位于现在漩门二期的中心位置----规划的城市商住中心区。这个传说说明“三角板涂”区域几百年或多少年前还是人们生息的陆地,在某个时点由于发生大地震或海啸,使这片陆地变为汪洋大海。现代,我们又向大海要回这片故土,正是印证了一句古话----“沧海桑田”的变迁。

6)漩门与XX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传宋高宗南游打猎途中,被一伙强贼追赶。强贼意欲夺其手中宝物金玉戒指——谁得此戒子便可成王。高宗逃到楚门海边,仓皇间失落玉戒,玉戒划地为水,顿成海峡,隔断了强贼来路,高宗得救。其时,高宗立足之地顿成与楚门分离的岛屿,后以XX命名。另据县志记载:宋高宗南渡遗XX于此,故名XX

7)鹰公岛、鹰婆岛传说 泄水闸所在地的鹰公岛及其西南相隔约1km的鹰婆岛,在当地民间有着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

8)漩门系列故事 如《金地伏》、《XX里的金门槛》、《漩门大坝》等等。

9)六哥(gei)争山故事 该故事作者是以XX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手法----“道情曲艺唱词”创作,使其在XX民间广泛流传。

(10)司台水寨景点 据史上记载:青顺治十六年,与抗清英雄张苍水齐名的沈宸荃,在位于项目区泗水山头的XX司台挥旗操演水兵,在昔日观光农业园所在的那片海面上,率领南明水师与南下的清军展开激战。

(11)公社棉田景点 农业区拥有四五千亩成片的棉田。生长季节,绿油油的棉苗随风滚动,形成一波波绿浪;到收获时,这一大片雪白的棉花,令人仿佛置身于云海。

(12)野鸭部落景点 野鸭一般在秋天南迁越冬,喜群栖,通常结群活动。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栖息于淡水湖泊和沼泽;秋季脱换飞羽,越冬时集结栖息。湿地区九眼港的野鸭为绿头野鸭,该区域饵料丰富常年有较多数量集聚,多时数千只、甚至上万只。

(13)海上长城景点 海上长城就是原来围垦工程的大堤,海堤总长7km,气势恢弘,犹如海上苍龙,横卧乐清湾的碧波之上,将大海与湖泊东西分隔。

14)鹰公数帆景点 鹰公岛面积仅为2hm2,与西南方的鹰婆岛遥遥相对,一座青草茂密,一座荒芜凄凉。鹰公岛连接着二期堵坝和二期海堤,二期的主体工程之一泄洪闸就建在这里。在此可以登上海堤,看远处点点星帆,听潮起潮涌,一览乐清湾的海上风光。

15)观光农业园多项景点 项目区内的观光农业园则体现以神农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文化精神。主要代表景点有:神农广场及神农雕像、神农祠、神农庄、百草园、农事体验园、文旦生态园、认知园、农展馆等文化景观或场所;园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内涵。

3.7风景资源组合

项目区内的观光农业园环境宜人,花树环绕,亭轩错落,回廊曲折。建有神农广场、XX柚自采与观光区、水景园、认知园、童趣园等二十处参观游乐景点;设置瓜果自采、儿童趣玩、游艇游船、趣味运动车、文艺表演及多项农事体验项目。

围垦区的生态湿地观光区由于紧靠463km2的乐清湾海湾,除建淡水陆相生态湿地外,大堤外的大片海涂生长大米草、红树林等海生植物,形成规模巨大的近海与海岸生态湿地。就是目前现状,也可形成独特的兼具海相、陆相的生态湿地景观,在全国也具有明显的特色资源优势。

围垦区的海上长堤度假休闲游览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入口接待区、堤坝休闲区、海堤观光区和青山游览区。入口接待区规划有景门、海之女雕塑及休憩小品等旅游设施。堤坝休闲区设置海鲜排挡、小游园、茶室、漩门二期纪念碑及环境小品等。海堤观光区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通过“海上长城”及景观辅助设施的艺术化建设,以及配套设置休憩小品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大尺度、宏伟的游赏空间。

围垦区内水域开阔,湿地资源丰富。同时水库四面环山,湖面风浪平缓,各类游船、游艇适航性高、安全性高。目前已开设二条航道和二条游览线路;一条是从观光农业园神农庄游船码头至泄水闸区;另一条是XX大桥至泄水闸区。二条游览线路均可以以泄水闸上岸,进入乐清湾海上观光游览或体验捕鱼等活动。

环湖沿线将建设长度近40km,宽度为200500m的环湖景观带。在靠近楚门镇及商住中心规划区,结合景观园林建设手法,设计园林景观小品自然式驳岸、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为将来景区的旅游资源全面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的环湖景观小品主要分布于环湖景观带的第一、第二标段内。已建景观小品主要有景墙、廊架、树小广场、花坛、游步道、水平台等。

总体来看,项目区内的水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文化景观等资源组合时空分布有序、烘托和谐、富有特色。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水源

项目淡水湖泊湿地源流域是XX境内最大的淡水水系,围垦区的引淡冲咸,其水源也是依靠该水系淡水解决;现在XX的居民饮用水虽然由县境外引入,而大量的工农业用水需要淡水湖泊提供水源。因此,水源保障是湿地建设的首要任务。

根据湿地水体及周边相关水系分布情况,需要要求统一协调,上游及环湖截污纳管、综合治理、动态实时监测并保证足够充裕的水量配给;湿地服务接待污水要求使用生态方式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后排放;下游污水排放予以控制、监测,保证湿地内有良好的水源水质。

2. 生物

4.2.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水禽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的“中转站”。中国湿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水禽种类十分丰富,在世界水禽保护中具有特殊意义。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4.2.2 系统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2.3 系统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4.2.4 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植被是湿地的特征之一,各湿地类型有不同的植被特征,因此,不论在哪种湿地类型选择植物种类时,必须考虑所选物种的地带性、耐淹性、耐盐性、耐寒性等特性。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湿地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于一体。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近年来,XX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关停XX区域的污染企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实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等综合整治措施,使XX流域污染源不断减少,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

项目区海涂土质属粘涂土种,为最新浅海沉积物,土体未分化,呈母质状。表层平均有机质含量1.38%,全氮0.090%、碱解氮45PPm、速效磷1030 PPmPH8.2—8.4100cm土体平均含量为1.41%。粘涂较肥,适宜水产养殖。

由于森林面积总量较少,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和活动范围有限,加上人为的捕杀,XX县历史上曾有的云豹、豺、狼、灵猫之类的珍贵野生动物目前已绝迹。近几年来,随着海岛的绿化,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加强,以及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近海湿地区滩涂广阔平坦,涂质细软生物资源丰富。贝类养殖悠久,是全国缢蛏、牡蛎、泥蚶的主要苗种基地。

项目区的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区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合计达到53个,其中有些旅游资源单体规模大,富有区域特色,具有极高的保护与开发价值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内现存具有较高旅游资源等级的各种历史遗迹有三处,纪念物、民间传说、故事等资源较为丰富。

项目区内的观光农业园环境宜人,花树环绕,亭轩错落,回廊曲折。建有神农广场、XX柚自采与观光区、水景园、认知园、童趣园等二十处参观游乐景点;设置瓜果自采、儿童趣玩、游艇游船、趣味运动车、文艺表演及多项农事体验项目。

总体来看,项目区内的水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文化景观等资源组合时空分布有序、烘托和谐、富有特色。

第二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1土地国有并完成政策处理

项目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水域(包括海域与淡水湖泊)均为国家所有,所有权结构单一,实施保护或规划建设的阻力基本排除。为了做好建设、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围垦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滩涂围垦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县政府早于2002年就已经出台了“关于漩门二期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意见”(玉政发【20029号)等文件,具体制订了“漩门二期管理范围”、“工程保护范围”、“原一线海塘管理范围”。同时,为了解决农民失涂(海涂养殖等)、失水(水面养殖)等现实问题,县政府根据周边村具体的失涂、失水面积,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周边各村的村级集体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经济补偿,理清了与周边各村土地、水体的权属关系。

2.2成功引种秋茄等海生植物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 我国自然分布北界在福鼎市,人工引种北界在乐清湾,省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最耐寒红树种秋茄,已发展成为XX省目前唯一的红树林类型。

乐清西门岛于1957年春秋两季,先后从福建省引红树“秋茄”品种122株,当时引种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经二三十年后自然繁殖至第二代、第三代,数量曾达数千株,面积10 hm22004年,项目区附近海山岛开始引种红树林——秋茄,至目前已成功种植30 hm2并已每年6-10 hm2左右的速度继续扩展XX东南沿海的近海及海岸湿地创造并维持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2.3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多种规划已经付诸实施

项目区自2000年开始实施省发改委批复的“XX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浙东南(XX)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同时,为了保护和建设项目区良好的自然资源,我们先后向国家旅游局、水利部、农业部农学会、省农办等管理部门与机构,成功申报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农家乐特色园区”等荣誉称号。这些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荣誉称号的获得,使全县的区域工业布局和周边乡镇发展工业不敢轻易地将工业区规划到本项目区的实施范围,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4区位优势明显

本项目区在大区域上看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还是上述两大经济区跟台湾基隆经济区金三角的中心区。小区域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距市区近、旅游景点多、客源丰富等方面,还体现在其生态位置的重要性: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还为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对于下游的水质和泥沙淤积起到调节作用。

本项目湿地区通过多年来的大力保护和自然演替,其生物多样性正日渐丰富。建设XXXX湿地公园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条件,为保存、衍生、繁衍生物物种,保持生物遗传因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项目区地方文化特色明显,有具多样性和较深的内涵。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完全满足划建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第三节 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3.1 建设管理

本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为XX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为XX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监督。

3.2 经营(运行)管理

XX湿地公园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中心、科研中心、宣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五个职能科室。

3.2.1各职能科室主要职责: 

1)办公室:上下级机关行政事务联络;涉外事务(包括协调与地方、部门之间关系等);劳资人事;财务、审计;内部科室之间协调;后勤、基建、职工福利;职工文化教育;保护区计划、规划、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2)保护管理中心:湿地资源保护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公益林护林员监督与协调;开展日常巡逻检查,对考察、参观和旅游观光者宣传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及时处理湿地公园内所发生的违法事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破坏湿地资源案件;综合分析保护工作中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公园领导和其他管理系统或部门反映,共同防止破坏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3)科研中心:组织本底调查、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组织课题研究;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动态观测监测;建立基本技术资料数据库;组织研制湿地公园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组织环境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的鉴定、公布;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其他地区湿地公园的沟通与联系。

4)宣教中心:加强标本室、展览室、实验室、科技档案、资料信息的管理;搞好科技咨询与科普宣传。

5)旅游接待中心:加强与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搞好公园内各旅游接待单位之间的协调,负责公园管委会直属旅游接待单位的监管。

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确保有效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原则,建议核定湿地公园管委会事业编制22人,其中办公室(包括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正副主任)4人、保护管理中心5人、科研中心5人、宣教中心3人,旅游接待中心5人。

第四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开发建设XXXX湿地公园,是一项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工程、惠及子孙后代的利民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品牌工程、延续XX历史文脉的文化工程。县委、县政府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十分重视,多次调查研究,进行工作指导,明确提出要坚持“重在保护、重在生态、重在文化、重在特色、重在功能”的开发原则,努力把XXXX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成为XX城乡的一个亮点和金名片。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力推进XX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工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湿地公园的全面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各区块现状的基础设施良莠不一,其中观光农业园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其道路、管理房、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能满足本项目管理服务等功能需求。小岛及其它湿地保护区边角,少量建设科学考察的基础设施。新建公用设施主要分布于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环湖景观带项目区。

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和密度分布总体呈现为底栖生物种类比较单一,个体小、生物量低,数量分布不均匀等特征,这与库区长年来的淡水注入,库区环境已起明显变化和底泥有机物含量较高以及库区底质的污染程度有关。但是现在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多种规划已经付诸实施

项目区自2000年开始实施省发改委批复的“XX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浙东南(XX)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同时,为了保护和建设项目区良好的自然资源,我们先后向国家旅游局、水利部、农业部农学会、省农办等管理部门与机构,成功申报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农家乐特色园区”等荣誉称号。这些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荣誉称号的获得,使全县的区域工业布局和周边乡镇发展工业不敢轻易地将工业区规划到本项目区的实施范围,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而且项目的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区在大区域上看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还是上述两大经济区跟台湾基隆经济区金三角的中心区。小区域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距市区近、旅游景点多、客源丰富等方面,还体现在其生态位置的重要性: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还为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对于下游的水质和泥沙淤积起到调节作用。

本项目湿地区通过多年来的大力保护和自然演替,其生物多样性正日渐丰富。建设XXXX湿地公园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条件,为保存、衍生、繁衍生物物种,保持生物遗传因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XX地区的湿地公园很多,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所以本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该地区有具资源多样性和较深的内涵。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完全满足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只要走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注重文化的开发,本项目的机遇就很大。科学保护的前提是规划先行,只有合理的规划,项目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第五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湿地公园范围

项目区由近海与海岸湿地和湖泊湿地两大类型湿地组成,近海与海岸湿地为1379 hm2、湖泊湿地为2971hm2,总计面积4350hm2。项目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与其西面的“XX县海山滩涂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相衔接,将来如发展需要,可以扩大近海与海岸湿地区的范围。

根据XX区域湿地资源特征,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如下个功能区块:湿地保护保育区、红树林培育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环湖生态过渡区、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水上运动游览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全部及农耕休闲体验区的农田、濒水区和苔山塘生态水域等区域以湿地保护区为主,其它区域则保护与建设兼顾,发挥综合效益。

第二节 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建设XX湿地公园,首先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加快推进湿地区植被的全面绿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湿地公园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维持区域生态环境长期稳定保护野生动物生境。

其次是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减轻或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保护区域生态安全。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为本区域居民建设一处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四是推进区域城乡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把湿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建立海岸带、湖泊水文、水质、气象、植被以及其它生态过程的综合监测网络,获取连续、实时的有关潮滩动力因子、冲淤侵蚀、水质以及湿地生态和景观要素变化等多种动态数据和情景,为海岸带、湖泊湿地保育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风险预警系统提供重要的驱动变量,同时向公众普及生态风险预警和减防的知识提供直观的可视平台。

六是提升地方知名度。湿地公园具有环保、科研、教学、科普、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随着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的实施,考察、研究、参观、实习对外的合作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这不但会有力地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说就是为了全面加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好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湿地生态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综合利用为手段,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为公众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服务,同时增强湿地公园的经济实力,促进公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吸收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实现多层次、多渠道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规划原则

4.1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一切从有利于湿地保护,有利于维护XX生态的安全出发。

4.2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在功能区区划中,既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基础、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使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又要体现生态优先、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则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能看作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把整个湿地公园作为有机的整体来加以考虑特别是湿地保护保育,应贯穿于各个主要功能区。

在非生态旅游区块,条件允许的也可以适当发展旅游项目,给广大市民提供一定量的休闲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有良好的衔接,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融合。但各功能区之间应有所侧重,形成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4.3最小干预原则

乐清湾近海与海岸湿地历经了漫长的演变,人类农耕、渔耕活动对其产生了诸多不可逆转的影响。该区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活动交合演替而形成,并在我国具有较为突出的独特性。XX围垦区的湿地由于实施围垦工程,湿地的类型正由原来的滨海湿地逐步演变成淡水湿地。由于项目区周边规划有城市功能区、产业园区等,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将挤占湿地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其演变的质量。我们既要尊重湿地自然生态的演替过程,也要尊重人类对该湿地的渔耕农耕文化的历史积淀湿地的建设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4.4节奏性和韵律性原则

湿地观光其本质是一种美的享受,各个功能区块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必须符合统一协调和节奏韵律的美学法则和游客的审美需要;旅游线路的内容组织,也必须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各参观点活动节目的安排组织要使游客始终保持在兴奋点上,做到张弛、动静、观光参与合理组合,从而使旅游活动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旅游者获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4.5 保护和防治并重原则

根据本区域湿地周边生态环境的现状,采取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等综合措施,首先要确保现有生态不再受到加重破坏。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污泥清淤、地表复绿、养殖调控等生态修复的综合技术,分期分段逐步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综合生态功能。

4.6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第五节 规划依据

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有关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3)《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4)《中国21世纪议程》;

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6)《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7)《中国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纲要

8)《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9)《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10)《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49号)

11)《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

12)《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13)《XX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

14)《XX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15《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3. 有关成果与资料

1)《XX省自然资源》(湿地卷)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XX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XX林学院学报 (2002)194);

3)《XX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年);

4)《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5)《XX省湿地保护利用规划》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7)《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6年)

8)《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划纲要》;

9)《XX生态建设规划》(2005年);

10)《XX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

11)《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2)《XX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13XX县林地保护规划》(2008年)

14XX县旅游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02年)

第六节 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发展规划总目标为:全面加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分期目标

近中期,2010—2015年,主要对湿地公园进行整体控制,抑制非生态建设活动,开展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1.加强公园内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同时串联好分区间旅游道路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内涵。

2.完善公园管理机构体系建设,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及条例,充实各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管理,增加管理信息透明度。

3.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各类保护设施和游览设施,建成较完备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使园区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人们科学研究、科学考察、风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之胜地。

远期,2016—2020年,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功能分区

根据XX区域湿地资源特征,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如下个功能区块:湿地保护保育区、红树林培育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环湖生态过渡区、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水上运动游览区、湿地科普教育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附图三)。近海与海岸湿地区全部及农耕休闲体验区的农田、濒水区和苔山塘生态水域等区域以湿地保护区为主,其它区域则保护与建设兼顾,发挥综合效益。

1.湿地保护保育区

湿地保护保育区分为三个小区,合计1144 hm2。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滩涂生态保护保育与修复区625hm2;淡水湿地的苔山塘湿地保护区73 hm2和金海湾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446hm2

近海与海岸湿地内的滩涂目前还在较快地发育扩展,现状约占海域面积的60%。区内大青山周围与区外的潮间带海域,藻类养殖具有较大规模,面积达到14.56km2内的滩涂生态保护保育与修复区, 互花米草滩涂的面积较大,生物多样性难以体现,需要控制其进一步的扩展。

苔山塘湿地保护区于1980年代围海而成,总面积352hm2,其中水体73 hm2,其余均为XX柚经济林和木麻黄防护林,是XX柚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区由于连通源于温岭的九眼港淡水水系,水生及近岸植物经过近三十年的自然演变,均演替为淡水湿地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群结构稳定。

金海湾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由大堤建设取土后形成的狭长次生淡水湿地和濒临造田造地区东北、东、南较大的湿地组成,面积为446hm2。该区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在露出水面的小块陆地、目前土壤含盐量较高,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规划种植适生的海滨木槿、蜡杨梅、夹竹桃等多种高耐盐碱植物;对常年处在水面以下,植物种类较少的区块,规划自行繁殖高杆芦苇等水生植物,尽量丰富现有水生植物种类。

该区非核心保护区规划湿地鸟岛园、主题鸟园、观鸟台等设施。

该区内的大青山岛为24.7hm2,将小岛全部规划为生态公益林用地,并加强这一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对客流廊道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营造优美的自然湿地景观。

2.红树林培育区

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滩涂地,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

乐清湾是我国红树的人工北界,这是大自然赐给本区域优良的自然环境。项目区附近的海山岛自2004年至今已经累计发展秋茄红树林面积近30 hm2,项目区鹰公岛外今年也进行试种,幼苗生长良好。

红树林培育区面积242 hm2位于海上长城大海堤的外侧。该区现状为泥质滩涂,除北部近小青山滩涂分布少量互花米草外,其余均为光涂滩涂。该区的建设,要吸收相关专家的积极参与,做好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在做好秋茄红树引种、扩展和其它红树引种、试种等措施的基础上,要注重做好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注重红树林造林多年保存率的提高、红树林区的生态容纳量的提升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建立构建上森林奇观。

3.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

该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面积512 hm2。乐清湾是一个天然的优良海湾,历史上是我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区,盛产20多种各种鱼类,XX省贝类的主要养殖基地。乐清湾XX属地滩涂的贝类养殖悠久,是全国缢蛏、牡蛎、泥蚶的主要苗种基地。

结合《XX县海山滩涂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XX乐清湾海洋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本区设置潮间带湿地贝类与藻类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区内设立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水文监测站,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消长变化等科学实验,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4.环湖生态过渡区

该区于淡水湖泊湿地南北两岸,面积231hm2。其中湖泊北岸为相邻的两片濒水区,面积分别为43.5hm2 37.9hm2南岸一片面积149.3 hm2该区介于湖泊与陆地的交接处,原有浦沟、港汊蜿蜒曲折,地形多变,芦苇、水蜡烛等多种水草密生,白鹭、鸥鸟等禽鸟、昆虫种类繁多。由于环湖陆地规划有产业带、城市商住区等功能区,作为湖泊湿地与陆地的交流走廊,需要构建良好的、连续的廊道生态系统,环湖过渡区的湿地资源保护尤显重要。

对环湖过渡区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区内适宜区域规划设置湿地文化设施与景点主要包括建设湖滨广场、湖滨沙滩等休闲设施;建设司台水寨、公社棉田、野鸭部落、深浦古渡、三角板涂的民间传说景点等对该区的重点文化景点进行新建、维护、修缮,借助原有的旅游服务设施,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5. 湿地农耕休闲体验

总面积881hm2,其中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529hm2、观光农业园352hm2该区近海与海岸湿地区隔海堤相连,包括鹰公岛、海上长城、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与观光园农业区农事体验等生态景观。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拟建炎帝养生园、三道茶养生园、五行养生苑、七味果养园、九乐渔村、东方风情农业园等生态休闲设施。休闲生态农业区规划设计耐盐碱、抗强风的适生树种进行规模种植,尽早形成局部良好的小生境。

观光农业园已建有神农教耕、神农庄、农展馆、水景园、红十三军训练营、江南大草原等十余处景观休闲设施,并进一步进行拓展、提升。

该区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保留造田造地的基本农田面积,对区内生态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加强海上长城、金海湾区生态植被营造,建设良好的湿地休闲旅游环境。修整大青岛红十三军纪念碑、增添岛上必要的景观及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友善的特色景观和活动设施。

6.水上运动游览区

该区位于淡水湖泊区,面积1154 hm2,为淡水湖泊面积的67.88%。湖面目前设有较大面积的养殖网箱,将来逐步予以整改,减轻因养殖投料产生的水体污染压力。

淡水湖泊区除了湖滨湿地保护范围以外的大片水体,拟规划设置以下水上互动项目:如水橇滑水、水上摩托艇、水上芭蕾、水上飞伞、自驾艇等项目。随着越来越多旅游者追寻具有新颖、挑战性的活动项目,还可设置溜吊索、滑翔、热气球、跳伞、勇敢者道路、潜水等活动项目。

除了设置上述互动项目之外,本区适合地段或水域,还可设置包涵各类鱼馆、虾馆、蟹馆、海贝馆等海洋馆,建设军事主题乐园等项目,开展海洋生物知识和军事、国防基础知识的教育活动。

7.湿地科普教育区

该区分别位于观光农业园和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的入口区。总面积125 hm2,其中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27.8 hm2、观光农业园97.2 hm2该区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公共实验、设立公众活动开放日,向公众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文化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以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实物展示、参与试验、实地体验、仿真演示等,让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可利用现有设施,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游憩、观光、学习、体验的场所。对湿地公园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资源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为开展资源保护、综合利用和功能区的有效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治理技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等。

8.湿地管理服务区

该区位于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区的连接处及观光农业园体验区。该区总面积61hm2,其中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51hm2、观光农业园10 hm2。该区主要承担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使湿地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拟建立XXXX湿地公园管委会,行政上隶属XX经济开发区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设办公室、保护管理中心、科研中心、宣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职能部门。同时,整个湿地区主要的住宿、餐饮、会务等设施也布置该区,以便集中管理。

5-1 功能分区一览表

序号

分区名称

面积hm2

分区面积hm2

比率%

1

湿地保护保育区

1144

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保育区 625 hm2

26.3

苔山塘淡水湿地保护区 73 hm2

金海湾半咸淡湿地保护区 446 hm2

2

红树林培育区

242

5.6

3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

512

11.8

4

环湖生态过渡区

231

北片81.4hm2 、南片149.3 hm2

5.3

5

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

881

金海湾区529hm2、观光农业园352hm2

20.2

6

水上运动游览区

1154

26.5

7

湿地科普教育区

125

金海湾区27.8hm2、观光农业园97.2hm2

2.9

8

湿地管理服务区

61

金海湾区51hm2、观光农业园10hm2

1.4

9

4350

100

第八节 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项目实施进度。

近中期,2010—2015年,主要对湿地公园进行整体控制,抑制非生态建设活动,开展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对已经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近中期建设:

    1. 先期建设景区游路系统,完善景区的路网系统及景区内的服务游憩设施系统,以利于景区的运营开发与保护。

    2. 加强景区现有景点的环境整治及保护开发,使现有景点的游线顺畅。加强景区周边的环境治理,逐渐形成与景区风貌相协调的外缘景观

    3. 景点的旅游体系进行加强,完善该游览区的路网系统及建设新的景点及休闲游览项目。

远期,2016—2020年,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远期建设

    1. 继续完善景区的景观建设、游览项目和接待服务设施系统。

    2. 恢复、改善景区的生态系统,形成环境优美、风光怡人、生态稳定、特色鲜明的游、赏、玩俱佳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

    3. 逐步完善各功能分区景点建设,提高景点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的旅游品质,增加部分休闲设施,提高游览品质。

    4. 在开发游览服务设施的同时,重视对湿地植被资源及水域资源的保护。

第六章 保护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规划的原则如下: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 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

    3. 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原则;

    4. 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原则。

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规划建设宜人生态生境,体现园林地带性特征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培育和保护,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优先保护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的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名木古树、原始生境。

.对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物种资源及其生境实施重点保护。

.以就地保护作为基础,兼顾迁地保护,物种资源与生境保护相结合。同时,也需加强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

.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好乡土植物,保持城市固有风貌,反映地域风貌;构筑具有地带性特色和相对稳定的绿地系统,创造高质量的动物栖息环境。

.确定行动计划分成目标、行动和优先三个层次,明确重点项目,重点优先保护物种和优先保护地区,并开具名单以及提出保护行动中确定优先程度的标准(特殊性、威胁性、价值性)。

第二节 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本规划需要分析湿地公园与界外水源的联系,提出确保湿地公园合理水量的保护和控制性措施。针对湿地公园水质现状和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提出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

项目淡水湖泊湿地源流域是XX境内最大的淡水水系,围垦区的引淡冲咸,其水源也是依靠该水系淡水解决;现在XX的居民饮用水虽然由县境外引入,而大量的工农业用水需要淡水湖泊提供水源。因此,水源保障是湿地建设的首要任务。

根据湿地水体及周边相关水系分布情况,面上要求统一协调,上游及环湖截污纳管、综合治理、动态实时监测并保证足够充裕的水量配给;湿地服务接待污水要求使用生态方式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后排放;下游污水排放予以控制、监测,保证湿地内有良好的水源水质。1.生活污水控制

在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观光农业园和休闲生态农业园的管理服务区、生态农庄、神农庄等游客较为集中地区,餐饮、厕所以及农业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规划通过整合现有的管道排水设施将这些污水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禁止未经生化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库区。在管理服务区、农耕休闲体验区环湖过渡区等区域,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粪便是主要的污染源,规划通过修建绿色环保公厕集中进入市政污水管道以便统一处理。

2.工业污水控制

工业污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如汞、铬及碱、硫化物和盐类等无机物,污染性很强。它们妨碍酶活性及其与的生物化学反应,不仅对鱼和其它水生生物有害,还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不但不能降低重金属的浓度,相反还能富集、放大其效应。污水中的无机物有的会恶化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危害农业,当水受到污染,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生长的繁殖,并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因此,在湿地公园周边应该尽力避免规划较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或工业组团。对已经设立的工业园,在严格选择对环境负荷极轻的企业类型入园的同时,必须建设排污管道,泵入全县污水总管集中处理或在工业区内自行建设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对清港、楚门两镇现有的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制造及加工厂,严格控制其污水的排放及处理,污水排放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只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特定行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才能允许排放。

3.农业污染控制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农业污染物是由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沉积物,其中携带着所吸收的各种化学物质;其次是沉重的营养物负担,特别是农作物过量施肥,造成以氮素为主的营养元素富集;第三是杀虫剂等能要残留物。这些物质残留在土壤中,经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直接流入河道形成农业污水。因此,在项目区的文旦园、其它瓜果园以及农业种植区内,提倡使用有机、绿色化肥,并科学合理的施用。控制农膜使用量,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农业污水的过量产生。

4.生物技术净化

对湿地区的岸线进行生态化处理,在湿地内建设湿地净化池、自然式消能沉淀池等,过滤、沉淀进入库区的污染物。同时积极研究水体生态处理的更先进方式,多层次、立体化地在水体中配植各类深水、悬水、沉水植物及微生物、动物,使湿地为库区水系的保护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湖泊河道疏浚

对部分富营养化区域河道、水库局部进行疏浚,去除积聚在水体、淤泥中的富营养物质,然后利用上述生物净化等水资源保护的综合生态技术,逐步减轻、直至最后彻底消除水体的污染。

6.水上交通污染控制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都要尽量避免水上运输活动对水体产生污染。因此,施工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水上交通工具运输建筑材料;在湿地公园正式运行后,要适当控制游艇船只总量,并核准船只运营型号。景区内游船均采用电瓶驱动或人驱动,以防污染环境。库区内江面的过往船只,建立备案通行制度,在湿地公园建成后,仅允许污染小、产生污水的船只通行。

第三节 水岸保护规划

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水位的动态变化,界定不同水位(常年水位、高水位、低水位)状况下水体的边界,掌握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功能以及使用状况,规划不同类型护岸做法。

护岸以自然生态的渗透性护岸为宜,尽可能不采用非渗透性的材料护岸,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并为动植物创造生息的场所。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护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

水岸植被以遵循保护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的原则,根据植物空间分布及生境的不同要求,规划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和陆生植物带,以保护生态水岸、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环境。可以通过控制污染源、湖面清网、清淤除藻,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提高水体流速等人工错事,增加水体自净、纳污能力。

恢复生态型护岸和岸线植物缓冲。把水、河道、河畔植物连成一体,确保岸线不被侵蚀。在现状地形。地貌基础上,形成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岸线之间的河道生态系统,过滤径流中携带的泥沙沉淀物和污染物,并进一步增强其原有的自净能力,保护水体。

增加物种组成,适量运用“指示种”,根据其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来反映不同阶段的情况。

第四节 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针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火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制度建设,栖息地恢复与改造,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等,以增加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共生共营,才形成了现在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适当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该物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应十分注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倡使用当地物种,建立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在湿地资源本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外来物种进行登记管理,对外来有害物种进行防范性控制和实时监控。

1.防范性控制

防范性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在进行物种引进前,要经过专家严格论证和病虫害检疫,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和病源、虫源的侵入。同时,对恶意引进有害物种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植资源的挖掘研究,强化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2.实时控制

在本地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检测过程中,对发现已有的外来物种,必须进行环境效应和危害性评价,对具有危害的外来物种进行实时控制。主要以生态控制手段为主、工程控制为辅,最大程度地控制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与危害。本项目区陆地目前需要做好局部区域的“一枝黄花”的清理工作;滩涂潮间带需要控制互花米草的进一步扩展。

3.建立入侵种预警系统

加强与科研院校、其它湿地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建立并健全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在共享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球信息系统;建立和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并建立公约限制这些物种的扩散。

.生物多样性方案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 抢救保护生物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而建立湿地保护区、建设物种资源库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此外,在不影响生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栖息地的情况下,对一些因建设项目等影响的重要物种以及一些重点保护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物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中,通过动植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贮存

2挖掘引进两手共进 丰富区域物种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创造高质量动物栖息环境的关键。开展地带性物种资源的调查,对地域性野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研究,同时要有节制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以构筑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工作,发挥动植物园、苗圃和大块绿地的优势,珍稀濒危物种以异地保护为主,形成物多样性的载体,建立和完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资源增加物种数量,提高物种丰富度。

3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积极发挥各种自然保护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件予以曝光。通过举办夏令营、科普讲座等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氛围。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全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第五节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渊源,挖掘湿地文化及其内涵,提出保护和弘扬湿地文化的具体措施。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鸟类乐园。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是重要的储碳库吸碳器,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等功能,成为人类音乐、美术、摄影和文学等艺术的创作源泉,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需要贯彻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特殊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们长江流域,不管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还是今天繁荣发展的沿江经济带,其发展都与湿地紧密相关。保护好湿地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创意文化有很大关联亲近自然、呵护湿地,对于传播湿地知识,弘扬湿地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帮助更多人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必将产生积极影响。严格遵循湿地保护国际公约,牢固确立积极保护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

做出有特色的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大气魄、创新意、聚人气、树名牌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开发方案,注意远近结合原则。

      规划着眼于未来,以创造生态环境为基础,建成具有教育、培训、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为宗旨,以超前的意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逐步把该项目开发 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突出、实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旅游风景区。

第六节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确定能力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执法能力、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能力、管理机构能力建设等),提出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1.XX县政府应加强对本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抓紧成立XX湿地公园管理的职能部门,并挑选政策水平高、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的专家作为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与监督。

2.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该区位于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区的连接处及观光农业园体验区。该区总面积61hm2,其中金海湾休闲生态农业区51hm2、观光农业园10 hm2。该区主要承担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使湿地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拟建立XXXX湿地公园管委会,行政上隶属XX经济开发区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设办公室、保护管理中心、科研中心、宣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职能部门。同时,整个湿地区主要的住宿、餐饮、会务等设施也布置该区,以便集中管理。

第七章 恢复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对已经开发的资源进行重新审查,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一定程度破坏的资源制定特定的保护措施,以期尽量恢复原有面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次进行规划。

第二节 水体修复规划

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水系状况,制定水系连通规划,促使湿地公园与区域水系相连,确保湿地公园正常生态蓄水的供给。根据不同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目标和净化技术,并在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后确定最终的修复技术方案。

第三节 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

在调查、分析、掌握湿地公园内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制定栖息地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需要修复的湿地类型和湿地功能、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术措施。栖息地恢复的目的主要是营造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所需的生长和栖息环境,使生物量和种群数量增加。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尽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严格限制引入外来物种。

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包括:种植适生耐盐碱植物净化水质、控制单一物种种群规模与促进物种多样化四个方面。湿地的生态修恢复和综合建设,要以淳朴、自然为主加以积极的人工干预,合理配置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自我维持能力,以减少建设、运行费用。

本项目湿地恢复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设多种类湿地植被

本项目区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泥质滩涂生态保护保育区互花米草所占比例较高,可通过人工挖除、种植其它植物等方式及时控制;秋茄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极高,景观效果好,可通过人工分年分段大力扩展等。湖泊区湿地由于形成时间较短,土壤含盐量较高,目前自然生长仅有零星的高大乔木、小片次生灌木,成片较大的也只是各种芦苇及其它多年生或单年生的草本植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本项目区尤其是湖泊湿地区需要尽早建设一定比例的各种类型湿地植被,如盐碱地防护林与果园种植区的植被类型,保护并扩建盐碱地柽柳自然次生林,建设以高耐盐碱的海滨木槿、蜡杨梅、高杆芦苇等植物为主的人工次生林等多种类湿地植被类型,提高湿地自我维持与创造能力,并形成区域湿地特色景观。

2.建设多样化和高质量的生态系统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分类,湿地种类繁多,每类湿地的质量、生态价值也有高低之别。我们在湿地项目规划建设的时候,应该于高处着手,推进较高生态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的生态系统配置,以达到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最终目的。如面向游人的生态农业示范、观光、休闲系统,要达到防护林、其它绿化植物、种植园的果树与农作物等乔灌草相结合,空间分布高低错落、四季季相变化丰富;建立面向科学研究为主的湿地多样性保育、游览系统,要分类保护或建设淡水水域、海洋区域的生态系统,水陆过渡区及林间湿地区与农业耕作区等不同区域的多种生态系统;建立面向学生自然教育的生态种植、养殖体验教育系统等等。

3.建设生态工程与生态建筑

整个湿地区就是一个大的系统生态工程,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综合配置。每一个小区也是一个生态工程,再可以分为若干个为不同目的的而建立的小型生态工程,包括净化富营养化水的生态工程、拦截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立体绿化、屋顶降温、美化用生态工程、生态建筑,新型生态农业系统工程等等。对于与景观不协调的建筑除了市政拆迁之外,用生态方法掩饰不良外观的建筑,用生态方法修饰各类建筑和不能拆除的堤坝硬岸,使之赏心悦目,与湿地区风格协调。

湿地区的建筑应保持农居风格,对已建好的农业创储建筑,采取改良、改进的方法使其达到生态协调。

4.建立专题生态游览区

在提高湿地净化能力的同时,还可建设专题的生态游览区。例如建立湿地生态工程示范区、生态农业工程示范区、近海红树林观赏区、湿地观鸟区,设立农业自然教育科普基地等等。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求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同时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重优化。

第八章 科普宣传规划

第一节 科普宣传设施

湿地公园应配备相应的科普宣教设施和宣传材料,针对不同受众,设定相应的宣教设施和宣传材料,向公众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唤起和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成立宣教中心加强标本室、展览室、实验室、科技档案、资料信息的管理;搞好科技咨询与科普宣传。

2.提供良好的湿地知识科普基地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进行湿地的合理利用,形成集生态环保、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科学实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学习湿地知识、体验湿地功能的自然场所,并成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一个良好平台。

.该区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公共实验、设立公众活动开放日,向公众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文化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以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实物展示、参与试验、实地体验、仿真演示等,让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可利用现有设施,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游憩、观光、学习、体验的场所。

.建立湿地科普中心,设多媒体展示厅、宣传图片展示厅、湿地科普陈列室等,通过图片资料、实物标本、影片放映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示湿地公园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湿地人类的巨大贡献和人类保护、利用湿地的伟大创举,逐步提高人们湿地的认识,形成自觉保护湿地的习惯。设立农业自然教育科普基地等等。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

第二节 解说标识系统

国家湿地公园解说系统包括湿地科学知识解说、区域环境解说和生态旅游解说。解说体系建设包括音像图文展示与播放系统、牌示系统、出版物解说、导游图及导游解说体系等。

牌示标志主要用于出入口、功能区、景区、重要景点、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以示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科学解释,提示警告。牌示标志系统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揭示内容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解说标志牌宜采用中、英两种文字说明,动、植物名称应注明拉丁文;公共设施标志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

一、宗旨

1.提升地质公园的品质,推行寓学于游。而解说规划是实现建立湿地公园宗旨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2.解说规划可使游客自我解读大自然的奥妙。通过建立完整的解说系统,让游客了解湿地公园的全貌和各景物的形成、特色,科学与审美价值,从而提高旅游品位,增加游客的兴趣。

3.解说规划的实施为游客与管理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导游图、景点名称牌、解说牌、方向牌,以及公益性宣导牌的建立,既可方便游客游览休闲,又可争取游客对建设湿地公园的理解和支持。

二、原则

1.突出湿地公园的主题,体现科学情趣。对园区内有意义的各种厅观作出科学解释。

2.解说对象定位于社会大众,解说图文表达应通俗易懂,既要符合地球科学的科学性,又要具有趣味性,使游览时具有可读性、可看性、互动性。

3.解说布局上,既要重视户外解说,又要建立室内展示。

二、规划

1.全园已开发景区统一制作景区综合说明栏。

2.在周边主要城市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设置公益性宣传广告牌。

3.设立彩色喷绘科普性解说牌15—20块。

4. 科普教育区需要设多媒体展示厅、宣传图片展示厅、湿地科普陈列室等,通过图片资料、实物标本、影片放映、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解说系统,这样才能使游客更好的了解湿地公园的功能。

针对宣传、介绍XXXX湿地公园的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对扩大公园知名度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近、中期作出如下安排:

1、出版有关湿地公园丛书

1.1XXXX湿地公园导游手册(中英文)。

1.2XXXX湿地公园画册。

2、其它形式宣传

2.1.制作XX漩门湿地公园DVD科普片。

2.2.制作XX漩门湿地公园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及触摸屏。

2.3在电视台展播XX漩门湿地公园宣传片。

2.4.建立XX漩门湿地公园网站。

   第九章 科研监测规划

第一节 科研规划

.成立科研中心组织本底调查、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组织课题研究;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动态观测监测;建立基本技术资料数据库;组织研制湿地公园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组织环境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的鉴定、公布;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其他地区湿地公园的沟通与联系。对湿地公园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资源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为开展资源保护、综合利用和功能区的有效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治理技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等。

.设立湿地科普考察设施XX湿地是在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型湖海湿地,兼具内湖湿地和滨海湿地的特征,极具科考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好科考文章。一是邀请国内权威湿地研究部门及专家,在本区设立科考点,开展科考活动,以期充分认识XX湿地的内在特质,并掌握其发展方向。二是推出湿地科考体验游线路,积极与科考机构和旅游部门合作,选择适合区域限量限时开展活动,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饱览自然风光之余,充分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

通过动植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贮存和研究。

第二节 监测规划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内设立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水文监测站,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消长变化等科学实验,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红树林培育区的建设,在做好秋茄红树引种、扩展和其它红树引种、试种等措施的基础上,要注重做好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注重红树林造林多年保存率的提高、红树林区的生态容纳量的提升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建立构建上森林奇观

3.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区内设立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水文监测站,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消长变化等科学实验,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第一十章 合理利用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理

建立在对原有资源充分的认识之上,按照保护开发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当代人游览的需要又不损害后来人的利益,把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最合理化。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方式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物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利用方式由直接利用向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转变。

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湖泊湿地资源的行为,一律禁止随意占用或改变湿地用途的活动。对涉及向湖泊湿地排污或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活动,以及建设项目占用天然湿地的,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批。

.保护职责由管理机构单一负责向社区共管模式转变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努力,往往力不从心。要积极探讨与实行社区共管的管理模式,与保护区周边县区、乡镇、场圃、村组联合起来,整合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湿地保护成为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把湿地保护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通过环湖沿岸建立生态景观林带、湖区岛屿恢复自然植被或营建生态林、浅滩和水体恢复挺水、沉水植被带等多项技术措施,在恢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为培育生态旅游景观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第三节 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根据测算,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年游客合理容量约为595次。对项目区旅游市场客源规模进行预测,2016年第一期项目正式开业后,游客人数预计可达80万人次;2020年第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开放后预计游客人数可达180万人次以上

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各景点的空间容量分析,进行景区的环境容量预测。

    近期游客以一日游为主,选择部分景点,可按现状主要景点的日容量之和计;中期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日容量可按主要景点日容量和其他景点日容量的65%计;远期游客以二、三日游为主,日容量按各景点日容量之和计:

    年容量(人次/年)=全年高峰数(日/年)×高峰日容量(人次/日)+全年普通日数×普通日容量(人次/日)。

第四节 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一级市场:以XX、台州为基础的本地市场。

一级市场以本地商务市场为主,满足其日常商务会议,度假娱乐的需求。随着外围交通的大大改善,XXXX海滨度假旅游区离XX城区的时间距离缩短,市民出游方便,因而本地游客将是规划区最稳定的基础客源市场。

二级市场:宁波、温州一级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客源。

二级市场为以宁波、温州及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商务休闲为主的旅游客源。随着XX省水陆空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立体化发展,以及台台通航,彻底改变交通的末端地位,有效地扩大XX的潜在旅游客源市场,并将对整个浙东南地区的游客流向产生较大影响。

三级市场:国内其他地区前来XX旅游的分流客源。

三级市场为机会市场,随着XXXX海滨度假旅游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其在远程客源市场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海西旅游圈的建设,XX海滨度假旅游区应当加强与雁荡山风景区、大鹿岛景区等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分流部分外省游客,共同开辟国内其他地区的中高端休闲度假市场。

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16年至2020年人均综合消费(包括门票、餐饮、娱乐、购物等)按180元人民币计算、2021年开始人均综合消费按250元人民币计算。由此推算,2016年至2020年每年可回收资金80万人次×180/=14400万元; 2021年后,每年可回收资金180万人次×250/=45000万元。

第五节 旅游项目规划

湿地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展,以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为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景观和文化资源。

围垦区的总体旅游规划正在进行之中,其中规划新建的景点与活动项目需要与湿地公园的规划相衔接,重点搞好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和环湖生态过渡文化景点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旅游总规的主要景点规划为

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炎帝养生园、三道茶养生园、三道茶养生园、七味果养生园、九乐渔村、东方风情农业园、生态农业园等;

环湖生态过渡沙滩游乐场、海洋馆、水上乐园、森林木屋、泥疗馆、水疗馆、鱼拓创作廊、儿童王国等;

湿地游览区:湿地鸟岛园、主题鸟园、观鸟台、空中廊道等

旅游接待中心:加强与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搞好公园内各旅游接待单位之间的协调,负责公园管委会直属旅游接待单位的监管。

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确保有效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原则,建议核定湿地公园管委会事业编制22人,其中办公室(包括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正副主任)4人、保护管理中心5人、科研中心5人、宣教中心3人,旅游接待中心5人。

第六节 游览线路规划

湿地公园内部游览线路组织应依据景观特征、游赏方式等因素,精心规划主要游线和多种专项游线,以及游线的级别、类型、长度、容量等。游览线路应便捷、安全、可选择性强,使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较多的景观及其精华,并与主要游览设施有便捷清晰的联系,避免重复游览。

第七节 旅游设施规划

规划应根据环境容量、旅游需求、交通状况和景观游偿需要,合理布置服务设施,科学规划服务网点级别、规模。服务设施包括游览、医疗、管理等相关设施。湿地公园内尽量不规划饮食、住宿和大型娱乐等设施。

1. 访客中心是必要的服务设施,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访客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帮助、信息及综合服务的功能建筑,宜结合湿地公园主入口进行布局。

2. 管理服务设施宜设置于主要出入口或交通便利的区域,且与游览区域适当隔离,可根据情况考虑设置单独的管理入口。

规划原则

①合理布局,服务游客,协调景观的原则。建筑物选用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在方便游客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其隐蔽性,达到自然与人工的最佳组合。

②节约资源原则。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尽可能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过度膨胀和重复建设。

③相对集中原则。公园内不宜建大的餐饮住宿接待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主要集中在桃渚镇内,景区内部也有相应的旅游接待点,以方便游客选择。

第十一章 防御灾害规划

第一节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共生共营,才形成了现在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适当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该物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应十分注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倡使用当地物种,建立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在湿地资源本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外来物种进行登记管理,对外来有害物种进行防范性控制和实时监控。

1.防范性控制

防范性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在进行物种引进前,要经过专家严格论证和病虫害检疫,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和病源、虫源的侵入。同时,对恶意引进有害物种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植资源的挖掘研究,强化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2.实时控制

在本地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检测过程中,对发现已有的外来物种,必须进行环境效应和危害性评价,对具有危害的外来物种进行实时控制。主要以生态控制手段为主、工程控制为辅,最大程度地控制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与危害。本项目区陆地目前需要做好局部区域的“一枝黄花”的清理工作;滩涂潮间带需要控制互花米草的进一步扩展。

3.建立入侵种预警系统

加强与科研院校、其它湿地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建立并健全外来物种信息系统;在共享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球信息系统;建立和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并建立公约限制这些物种的扩散。

生物多样性方案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全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调查和勘测有地质灾害的地段,划定范围,规划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实施步骤。针对塌方、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规划建设防护设施。

第三节 洪涝防治规划

湿地对洪涝的调节主要表现为湖泊滩地的蓄水作用。要保证湿地的防洪功能必须保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不被过度开发。

调查分析洪涝情况,规划制定对策和措施、科学设置排涝区、合理测算治涝工程设施的规模。湿地公园洪涝规划,应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

第四节 防火规划

防火规划包括防火宣传、火灾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安全防火设施设备等。防火设施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站等工程建设。建立防火了望台,可结合观景台建设。访客中心、宣教中心、管理办公用房,以及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1.规范程序 严格要求

各类消防设施要按照《消防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及其它消防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2 .防为主 防消结合

要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方针,建立日常的消防管理制度,设立兼职的消防安全员,定期检查维护消防设备。

3.多管齐下 严防火灾

沿海防护林建设建设投资很大,技术要求高,必须加强管护,严防火灾发生。根据防火特点,在湿地公园周围,游客较多、土质较好地段规划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要会同有关乡镇、村和部门健全联防保林组织,协调、处理湿地公园与周边地区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关系,建立专业保护管理机构,组成湿地公园公益林保护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保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火源管理制度、经常性宣传教育制度、奖惩制度、乡规民约等,实行保护目标管理,分片专人负责。落实保护责任制,确保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节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开展的程序和内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安全规划主要包括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规划提出监控设备的数量、分布

第十二章 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包括土地资源综合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土地资源综合评估是对土地资源的用途、功能或价值进行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现有土地权属、土地保护、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是在湿地公园土地利用需求预测与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标明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用地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应突出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色,保护湿地、生物栖息地、林地和水源地,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第二节 社区经济调控原则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编制不应将居民点划入湿地公园范围。因极特殊原因,不能将居民点全部划出湿地公园的,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居民点调控规划包括居民点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规模与分布,对居民点提出控制、搬迁的具体措施建议,如涉及居民搬迁情况,需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居民外迁的承诺文件。严禁在湿地公园内规划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项目、高尔夫球场、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有碍景观的农业生产用地等破坏湿地的建设项目。要保证本地居民的利益,实现景区与社区的“共赢”。这样社区居民才会有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与建设的热情,才能保证提供高水平的旅游服务。

第三节 水资源协调规划

水资源协调规划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分析,规划提出维系湿地公园水平衡的对策与措施,为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水资源协调规划应考虑湿地公园与周边水系的协调连通,禁止人为截断湿地公园与外部水系的联系,确保区域水系的完整性。

第四节 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

由于部分公园的建立在客观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短期内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基于保护的社区经济发展项目和联合参与式保护的社区共管项目。选择和确定社区共管项目要在全面了解问题与威胁,掌握相关方面的现状,系统分析影响资源保护和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梳理相关利益者关系,正确选择和确定社区共管项目。让当地居民有主人翁的感觉,才能投身公园的建设中去。

第十三章 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第一节 保护管理局建设

分析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现状,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规划提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机构性质和级别等。湿地公园可规划成立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成员参加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下设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处)。对已建机构的,规划中应附具当地政府成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对未建机构的,规划中应附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管理机构的承诺文件。

第二节 保护管理站、点建设

第三节 信息管理建设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彼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培育和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项目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

1调查资源和利用现状 建立珍稀物种档案

由于XXXX湿地公园面积较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处于起步阶段,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目前尚未做到详尽的、科学的调研。因此,湿地公园建立后,首先要作好区域动植物资源和利用现状调查,建立珍稀动植物物种档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分布情况和生长繁殖习性,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依法加强管理。

3完善湿地与绿地系统 建立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

将本项目湿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纳入周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进行科学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在湿地中心区与外围组团间形成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与周边大环境相连通,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大区域湿地与绿地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项目功能区内,利用XX文旦 “中国驰名商标” 荣誉称号,严格保护湿地农耕休闲体验区苔山塘文旦基地的文旦种植园,并做好金海湾农业区文旦园与其它小水果种植规划,使项目区的滩涂、浅海、湖泊、绿地、经济林园地接近合理比例建立牢固的生物多样性网络体系。

第十四章 基础工程规划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内外部交通现状分析,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规划目标,公路和游步道规划,交通工具和设施等。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功能分区的活动内容、环境容量、服务性质和管理需要,综合确定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选线,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和水上交通。公园内部道路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网络,沟通内外部联系。道路布设必须满足管理、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内部交通方式应鼓励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在公园附近按照游客容量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1、规划原则

    1)兼顾旅游和村镇交通,形成通达的交通体系,使对外公路、环山公路、景点支线公路及游览步行道功能明确,联系便捷。

    2)根据镇区现状,结合景区内景点建设,保护修复原有古道,增修新的步行游览路,使之与规划交通网络串联,方便交通。

    3)在道路尽端和主要景点附近设置停车场,但规划建设必须以不破坏景点的原有景观风貌为前提。

    4)道路交通规划不仅要考虑交通功能的满足,更要根据游览需要和游人心理,形成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增加沿途旅游风光,使游客能在沿线观赏到较好的景致。

    2、道路系统规划

    •景区主路:以现有公路为基础,路宽为911米,完善各路段路面及绿化环境建设,减轻其对景区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景区交通体系的环状骨架。

    •景区次路:通往各子景区和主要景点的通车路,宽57米,主要以游览车辆的通行为主。

    •景区游步道:可以设立富有特色的步行交通体系,路面材料可尽量丰富,游步道规划宽度为1.53米。

    3、交通设施规划

    为满足游客游览和当地居民生活需要,合理组织交通线路。环岛交通除利用现有公交运输外,可开辟专营旅游线路,主要为游客服务,使游客能方便到达各景点,除采用不定班小公共汽车作为旅游车外,还应大力发展环保型的电动游览车。

   第二节 电力工程规划

电力规划包括供电现状分析、用电负荷预测、规划目标、设施设备建设、建设地点布局、规格要求等。湿地公园电力规划参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规定。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沿路敷设,不应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尽量不穿越湿地保育区。高压线路不得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在水力、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水力、潮汐能或太阳能发电站

规划措施:

规划期内要提高送电电压等级,合理布置送变电网点,灵活安排接线方式,增强变配电网的互通容量,改善供电可靠性,防止大面积停电。

1)保证公园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的供电可靠性;

2)延伸现有输配电线路至各景点,新建服务点;

3)高压电走廊布置,除遵照规范要求外,应注意对环境和地质景观所造成的影响,尽量避免在重点地质景观处通过,如确实需要通过,应采取绝缘护套线材,确保游人安全。

4)改部分中低压架空明线为地下埋设,减少对景区的影响。

第三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给排水规划包括生活、生产、生态和消防用水的供给、用水质量、给水管线的规模、规格、布设,以及生活污水、雨水的排放系统。湿地公园给排水工程应满足《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的相关内容。湿地公园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污水未经处理达标禁止排入湿地。污水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洗车、浇灌等非饮用水用途。

排水规划措施

采取雨污分流方式。

雨水结合地形就近排入河流、湖泊和大海。在水土流失、陡坡或易积水形成内涝处,应采取一定措施并建设一定的构筑物助其排放。重要观赏区或设施处,可局部设置雨水口和管道组织排放。

污水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方式相结合。规划近期以保护水质环境、旅游卫生和观赏点质量为目标,进行排水规划布置。在服务设施、居民点较集中的地区铺设排污管道,引向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向河流、湖泊及海中排放。对分散的服务点和居民地则分区设化粪池或消毒池,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自然水体。

第四节 供热工程规划

供热规划包括热源、输热管线和散热系统。湿地公园供热工程规划应满足《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的相关内容。湿地公园宜采用集中供热,供热工程鼓励太阳能等低污染供热方式。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燃气规划包括气源、输气管线和燃气灶具。湿地公园燃气工程规划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2)的相关内容。燃气供应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管道供气或气瓶供气。管道禁止穿越重要功能区。燃气供给必须安全,消除隐患

第十五章 管理规划

第一节 管理机构规划

本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为XX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为XX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监督。

1. 经营(运行)管理

XX湿地公园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中心、科研中心、宣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五个职能科室。

各职能科室主要职责:

1)办公室:上下级机关行政事务联络;涉外事务(包括协调与地方、部门之间关系等);劳资人事;财务、审计;内部科室之间协调;后勤、基建、职工福利;职工文化教育;保护区计划、规划、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2)保护管理中心:湿地资源保护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公益林护林员监督与协调;开展日常巡逻检查,对考察、参观和旅游观光者宣传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及时处理湿地公园内所发生的违法事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破坏湿地资源案件;综合分析保护工作中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公园领导和其他管理系统或部门反映,共同防止破坏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3)科研中心:组织本底调查、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组织课题研究;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动态观测监测;建立基本技术资料数据库;组织研制湿地公园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组织环境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的鉴定、公布;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其他地区湿地公园的沟通与联系。

4)宣教中心:加强标本室、展览室、实验室、科技档案、资料信息的管理;搞好科技咨询与科普宣传。

5)旅游接待中心:加强与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搞好公园内各旅游接待单位之间的协调,负责公园管委会直属旅游接待单位的监管。

人员编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确保有效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原则,建议核定湿地公园管委会事业编制22人,其中办公室(包括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正副主任)4人、保护管理中心5人、科研中心5人、宣教中心3人,旅游接待中心5人。

第二节 运营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项目实施进度。

近中期,2010—2015年,主要对湿地公园进行整体控制,抑制非生态建设活动,开展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对已经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远期,2016—2020年,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保障措施规划

为使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建设,并在建成后发挥预期效益,必须从政策、组织管理、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实现建设目标。

1. 组织管理保障

1XX县政府应加强对本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抓紧成立XX湿地公园管理的职能部门,并挑选政策水平高、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的专家作为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与监督。

2)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2. 资金保障

1)资金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拓宽投资渠道,制定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保证湿地公园建设的资金需求。

2)使用资金时,应符合国家有关资金合法使用的规定,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保形式、任何理由进行挤占、挪用、截留,各项收支都应有明细账。

3)项目建设统一采用资金报账制度,对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节余及使用效率、成本控制等作出详细计划、安排、登记及具体报告,如实提供完整的财务账目、凭证、报表和相关资料。

4)建立健全外部财务监督和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将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设立资金监督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核查、审计和监督工作。通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财政法规、政策贯彻情况以及资金运用和管理过程的监督,认真分析、考核财务状况、建设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切实提高资金审计和监督的有效性,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杜绝产生挪用、滥用资金状况,提高资金的安全利用率。

3. 技术与人才保障

1)根据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岗位培训或到外地参观、学习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使各类人员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对国家明确要求必须持证上岗的岗位,如财务人员、驾驶员、检测人员等岗位坚持持证上岗。

3)加强科技支撑和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内外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做到技术和信息上时时紧跟最新发展动态,业务和服务上处处紧贴当地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

4 . 机制保障

为了激发职工爱岗敬业、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园管委会要建立岗位考核、提升、调动、解聘、奖罚等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评选先进个人活动,对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水平要求,实行岗位聘用机制。

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

第一节 估算依据

第二节 投资估计

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规划期内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为86175元。资金来源按照公益性事业以国家投入为主,经营性项目以自筹为主的原则,统筹安排本规划的资金渠道其中政府投资23655元,建设单位经营性设施投资 62520元。投资估算具体见11-1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开发区内部的财政收入、经营项目的营业性收入、工业区土地出让款的返还及金融部门的临时性借贷。

11-1XX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功能区

序号

单位

工程量

基价

元)

(万元)

湿地农耕

体验区

湿地科普

教育区

服务区

1

m2

38700

2500

9675

2

道路、广场、

停车场

m2

48220

150

723.3

3

m3

1000000

40

4000

4

水体整治

hm2

168

600000

10080

5

绿

hm2

110

600000

6600

6

景观小品

2200

7

电气照明

1200

8

给排水

1200

9

公共设施

1200

10

配套设施

750

11

小计

37628

12

不可预见费(5%

1881.4

13

前期投入(3%

1128.8

14

规划设计费(5%

1881.4

15

42519.6

湿地保护育区

(海域)

海洋生物保护区

红树林

培育区

1

m2

2000

2500

500

2

道路、广场

m2

3000

150

450

3

绿化

hm2

8

600000

480

4

红树林培育

hm2

180

22500

405

5

农居整治

1200

6

景观小品

1000

7

电气照明

200

8

给排水

100

9

公共设施

200

10

小计

4535

11

不可预见费(5%

226.8

12

前期投入(3%

136

13

规划设计费(5%

226.8

14

5124.6

湿地保护育区

(金海湾)

1

南入口

m2

60

2400

14.4

2

听涛茶苑

m2

900

2400

216

3

海鲜排挡

m2

600

2400

144

4

观景亭

1

20

5

码头管理房

m2

100

2400

24

6

生态停车场

m2

5000

1500

60

7

绿化

hm2

20

600000

1200

8

河道清理

m3

10

50

500

9

给排水

70

10

公共设施

200

11

配套设施

300

12

小计

2748.4

13

不可预见费(5%

137.4

14

前期投入(3%

82.5

15

规划设计费(5%

137.4

16

3105.7

环湖生态过渡

运动

1

m2

55000

2500

13750

2

道路、广场、车场

m2

500000

150

7500

3

绿

hm2

92.5

600000

5550

4

景观小品

1000

5

电气照明

1000

6

给排水

800

7

公共设施

1000

8

配套设施

750

9

小计

31350

10

不可预见费(5%

1567.5

11

前期投入(3%

940.5

12

规划设计费(5%

1567.5

13

35425.5

86175

2 . 事业费预算

年度事业费预算按照额定编制22人,根据湿地公园正常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考虑增资、实际支出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确定20102015年平均人均事业费 6万元/年,2016202010万元/年进行概算。据此,本规划期内共需事业费1892万元,其中近期年均132万元,远期年220万元。

第三节 效益评析

1. 生态效益

随着本方案的制定和实施,XX湿地的生态效益将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首先,公园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各种生物群落及野生动物,特别是作为黑嘴鸥栖息地的湿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为最大可能地保留、衍生、繁衍生物物种,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因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条件。生物多样性将日趋丰富,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场所。

其次,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使湿地的各种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为人类进一步保护自然、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提供借鉴和指导。

第三,随着对湿地周边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加强,植被将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林分结构将更趋复杂。这样一方面能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发挥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将为改善与提高XX的生态环境、生活要素提供特殊的作用。据测算,其生态总效益为13633.2万元/(12-1)

12-1 生态价值测算汇总表

序号

生态分项

分项组成

面积(hm2

/hm2

价值

(万元)

1

水源涵养

价值

林地水源涵养价值

417

2026.1

84.5

农田水源涵养价值

881

1130.6

99.6

2

调节洪水

价值

湖泊洪水调节价值

1700

0.67/m3×5m

5695

林地洪水调节价值

417

722.5m3/hm2×0.67/ m3

179.4

农田洪水调节价值

881

0.67/m3×0.2m

118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价值

水域部分保护价值

(1378-24.7+1700)

2203.3

672.7

林地部分保护价值

417

2884.6

120

农田部分保护价值

881

628.2

55

4

净化价值

水域净化价值

1378-24.7+1700

16086.6

4911.2

林地净化价值

417

3779.6

157

农田净化价值

881

1451.2

127.8

5

气体调节

价值

林地气体调节价值

417

8386.2

348.7

农田气体调节价值

881

5295.7

466.6

6

气候调节

价值

水域气候调节价值

1378-24.7+1700

407.0

124.3

林地气候调节价值

417

2389.1

99.4

农田气候调节

881

787.5

69.4

7

营养循环

价值

林地营养循环价值

417

301.1

13.7

农田营养价值

881

350.4

30.9

8

控制侵蚀和保护土壤价值

水域部分保护价值

1378-247+1700

8.8

2.7

林地部分保护价值

417

3450.9

143.5

农田部分保护价值

881

1291.9

113.8

9

合计

13633.2

2. 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湿地公园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众多,滩涂植被典型,地史古老,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有很高的保护科研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湿地公园的保护、科研等基础设施设备日臻完善,为国内外学者及周边地区大中院校师生前来考察、研究、参观、实习提供更加良好的基地。

其次,湿地公园具有保护、科研、教学、科普、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公园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XX的知名度将日益提高。这不但会有力地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本湿地公园环境秀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独特,湿地类型具典型性、多样性,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能为周边地区居民及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观光游、健身游等活动提供良好而富有特色的场所,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达到陶冶情操、健身康体目的。

3 . 经济效益

湿地公园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也就是它所产生的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使XX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更有保障,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生态休闲光观旅游科普教育旅游、农业休闲体验旅游等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能为公园带来更多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公园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使公园更加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根据测算,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年游客合理容量约为595次。对项目区旅游市场客源规模进行预测,2016年第一期项目正式开业后,游客人数预计可达80万人次;2020年第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开放后预计游客人数可达180万人次以上

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16年至2020年人均综合消费(包括门票、餐饮、娱乐、购物等)按180元人民币计算、2021年开始人均综合消费按250元人民币计算。由此推算,2016年至2020年每年可回收资金80万人次×180/=14400万元; 2021年后,每年可回收资金180万人次×250/=45000万元。

以此计算,XXXX湿地公园建设投入的8.62亿资金在不考虑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期建成开放后的第九年,即2024年回收全部投资(包括利息),符合旅游项目投资回收期在8-10年的合理期限。因此,该项目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 项目风险评价

由于湿地公园自身的技术力量不足,实施好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特别是湿地生态系统重建、修复工程,沿海生物防治富营养化技术研究等有一定难度。主要对策: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借智、借力的手段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4. 项目评价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承担起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重担,将长期未开发利用的宝贵的湿地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为XX城乡居民提供了又一处休闲、旅游用地。在保护好湿地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部分旅游项目,让当地村民参与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XX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关停XX区域的污染企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实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等综合整治措施,使XX流域污染源不断减少,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

项目对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污染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生态旅游生活污水、餐饮业油烟、汽车尾气、游客废弃物以及农业生产过程的农药滥用、肥料过量使用等产生污染。

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不随意丢弃废弃物。在生态旅游功能区,建立生态公厕、垃圾箱、小型污水净化设施,将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建立湿地公园后,可对现有的一些旅游设施进行规范,减少对湖泊、海水水体的污染物排放。项目区周边大力推广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肥料产生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在项目建设时,建筑施工有可能产生噪声、建筑垃圾、扬尘等污染,由于项目的建筑面积小,建设工期短,建筑施工及装修时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建设XX湿地公园,通过实施生态系统修复、防护林建设等工作,可以进一步绿化美化项目区环境,提升湿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功能,对项目区环境可产生积极影响。

一、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编制依据 6

(三)问题与建议 8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0

(一)政策背景分析 10

(二)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14

(三)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14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三、承办单位概况 18

(一)概况 18

(二)研发能力 19

(三)财务状况 19

(四)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9

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0

(一)市场分析 20

(二)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29

(三)营销方案、模式及策略 33

五、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8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8

(二)场址建设条件 39

六、建设方案 41

(一)建设规模与布局 41

(二)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 42

(三)产品质量标准 46

(四)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流通体系 47

(五)土建工程 64

(六)主要设备 65

七、总图、运输与公共辅助工程 70

(一)总图布置 70

(二)公共辅助工程 70

八、节能减排措施 72

(一)能耗及污染分析 72

(二)单项与建筑节能工程 72

(三)节能措施综述 72

九、环境影响评价 74

(一) 环境影响 74

(二)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74

(三) 评价与审批 75

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7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77

(二)劳动定员 77

(三)经营管理模式 78

(四)经营管理措施 79

(五)技术培训 80

(六)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80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 81

(一)建设工期 81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

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2

(一) 投资估算依据 82

(二) 投资估算 82

(三)资金来源 83

(四) 资金使用和管理 83

十三、财务评价 85

(一) 财务评价依据 85

(二)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85

(三)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86

(四) 财务效益分析 86

(五) 不确定性分析 88

(六)财务评价结论 91

十四、社会评价 92

(一)社会效益分析 92

(二)未来发展潜力 93

十五、风险分析 96

(一)政策风险控制 96

(二)投资风险控制 96

(三)经营风险控制 96

(四)管理风险控制 97

(五)行业风险控制 98

(六)市场风险控制 99

(七)资金运用和管理的风险控制 99

(八)自然风险控制 99

十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101

(一)结论 101

(二)建议 10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08349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20.html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