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11-11-30 19:33: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闻联播》栏目简介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青海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联播》等等。当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影响力最为广泛。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只能从每晚655开始,国歌和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

  自19829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此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当中变化较显著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全国地方电视台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曾经中断,发生在200517日,中断原因是直播南亚海啸筹款节目《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播出时间

  节目于19781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或第一卫星频道、部分上星城市电视台卫星频道、各城市电视台主要频道、各地方、县级电视台频道于19:00并机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21: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01:00重播。(北京时间)

[编辑本段]

《新闻联播》栏目定位

  

百姓们说:这里有国家大政方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

  干部们说:这里有百姓的苦乐冷暖,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拥有遍布世界的优秀记者,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是国内外大事的真实记录者;通过国际广播转播、央视国际频道重播、网络视频、台港澳媒体收录,备受全球瞩目。

  《新闻联播》是专题综述和系列通讯领域的开路者。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说: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视新闻价值。原来教科书上说新闻新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比如美国水门事件发布的时候,就不是新近的。)还有就是,我们说新闻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单纯的点。

《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

《新闻联播》发展历史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9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9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

  19919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961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新闻联播》栏目音乐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卫东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作曲家,是一位被乐坛认定为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却又不会为追求新潮而改变自己风格的成熟的作曲家。他的军旅文艺生涯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他说拉弹唱样样在行。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两次专门作曲修炼又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广的艺术视野。当人们热衷于火爆的时候,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从事着先后将曹禺的《雷雨》和巴金的《》等文学名著改编成大型歌剧的艰苦工作。即便是为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它的轰动效应也完全建立在孟卫东式的优美悠久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独特基础之上。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独特追求欲使得他在完成那首《新闻联播》开始曲的创作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匠心独运\。后来他在回顾这次足以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的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心中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淘选,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在孟卫东的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人们都说:那间堆满了钢琴、音响、录像机、纸谱和书籍的小房间俨然是一只魔盒,给了他那么多乐思灵感。这里不仅诞生了《新闻联播》开始曲,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他为全国少年儿童创作的新童谣,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如《神州风采》、《体育新闻》、《观察与思考》和《早间新闻》等片头曲也都是从这间小房子里飞出的。《伏尔加日记》、《开发大西南》、《血色清晨》等影、视片的音乐也是在这儿诞生的,其中由他创作全片音乐的电影《血色清晨》还在法国得了全球大奖。

  孟卫东曾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的邀请为十二集音乐风光电视片《黄山》创作歌曲,正好我也有一首《连心锁》被收入片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以文会友般的结缘。孟卫东对我说过:我爱黄山,因为我爱美丽和壮观,我知道这句话并不只是单指黄山而言的,更像是他的艺术追求宣言,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大多充满着美丽和壮观的韵味……我曾试探性地问过他自己最满意的创作歌曲是哪一首?他说是《同一首歌》,这个回答我是非常满意的,因为这确实是一首超越时空、久经考验的完美佳作,既美丽壮观。打从那年北京亚运会唱响、唱红之后,至今依然久唱不衰,现在,《同一首歌》甚至被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用作大型系列歌会的总题目和主题歌,还在冲击、震撼着广大歌迷的心。孟卫东:一位你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曲家,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

《新闻联播》大事记

  ▲19781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8011月开始,《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带来《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潮。

  ▲1981413日至21日,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 198110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天气预报节目。

  ▲19829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点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

  ▲198310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6月,《新闻联播》首次播发台湾新闻,此条新闻通过厦门电视台收录。

  ▲19861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作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1986318日开始试收欧广联新闻。

  ▲198731日开始收录美国CNN新闻。

  ▲19877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315日,《新闻联播》在新址彩电中心播出。

  ▲198812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89911日至117日,《新闻联播》播出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以180条新闻的报道规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的辉煌成就。

  ▲ 19919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 199112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1219日,中央电视台在美国建立记者站。

  ▲199472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在同步报道中实现了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实现以直播方式播出,带来时效革命。

  ▲1997年至2001年,中央电视台全程报道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入世、三峡工程等事件,《新闻联播》成为记录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华版和浓缩版。

▲2004两会报道开始,《新闻联播》首次不延长时间,好评如潮。

197811,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2007126日至9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昔日的“六人行”再次出现了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说其熟悉,是因为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中;说其陌生,是因为他们打破了邢质斌、罗京、李瑞英等资深主持人的常规配合……

新闻联播》30年之变:片头曲 中山装 问候语

 

CCTV.com  20080111 17:18  来源:  

   《新闻联播》片头曲成经典

   2008年元月1日,《新闻联播》走过了整整30年;到今年,《新闻联播》的片头曲也有20年的历史了。

  这首短短16秒的乐曲在19883月从作曲家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央视每晚的黄金时段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也因此被人们誉作每天都能听到他作品的作曲家。

  多年后,回顾自己当初为央视《新闻联播》创作乐曲的经历,孟卫东坦言: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短短一段16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淘选,只为了能让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在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这次创作经历足以被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事实上,除了这首乐曲之外,他还有其他无法被忽略的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同一首歌》。

  关于《新闻联播》主播衣着

  我们就像解读密码一样看新闻联播。一位西方驻华媒体记者这样说过。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一反常态,播音时没穿西服,而改穿了中山装。这一举动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各国使馆纷纷派人打听其中缘由,因为他们认为,衣着的改变象征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实际上只是因为当天值班的播音员因故请假,张宏民被临时拉来救火,由于时间紧迫,没穿正装的张宏民只好把同事的中山装借来应急,没想到竟引起海外的一番猜测。

  关于问候语

  最早时,《新闻联播》的片头问候语是观众同志大家好,后来为以示亲切,改成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天,台里接到一位领导打来的电话,建议仍应使用观众同志的称呼;但不少观众认为,朋友的称呼有着更广泛的涵盖面。经反复考虑,片头语仍然采用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关于播音

  在直播时,新闻稿中的文字会出现在主播正前方的电脑显示器上了,主播眼睛看着显示器,就好像在看着观众一样。尽管只是照读,但主播们长年来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次播音时都精神高度紧张。

  罗京认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是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主持人一心可以多用,经常是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挪着稿子,耳朵听着导演的要求,还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

30年里从青涩到成熟

 

——《新闻联播》成长三部曲

CCTV.com  20080109 17:33  来源:沈阳晚报  

 

197671,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这是《新闻联播》的雏形。197811起,《新闻联播》正式打出栏目名称字幕,开始定名播出。30年里,《新闻联播》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不同时期,也成为中国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初期——地方新闻 片子坐飞机火车进北京

赵忠祥回忆,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有的新闻要几天后才能与观众见面。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大部分新闻都以手写稿的形式传给主播。“当时的主播要具备极强的文字辨别能力。20个编辑每个人的字都不一样,有时候还有领导用红笔、黑笔修改的手迹。”赵忠祥回忆,有时在节目开始后还会飞进一两篇这样的临时稿件。早期《新闻联播》的播音室是一个40平方米的小屋,摄像机、照明灯,加上满地电线,走路都要很小心。播音台是三合板简单拼成的,台上放着写有播音员名字的纸板。而播音员身高不同,大家就用泡沫板或者是磁带盒垫在木椅下面调整高度。

    新闻联播·探索——借鉴国外 女主播尝试微笑播报

“上世纪80年代,是《新闻联播》变化最多的一段时期。”当时的主播卢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1983年开始,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等新一批播音员进入《新闻联播》。

“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加强,我外出采访时看到了很多新鲜的播报方式,例如女主播的微笑。”1984年,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尝试了微笑播报的方式,此举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随后观众普遍反映良好,解除了“微笑危机”,之后《新闻联播》的不少女性播音员都沿用了这种播报风格,并尝试加入“观众朋友们,您好”等问候语。“节目初期没有打字幕的条件,我们尝试在节目开始时作自我介绍,有人提出自我介绍不妥。我们又改成了在一块纸板上手工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摆在主播台上。”

新闻联播·成熟——现场直播 李瑞英藏在台下递稿件

199611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这个直播与19年前的直播截然不同。19年前是不得不直播,而现在是主动直播,是为了更加贴合新闻传播规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赵忠祥表示。

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的质变,给《新闻联播》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卢静向记者复述了罗京对她描述过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一条重大新闻节目开始后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当时李瑞英藏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就必须播报出来。突然有一张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在桌下急得满头大汗。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的最后几句时,从凌乱的稿件中找到,才有惊无险。下了台后两人都虚脱了。”

200351,《新闻联播》换了一个新背景:和海外各大电视台新闻播报相似的有人员活动的机房而不是先前的蓝幕。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位记者表示,换上直播的实况背景,也展现出节目的自信,但这份自信背后有巨大的付出。 

30年前,197811,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她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8291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199191,《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喜欢汉语的国外青年常常将《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播报当作最好的读音范本;《新闻联播》中报道的红色景区成为国外游人神往的地方。因此她是一幅动人的人文景观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cb5a1ac5da50e2524d7fa4.html

《新闻联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