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发布时间:2020-09-08 01:18: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执笔:银川市第十二中学 杨芹

一、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对话是完成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有资料表明,多达 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发展。可见,教学有效性的实 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但现在课堂中的提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提问充满了 整个课堂,而却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研究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极其迫切的。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较为深入,但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实践性 研究还较少。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加之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现状,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提出课堂教学问题的意识有,但如何使其有效、高效,重视不够。如何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思维品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认识不到位。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历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引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对他们终身有用的各种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直问、追问、设疑、对比等,这些提问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研究意义:

1(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历史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提问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领会本质、可以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这种思维品质上的收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课改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形式有,但实效性差。有些教师一问到底不求问题的质量;有些教师提问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是为了自己的教„„;这些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课堂提问作用、方法和效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方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在研究中改进课堂,使自己在课题的不断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分析。找出追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 2、促进追问发挥良好作用和效果的行动研究。探索出能达到良好追问作用和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调查法。调查、分析提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期间收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的大量案例,针对不同的案例,边研究边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经验总结法。归纳、实践、认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已取得的相关成果

本课题前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在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基础上,研究者完成了以下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8年在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夏正建的带领下兴庆区部分优秀历史教师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带着问题: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问,用什么形式提问,在什么时候提问,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等,开始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并于2008年在宁夏教育网上展开了网上研讨,课题组成员的网上发帖引起了区内外同行及专家的关注和一致好评。

第二阶段——2009年初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专家指导会”,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夏正建亲临兴庆区第五中学,对本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课题组成员及兴庆区其他历史教师再次利用网络(兴庆区教育信息网)展开讨论,展示了教师们研究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0年3月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组成员就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具体做法及思考撰写论文,课题组成员研究论文12篇在兴庆区教育信息网上发表。

五、实施步骤:

本课题被立项为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之后,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继续进行研究: (一)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月)

1、课题申报和论证

2、确定课题组成员并征求意见,撰写实施方案。

3、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4、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5、实验报告的论证和任务落实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二)实践阶段。(2011年2月--2013年7月)

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1)课题组成员在观察提炼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

第一步:调研——通过上课、听课进行观察;

第二步:提炼、设想、质疑、反思——提炼课堂提问各种方式,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行动研究:一是假设课堂教学提问的各种方法,运用教学的实际行动进行实践,印证各种课堂提问方法的有效性;二是对发现的课堂教学提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对策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

第三步:研究、总结—— 学习相关历史思维理论,对比研究课堂提问教学实践中各种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理性思考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的根源,总结前一阶段行动研究,明确下一阶段研究的目标。 (2)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沟通、交流、探索行动对策方法,推进课题研究: 第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寻找理论支撑点;

第二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探索行动研究的对策方法; 第三步:组织研讨活动,在搜集整理教师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正意见; 第四步:总结归类、提炼经验,思考推进、改进措施;

3、组织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教育叙事等。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2、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3、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4、撰写研究报告。

5、结题鉴定。

6、总结推广

本课题自立项已近一年,按照课题组制定的实施方案,计划2013年底结题。现把一年来开展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在课题的启动阶段:

1、2010年5月25日在银川十五中西校区召开课题组会议,区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夏正建指导成员将所思所想转化为行动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课题组负责人何晓兰老师向各成员提出具体要求,如抓住追问来预设问题和发现问题,用小专题的方式进行行动研究,关注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等等。同时此次会议还确定六位做课人来承担本课题的课例研究任务,分别是银川三中的杨华琼老师、十二中的杨芹老师、十五中的刘晓燕老师、银川回中的武进虎老师、满春中学的马永萍老师和掌政中学(后调入银川九中)的周彦彪老师,共6位。

2、2010年8月28日,由自治区教研室与北师大出版社主办、吴忠教研室承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北师大版教材培训研讨会在吴忠三中召开。自治区教研室夏正建主任和课题组成员武进虎教师、周彦彪老师、杨芹等参加了培训。来自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历史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聂幼犁教授做了题为《现代课程论洞察与研究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概念》的专题讲座,聂教授从课堂中教与学的本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初中历史课的本质、反思的意义五个方面用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幽默的语言,用学识、经验、智慧极具针对性、指导性给我区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为不虚吴忠之行,受益匪浅。

3、2010年9月,为了将课堂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对认识转化为行动研究更深入开展,本课题组在专家夏正建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全区历史初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形式到掌政中学为送课下乡,内容为:授课教师6人分三组,进行同时空的“同课异构”,主讲八年级上册第6、7课,届时由课题组负责人何晓兰老师做历史教学工作汇报。分组情况如下:

A组成员:(授课)周彦彪、刘晓燕,参与人员:陈曼、胡明、颜艳、郝金萍,组长由周彦彪兼任

B组成员:(授课)杨芹、杨华琼,参与人员:欧淑文、保永霞、张旭磊,何晓兰(组长)

C组成员:(授课)武进虎、马永萍,参与人员:薛叶琳、王臻、董淑娟、杨英(组长)

为了让这次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全区历史观摩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如集体备课、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互相记录,做课的老师每人准备好30份教学设计,将自己的阶段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

正式活动时间为9月26日全天,一大早全区近百位历史教师聚集在掌政中学,先由何晓兰老师介绍课题开展的情况,接着分三组同时听课,上午下午各安排一节,都是先听后评。评课环节先由做课人自评,6位主讲者都是直奔主题,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的侧重点对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也客观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进行分析,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也提出方向。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参与,积极发言,既指出课的亮点,并有条理地归纳,又开诚布公地提出有待于改进之处,还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大家在热烈的教研氛围中通过交流圆满地结束了观摩活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都有收获。

活动后续:本次活动还有课堂实录及评课实录,授课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件上传,在宁夏教研网上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此次活动受到全区初中历史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既扎实又有效。

二、在课题的实践阶段:

4、2011年4月22日上午,课题组成员来到大新中学对他们开展的“生本教育模式”观摩研讨,大家不但听到了王海霞老师和郝金萍老师的“同课异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参与了教研活动,还趁机召开课题组会,负责人何晓兰老师通过网络建立QQ群“历史课题组”(84686734)要求各成员积极加入,密切联系。同时还为各成员推荐了参考书目,要求大家用先进的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专业上再度提升。推荐书目有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沃尔什的《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刘以林的《教学基本功(10)课堂提问技巧》等。

5、2011年5月至6月,课题组负责人何晓兰老师向各成员发放《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学生和老师问卷调查表,各成员在自己所属的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及研究。

6、2011年9月,课题组在银川回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听取银川市教科所教研员张世惠老师的培训讲座,还观摩课题组成员武进虎老师的教学研讨课《与哥伦布同行》

7、2011年9月21、22日课题组成员在银川回中观摩全区历史初中教师优质课大赛,通过11节课的两个教学内容《文化大革命》和《伟大的历史转折》,成员们运用课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取长补短实现学习借鉴、研究改进的目的。

8、2011年10月11日,课题组成员在教育厅参加关于网络集体在线研讨活动的会议,具体安排在10月13日全天,全区历史老师共同参与,主会场设在银川三中,分会场设在各在学校,届时大家将发贴、跟贴,要求有针对性,摆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分析,再举例说说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方法指导。此次主题虽然是关于生动性研究,但对我们“有效提问”的课题仍然非常有借鉴的价值。

9、课题负责人何晓兰老师利用兴庆区历史教研员的有利身份,每学期到成员的所在学校听课针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10、各成员也已将自己近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小结。

优势:各成员态度端正,认真积极。通过上述培训、专家讲座的政理论引领,结合听课评课及网络集体教研中同伴的交流和自己积累的课例不断的反思,证明这样的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在夏正建主任和何晓兰老师的领导下,活动开展的扎实而有序,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手段,方便快捷。

不足:成员们在工作之余抽出教研的时间做课题非常辛苦,而且分布于不同的学校比较分散,有时显得势单力薄。同时在行动研究中对课例的整理不够(数量、时间、精力及条件都是有限的)另外,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还不够,如课堂实录的运用和分析。

改进的思路:下一阶段将组织成员,针对实施方案查对,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按计划实施,应该结合课题的重点对成员进行明确的研究分工,再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f62ac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6.html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