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发布时间:2011-08-17 16:57: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跨国公司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我国已经被纳入到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体系当中。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们必须善于将国际发展趋势与区域内生力量结合起来,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区域综合效益最大化。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战略调整全面展开,协调区域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区域发展战略主框架[1]。从空间层面来讲,就必须将国家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区域内产业布局的空间优化与重组,通过空间集约、分类利用和区域功能互补,提高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的综合发展目标。我国的各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在全球竞争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是同一区域的两个部分。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大都向社会稳定,成本较低,反应速度快,配套能力强的地区转移。产业链式转移和产品内分工趋势愈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布局加速向沿海地区、内陆中心城市流动就成为必然,区域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复杂功能地域结构体。各城市、各地区在更高一级的复杂功能地域综合体中处于不同的层级,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必须通过优势互补和功能互动,承担不同的产业分工与产品内分工,有效承接产业链式转移,一体化绑定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经济区发展迅速,将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数据显示,实施振兴战略以来的2004年至2006年,是东北三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但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整体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东北三省2003年到2006年经济总量占全国GDP 比重从9.6%降至8.6%;只相当于广东省的80.3%和58.3%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一些影响长远发展、决定振兴成败的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2]。以东北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契机,推动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区域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对于破解东北难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为其以外的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3]。城市联系是劳动地域分工的产物,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等条件为支撑,以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收稿时间:2010-12-17;修回时间:2011-04-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1094)和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研究项目(编号:2008-35-14)联合资助。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5-0741-07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韩增林1,郭建科1,杨大海2(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辽宁大连116029;2.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辽宁大连116012)第31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1,No.52011年5月ECONOM IC GEOGRAPHY M ay ,2011摘要: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关键词:东北地区;城市流空间联系;辽宁沿海经济带;海陆互动策略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3f7fb465ce05087632134c.html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