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中医201O年6月第32卷第6期Hebei  TCM,June 2010,Vol 32,No.6 
89l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杨红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体检中心,广西桂林41002) 
【关键词】 电针;三叉神经痛;e灸疗法;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745.110.5;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10)06—0891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不明原因的面部三叉神经分 1.2.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哺乳、妊娠 
布区域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发作为骤然发 期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③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如多发 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性质多种多样,可呈撕裂样、电 
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等;④过 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 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 愈。本病多发于40岁以后的女性。2007—03-2009— 
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⑥4 05,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 周内使用过已知对主要脏器有损害的药物者;⑦不能合 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O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或正在参加其他医疗试验者;⑧虽为本病,但经过手术 1资料与方法 
等其他手段使神经纤维破坏,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 1.1一般资料全部1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 
响者。 
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35—70 1.3治疗方法 
岁,平均(52.2 -17.5)岁;病程6个月一7年,平均(45  
1.3.1治疗组取穴:第1支主穴为鱼腰、阳白、太阳;第 
39)个月。对照组6O例,男l8例,女42例;年龄36—71 2支主穴为四白、颧髂、迎香;第3支主穴为颊车、地仓、夹 岁,平均(51.8±17.8)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47 4 承浆、下关;临近配穴为百会、头维、听宫、风池、翳风、扳 38)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机点(任取2~3个);远端配穴为外关、合谷、太冲、内庭、 0.05),具有可比性。 侠溪、行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穴位局部 1.2诊断依据 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华佗牌一次性0.35 mm X40 nln毫 1.2.1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 
针针刺。刺鱼腰时斜向内上方刺人眶上孔约5~10/1, 
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①阵发性发作的面部 使针感传至前额;刺四白时针尖向外下方45。刺人眶下孔 疼痛,持续数秒;②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疼痛只 5~10 mm,以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为度;刺颧髂时针向与 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疼痛为突然的、强烈 颧骨尖切面垂直刺人8—10 mm,使局部酸胀感扩散至半 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疼痛程度严重,刺 侧颜面部;刺夹承浆时垂直进针3—5 mm后向外侧斜刺 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③无神经系 人颏孔约1O一15 mm,使针感传至下颌;刺翳风穴时斜向 统损害表现;④每次发作形式刻板;⑤排除其他引起面部 下颌方向刺入8~10 mm,以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 
疼痛的疾患,如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 。 半侧面部为度;刺下关时垂直进针约3—5 mm,施以紧提 1.2.2纳入标准
①凡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 
慢按手法,使针感向四周扩散。如有明确扳机点,可用齐 
准者;②年龄在l8~7O岁之间,治疗前I周停止治疗本病 刺针法,即先在扳机点直刺,得气后再在其左右10 mm处 
的其他方法;③经CT或MRI等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者; 斜刺,方向朝向扳机点;余穴均采用常规刺法。连接 ④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 G6805一II型电针治疗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 持治疗者。 
选用频率8O Hz以上的密波进行刺激,以患者面部肌肉出 现微痉挛和麻木感为度,留针4 min。每日治疗2次。 作者简介:杨红杰(1965一),女,主治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 1.3.2对照组
卡马西平片(江苏去阳集团药业有限公 
临床、健康体检及医疗保健工作。 
司,国药准字H32020326),首剂0.1 g,每日2次口服,次 
日起逐渐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 g,疼痛停止后逐 

一◆
-.
--O--◆
-◆
_◆
一◆
-.
--O--◆
 
参考文献 
2]孙树椿.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M].南宁:广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6. 
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收稿日期:2009—12—22) 

892 河北中医2010年6月第32卷第6期Hebe J TCM,une 2010。Vol 32,No.6 
渐减量,维持量为0.6~0.8 g/d。 1.3.3疗程及其他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 
穴,加之刺激扳机点更能激发经气,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使疾病向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本病取 穴当以太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鱼腰穴为经外奇穴,解剖位置在三叉神经区眶上神经 点处,具有疏风通络之功;四白为足阳明经穴,是治疗面痛 
评定疗效。治疗期间避风寒、畅情志、勿劳累、饮食清淡。 1.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停止,面部感觉等功能正常, 
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停止后,3个月内复 发,但复发频次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疼痛发作频次 
常用穴,解剖位置在三叉神经区眶下神经点处,可通经活 络;夹承浆为经外奇穴,解剖位置在颏神经点处;下关穴属 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解剖位置在 
较前减少25%一50%;无效: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小于 
25%[ 
。 
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 三叉神经总干分支处,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 功;颧髂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也是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析,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 P<O.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论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周围学 说认为本病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部分,是由于多种 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中枢学说认为本病是一种感觉性癫 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 
多数学者认为是本病是多种原因引起三叉神经局部脱髓 鞘而产生异位冲动,相邻轴索纤维伪突触形成或形成短 路,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人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 过短路传人,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 。三叉神经 感觉神经根切断术活检可见神经节细胞消失,炎症细胞浸 润,神经鞘膜不规则增厚,髓鞘瓦解,轴索节段性蜕变、裸 露、扭曲、变形等。电镜下尚可见郎飞节附近轴索内集结 大量线粒体,后者可能与神经组织受机械性压迫有关 。 
西医多采用广谱抗癫痫药进行外周神经镇痛治疗,虽然起 效快,但远期疗效较差,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痛范畴。《灵枢-经 脉》有“颔痛”、“颊痛”、“目外眦痛”等散在记载。本病病 因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卫气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 袭手足三阳络脉,经络阻塞而致病;内因则多为情志不舒, 郁而化火,重则劫伤肝肾之阴,虚火循经上扰清窍而发病。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精 华皆上注于头,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诸邪可随风气上扰清 窍。故治宜疏风清热,清肝泻火,活络止痛。中医学认为 经络是遍布周身将脏腑器官、四肢百骸有机联系起来的系 统,它通过经气的活动来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机体 
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若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 会出现疼痛。本病针灸取穴以局部为主,配合肢体远端腧 
交会穴,同时又为足三阳经筋结聚点,针刺本穴能疏导太 
阳、少阳经气,对经筋网络循行的邻近部位也有调节作用; 内庭为足阳明经腧穴,《针灸甲乙经》谓“下齿痛,恶寒目 急,内庭主之”;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与手少阳经、阳 
维脉、阳跷脉相交会,《针灸大成》谓“主洒淅寒热,伤寒温 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 具有祛风散寒、开郁通络之功;齐刺扳机点能疏通经气,驱 
除深痹,活血镇痛,《灵枢・官针》谓“齐刺者,直人一,傍 
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 者也”。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局部腧穴可刺激深部感受器,通 
过特殊的针刺手法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受累神经就会出现 触电样的针感反应,兴奋信息沿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 经,激活内源性痛觉调控系统和中枢神经递质系统,使伤 害性刺激受到抑制;同时,针刺还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 进组织代谢,降低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浓度以消除局部水 肿、炎症、痉挛,使受损肌肉神经得到修复,发挥镇痛作 用 ]。针刺配合电针疗法能够长时间保持针感,可直接刺 
激传导痛觉的神经,使这类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发生阻 滞,又可使脊髓背角细胞对损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 从而更好的起到止痛、缓解肌肉血管痉挛的作用 。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 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I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蔡映云.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内科疾病诊 
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2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03—204. 
[3] 韩素勤,及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5):1814—1817. 
[4]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4— 
335. 
[5] 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杜, 
1988:17. 
[6]何广新,曲延华.疼痛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1994:119. 
(收稿日期:2010—03—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ccc0c984254b35eefd34df.html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