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4-19 17:41: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穴位注射
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常用穴位:

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年来国内55篇相关文献,总结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频率最高的两个是血海和大椎。从主穴使用频率较高的4个穴位来看,主治病症集中于荨麻疹、痤疮、银屑病和鼻炎。

二、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2、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3、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4、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5、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7、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8、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9、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247e07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d.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