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太阳红浅析

发布时间:2016-06-02 10:06: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2

1、传统摇指演奏技巧……………………………………………………………2

2、《井冈山上太阳红》对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继承

三、《井冈山上太阳红》对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

(一)快速指序

(二)快速指序用指规则和要领

…………………………………………………………………………………8

传承与发展——古筝曲《井冈山上太阳红》演奏技巧分析

要:《井冈山上太阳红》作曲:赵曼琴 创作于1975

这首乐曲的主题由起承转合四个匀称的乐句组成,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第一、二、四句句尾呈逐渐下行模进,在起转接作用的第三句末,反复出现了向上的回返性音型,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全曲除主题外,共有五次变奏与再现。曲作者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的运用,赋于各段变奏以迥异的性格特征。第一变奏在主题段基础上,加进了左手的多种作韵技法,旋律委婉细腻,韵味浓郁。第二变奏是在严格变奏思维指导下的自由变奏,乐思以散板的山歌风形式展开。第三变奏是3/4拍子,右手长摇奏出歌唱性的旋律,优美、明朗,犹如在诉说家乡的美景,内心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在一段主题再现之后,音乐进入了最后的变奏,左手用八度音在低音区奏出主题的骨干音,坚定有力,果断而有精神,右手在保持原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采用民间器乐曲中常有的"主题加花"手法在高音区进行变奏,加上快板的速度,有一种无穷的音响效果。

星语星愿

关键词: 井冈山,情感表现,民族音乐,摇指。

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开始至20世纪中后期,古筝这件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为古筝艺术的繁衍发展默默无名地做出了非常可贵的重要贡献。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出许多流派,如山东、河南、浙江、潮州、客家和陕西等等。他们生根于不同的地域,但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对古筝艺术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又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这件乐器不仅在国内或华人世界中以百万之众的巨大规模向青少年普及,而且也深得许多外国音乐家的喜爱并习奏。古筝在当今国际乐坛已赢得了十分崇高的地位。这一切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密切相连。筝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演奏家为主体代代相传、去粗取精、逐渐丰富、不断进化的历史,是一部不停顿地进行广泛传播、筝人队伍日益壮大的历史。《井冈山上太阳红》乐曲是作者赵曼琴先生于1975年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的原型为广泛流传于江西地区的《采茶谣》。每年谷雨季节,采茶姑娘上山采茶时,总要唱起柔婉抒情的《采茶谣》。曲调为五声羽调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只在几处出现了四度跳进。

1、传统摇指演奏技巧

在古筝曲中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长摇、扫摇、,多指摇、双手摇等等。现在将依展时间脉络,对摇指的发展作一个简略性的说明:

摇指包括大拇指摇,食指摇,中指摇及由摇指派生出来的双音摇,三音摇,扫摇,扣摇等等,其中大指摇又根据不同的乐曲,流派入风格,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大指摇奏方法:

大指大关节摇(以河南流派为代表)(一说托劈)

大指小关节摇(以山东流派为代表)(一说托劈)

扎桩摇(以浙江流派为代表)

悬腕摇(以北京地区为代表)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

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摇指的全面掌握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扎桩摇、2.悬腕摇、3.扫摇

1、扎桩摇:

    扎桩能在摇指入门时给学习者带来稳定的重心以便于放松,易于掌握。所以建议从扎桩摇指入手。扎桩即右手小指抵在前梁底部的将要弹奏的琴弦的弦孔与上方音的弦孔之间。右手食指指尖侧面捏住大指假指甲的胶布位置。右手手腕放低,与指尖呈同一水平面。胳膊自然弯曲,角度以右手大指假指甲能平面触弦为准。弹奏顺序为先劈后托,弹奏位置为距离前梁一寸左右位置。第一下劈完后大指应当紧紧地依靠在上方音上(如劈完“5,大指应紧紧挨着“6”弦)这样的话大指在弹奏过程中又有一个可依靠的力的支点,这样更有利于手臂放松。而托回去时则是主动而悬空的,应避免与其下方音发生碰触,否则会造成手腕转动距离过大而影响速度。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劈还是托,手腕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线上作为一个轴心进行转动。还应该注意劈是力量朝下有惯性好发力,容易力度强,而托时力量朝上有阻力,容易力度弱,因此一定要加强托的力量而力求平均,只有力度平均将来才有可能形成均匀连贯的长音。而控制大指力度的关键在于食指,食指捏住大指越紧,力度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在托时尽量将食指捏紧大指,力求与劈力度平均。

2、悬腕摇:

    悬腕摇是在扎桩摇指稳固、灵活、快速掌握后的第二步摇指。未掌握稳扎桩摇,建议先不进入悬腕摇。悬腕摇的优势在于撤掉了小指的扎桩,右手摇指能够在琴弦的各个位置上进行游摇,从而大大丰富了摇指的音色变化。而撤掉小指后会突然感到失去了重心,那么这时应将所有力量的重心转移到劈完之后的上方音上,大指紧紧依靠在上方音上,将手臂所有的力量都落在上方琴弦上,致使手臂完全放松,从而达到手腕灵活转动的状态。力量大小依然靠食指捏住大指的松紧度来控制。

3、扫摇:

扫摇是在悬腕摇指的基础上加了中指扫弦。目的是在一些有气势的乐曲中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扫摇在数量上不是随意的,它的规律是扫一下,摇四下,扫是由中指来担任的。第一步先固定我们的数量,让它形成规律,着手时先去掉扫,只做悬腕摇,每摇四下带一个重音,以便形成规律。熟练后,伸出中指并伸直(注意只伸中指,不要移动手掌位置),尽可能地扫动更多的琴弦来烘托气氛,扫加入后与练习时的重音叠在一起,从而形成扫摇。扫摇时依然注意手臂放松,加强食指与大指指尖力度,以手腕为轴心放松转动。要值得注意的是,扫摇依然是以摇为主,以扫为辅,不应将扫盖过摇,而应当使摇指的旋律线清晰饱满,同时又有扫为其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扫摇总体来说力度较强,速度较快,在这两方面要下功夫,这是较难的一个指法,要多加练习。

二.《井冈山上太阳红》对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继承

整首乐曲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运用指序技法。这里要提醒的是,乐曲正式的旋律是从第五小节开始的。许多学习者都对这首歌曲不太熟悉,以为第一小节就是正式的主题,其实前四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部分。
  第二部分是慢板,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段“自由的山歌风的”散板之后,进入了由a主题音调变化而来的b段,这里重复的两次可在音量、速度方面加以变化,使之更生动一些。
  第三部分从3/4拍开始,引领全曲逐步进入高潮。
  在演奏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准确性和音质坚实,颗粒性强,切记把“指序技法”与“盲目快速”的概念混淆起来。“指序技法”并不意味着为快而快,就《井冈山上太阳红》而言,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速度在四分音符=152-160之间即可,如果太快则失去了乐曲原有的轻快优美的情趣。因此在练习指序技法时,也不能一味钻牛角尖,只讲究速度,忽略音质和手的松弛感;因为“快速”是无底的,只有将音质、速度和情感等与乐曲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物尽其值”。

《井冈山上太阳红》开始部分的十三小节是一个快板。因为速度很快,右手技巧也要很高,所以难度很大而且速度和力度要求也很严紧。如果运用传统技法在演奏这种快节奏的音型时运用传统指法时,如果处理不好,手指的灵活性就会受局限。该段落由于速度很快会使整个手掌僵硬或者胳膊出现摆动整个曲子所要求的力度和速度也不能完全达到,而运用了快速指序技法,它便充分的把每个手指都调动了起来使每个指头都灵活交替。弹奏时,便使四个手指都运用了指法也是抹指托指交换到无名指中指来回交替运用不仅加快了速度也使手指的组合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整个曲子的感情色彩完全体现出加强了曲子的表现性。这样就使曲子在一开始进入主题时就表现了强烈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手指的独立性和颗粒性都无法表达的完善。

在乐曲中出现连弹技法的段落,该段落需要手指的灵活及稳当大指的快速连接也很重要。如果使用传统技法法运用抹指和托指交替弹奏。手指的灵活与稳定性就不够手指的连弹就不是很顺畅最重要的,曲子的速度与力度不好掌握整体不稳。大指的连动作也受局限。曲子的流畅感也欠缺。而如果运用快速指序技法便使手指反应很灵敏,大指的接连也准确保证了曲子的连贯与匀称这里快速指序应用就解决了难题,也使得曲子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

速度与力度的要求及手指的独立性和组合性充分展现连弹部分表现力就很强。

双手的力度应该是竞争的旋律手指的协调能力快速力度都得匀称统一。在这里使用快速指序这一技法能够充分地使左右手协调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使得右手演奏技术大大提高使得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个手指间的运用达到平衡与统一所以整首曲子表现力

速度力度以及感情色彩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整首作品中快速快序技法的应用深入其中,左手用八度音在低音区奏出主题的骨干音,坚定有力果断而有精神。右手在保持原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加上快板的速度,使整首曲子体现了一种‘无穷动’的音响效果。大大加强了古筝的表现力。

(一) 快速指序

在练习中必须要求左右手同时进行进行,也就是右手能弹奏的技法左手也行,并且在速度,力度以以及熟练程度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在快速技巧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个要领,——放松,只有肩,臂,肘,腕,肌肉的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那力量集中到指尖的过程就会减弱。

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

一) 快四点练习:可以训练各个手指位置相对固定,弹奏中避免发生碰撞。尤其是大指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放在食指外侧,各行其道。中指在练习过程中要放松,有下垂感。各个手指指尖发力,在弹奏过程中要经常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从而使各指在需要弹奏时有充分的力度,并使触弦动作更具爆发力。

二) 手指指序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应有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作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干净、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首先,大臂要放松自然,小臂也要放松、放平;臂、手腕、掌部稳定统一,力量过渡自然,手腕放平;五个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四个手指触弦时力度均匀,力量相等,时值平均,音色统一,要求颗粒性强。练习时要分三个步骤来做:1.指甲触弦前,手指呈有控制的放松状态,即手型是半握拳状态,手心要有一些控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关节要凸起,大指义甲与琴弦的角度是垂直的。2.指甲触弦时,义甲指尖与手指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三) 轮指练习:首先,大臂要放松自然,小臂也要放松、放平;臂、手腕、掌部稳定统一,力量过渡自然,手腕放平;五个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四个手指触弦时力度均匀,力量相等,时值平均,音色统一,要求颗粒性强。练习时要分三个步骤来做:1.指甲触弦前,手指呈有控制的放松状态,即手型是半握拳状态,手心要有一些控制。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关节要凸起,大指义甲与琴弦的角度是垂直的。2.指甲触弦时,义甲指尖与手指小关节迅速用力,瞬间而过。3.触弦后,手指立即恢复到有控制的放松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松松的过程。

四) 练习快速技巧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作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最初,从慢速开始,把各指头的能力练平均,逐步掌握对称与惯性的规律(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调换重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称“对称”。而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在不同弹奏方式进行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为惯性,还是惯性转换为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惯性,都应通过对称进行转换过渡。因为对称是传统弹奏技术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春到湘江》、《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而定。

( )指序练习要点速指序用指规则和要领快速

1要放松状态 也就是手指放松。身体放松尽可能先采用“贴后离”的弹弦形式练习,熟练后再采用“双离弦”的形式练习。此外要使指甲正面滑过琴弦不要硬拨过琴弦多“顺茬‘弹奏少“戗茬”弹奏,尽可能慢练不要快练。

2手指的连接速度和任意接连。这也是保持快速的要点。

3需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科学的演奏方法。

4快四点练习,可以训练手指位置相对固定,弹奏中避免发生碰撞。尤其是大指要

特别注意,一定要放在食指外侧各行其道。

5贴弦练习,手指不能扎桩,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

为以后手指的滚动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强调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不能随便

弹。

6手指指序滚动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

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

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

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

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

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

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 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快速指序突破了传统

的技法。

本文通过对古筝名曲《井冈山上太阳红》,总结出该作品在演奏技法上的继承与发展。《井冈山上太阳红》它的出现使得古筝的演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当然本曲的影响也有利有弊,它在丰富了筝乐变现力的同时弱化了古筝的左手特质使得整个文革时期的筝乐创作走向一个高、快、强即技术难度高,速度快,力度强。古筝艺术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和技术理论的层面,而应重点放在创新层面,作为古筝艺术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为古筝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这件美好的乐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巧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作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最初,从慢速开始,把各指头的能力练平均,逐步掌握对称与惯性的规律(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调换重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称“对称”。而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在不同弹奏方式进行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为惯性,还是惯性转换为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惯性,都应通过对称进行转换过渡。因为对称是传统弹奏技术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井冈山上太阳红》中,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f7893f81c758f5f61f67fd.html

《井冈山上太阳红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