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创办“网事版”的初尝试-党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党报创办“网事版”的初尝试|党报








2011年1月1日,北京日报扩版,由原来每日16个版扩充到20个版。此次扩版目标是在增加新闻版面的同时,整合专副刊资源,体现深度阅读价值,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体现纸媒的优势。 此次扩版中,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版面――网事版。

经过半年的实践,北京日报网事版一天天在成长,不仅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在报社内部业绩考核也还算出色,优秀率占到70%以上。

党报为什么要办网事版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愈演愈烈,“报纸能活10年还是20年”的诘问,让每一个纸媒从业者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网络作为新舆论场正在形成。在网络世界,人人都有麦克风,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网民表达意见最集中、最直接的平台。网络需要监管,但更需要引导。

北京日报作为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首都党报,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与发展契机,必须态度积极,勇于尝试。创办网事版,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网事版与追求权威性的新闻报道、深度阅读的专副刊版面不同。它时尚、幽默、轻松、消遣阅读的特性,及对接虚拟与现实世界,关注网络热点,反映当下网络生态,紧跟生活潮流,使网事版成为
党报拉近和读者距离的最好介质。

党报的网事版应该怎么办

网事版,以网络作为报道对象,依据党报新闻判断标准,对发生在网络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体现党报主流价值观。

综观全国报界,少数地方报纸已经有此类性质的版面出现,像宜兴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但是有的报纸只是将热线与网事合并,所谓的“网事”只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的报纸是将网事作为纸媒的延伸,他们将报纸某一时期的热点事件在网络上的反映,作为网事报道的重点。

北京是全国传媒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北京已知的数十种报刊中,只有北京晨报开辟了有类似的版面,该版面取名“网文撷英”,顾名思义就是网络文摘。

北京日报的网事版既不搞文摘,也不是热线,它是党报对网络这一全新报道领域的开拓。在我们面前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尝试。

北京日报网事版的主要做法

1.确定目标人群,定制特色内容

党报的核心读者群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为主,他们的年龄多半在30岁以上,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他们中大多数人因为工作需要,已经非常熟悉网络,但未必有大把时间泡在网络上。党报网事版必须兼顾到这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力争做到内容新鲜、时尚、热辣,但未必很前卫。网事版扫描一周热门网络事件、网络人物、网络现象,使核心读者群不落伍。


比如《哈佛公开课 网上免费学》是纸媒中第一家报道网易推出公开课的报道。公开课又被网友称为“淘课”,它是网站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公开课挂到网上,友只要有兴趣,不用花一分钱,随时可以聆听这些名校里名师的讲座,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圆了很多人的世界名校梦想。网易自推出此活动以来,并未得到很多人关注,因为它实在不够吸引眼球。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题材既是党报需要的,更是党报核心读者群需要的。报道刊出后,受到读者的关注与好评。 2.线索源自网络,跟踪采访求证

目前网事版上,除边栏词条解释稿件取材于百科类网站外,其他稿件线索来自网站,但都要进行采访、编辑、加工,进行二度创作,绝不能拿来就用。对于重点报道的网络红人和热事,我们通过网站联络人、论坛版主、发帖网友等,尽量联系当事人,进行采访,在我们的报道中加入第一手资料。

比如对曾经在网络上走红的一段视频《我今年二十七八》的报道。严格来说,该视频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它一天之内点击率达到几十万。视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个80后的作者怎么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视频无法告诉读者的。我们通过博客留言,辗转找到了该视频的作者――一名吉林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而他的讲述让我们很是意外。这段视频的词早就在网友间流传,音乐是他刚看完电影《非诚勿扰》摘下来的,画面是他从韩国一获奖作品中引用来的,他是一个播音爱好者,他所做的就是把诗词、音乐、画片、配音这几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意外的成功。而这些幕后故事,不经过采访是根本无法呈现出来的。也正是有了这些采访,才使网事版呈现出网络中没有的深度与优势。 3.锁定一周目标,三天新鲜出炉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海量信息时时更新,网事版作为周刊,一周一次,从时效角度讲无论如何是无法与网络相抗衡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关注一周内网络热点,重点筛选见报
三天前的重点内容,以保证见报内容的新鲜度、关注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国庆隔空对骂大魔女》《宋丹丹微博怒战潘石屹》等报道在见报时都是当周热点,事件每天都在翻新,如果作为新闻题材,每天一报,难免琐碎,相反周刊正好发挥了其优长,不仅可以把几天的事件进展归纳整理,更可以梳理观点,冷静判断,给读者更理性的事件分析。

4.信息丰富饱满,追求愉快阅读

网事版既有重点阅读,又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对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交友网站、论坛、社区,我们都建立了全方位的监测。对于网事版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信息的丰富,相反却是从海量信息中进行大量的筛除,保留挑选那些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既符合党报主流价值观,又符合读者审美需求,既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又通俗不媚俗的信息。 像《美籍博士哥喊出“为人民服务”》的报道,本来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相亲现场出现的一个插曲,身揣众多世界名校毕业证的美国籍博士,面对心动女生抛出“假如你中了1000万美金”的话题,心动女生只想到了自己,全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点让博士哥很是不理解,最后遗憾离场。该视频上传网络后,被网友追捧,许多人留言支持博士哥,并引发对国内教育的反思。这样的消息既有关注度又体现了党报主流价值观,然是网事版的热点。

5.引用网言网语,体现网络特色

网事版从版面栏目设置到标题制作、文字编辑都力求具有网络特色。目前开设的栏目有“E趣生活”(网友追捧的生活方式)“网络红人”(最受关注、最具争议的网络人物)“围观”(网络争议事件的观点交锋)“辣道”(网友热议新闻事件的点评)“锐词”(被网络编辑的反映时代特色的新词汇)、“IN语”(被网友流传记录时代特点的流行语)
在文字编辑上也追求轻松活泼,幽默跳跃,风格通俗不媚俗,使用网络语言体现网络
特色。像《大衣哥秒杀旭日阳刚》《咆哮体 吼出你的情绪来》《龅牙哥 茫然弟 无辜被出名》《直播门的利益保卫战》等标题,直接利用了网络语言的概念。像《同是写春游 差别咋那么大》《续写红楼梦=维纳斯安胳膊》《网络秀文言 高手哪去了》则尽量用白话,体现网络语言的轻松、幽默、调侃。

网事版碎片化与深刻性之惑

纸媒与网络是两种不同的形态,报纸的网事版就是要将这两种形态很好地融合,发挥纸媒的深度和网络的碎片化特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为这两者难以很好地融合感到困惑。

报纸以深度见长,但凡剖析一件事情,摆现象、辩原因、探出路,再辅以鲜活的事实加以左证,没有一两千字,似乎很难把事情说清楚。特别是作为党报的网事版,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剖析新闻事件,解释为什么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会产生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希望体现报道的深刻性。但是,网络就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直接导致了网络阅读的丰富和快感,如果以此为特征在报纸上加以体现,则必然不能够太长。这是一对矛盾。

像网事版曾经刊出的《8090后微博相亲正当红》一文便是一例。微博兴起于去年,走红于今年,利用微博相亲很快被80后、90后年轻人所接受。如果把这一现象一一展开,让读者全面了解微博相亲,了解参加相亲的群体,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必然要有一定的文字数量做保证。

再比如报道视频《我今年二十七八》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该视频因为真实反映了正在走向成熟的80后一代而备受关注。他们背负着众多质疑,坚韧不拔地成长,正在走向自立,走向社会的中坚。如果从走红的视频将这些问题一一展开,会在版面上占据很大的
篇幅,看起来更像是文化报道,而非网络报道。

碎片化与深刻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80717b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94.html

《党报创办“网事版”的初尝试-党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