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二阶段考试答案

发布时间:2019-09-13 10:5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一年级第二阶段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

1.BA项是变未然为已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C张冠李戴:加重焦虑的应该是大众传媒;D项混淆概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2.A(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忧虑。)

3.D(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

4. D 【解析】 “正面描写”错,应该是侧面烘托。

5. 勤劳肯干,不怕吃苦;沉默寡言,淡定平和;心系家庭,关心后辈;不畏艰难,顽强执着。(一点1分,四点5分)

6. ①将我没见过的父亲开荒的场面补充完整,丰富了父亲的形象;②以阎连科笔下文字给“我”的触动,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无可取代的位置;③比较两地及两个开荒的父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升了父亲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普遍意义。(答出一点,给2分)

(三)实用类文本

7C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A C只对一项2分)(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答出四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选D 11、选B

12、选B【解析】“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

13(1)方信孺问:“我方首先挑起事端,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开衅”“设问”“何以”各1分,大意2分)

(2)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使”“折”“弗就”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于是方信孺从萧山县县丞被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我方首先挑起事端,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卫兵手持刀刃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难道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方信孺说:“从前起兵复仇,是为了国家社稷;今天委屈自己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生灵。”完颜宗浩不能问倒他,交给他回复的文书,说:“和还是战,等再来时决定。”方信孺回来后,皇帝命令侍从官、两省、台谏等主要官员商议如何答复。众臣集议交还俘虏,判罪主谋,增加岁币五万,派遣方信孺再去。金人看到方信孺忠厚诚恳,于是说:“割让土地的协议姑且放下,但如果称藩不服从,要改称叔国为伯国,除岁币外,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要求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件事,增加岁币是第二件事,犒劳军队是第三件事,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件事,第五件事不敢说。”韩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B E

15.1诗中描绘了一幅日暮思妇望归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思妇伫立凝望,盼丈夫归乡。(2)运用衬托手法,以禽畜归家衬托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情浓。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2)关关雎鸠,其叶沃若(3)夙兴夜寐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A

18.C(A主语残缺,在“在意象与意境”之前加上“其诗”;B不合逻辑,“生活用品”与“器物衣饰”有交叉关系;D句式杂糅)

19.C(A“拜读”是敬辞,用在此处写王老师读学生作品不当;B“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写自己;D“惠顾”是商家用于欢迎顾客的词语)

20.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再由(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 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不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③以文学谋利的人不一定都身败名裂,一无所得。(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四、作文

2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主要描述了三种幸福的内涵:杜甫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的“幸福”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写作时,考生可根据幸福的这三种内涵拓展延伸,构思立意。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从具体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解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段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和下文““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可知,第一空应模仿下文,从读薄偏重于求深度的角度概括;同样的道理,第二空可根据具体语境,要根据对读厚宽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7df2a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f0.html

《高一年级第二阶段考试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