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力探索

发布时间:2015-03-07 14:1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力探索

2013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十八大这样强调“坚定”,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怎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我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了几代领导人的接力探索谈起。

十八大报告用“四个成功”,即: 毛泽东“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稳定的社会变革”,“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胡锦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了“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稳定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十八大报告做了高度概括:(翻开报告原文第8页,下属第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阶段

195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

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鉴戒苏联经验,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宝贵思想源泉,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继续探索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苏联作为欧洲落后国家,最后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号强国,世界第二号强国,肯定有它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当时的设想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就学习苏联,按照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所谓苏联模式,就是由斯大林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描绘的社会主义蓝图为底本,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建构的一条政治上苏共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马列主义一元化指导、经济上中央政府全面计划管理的模式。既有社会主义普遍特征,如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指导、公有制、宏观计划、按劳分配、集体主义、民主集中制等等,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和发展的原义,又带有苏俄和斯大林特殊印记,如大国沙文主义、个人崇拜、克格勃控制等。

二战之后,由于苏联是战胜国,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成为世界上凡是比较明智的国家首选的发展目标。

英国工党打出来的竞选旗号是建立大不列颠式的社会主义。

法国戴高乐宣布建立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

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按照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曾经有一段时间,非洲有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称之为非资本主义道路。

当时中国对苏联模式的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惟一的选择。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50年到10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从1921年开始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但是,当我们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正当我们准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时候,苏共二十大召开了。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全盘否定。这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随后,波兰爆发了波兹南事件,匈牙利布达佩斯发生了罢工游行。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情况,发生了群众暴动的事件,据当时统计,全国城市有10000多工人罢工,10000多学生罢课,农村有许多农民闹退社。

苏共二十大之后,特别是秘密报告之后,赫鲁晓夫把苏联模式的盖子给揭开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内部,也开始进行改革,各国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时,面对这样的危机,中国社会主义面临三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合理性,这时中国怎么办?

当时,面对这样一次危机,我们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顶住国际上否定苏联模式的逆流,继续走斯大林之路。

斯大林曾经被描绘成神、领袖、英雄,这不是一点依据都没有的。苏联原来是欧洲落后国家,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世界第二强国。在发展的最好时期,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在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曾经接近过这个水平,所以那时它是另一个超级大国,敢和美国进行PK

斯大林的苏联模式有其合理性,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连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也是承认的。

实际上我们在八大前,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都是按照苏联那一套制定的。因此,斯大林之路有其合理性。但斯大林的盖子揭开后,毛泽东同志一喜一忧,喜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必再看苏联共产党的脸色行事,忧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出现了分裂,所以这是一条危险的路。

第二种选择,向赫鲁晓夫学习,走斯大林之后的苏联的路。

既然赫鲁晓夫说斯大林之路不对,那么他应该是对的,我们跟着他做,毕竟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赫鲁晓夫本人是斯大林体制的参与者、执行者,也就意味着斯大林模式里有赫鲁晓夫个人的成份。如果把斯大林体制过度否定,赫鲁晓夫最后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对于到底要怎么批判、认识原来的模式,如何建立新的模式,赫鲁晓夫本人也没有明智的选择。所以,我们称之为这是一条不明的道路。

那么剩下的只有第三种选择: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956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另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中,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重要经验,还提出许多正确的重要思想和观点。

陈云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以国家经营、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195612月,毛泽东在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中央统战部负责人的谈话中又进一步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如果说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着重于提出社会主义还可以允许个体经济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个谈话则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还可以允许私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这些对中国国情的都做出了基本符合实际的判断,也制定了比较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探索的成果以至于到今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统筹好各方面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这种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没有继续下去。

其中的原因:

一是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冷战时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的时期,两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长时间内我们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完全对立的。我们没想到,资本主义在它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比以往几千年创造的文明成果还要大得多得多。

二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把中国古代的理想,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空想甚至于都搬到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我们甚至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把平均主义当作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也没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一些口号。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过,"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是完全清楚的,不是完全清醒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制度安排,具体的措施等等,我们并不是完全清楚,所以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苏联模式是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为了实行赶超战略而实行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是有过深刻的教训。在战争与革命时期,这种模式是管用的,而一到和平与发展时期,这种模式的潜力就没有了。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走了很大的弯路。

政治上的探索:

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

整风反右四清社教运动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又来临了!

“文化大革命”虽然有许多事情做错了,但是也给我们后来改革留下很多突破口,所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才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有的同志才说:“没有文革,就没有改革。”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后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再一次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

第二种选择,向苏联否定斯大林那样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

从我们党内来说,是坚持什么样道路的问题,坚持什么样旗帜的问题;从国际上来说,就是关心中国下一步的走向。

中国要发展,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否定“文化大革命”就不可避免涉及到怎样评价毛泽东。历史第一次将对一个领袖的评价,与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绑在一起,推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第三种选择,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召开的6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或关键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91,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是目前国内宣传媒体和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一句话。这次会议,邓小平开始点题,点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题,之后才开始破题,开始解题。

五年之后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叫《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十三大报告明确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十三大还把这一时期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若干论断归结为12个方面,认为我们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也正因为如此,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仍然在标题里面,题目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全面部署。我们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叫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它的定位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阶段

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时间来说,就是二十世纪的头20年,至今我们已经将近走过了1/2的时间。

这一个时期从国际形势来看,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世界多极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三是政治民主化在推进;四是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五是技术、资源、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

上世纪末,我们曾经说过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认为将来经济都是围绕人才、知识竞争的。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发现,石油等资源仍然是竞争的重要力量。

从国内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完成三步走承前启后的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制的时期。此外,我国人均GDP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称之为敏感发展时期。有人讲,这个时期里,如果中国搞得好,就是未来的欧美;如果中国搞得不好,就是未来的拉美。

在这个时期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三大危机也是我们将遇到的。

第一个是社会危机。因为在10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会引起社会危机。

第二个是政治危机。过早或过度的民主化会带来政治方面的危机,这在第三世界国家非常明显。冷战结束后,很多国家马上照搬欧美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为了获得竞选胜利,很多政党许下了难以兑现的承诺,一旦获得执政,人们发现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就开始进行街头政治,甚至最严重的发生军人干政。

第三个是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有些执政者开始大借外债,借了又还不了,结果要么依附于别的国家,要么让国内经济处于停滞。

所以,我国进入了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十六大以来,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多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主张走新自由主义之路

新自由主义制度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华盛顿共识共有十条,其中最核心的三条是实现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新自由主义在前苏联东欧事变时使它们至少倒退了二十年,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使其失去了宝贵发展的十年。在这次金融危机后,我们至少可以说,新自由主义被证明彻底失败了。

第二种选择,主张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一些人议论的话题。有人说,搞民主社会主义才可以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民主社会主义最初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受到过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响。后来受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改良主义,二战后融入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多党政治的一个政治派别,成为资本主义的共生者。民主社会主义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范畴,实质上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改良。
    民主社会主义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张资本主义多党制;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张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背离。

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解决中国问题。以北欧国家为代表,民主社会主义推行的高税收、高福利模式,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过分强调社会福利的保障作用,目前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如果在中国搞那种模式,势必大大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甚至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治动荡和国家的瓦解。因此,从现实条件看,中国的历史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种选择,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发展中深化与提高。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20076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历史定位,对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创新的成果进行了新概括,又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科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进行了系列部署,这一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5d5fa03186bceb18e8bb0a.htm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力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