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10 16:5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鹤城中学 成钰 学科类别:英语

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教育,大家都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依靠教育的发展,因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是一个个鲜活多姿的生命,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把传统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的满堂学充分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我们在

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真正的做到这点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围绕着“做”而教而学,在做中边做边教学,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把我们的学生当成了只是听的“机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就在一味的接受,再接受,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没有了学习的快乐……

一.教师是引导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各种学科都应该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是引导启发学生的,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投入进去。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是主动专研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学会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东西。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以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叶圣陶先生打过这么一个比方:老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不能光灌输,要多启发,多引导。

二.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形成。不同类型的课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以往的课堂过多的采用的是教师讲授,提问,总结等。这时师生的语言交流是单向的,学习是从教师过渡到学生的,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比如班级讨论,将学生编成小组,每个成员分工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采用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角色扮演,适当的游戏,相应的练习等,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参与到学习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教学方法,得考虑多个方面,不能片面地认为某种方法是最好的,哪种方法是不好的,比如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学材料的特点等。但不管这样,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最重要的。

三.改变评价方式来巩固学生主体性。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所作的价值判断,对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作用,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依靠学生考试的分数来判定学生,来评价学生,我们要改变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来看学生,要看多方面的学生,多了解学生,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学习,这是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这样一个信息量庞大,变化又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这点,这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药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fa78bf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4.html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