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5002A浅议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04-23 08:14: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玉溪师范学院成人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议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年     2011级   

指导教师 时遂营

学生姓名 马云雯

学生学号 11022057

20140210

浅议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姓名:马云雯 学号:11022057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层面之一。这对维系民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之下,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压力。对于花腰彝族这样人数极其稀少的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需要特殊的关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花腰彝族民族文化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其中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挑战与机遇等等。而后对花腰彝族文化发展传承的措施分析方面对,对促进文化发展的一些措施作出思考,而后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注重市场的推广,拓展民间文化的市场是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的一条重要道路。希望本文的一些简单概述分析对花腰彝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花腰彝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措施;建议

引言:花腰彝族并非这个民族的自称,他们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个民族的的妇女日常所穿的服装大都精美艳丽、色彩斑斓,因此人们亲切地称这个民族为“花腰彝族”。花腰彝族的人们日常住在彝族特有的土掌房里,这种有泥土夯成的房屋冬暖夏凉,并且房顶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目前花腰彝族的人数大约只有三万余人,都居住云南省石屏县的哨冲镇和龙武镇里,他们世代居住于此,漫长的繁衍承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从改革开放之后,花腰彝族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花腰彝族的民俗文化发展更是面临了很多的危机,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机遇。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就应该在维系民族文化的固有特色的基础上把民俗文化的市场打开,让民俗文化在更广阔的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一、花腰彝族民间文化现状

花腰彝族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时代发展,现如今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花腰彝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很多层面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普遍面临着很多危机。这需要广大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国际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需要对自身文化的生存现状有很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有必要对花腰彝族民间文化的现状做简要的分析。

(一)花腰彝族的分布情况以及民俗

1.花腰彝族的分布情况

“花腰彝族”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现在的花腰彝族大约有三万余人左右,大都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北部山区龙武、哨冲两乡镇。作为当地的土著民族,花腰彝族的民族历史非常久远。远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古书上就有关于花腰彝族的相关文字记载。民国时期的《石屏县志》第四十卷有记载云:“石屏州古蛮夷地,蛮曰旧欣,犹汉言林麓也。唐为乌蛮所居,筑城名末束。”在民国期间,花腰彝族仍然沿用“夷族”、“倮罗”的旧日称呼。前文有所介绍,后来因为其人民的服装色彩丰富绚丽才被亲切称为“花腰彝”。

2.花腰彝族的民俗

花腰彝族的民俗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婚俗、歌舞、服饰以及葬礼等几方面。

花腰彝族的婚俗有很自身的特色,花腰彝族的婚制一般遵循“同宗不婚制”、“一夫一妻制”、“三年不落夫家”等习俗的约束。与汉族的古代的三妻四妾不同,花腰彝族历来都遵循一夫一妻制,同时对于同宗不婚制,他们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再缺粮食,甜荞苦荞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同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花腰彝族对于同宗婚恋的处罚非常严厉严重时会处以死刑。当然,对于青年男女的社交交往,还是有一定的自由权的。虽然步入新时代旧婚俗有一定改变,但像“三年不落夫家”这样的旧婚制还是有很多的保留。花腰新娘》就是这种婚俗的真实反映。新娘的迎娶花腰彝族也有很多特定的风俗,这些在《花腰新娘》中都一定的呈现。花腰彝族很少有离婚的情况出现,过去在男方提出离婚只需族长等判决,然后付出一定补偿即可,同时若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则不需要补偿。丈夫去世妻子改嫁需由新婚男家给原夫家一定的“损失费”。进入新社会以后,这些习俗当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能才能保持。

花腰彝族的人们喜欢弹奏四弦琴,他们的歌舞动作流畅,常常击节而舞,曲调丰富,分为72调,保留了汉代遗风。花腰彝族的歌舞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跳的是四二拍,唱的却是四三拍。这种特点在世界歌舞史是是非常罕见的。花腰彝族舞蹈上的动作简单,但变化快。在大型节日里,“阿索喂”是一种必跳的舞蹈。“阿索喂”这种歌舞演唱时边歌边舞又名“大团乐”舞。平时的晚上青年男女则会跳“杂弦调”,轻松活泼规律协调,曾被专家赞誉为“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精品”、“作曲家凭灵感无法创作的优秀民歌”。花腰彝族还喜欢舞龙,这和他们的民族祭祀以及民族图腾崇拜有很大关系。

花腰彝族的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承传发展过程中,勤劳灵巧的花腰彝族人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服饰文化。尤其是妇女的服饰风格更是独具特色,她们多以黑色和红色两色为主要的演的同时杂配绿、蓝、白等色。服饰类型有头饰、短褂、围腰、黑裤等等组成。衣服图案丰富多样,结构复杂多有刺绣,反映出花腰彝族妇女乐观奔放的性格。花腰彝族的服饰文化一度受到各界人士的欣赏与好评。

花腰彝族的葬礼也有一定的特色,有人去世要鸣枪或敲芒锣进行报丧,然后村民闻讯前来报丧,亲属和村民相互协助治丧,也反映出出民风的淳朴。停灵日和葬日之间的时间村民会前来哭灵,花腰彝族的哭灵别具特色,不仅腔调丰富同时还有一定的内容,有时就相当于一篇悼文。安葬之前还要念诵《指路送魂经》,指导死者的“三魂”各居其所。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花腰彝族利旧悠久的历史,其民间文化多姿多彩,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音乐、文字、美术、礼仪舞蹈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政府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新时期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族文化不断被构建发展。在党中央领导的带领指导下,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的发展传承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一些相关的基础产业也被开发并推进了广阔的市场中。具有花腰彝传统特色的“火把节”、“咪嘎好”、“德培好”传统节庆活动不断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花腰彝族的原创原生态舞蹈“舞凤舞”等不仅走出了云南甚至走向了全国,在各种大型的演出中都有奖项的斩获。同时一些反应花腰彝族的歌舞影视作品也不断举办拍摄,广泛的流传不仅宣扬了花腰彝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也为花腰彝族创造了一定的市场一定的商机,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更好地促进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的经济不断向着全球化发展,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不断缩小,同时由于西方经济的发达,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处于经济弱势的东方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受到一定形式的侵袭和攻击。这种时代大背景使文化传承的空间不断被扭曲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文化在传承时出现了模式化和雷同化。在外界文化的大力攻击侵蚀下,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近些年来也有了一定的消亡,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消亡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各地民间文化的发展传承非常重视,同时我国政府和世界各地的政府以及组织都非常重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相关政策和机遇的出现也为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些出路。

二、对花腰彝民间文化传承措施的思考

文化的发展要保持其多样性,要使各种文化能平衡发展,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是花腰彝族的民族标志,也是花腰彝族这个民族得以扬名存在的基础。传承和发展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课题。对于相关的发展传承措施,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文献著述方面的研究

由于花腰彝族的民族历史悠久,世代之间文化的传承大都依靠口传心授,因此相关的文字资料就非常少,一些生活习俗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改变甚至消亡。例如传统的婚恋习俗不仅有接近汉族的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西化了。所以必须做好文字记载,使这些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得以保存和传承。

首先,要广泛收集各种习俗和艺术文化的文字资料,做好相关的整理工作,这是文化传承发展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

其次,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不仅要存档保存,同时也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展览宣传工作,成立文化资料展览室,让年轻人观摩学习继承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一些珍贵的资料也可汇编成册,以图书或者其他的一些形式进行发行,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还能创造一定的商机。在政策的扶持下,要不断提高民间文化的地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申报一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同时还要鼓励民间人士对具有文化意义的一些古董的收藏。

再则,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保护民间文化的法律法规,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有力地保护。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出台民间文化未来发展的规划,不仅要被动地保护同时还要主动地冲击,使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更具生命力。

(二)文化传承要根植本土,促进文化生产力的提升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即转化)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这事一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话为花腰彝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指出了理论的道路。我国地域广阔,各种民族文化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因此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要注重本土特点,积极倡导本土承传。

首先,花腰彝族的居民时代居住在山区,并以农耕经济为主。时代发展至今,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一直根植在自己土生土长的环境里发展传承着,因此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一定不能进行地域移植,要保证当地自然环境的完整性,不能随意改造,像花腰彝族这样的弱势民族,文化的传承很容易被地域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中断。其次,文化的形成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结晶,不是个别民间艺人的成果,因此,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承仍然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引导民众参与到文化的发展传承活动中来,在保护好本土环境的基础上创建发展和承传的地域平台。哨冲镇慕善村创建民族文化传承班,在传承民间文化的过程中作用非常大,可以促进和谐发展,因此,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要依靠本土式传承才能取得有效的成绩。

(三)重视民间艺人的文化传承作用

虽然民间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结晶,但是民间艺人在文化的发展传承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调动民间艺人的积极性,提高其社会地位,让他们在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中起到更多的带头作用。花腰彝族的民家艺人不但掌握着非常多的民间文化资源和技能,在像花腰彝族这样的弱势民族中,其文化地位非常重要,大量民间文化艺人的减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张中,同时也要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当然,由于民间文化中的一些落后观念作怪,致使有些民间文化艺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例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一些思想观念,不仅限制了文化的广泛传承发展,同时对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也是有很多不利影响的,这些东西都要采取一定形式进行革除。

(四)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民俗活动的开展,在传承濒于消亡的民间文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有很多文化形态,民俗活动的大量大范围展开,不仅利于民众了解民俗,同时也会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传承空间。

花腰彝族的民俗活动比较多,每一种活动中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印记,例如“德培好”、“祭祀俗”、“图腾信仰俗”、“生活禁忌俗”、“处世禁忌”等众多习俗都是花腰彝族时代流传的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加深本族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德培好”是“咪嘎好”的最高形式,在属马年正月立春后的第一个属马日举行,以纪念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大量开展这些民俗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民众的日常娱乐生活,同时还能促进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同时,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是吸引外来游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通过大量民俗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提高民族自身的知名度,还能将民俗民间文化传播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带来商机,更能扩大民间文化的发展承传土壤。不过,现在的民俗文活动和最初举办的本意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现了背离,这是值得注意的。

2002年,石屏县在哨冲镇成功举办了堪称滇南最大的祭祀礼仪——花腰彝“德培好”活动。随后,石屏县又相继成功举办 “中国·云南石屏花腰歌舞节”,把宣传的内容和范围都不断扩大化。举办这些活动,对花腰彝族的民俗文化承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花腰彝民间文化发展的建议

民族精神的形成就要依托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将民间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是历史责任,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花腰彝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传承,相关的建议由以下几点:

(一)广泛宣传,加强交流

文化的传承发展一定要提升知名度,加强交流,在广阔的环境中不断增强其生命力。现阶段,民间文化不断走向国际化,我国的民间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交流是必须的。加强中外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要互相渗透,但还要保持住文化本身的固有特点。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拿进来”,借鉴不同其他文化的发展承传优势,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在传承发展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其文化潜力,石屏县多次组织民间文化团体参加国内外的民间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知名度的提高,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传承发展花腰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文化精品

文化的发展传承不仅要根植本土特色,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形成是文化承传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之一,不仅加深了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可认知,同时也是文化自身信誉质量的保障。所以,文化品牌的形成不仅要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更要注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护文化特色的同时,阔大文化的影响力。如,“中国·云南石屏花腰歌节”、民间“德培好”文化活动等,都是花腰彝族很有代表性的问哈品牌,在花腰彝族民间文化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品牌形成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提炼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比如花腰彝的原生态歌舞的特色是歌唱舞蹈相互结合,用彝族语言唱出特有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舞蹈动作灵活多变——外族人很难学会这种民俗舞蹈。不过,由于动作的复杂反复,时间长一般观众不仅有欣赏难度,同时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这种原生态歌舞要想在舞台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应该进行一定形式的改动,以适应观众的欣赏兴趣,有观众的艺术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才会成为艺术精品。再如,花腰彝手工刺绣的服装每套3000元,这样昂贵的价格,很难进行销售推广,因此要改善刺绣过程,降低成品价格,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才能起到弘扬文化的作用。

(三)紧扣市场,发展产业

经济全球化要求民间文化不仅要有文化特色,还应该与市场的发展规律结合,因此推进花腰彝族文化市场化的程度要求我们还要不断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

首先,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项目,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或者娱乐节目,在满足大众精神娱乐需求的前提下将分散销售与集中销售结合、内购与外销相结合的办法,对已逐步成熟的花腰新娘艺术团、《花腰放歌》演艺节目、花腰彝文化艺术节、花腰彝民间手工刺绣等文化项目进行宣传销售,扩大他们的交流渠道,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以推向更广阔的的市场。

其次,对于花腰彝族的旅游和历史资源还要进一步开发挖掘,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对民家文化的发展承传的作用也是非常好的。石屏县不仅拥有源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花腰彝族发展民俗旅游业的资源所在。旅游业的发展才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脱贫致富的可靠途径,才是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方式。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而且有助于吸引外来投资,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旅游业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促进花腰彝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花腰彝族的民间文化现状以及承传发展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花腰彝族并非这个民族的自称,他们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个民族的的妇女日常所穿的服装大都精美艳丽、色彩斑斓,因此称为“花腰彝族”。本文主要从花腰彝族民族文化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其中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挑战与机遇等等。而后对花腰彝族文化发展传承的措施分析方面对,对促进文化发展的一些措施作出思考,而后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注重市场的推广,拓展民间文化的市场是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的一条重要道路。我国事多民族国家,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形态维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花腰彝族这样民间文化具有鲜明特色,但是人数稀少,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危及的情形更要多加关注,希望本文的论文能多花腰彝族的文化传承发展有一定帮助作用。

五、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花腰彝服饰艺术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1

[2]迟燕琼;李黎明.花腰彝艺术研究综述[J].民族音乐.2013(02)

[3]庞小条.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J].美与时代().2010(12)

[4]刘德任.花腰彝祭竜仪式音乐中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大舞台.2010(07)

[5]迟燕琼.少数族裔传统艺术传承机制探析——对石屏县哨冲乡慕善村花腰彝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班的调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6]李波;陈出云.花腰彝服饰艺术浅析[J].艺术探索.2009(01)

[7]李金发.旅游经济与民族村寨文化整合——以云南红河州慕善彝村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8]李明.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以云南省红河县宝华乡座落村的调查为中心[J].毕节学院学报.2008(0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d8444d90c69ec3d5bb75ab.html

《1312-5002A浅议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