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预算法》重要原则之 - “讲求绩效”

发布时间:2020-10-26 08:57: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新《预算法》重要原则之——“讲求绩效”-会计

浅析新《预算法》重要原则之——“讲求绩效”

母丹

《预算法》被称之为经济宪法,统领着国家的财税改革,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预算法的修改实施,是对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继承。是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衔接上了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在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预决算原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等很多方面做了创新。“讲求绩效”首次被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提出,并且和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相提并列。新法中对于讲求绩效很重视,还提到了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人大出具的预算审查报告要对“提高预算绩效”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另外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要体现绩效原则,同时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预算公开等方面也要体现出来。

一、讲求绩效作为法律原则出现的历史背景

在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政府的财政投入也年年增大,其中普惠民生的财政投入更是每年递增。那么在这样投入每年增加的情况下,老百姓真的是受了很大的实惠吗?政府财政的钱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只有把财政的真正用在办实事上,才能够达到“用之于民”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却是花出去的钱确实不少,却真真出现的一大堆项目,这些项目完全是一些摆设,缺乏绩效的效果,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要思考大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这些效果是否真的落到实处让我们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财政的钱“不拿白不拿,不花白不花”,而且其中还有“张嘴的黑洞”等等,对于这些实际使用中运行的“潜规则”,怎样把财政的真正用在办实事上,办成事情上,实现“用之于民”的效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重要事情。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这条预算绩效原则的推出,势在必行。在新《预算法》中将讲求绩效作为基本法的一条重要基本原则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的预算体制也将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的转型。怎样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使好钢用在刀刃上,杜绝多用钱少办事的滥用和浪费,引导我们落脚点用在投入产出比上,即关键在绩效预算的“效”上,促使公共预算资金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二、现代预算制度中讲求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被视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突破口。预算制度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在这方面我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一个过程,预算制度的逐步规范,政府预算体系的逐步完善,预算控制方式的逐步改进都是当前预算改革的一些重点。而预算绩效管理将是贯穿于这一思路始末的灵魂。本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被视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突破口。

(二)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起: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结果有评价—评价有反馈—反馈有应用的环形绩效管理模式,在环形绩效管理模式中把有限的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将钱用在刀刃上。同时通过在预算环形绩效管理中对公共财政支出运行的结果、评价和反馈中来展现出公共财政为社会发展满意度和民生需求度的详细刻画,聚焦公共财政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更加关注预算决策过程、运行秩序和绩效结果,从而构建起包括政府部门、各项目资金的主体使用部门、立法和监督机构、学者专家、中介机构、媒体大众等普遍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从而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重要的是“用好于民”的政府财政目标。

(三)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抓手。现代国家治理呼唤预算绩效管理,因为预算绩效管理所体现的阳光财政理念和问责机制,有助于完善反腐倡廉的财政制度基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理财方式的变革,也是现代治国理念在财政管理上的反映。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的动态反馈和追踪问效机制,将完善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管理、加强部门管理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机衔接起来,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抓手。

三、预算管理中讲求绩效的几个关键点

(一)逐步建立起主要行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对整个绩效管理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对各行业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几年内将涵盖主要行业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出来,打造出预算绩效评价的“尺子”。通过对以前年度实施过评价考核的各种项目和专项的个性指标分析和选配,建立绩效管理信息指标数据库,将所有考核指标全部入库并且实行智能匹配,自动与人工结合的数据库动态指标监管模式,实现绩效管理考核指标数据库中考核项目与选配指标之间的选配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合理化和便利化。

(二)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管理是当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而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更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手段。在当下“大数据战略”的要求下,完成系统总体建设,通过实际工作中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为数据的采集奠定扎实基础。同时借助于专家库、指标库、宏观经济库等现有平台相继建设起绩效管理数据采集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和绩效目标管理智能化系统、绩效项目运行信息支持系统等等一系列信息化智能系统,来初步实现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

(三)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和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重大预算项目建立数据库是保证预算绩效质量的强力支撑,只有保证了财政的钱都用对了地方,投对了项目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否则就一切为零。所以建立重大预算项目数据库就是将中长期财政规划中确定要干的重大事项统一入库,每一年在具体预算编制时根据每年的资金情况统一从项目库中提取,确保实施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预算项目数据库是建立在中长期财政规划的框架下的,可以确保实现不同年度之间预算安排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的延续和效率。同时开展实施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后建立起绩效自评、第三方机构评价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来规范项目实施、提升实施效果、强化责任约束和增加公信力,同时将评价结果形成意见的反馈,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环形管理模式规范有效。

(四)加强绩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约束。在建立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重大预算项目建立数据库和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之后,必须同时配套建立和实施绩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即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建立以绩效预算为前提、绩效评价为内容的监督管理机制。具体包括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的监督。我们应当以提高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效果和提升绩效的使用效率为抓手,运用相对科学的监督标准和分析方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财政支出过程,只有这样的监督伴随在整个绩效实施的全过程中,才能使得讲求的绩效更加公开、透明、阳光、有效。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6a263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34.html

《浅析新《预算法》重要原则之 - “讲求绩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