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交游综述

发布时间:2014-08-31 14:18: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唐四杰交游综述

摘要:初唐四杰作为初唐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生平、交游情况一直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详尽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学者的研究角度出发,分析目前学界对于初唐四杰生平、交游考证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成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初唐四杰 生平 交游 王勃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中国在唐代重新得到了统一,这使得文人漫游大江南北成为现实的可能。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基本上都有过漫游的经历,考察他们的行迹、探究他们的思想变化成为文学史上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初唐四杰作为初唐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生平、交游情况一直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详尽的研究,本文将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从初唐四杰文学团体角度和四杰交游的个案研究角度两方面。

一、 初唐四杰交游状况的整体论述

交游考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性,过从甚密的文学团体可能会放在一起考察,除此之外很难一起研究。初唐四杰虽然作为一个“群体”,事实上相互之间的交游唱和并不多,但学界仍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成果。最典型的是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

《初唐四杰年谱》逐年考证了四杰的行踪履,考清了所著诗文的创作年代、地域、背景,另外,四杰之间的交往酬唱、声援、鼓励等情形也在此年谱中得到了切实的考察和描绘。每年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本年有关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的大事记及皇帝有关这些方面重要的诏书等;二是谱主事迹和作品题目,随后对这些事迹和作品进行考证、分析、评论;三是记文人、学者之出生、科举、辞世情况。

《初唐四杰年谱》考据同时兼及辞章、义理的分析,尤其注重探析心理历程和创作心态,在考察行为生活史的同时展现心路历程,使年谱由纯粹的考据兼有评传的性质,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其中不乏作者初发之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的博学、严谨也值得学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既称年谱,便从时间的角度进行研究,卢照邻、骆宾王年龄比杨炯、王勃大许多,加上四人的交游确实不是很多,所以本书并没有更多地从四杰的思想交流、文化交流上着眼。

日本学者道坂昭广的《四杰考》主要就王杨卢骆四人为何被看做一个群体和这种看待本身的意义来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四杰并称的缘由,认为四杰之间并无文学上的往来,文学思想也存在差异,都不能用作并称的理由(注一)。真正使他们成为一个群体的是由于他们具有从统一立场出发的人们的代言者的身份和意义。

这篇论文没有从正面考证四杰的交游情况,但是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意义:作者认为初唐四杰的文学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所代表的当时社会的中下官僚,怀才不遇、辗转各地的人们。而这种归纳是从他们的序中提炼出来的,作者认为序是王勃等人的代表文体,而且反映了他们的交游状况(注二)。因此在考证文人的生平和交游时,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出发方式。

直接从交游方面进行研究的有王明好的《初唐四杰考论——以卢照邻为中心》。作者在对王杨卢骆四人生平有了一个细致的研究后,根据四杰各时期漫游的地点和时间找出卢照邻与其他三人同时同地的情况,就此做出大胆推论。如卢照邻与王勃在长安的初次交往(注,卢照邻与骆宾王在兖州的初见、长安再见,卢照邻与杨炯的交游等。这种思路值得借鉴,即通过研究对象与可能交游对象的行迹来进行考察,但是作者只是做出推论,很遗憾没有找到实际证据,很多地方只是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值得再去商榷。

地域文学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特别是对于文士游历风气盛行的唐代文学来说,从地域文化角度进行研究十分必要。这反映在初唐四杰身上,比较典型的就是他们的入蜀现象。北京大学林静的博士论文《初唐文士入蜀现象与诗歌关系研究》便是从这个角度进行考察,并有专门的篇章对初唐四杰入蜀的诗史价值进行探讨,这对我们研究初唐四杰的交游情况有很大的价值。

论文的第三章《初唐四杰入蜀的诗史价值》从入蜀对四杰个人诗歌创作的意义、入蜀经验四杰并称之内在关系考论、四杰入蜀后诗风与初唐诗坛复古潮流的发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四杰入蜀的原因、经历、影响都做了详尽的概括,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四杰的人生履历,同时她还对四杰的不同题材诗作的体裁进行分析统计,从而发现四杰在蜀中时期的诗歌是怎样发生变化并步步走向成熟的,这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出发点。

同样从地域出发的整体研究还有《初唐四杰与天府》,这篇论文同样认为蜀中时期对四杰乃至初唐诗风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四杰入蜀的原因、时间、交游、创作等做了概述,最终对四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的意义做出总结,但是论述过程略显单薄。

二、 交游考个案研究(以王勃为例)

初唐四杰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勃。学界对于王勃的生平及交游在几个方面存在分歧,如王勃的生卒年、《滕王阁序》的创作年代、裴行俭对王勃“浮躁浅露”评论的真假等等。本文仅选取关于王勃交游考的研究情况,整理如下:

(一) 直接从本人交游角度考察的

80年代张志烈的《王勃杂考》从五个方面对王勃的生平与交游进行考证。分别是东吴之行的时间、王杨交谊的内容、檄鸡文事件的背景、裴行俭评论之有无、《滕王阁序》的写作年代。这篇论文论据充实,层层推进,结构严密。(如作者考证东吴之行的时间:由王勃的作品断定王勃肯定到过东吴,确保前提。对学界认为《滕王阁序》创作于王勃14东吴省父之行时的观点提出异议——据杨炯《王勃集序》中说王勃之父历任的官衔来看,王勃之父任六合令时王勃已死,所以王勃不可能在14岁省父江南。然后再由王勃自己的作品考证他在入蜀之前的东游吴越实在自己任沛府修撰期间,再结合王勃在沛府的时间推出王勃去吴越的时间只能是在乾封二年。)

以王勃为中心考其交游的还有杨晓彩的《王勃与初唐文人交游考》。这篇论文从作品出发,对王勃与杨炯、卢照邻、宋之问、员半千的交往进行考证。

对王勃的交游考论比较全面详尽的是丁美娥的《王勃的家世和交游考论》。这篇文章视角全面,内容丰富,不仅考证他与各色人物交往的过程和情况,还对交游对王勃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王勃家世,第二章、第三章考述王勃与文坛朋友、官宦人物交游的情况,有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薛曜、宋之问、员半千、郎余令、大震、柳明等人,文中均列出交游情形,与作品紧密联系,此外,因文献有限无法具体考证出具体名字和交游情况的,作者也有单独列出,如《焦岸早行和陆四》中的陆四、《送白七序》中的白七等。与官宦人物的交往也十分详尽。随后论证交游情况对王勃的作品题材的选择起到一定影响。第四章分析交游与其作品题材丰富性的联系,是一篇非常完整的研究文献。

杨晓彩的《王勃研究述评》是一篇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学界对王勃其人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将这些成果分为对王勃的生平研究、诗歌研究、文赋研究、思想及文论研究、版本研究五个方面,其中生平研究方面的研究述评对笔者而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她总结了学界对王勃生卒年考察的五种不同意见,十分详尽,在此不一赘述。其次综述学界对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创作时间的三种分歧。最后,关于王勃的生平交游考证,杨晓列举了张志烈的《王勃杂考》、傅璇的《唐才子传校笺·王勃传》和许嘉甫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异》。其中《王勃杂考》前文有论,在此不赘;《唐才子传校笺·王勃传》中运用史料,对王勃生平事迹多有考证,见解精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异》认为“蜀州”应作“眉州”,并考证杜少府即为眉州通义县尉杜审言,此诗是王勃在咸亨三年夏将赴虢州参军任上所作。

(二) 地域、生平阶段的角度进行交游考察的

前文中已经提到,研究漫游风气盛行的唐代的文学,从地域的角度出发是十分必要的。在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中,从地域角度出发,又是王勃个案研究的也有许多。剖析王勃在某地域内所创作的作品,可以揭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发展历程,还能够看到地域文化在王勃那里引起的反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文人。

《试论王勃旅居蜀地之文》便是这样的一篇完整的论述之作:从王勃入蜀原因着眼,通过对王勃创作概况的分析总结王勃创作特点的变化。其中有一点:反映的人际关系由立体向平面转变——表现尊卑之别过渡到描写平等交往,对王勃交游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考证。

任职沛府时期是王勃人生中一段十分重要的经历,考察此时前后王思想心态创作的变化,探讨其内在原因与意义,不仅可以客观地认识王勃及其作品,而且可以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势和思想文化背景。

杨晓彩的《王勃任职沛王府考论》从王勃任职之前、任职期间两个时间阶段分析王勃的行径,探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对王勃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具体事件如:王勃在任职之前,为展示才华而上书,阐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识,希望得到右相刘祥道的赏识;为歌功颂德而献颂(《乾元殿颂》),希冀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寻找荐引而上启,王勃《上刘右相书》,希望通过朝廷官员们的引荐实现人生目标。任职期间,王勃奉教撰《平台秘略论》,再次献颂、表以期引起注意,以及著名的檄鸡文事件。作者通过列举分析任职沛府时期的文学事件,对王勃交游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王勃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动机得出十分合理的分析。这是许多文章中缺少的一部分。

纵观学界对初唐四杰交游的研究,应该说比较全面,既有将四杰作为一个文学整体来考证其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游情况的论文,也有分别从王杨卢骆四人的角度考证其生平、交游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多侧重于文人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地域时的生存状况、作品情况,但是从整体上研究其生平、对研究对象做全面还原的成果较少。这些研究成果没能从研究对象的生平阶段入手,着眼于研究对象的人生轨迹,从而研究其作品的变化情况、心理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志烈.初唐杰年谱[M].四川:巴蜀书社,1993.

[2]道坂昭广.四杰考[J];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

[3]王兆鹏. 融考据辞章义理于一炉——评初唐四杰年谱[J]. 社会科学研究; 1994年2月.

[4]力之.建构宜 考辫精 系年详—读张志烈氏《初唐四杰年谱》[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1999年(5).

[5]王文龙. “江河万古”见源头——简评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J]. 成都师专学报(文科版),1994,(2).

[6]王明好. 初唐四杰考论——以卢照邻为中心[J]. 小说评论,2011,(2).

[7]杨晓彩.王勃研究述评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5月.

[8]杨晓彩.王勃与初唐文人交游考 [J]. 社会科学论坛,20088.

[9]丁美娥.王勃的家世和交游考论 [D]. 江西师范大学,2009.

[10]张志烈.王勃杂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11]钱学文,何承朴.初唐四杰与天府[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12]史实.试论王勃旅居蜀地之文 [J]. 天府新论,1996(2).

[13]管遗瑞.王勃彭州创作述论 [J]. 鄂西大学学报.1986,(3).

[14]林静.初唐文士入蜀现象与诗歌关系研究 [D]. 北京大学. 2013.

[15]杨晓彩. 王勃任职沛王府考论[J].晋阳学刊. 2009(2) .

[16]王莉莉.论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J]. 北方文学,2012年10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1db35ede80d4d8d15a4fac.html

《初唐四杰交游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