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发布时间:2014-12-17 15:4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首届江苏省小学教育论坛交流材料:

求同存异,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赣榆县实验小学锻铸“和美人格”的实践与探索

欧加刚

20113月)

“求同存异”作为一种构建和谐的方法,是现代社会在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复杂矛盾时总结创造出来的卓有成效的行为模式。归结到教育上来,“求同”就寻找思想认同、行为趋同,它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存异”就是张扬个性、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它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条件。赣榆县实验小学从中华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融汇西方现代多元智能理论,秉承“尚德、崇真”的校训,坚守“求同存异”的办学宗旨,在尊重个体选择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从而形成“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的理想教育格局

“求同存异”力主用“和合共生”的方法构建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校园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在尊重“异端”存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不同个体发展之间的群体凝聚。“求同存异”折射出两层含义其一,目的和过程相同——和衷共济,构建和谐。“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儒道思想的简明要义就是使用和平手段、通过和合途径、达到和谐目标。孔子《论语·学而》曰,“礼之用,和为贵”;《庄子·天运》曰,“调理四时,太和万物”;“求同存异”与和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其出发点是校园人际关系和合共生,其着力点是全体师生和衷共济,其切入点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校园和谐共处,其活力点是全体师生获得和谐发展,不拘一格的发展。其二,结果和策略多元——尊重差异,共生共荣。“和谐”并非指万物归于一律,而是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求得学校教育中的各个要素相济而伴生。孔子《论语·子路》中进行了经典概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建立在个性差别的基础之上。“求同存异”并不是对“和而不同”的简单借用,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促使各个教育元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即弘扬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尊重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并主动向他人学习,从而锻铸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美人格,使教育呈现出相互协调、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

一、“大“小异”,创生和乐校园,为“锻铸最好的自我”搭建理想家园

校园文化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诠释着师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发师生的内驱力。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在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中求“大同”存“小异”需要教育决策者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兼顾师生需求,从实际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克服主观偏见,善于作出张弛有度的妥协和让步,用正直和宽容解决不同思潮的争论和分歧

1.物质文化,形式求同,个体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校园文化“求同存异”指的是以促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为目,凭借绿化美化、廊道文化和班级文化等传统形式,彰显独特个性。我们以打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精选师生喜爱的名家名作,构建诗词苑,着力营建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廊道这一主阵地展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活动剪影、获奖图片、教科研成果,展示优秀校友信息为主题,真实记录实小的发展,营建“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育人氛围;班级文化同中求异,即室内统一设置“心灵之声”、“放飞理想”、“班级明星”、“书画园地”、“美文荟萃”、“成长脚印”,教室门口统一装饰“班级名片”,题写“教师寄语”,但各班可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确定主题自主选择内容,用一种种同的表达方式诠释着共同的理想、志趣和爱好。使学生置身于书香浓郁、环境优雅、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中,总能找到几许自己赞赏的诗、心悦的画、心仪的人生信条

2.精神文化,内涵求同,内容存

由于每所学校办学理念、内涵与办学特色发展不尽相同,因而在精神文化的构筑上也因校而异。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追求用不一样的风景演绎相同的感动。首先追求标识文化异中求同:学校定期举办“我与学校同发展”活动,汇集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各类提案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讨论、整合、嫁接、提升,从而让校风、教风、学风、校标、校徽、校旗,校歌成为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其次追求人际关系同中有异:班子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相处的内容不同,导致人际关系存在形式迥然不同,就像在一条分而又合的路上,各自走着一条不同的路,因为心怀坦诚交往、和睦相处、悉心维护和谐的“大家庭” 会最终在汇合点并肩而行。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共同构筑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师生沐浴在自己创生的文化氛围之中,就如同品赏着自己制作的“美味蛋糕”,这里融汇了“你的面”、“我的盐”、“他的糖”,包含着你的创造,我的努力,他的付出,和乐融融,为锻铸和美的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求小“同”存大“异”,构建和谐课堂,为锻铸“最好的自我”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的主战场,也是锻铸最好自我的主阵地。教师、学生都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着的个体,在“大一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下,如何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建构和谐课堂,求得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相济而伴生?实践证明,差异是有序之源、活力之基。“求同存异”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将“大异”变成“小异”,最终将“异”质变为“同”的过程

1.因“时”而异,在同工中寻找异曲

俗话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在不同的时期,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向着“趋同”或“趋异”两个方向转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教师素质的提升高效课堂的建构已向趋同的方向行进。面对全市大力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学校抢抓机遇,深入开展以同课异构、专题研究、教学观摩等活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教师找到了适合教师自己、符合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三次承办市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深受广大教师青睐,为深入推进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提供了典范

2.因“地”而异,在同源中开掘异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对和谐课堂的理解在不同的区域也有着不同诠释,最本土的也是最有生命力。建构和谐课堂假如我们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势必会出现无的放矢、本末倒置课堂低效现象。为此,我们本着“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滋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理念,打破班级行政限制,扩展课堂时空,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因地而异、因材施教,寻求各个学科与本土资源的联系,使不同的学科都能以“贴着地面”的方式行进。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创新了一条富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和谐课堂发展之路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层面都得到了不同发展,最终趋向于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3.因“人”而异,在同行中绽放异彩

课堂是动态成长的教学切不可千人一法,千人一面因人而异,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自由生长,是我们构建和谐课堂重要举措。面对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等,我们倡导教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引领教师在学生本身就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尽可能扩大学生自主成长空间,把过去由学校老师来做的事情,转化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我们还设立了学校“崇真奖学金”,专门用来那些富有奇思妙想的学生。虽然人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但是渴望尊重、赏识的愿望是相同的,求同存异,构建和谐课堂就是要抓住学生这些相同的因素,实现异同格局最大的和谐与平衡。

三、求大“同”存大“异”,成就和美人格,让锻铸“最好的自我”成为教育现实

清·焦循曾语:“人各有一性,不可疆人以同于己,不可疆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这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和形式应该有所同、有所不同。在拉丁文中“教育”原意是“引出”,意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此乃教育之“大‘同’”。所谓’”就是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尊重差异、关注个性、因材施教,求得每位学生的最好发展,但不求发展为同样,锻铸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和美人格。

1.践行主题教育雕塑崇高品格

近年来,我们恪守“尚德崇真”的校训,不断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思路,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旨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每月一主题。军营、工厂,街道、田野,抗日山、气象台……都是我们的课堂和教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生命追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从随意性向计划性从零散性向系统性转变2009我们主题教育活动经过梳理、整合,制作成50多块展板,代表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图片展,得到了省文明办、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0年,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徐向东、张广东、杨莉等省市领导亲临现场,对我校的主题德育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喜领免费教科书”、旱情作教材,节水早养成 、“如何用好压岁钱”等主题活动,相继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

2.丰富教育形式,张扬学生个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差异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及事物内部都存在差异。加理·舒茨贝尔说:“所有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接受知识的程度会不一样。每一个儿童,无论看上去多么顽劣、幼稚,他们都在积极主动自由地发展自己,也都想发展成为“最好的自我”。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积极开发其潜能,促使每个学生的自身价值都得到认可与尊重,从而获得最佳发展,这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旗帜。

国学经典,涵养高雅气质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根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写校本读背教材《走进经典》,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作为国家985项目“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我们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研究院、北京育灵童研究院位专家来校举行国学经典教育报告会,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专场,场场爆满,场场震撼,国学经典教育也由学校辐射到社区。日的晨诵暮吟每学期的“我与经典有约”诵读比赛、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净化心灵,启迪了人生,打造了崇尚真知的书香校园。徜徉中华经典文化的长河,静静地接受经典的滋润谦谦君子、儒雅少年正在用激情向社会展示着他们的才华《长征颂——红色回忆》获得市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在全国各类读写大赛、作文大赛中先后有1200余人次获奖,发表习作百余篇。我们相信,将国学经典教育进行到底!“最好的自我”必将越来越多

阳光体育,给养健康体魄

强健的体魄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基础,学校坚持“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的理念,本着“群众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原则,在“体育与艺术”“传统与现代”“锻炼与休闲”的融合并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向学生印发《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才会幸福》阳光活动手册,创编了以少儿广播体操为固定板块,以跳皮筋、兔子舞、武术操、健美操、手语操、交谊舞、竹竿舞等自选板块季节特点鲜明的阳光大课间活动项目,跳皮筋欢快活泼,竹竿舞轻盈洒脱,武术操气势遏云,多次为市县提供观摩现场。每年一届的体育节”是学生最激动的日子,“‘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个人秀”成了学生的最爱。充时间,丰富的项目,创生出我校阳光体育品牌。学校获得省体育工作先进校市“教体结合”示范校(全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等荣誉,《中国教育报》、江苏电视台江苏体育教研网对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做了专题报道。

民族艺术,牧养独特灵性

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坚信:总有一种艺术会让孩子心动,也总有一种艺术会在某个孩子身上得以传承。在全面推进“艺术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打破“行政班级”限制,二、三年级曲艺进课堂,四年级京剧进课堂,五六年级竹笛进课堂,排进校本课程表,聘请专家、民间艺人为学生指导。我还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京剧、快板、二胡、竹笛、声乐、民族歌舞、太极、书法等选修课程,给学生创设“师从名家”、自由发展的时空。耕耘必有收获,我校自编自导的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群口快板《六色争艳颂祖国》等一批优秀节目展演中孩子们字正腔圆的唱段、有板有眼的表演,赢得了姜昆黄孝慈老一辈艺术家的称赞千人竞写、千人快板、千人器乐齐奏、千人京歌齐唱等活动气势壮观,规模宏大《新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江苏教育网等多家报刊网站竞相报道。

科普活动,习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校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注重科技教育活动与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层面、立体式历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的国际数棋课,是最智慧的课堂,年一届的“科节”活动,是孩子们最活跃、最聪慧、最具成就感的日子,科普讲座、科学考察、科幻绘画,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机器人比赛、计算机输入竞赛、国际数棋大赛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营造了“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人人都参与”的课程场。学生生存意识、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省市组织的机器人大赛、计算机录入比赛、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竞赛、名校电视对抗赛、金钥匙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捷报频传,仅一等奖就200,学校也多次荣获“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国学经典、阳光体育、民族艺术、科普活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从不同层面关照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教育凝炼成学生不断超越的生命场,启迪学生朝着“最好的自我”迈进。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敬畏规律,求同存异,“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我”,创造适合师生共成长的教育,这既是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求同存异,化理念为行动,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佳策略;

求同存异,化有形为无形,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我”,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8e96125acfa1c7ab00cc2b.html

《求同存异,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