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发布时间:2020-04-27 02:0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出处:《论语》 故事来源:孔子有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门人之一.他善于设辞巧辩,孔子把他列为“言语”科的高才生.

有一年,齐国的执政大夫田常,因为国内不服他的人很多,决定攻伐鲁国以树立威信.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除它的危难?

勇敢的子路首先要求去抵抗齐国的军队,孔子不许子张也提出要去,孔子不同意;

子贡请行,孔子同意了.子贡请教此行该注意什么,孔子说:“仁! "请问,在异国他乡,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比方,说工人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锐利的工具.接着又说,“住在那个国家,恭敬地对待贤德当权者,和有道德的人交友.人的关系和谐了,等于工人有了好的工具,就能够按你的心意办事了.

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先到齐国去说服田常,告诉他攻鲁无利可图而攻吴则对齐国,对他本人大有好处,田常同意了.接着子贡又到吴国去劝说吴王,请他联合越国去对抗齐国.

最后,子贡再到越国,叫越王只以兵器粮食支援吴国抗齐而不出军队---几个大国都卷入了一场混战,而鲁国却避免了被入侵的危险.

子贡凭着他的口才和对列国形势的了如指掌,顺利完成任务,而齐,,越国实际上都成了他完成任务的棋子.

后人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缩小了,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说服力就更强了.

译述:孔子教导学生,循循善诱,方法之一是"设喻",使利用各种形象的生动易懂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性问题,使受教育者透彻理解,心服口服.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如何在一个国家里施行仁政;孔子先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锐利)这个比喻开头,然后告诉子贡,在那个国家里,首先要大量结交他们国内的人,恭恭敬敬地与他们的掌权者接触,跟他们的""交朋友,当然也要选择那些有道德的,对仁政有兴趣的人来结交.

孔子的意思,并不是把那些国家的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通过这些结交,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也作比喻来使用.:"你既然爱好文学就一定要把华语法学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所必需的工具.

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锋利.

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一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打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回家之后觉得愧对家人,出门又觉得对不起邻里好友,他仔细琢磨为何自己老是猎不到猎物,最后才明白是因为猎狗不好,可是因为家穷没办法得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种,有收获之后便可买一只好的猎犬,等到有一只好猎犬时,便容易捕获野兽,达成自己成为一个好猎人的心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应该具备哪些器具,才能善其事呢?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课题。

很多企业,员工每天辛苦忙到晚,领导者也是天天加班又加班,可惜效益就是上不去?为什么?

基础建设没打好,员工技能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可能是根源所在。

  全心投入事业经营的企业家唯有不断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摸索出答案,最后方能成功。

举例理解会意故事二

—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试讲是我们成为教师的一场必要的修行。“三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试讲“修炼场”。

于是乎,支教组组员们纷纷为试讲忙碌起来,备课,制作PPT……他们备课的初稿大多来源于网络,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畅游一通便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依然要做多次的修改,它必须符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深夜零点半,他们对着电脑反反复复检查备课方案:

开场白是否能导入课题?

导入是否能简洁明了又不脱离实际生活?

讲解内容是否具体详尽又不失重点?

板书是否能概括教学内容?

教学习题会不会太难?

会不会太简单没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最后的总结是否过于罗嗦?……

一次次的付出印在眼眶边的黑眼圈,只是,这场修行才刚开始。

试讲实验——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他们开始试讲实验,对着电脑也好,还是宿舍同学也好。第一次,他们当中很多同学讲到中途就讲不下去了,原因是课题内的思路不是自己的,就算背也常忘词。

因此第一次备受打击后,回去开始看书本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改回自己的思路。然后开始了第二次,又发现讲解的是那么生硬,感觉就像一个读知识的机器,听起来就是那么别扭。还有出现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声音太小,手势太多,衔接不自然又紧张,语言不简练等等。

一次次的发现问题,努力解决,他们始终坚信“熟能生巧”。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马上有所收获,必须经历反反复复的努力,修改,才能修得“正果。”

再次完善方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试讲实验,最终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最重要一点是,他们意识到我们最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必须先懂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一直记得,我们会是教师,终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试讲修行”,每一次都好好“修炼”。

牢记讲稿,“登台一试”——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做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试讲实验,只为这一刻登上讲台一次的“完美”试讲。看着从容镇定的面孔,想到他们一开始的一脸茫然和焦躁不安,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做什么事,“完美”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试讲,依旧需要台下的不断努力。所以,想要“完美”来找你,先磨磨自己的刻刀,才能雕塑出“完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8aafb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94.html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